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DZ地区应用氡管法、α径迹法、地面γ能谱法及水中铀含量测量等放射性方法探测天然气藏的依据和效果。根据放射性测量资料,圈出了DZ地区油气放射性异常(带)。对比结果表明:这些异常分布在地震勘探圈定出的DZ鼻状隆起上,后者被钻探结果证实为含天然气的构造,有力地说明放射性方法探测天然气藏的有效性。最后,根据放射性异常分布特征和地质资料,总结出断鼻天然气藏的放射性异常模式。  相似文献   

2.
某些环境问题可大大地改变近地表层的物理性质。对比,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可在钻控或取样这前用于勘测地下污染和掩埋的废料的分布。例如由酸、碱、盐或金属离子造成的无机污染可用测量地下电导率的仪器探测;又如掩埋的铁桶、管道等金属体可用磁测定位;矿山的放射性尾矿可用放射性探测圈定,地球物理探测还可用于表征现场地质情况。如果在地区开发之前进行地球物理探测,就能够帮助查明高、低渗透性地段和天然污染源。这些方法还可用  相似文献   

3.
山东黄河口地区环境放射性辐射水平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依据山东黄河口地区航空物探综合测量结果,阐述了航空伽马能谱资料在评价环境放射性辐射水平、圈定放射性污染范围等方面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指出该区虽天然本底辐射水平较低,但区内多处发现的放射性异常,则是引以关注的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崧  徐建华 《地球科学》1997,22(6):627-632
介绍了讨论了复电阻率法探测油气藏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用复电阻率法探测油气藏时,尤其是在良导电覆盖层地区,分离激电和电磁响应,获取剩余电磁资料的一种有效技术。指出复电阻率测量剖面附近的套管会引起明显的视电阻率,激电和剩余电磁资料异常。为了去除或减弱这种干扰异常,提出了一种校正方案,最后,对复电阻率法在研究地区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海阳核电站周围地区环境辐射本底的航空测量调查,查明了海阳核电站周围地区环境辐射本底水平,天然放射性核素40 K、238 U(226 Ra)、232 Th活度浓度的分布;环境辐射水平显现"中部及西北与东北局部地区偏高、西南与北部地区中低水平"的特点。137 Cs和60 Co面活度均低于探测限,未发现有可分辨的其它人工放射性核素分布,亦未发现失控的放射源,发现了2个航测辐射偏高点(区),均为地质环境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偏高引起。  相似文献   

6.
红外测温法和定点源梯度法在巷道掘进超前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D-400红外测温仪、S-3B型抗耦双频激电仪及DZ-Ⅱ型防爆数字直流电法仪等进行探讨,测试内容实际包含了巷道迎头方位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这两种方法相辅要成,基本可以超前查明井下生产地区全方位的隐伏含水构造和含水体。通过多次探测,结合实际工作程验证,对仪器的性能、探测的效果、技术分析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评亭。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首套无人机平台的航放测量系统,简要介绍了无人机航放探测原理及校准、测量、数据处理等技术;通过在新疆克拉玛依和喀什等地区开展的应用示范工作,获取了内容丰富的无人机航放测量结果;结合地质、遥感资料以及岩石放射性参数、航放异常检查结果,对区域航放特征和局部航放异常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说明了该技术在基础地质调查、放射性矿产勘查和非放射性矿产调查中的有效性;最后对比有人机和无人机的航放测量效果并进行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纳溪气田的实际资料,特别是纳6井裂缝系统的典型资料,裂缝系统在纵横向上的分布具明显的方向性和系统中流体分布异常,剖析川南地区二叠系阳新统裂缝型气藏分布的复杂性,为裂缝型气藏的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纳溪气田的实际资料,特别是纳6井裂缝系统的典型资料,裂缝系统在纵横向上的分布具明显的方向性和系统中流体分布异常,剖析川南地区二叠系阳新统裂缝型气藏分布的复杂性,为裂缝型气藏的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建立土壤和建筑物中放射性核素与空气中γ照射量率之间的理论公式,得出了单边建筑物旁和建筑物之间γ射线照射量率的分布规律。由试验验证,结果显示试验数据和理论公式一致。通过对某区天然放射性水平扫面,给出了实验测量地区的分布及其特征。结果显示,实验测量地区的放射性水平基本符合标准,并对偏高地段给出了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四川盆地两个天然气藏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指标间的组合关系,建立了“环中顶”和“面状”化探异常模式。经川西地区油气化探生产实践,表明两种异常模式对寻找天然气田(藏)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伽玛能谱测量在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铀矿找矿工作中,许多地区开展了γ能谱测量,如何将γ能谱资料应用到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评价中,本文从其可行性及技术方法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切尔及利亚西海岸的小湾湾加扎韦特采集了不同粒度的海洋表层沉积物样品,并对其进行了研究,以测量α、β和γ放射性。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测放射性污染。使用把γ能谱,放射性化学分离和α能谱、β计数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样品中大部分有意义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  相似文献   

14.
核探测技术在粤北下庄铀矿田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粤北下庄铀矿田希望矿床(330矿床)进行了土壤天然热释光、氡气和地面γ能谱三种核探测技术的测量工作,对它们在下庄花岗岩型铀矿田找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通过现场测量结果与地质研究成果的比较,初步总结出所测得的异常与矿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探测技术在花岗岩地区进行铀矿的“攻深找盲”有较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瑶沟等地区勘查金矿的放射性和非放射性气体地球化学方法的研究成果:基本查明了应用本方法勘查金矿的主要条件是金矿中伴生有足够的U,Hg和碳酸盐矿物;研制成了壤中气(Rn-CO2)联测技术,提高了测量质量和探测深部矿体的能力;利用壤中气(Rn-CO2)异常进行了成矿预测,并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豫西柳林地区地表存在大面积矿化和明显的区域化探金异常。为确定深部金资源远景,在蚀变矿化带上进行了放射性γ测量和电测深物探研究。测量分析显示,金矿化带具有低电阻率、高极化率、高放射性γ组合异常特征,这一组合异常特征为该区良好的金矿找矿标志。通过地表放射性γ测量及采样分析,圈出地表金矿化异常带,再利用高密度测量推断其深部矿化,共圈定了5条矿化体,估算金资源量6458kg,预测其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华南某地区开展了航空物探调查,发现该地区天然放射性辐射水平相当高,并查明了引起的地质因素和分布特征,评估了天然放射性高辐射地区居民平均有效接收剂量,讨论了人类活动导致富含放射性石料的搬运、扩散所致使的危害.航空物探资料的利用为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在广西都安裸露型岩溶地区,开展了岩溶发育规律,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同时进行了各种新方法探测地下岩溶洞穴、地下河的试验,用天然放射性探测试验就是其中的一种。 目前用天然放射性探测地下岩溶洞穴、地下河、构造破碎含水带,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主要是研究其探测效果,野外工作方法及曲线解释等。在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刘国安 《地质与勘探》2016,52(1):139-145
以粤北澄江地区地面γ能谱测量、土壤Rn测量及分量化探测量数据为基础,应用分形理论研究三种(放射性)物化探方法所测数据的异常下限,并与传统方法所求的异常下限对比。研究表明,分形理论能更好地反应异常分布和富集的规律。分析三种(放射性)物化探方法的异常特征,推测了该区可能存在4条(隐伏)断裂构造,预测了可能的赋矿部位,为该区进一步的铀矿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化探精查技术检测二氧化碳气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郭栋  李红梅  程军  刘伟 《物探与化探》2005,29(3):205-208
化探精查技术检测二氧化碳气藏异常方法是基于油气渗透理论,通过对CO2(土壤或水中)和土壤全烃、碳酸钙、汞、同位素、荧光等地表地球化学指标组合异常的分析,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预测CO2气藏分布。笔者通过对济阳坳陷花沟地区化探方法、化探资料和气藏分布的综合分析,在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分析研究基础上,指出区带异常,并结合油气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圈定的化探异常区进行分级评价,预测CO2气藏聚集的有利区带,探索化探精查预测技术检测CO2气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