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粤北南雄陆相红色盆地及其紧邻的诸广山花岗岩区,是中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成矿带。研究表明,南雄断裂带属于伸展体系下的低角度剥离断层,为浅层次的热隆伸展构造,断裂带上部为脆性变形层,下部为韧性变形层,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储矿构造。钻孔岩心揭露表明,断裂带岩石包括构造角砾岩、碎裂岩和糜棱岩。岩石具有显著的碱交代蚀变特征,部分糜棱岩后期遭受构造作用产生破碎,且有基性岩脉穿插。样品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碱交代和糜棱岩化程度与铀元素的富集有对应关系。这一规律性说明岩石的碱交代和糜棱岩化对铀富集的空间分布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崤山地区金银矿床控矿构造特征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崤山位于华北陆块南缘,是河南省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区。为进一步明确崤山地区控矿构造特征,分析探讨成矿就位机制,指导崤山地区中深部地质找矿工作,本文对崤山地区矿床地质特征、构造性质等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将崤山地区控矿构造分为拆离断层控矿构造、韧性剪切带控矿构造和张扭性断裂控矿构造三类。①拆离断层沿太古界太华岩群的结晶基底与中元古界熊耳群盖层间发育,带内发育糜棱岩,崤山北部主要含矿石英脉多发育在紧靠拆离断层带下盘的太华岩群中,矿体就位于拆离剪切形成的拆离断层及其次级断裂带中;②韧性剪切带主要位于崤山中西部和北部,早期呈压扭特性,发育绿泥片岩质初糜棱岩、糜棱岩、花岗质超糜棱岩等,申家窑韧性剪切带晚期表现为张性特征,在其下盘发育有多组与其走向一致的羽列状次级断裂构造,矿体就位于韧性剪切带及其下盘羽状次级断裂带中;③张扭性断裂多发育于崤山中东部,断裂内充填有含金石英脉条带,围岩中多具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钾化、黄铁矿化等,矿体就位于张扭性断裂带中。按照岩体、构造对成矿的作用关系,建立了崤山地区以深源岩浆为流体、以构造侵位为空间的"双控"成矿模式,指出韧性剪切带、拆离断层带中深部及其次级断裂带是寻找脉型金银矿床的有利地段,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周缘有斑岩型铜钼矿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岭下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大兴安岭的东缘,为松辽盆地的西缘控盆断裂.断裂带传统认识上被认为是一条NNE向的深大断裂,其性质为正断层或拆离断层.笔者野外地质考察过程中,在断裂带中南段吉林省白城市岭下地区发现韧性剪切带,通过对该韧性剪切带构造要素系统测量和统计、显微构造观察、有限应变测量、石英组构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和古应力值测量,明确了岭下剪切带变形程度为初糜棱岩-糜棱岩、石英组构以低温底面组构为主,滑移系为{0001},变形温度在400℃左右的变形特征,并初步认为嫩江-八里罕断裂带曾经历左旋走滑变形阶段;结合断裂带相关年代学资料,确定走滑时间为早白垩世中期(134~113 Ma),其形成机制与西太平洋伊泽纳崎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运动与NWW向NNW转向有关.  相似文献   

4.
西藏西南部普兰盆地东缘伸展构造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正乐 Ryer.  JF 《地质论评》1999,45(3):295-300
笔者在西南西南部普兰盆地填1:10万地质图时,发现了一条沿盆地东缘展布的新生代伸展断层,其上盘为上新世普兰组砾岩:下盘为前寒武纪聂拉木群花岗片麻岩及花岗质糜棱岩和碳酸质糜棱岩。糜棱岩的拉伸线理为WNW向,倾角平缓。在上下盘地层中都发育大小不同,近似平行的正断层,其中一条组成盆地东缘的大陡坎。  相似文献   

5.
沿红河断裂带(RRFZ)分布的点苍山变质核杂岩是一个不完整的变质核杂岩,它由两个特征迥异的单元组成,包括被同构造二长花岗岩侵入角闪岩相构造岩组成的下盘和绿片岩相的拆离断层带。下盘岩石包括具有高温构造组合,具有指示左行走滑剪切运动方向的L型糜棱岩或LS型糜棱岩。拆离断层带是一个上盘向E到SE伸展剪切的低温剪切带,由具有剪应变和压应变的典型S-L糜棱岩构成。低温构造岩也包括发育于下盘的几个糜棱岩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侵入体。变质核杂岩与西侧覆盖未变质的中生代沉积岩并置,东部受第四纪断层作用影响为沿洱海分布的更新世-全新世沉积盆地。通过对点苍山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研究,结合邻区变质核杂岩的地质年代学及古地磁学分析,我们认为:位于东南亚红河断裂和实皆断裂带之间的扇形区域内出现的变质核杂岩与渐新世-中新世时期区域性伸展作用有关,而伸展作用是由印支地块的差异性旋转产生的,其原因是由于约33Ma开始斜向俯冲的印度板块的顺时针旋转和回退所致。  相似文献   

6.
王玉芳 《地质论评》1982,28(5):467-471
本文所讨论的镜面断层岩包括镜面糜棱岩、镜面超碎裂岩及镜面碎裂岩。这些岩石是断裂带的重要物质组成部分,其组构特征能反映断裂活动的一些性质。B.Sander对镜面糜棱岩中石英组构的研究,揭示  相似文献   

7.
沿红河断裂带(RRFZ)分布的点苍山变质核杂岩是一个不完整的变质核杂岩,它由两个特征迥异的单元组成,包括被同构造二长花岗岩侵入角闪岩相构造岩组成的下盘和绿片岩相的拆离断层带。下盘岩石包括具有高温构造组合,具有指示左行走滑剪切运动方向的L型糜棱岩或LS型糜棱岩。拆离断层带是一个上盘向E到SE伸展剪切的低温剪切带,由具有剪应变和压应变的典型S-L糜棱岩构成。低温构造岩也包括发育于下盘的几个糜棱岩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侵入体。变质核杂岩与西侧覆盖未变质的中生代沉积岩并置,东部受第四纪断层作用影响为沿洱海分布的更新世—全新世沉积盆地。通过对点苍山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研究,结合邻区变质核杂岩的地质年代学及古地磁学分析,我们认为:位于东南亚红河断裂和实皆断裂带之间的扇形区域内出现的变质核杂岩与渐新世—中新世时期区域性伸展作用有关,而伸展作用是由印支地块的差异性旋转产生的,其原因是由于约33Ma开始斜向俯冲的印度板块的顺时针旋转和回退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了北北西—南南东向喀喇昆仑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水平位移量、活动时间及其变形方式。在断裂带内产出的主要构造形态有:不对称耦曲、s-C组构、长石和石英斑晶、多米诺构造、剪劈理和断层等,它们是构造活动的产物,并从中判断出右旋走滑运动,伴随走滑变形发生了绿片岩至角闪岩相、甚至混合岩化的变质作用,出现了多硅白云母和其它一些应力矿物,显示变形压力较高。糜棱岩带的产出与喀喇昆仑断裂活动密切相关。同位素测年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9.
箕状断陷是中国东部陆架边缘盆地常见的洼陷样式,其陡坡带是有利的油气成藏区带之一。控洼边界断裂对于陡坡带油气成藏具有明显控制作用。断裂带内部结构导致下盘油气成藏模式不同于上盘。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X洼控洼边界断裂(X断裂)为例,分析认为其为一条长期继承性活动的大断层,发育完善的破碎带和断层核二元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X断裂对下盘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及其与上盘的差异。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评价认为,X断裂发育连续的致密断层岩,在主要目的层具有良好的侧向封闭性;导致两盘成藏差异的是断层垂向封闭性。X断裂下盘油气成藏的运移方式异于上盘,由于断层核的遮挡,油气并不是直接充注圈闭,而是通过断层末端或者转换带的连通砂体以类似于螺旋楼梯式的方式运移至下盘。综合认为,X洼下盘断圈构造具有勘探潜力并得到了钻井证实。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继承性断裂带特征及其在油气聚集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松辽盆地沉积盖层发育三套断裂组合,即张性断块构造断裂组合、张性断块构造-滑脱型正断层组合断裂组合、扭动断裂组合。三套断裂组合主干断层具有继承发育特点,形成继承性发育断裂带。这些断裂带不仅控制了深部构造格局、中浅层沉积体系的发育与展布以及盖层的构造变形,而且对盆地油气系统中油气运移、聚集与保存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继承性发育断裂带周围是盆地油气的主要聚集区带。  相似文献   

11.
衡山变质核杂岩体西缘剥离断层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进业 《铀矿地质》1994,10(3):144-149,185
衡山变质核杂岩体是由元古界深变质岩和燕山期复式花岗岩体组成,其西缘的界版剥离断层是区域深断裂的一部分,在断裂下盘山现糜棱岩-混合岩带具韧性变形特征,沿断裂已发现一些有意义的铀矿化,根据剥离断层控矿模式,提出在断裂上盘王冲-谢马冲地段寻找陡倾正断层与离断层交切处的隐伏铀矿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伸展构造在基岩中的表现,取决于其形成时的变形相及岩石的变形行为,可以归纳为五种主要型式:高角度正断层系组成的地堑或盆岭式构造;剥离断层;岩层的普遍变薄与糜棱岩化;相对强硬层的香肠化和缺失;褶叠层的普遍存在。文中比较详细地讨论了剥离断层与冲断推覆构造的差异及糜棱岩的识别,尤其是对碳酸盐糜棱岩识别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3.
胶东焦家断裂带韧性变形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焦家断裂带晚期表现为强烈的脆性变形,但其早期则表现以糜棱岩组合、对称组构等为特征的韧性变形。应变测量和差应力估算表明:从焦家主断裂到望儿山支断裂的糜棱岩变形标志体有主轴比变小、K值增大、古应力值逐渐变小的趋势,韧性变形阶段差应力方向为NWW-SEE.焦家断裂带早期是在中温(300℃~500℃)、中等围压(0.27 GPa~0.49 GPa)条件下形成的以压扁作用为主的左行韧性变形带。   相似文献   

14.
范世家  薛伟 《地质论评》2021,67(5):67060010-67060010
本文以焦家断裂带深部上盘发现金矿体的地质事实为依据,将焦家断裂在成矿后对矿体的破坏作用作为讨论重点,根据现今焦家断裂上、下盘金矿体以断层泥为界,有被错断的明显特征,指出发育在焦家断裂主断裂面中的断层泥为成矿后断裂活动的产物。依据上、下盘金矿在矿石类型、围岩蚀变、矿石矿物、成矿阶段等方面具有极为相似一致特征,提出在117.69~121 Ma成矿期,焦家断裂带中的上、下盘蚀变岩型金矿统一形成于深度3~9 km之间成矿期的焦家断裂带中,二者在成矿时具有时、空上的完全统一性。受焦家断裂总体正断层效应影响,现今焦家断裂深部新发现的上盘金矿(化)体应为下盘金矿(化)体被错断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何玲娟  乔文龙  张明 《新疆地质》2003,21(3):321-324
通过系列调研资料总结得出,世界典型逆掩断裂带的油气具有在沿断裂带应力集中部位、次级构造、基岩断块风化壳以及靠生油凹陷一侧的斜坡区、断裂下盘的有利圈闭中富集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指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勘探潜力非常巨大,还有约13?08 m3的油气地质储量有待发现;在勘探思路上要系统查明西北缘断裂带,圈定探明程度较低的有利勘探区域和层位以及目前还未进行勘探的有利区块或构造;勘探重点应放在勘探程度较低的有利区块斜坡区和主断裂下盘,并进行深入细致的探测和综合研究工作,以期找到新的储量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范世家  薛伟 《地质论评》2022,68(1):167-180
本文以焦家断裂带深部上盘发现金矿体的地质事实为依据,将焦家断裂在成矿后对矿体的破坏作用作为讨论重点,根据现今焦家断裂上、下盘金矿体以断层泥为界,有被错断的明显特征,指出发育在焦家断裂主断裂面中的断层泥为成矿后断裂活动的产物.依据上、下盘金矿在矿石类型、围岩蚀变、矿石矿物、成矿阶段等方面具有极为相似一致特征,提出在117...  相似文献   

17.
断裂带的结构特征及其对油气的输导和封堵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吴智平  陈伟  薛雁 《地质学报》2010,84(4):570-578
断裂带是具有复杂结构的三维地质体,其内部可以划分为低渗透性的滑动破碎带、高渗透性的诱导裂缝带等具有不同物性特征的结构单元类型;受各种地质条件和因素的控制,不同性质及活动强度的断裂带、断裂的上下盘、同沉积断裂的不同深度,其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存在差异,这导致了断裂具有对油气输导、封堵的双重性和时空差异:诱导裂缝带可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而滑动破碎带则具有较强的横向分隔性;同沉积断裂下部对油气的横向封堵性要明显强于上部;断裂活动早中期对油气的输导性要强于晚期及断裂活动停滞期。精细刻画盆地内部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对于分析断裂在油气运聚中所起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