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天马望远镜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转动的射电望远镜。连续谱观测对于天马望远镜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介绍天马望远镜连续谱观测系统的相关信息及其实现情况,包括:天马望远镜连续谱观测的过程、天马望远镜连续谱观测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组成,以及连续谱观测系统的测试观测结果。在C波段6.5 GHz的观测结果表明:连续谱观测系统可实现单点观测和成图观测。修正后指向误差的平均值为2.2″,均方根误差为4.3″。目前该系统已用于天马望远镜的连续谱观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观测控制系统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底层通信是观测控制系统架构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传统的观测控制系统一般采用裸套接技术实现,缺少统一的传输控制机制,在密集数据通信时经常存在延迟,影响实时控制的需要;同时缺少广播与组播机制,限制了观测控制系统的设计。针对观测控制系统的要求,研究了基于ZeroMQ不同通信模型及对应的天文控制模式,分析了不同的通信控制架构的可用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对相应的通信模型进行测试,验证其在天文仪器分布控制中的可用性。测试结果进一步说明,ZeroMQ构建观测控制系统的底层通信架构是可行的,能够满足观测控制系统对设备的各种控制需求。  相似文献   

3.
位于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是世界上最大的、可操控的反射施密特望远镜。为了便于控制望远镜,提高观测效率,设计了观测控制系统图形用户界面。首先分析了LAMOST望远镜的控制软件体系结构,采用基于场景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对界面进行了分析和设计。使用Qt、CORBA、多线程技术和MVC模式,实现了用户界面,并对界面进行了测试。最后,用户界面得到了用户的认可,成功应用于LAMOST观测。  相似文献   

4.
频率校准是进行谱线天文观测前必做的准备工作,对上海天文台TM65m射电望远镜的谱线终端DIBAS(Digital Backend System)进行了频率校准及测试工作,发现它有良好的性能.首先,进行了PCAL信号注入测试,对DIBAS终端的频率分辨率、频率漂移、谱之间间隔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1 h内,单个尖峰频率漂移的最大变化幅度为0.03通道,尖峰之间间隔的最大起伏为0.05通道.然后,通过对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H_2CO脉泽与吸收线的观测,以及与GBT(Robert C.Byrd Green Bank Telescope)观测结果的比较,发现频率校准的结果是正确的.最后,对W3(OH)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羟基脉泽观测和5个多小时的甲醇脉泽观测,发现谱线的谱型保持一致,观测噪声与理论噪声一致,说明频率校准程序是稳定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紫金山天文台研制的毫米波段多波束超导成像频谱接收机(简称超导成像频谱仪)于2010年底安装到13.7 m望远镜上.为发挥超导成像频谱仪的观测能力,紫金山天文台研发了基于多波束接收机的快速高效巡天的OTF(On-The-Fly)观测方法,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运用了"隔行扫描"的OTF扫描方法,对该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和验证,并做了观测参数的优化.研发了"OTF观测星表生成器"软件,该软件提供参考点查找、观测时间估算、rms(root mean square)估算、最佳观测时段选择等功能.研发了OTF数据预处理软件,该软件具有坏数据剔除、数据修正功能,并能够结合GILDS软件完成数据网格化(Gridding)处理.通过实际观测测试,观测结果与美国五大学射电天文台(Five College Radio Astronomy Observatory,FCRAO)观测相符.该系统2011年用于13.7 m望远镜谱线成图观测,在银河画卷项目观测和其他课题成图观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观测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云南天文台40 m射电望远镜射电源流量观测性能,针对S波段现有问题,设计并研制了一套流量观测系统.研发硬件包括抗干扰射频模块、K因子辐射计.同时开发了与新系统配合工作的观测软件,用于数据采集、实时显示、储存及处理.系统研制完成后,进行了安装测试.测试方式为河外致密源ON/OFF流量观测.观测结果表明,实测灵敏度接近理论值水平,新研制系统性能较旧设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新疆天文台南山26 m射电望远镜经过多年观测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数据。针对26 m射电望远镜天文观测数据的在线存储与备份问题,建设了远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在新疆天文台本部及南山观测站分别建设了可独立运行的存储系统,实现了两套存储系统间的远程、异地数据实时容灾备份。以基于对象的存储技术Lustre为基础实现了存储系统,并对存储的读写性能进行了详细测试。建设的容灾备份系统有效解决了新疆天文台观测数据及次生数据的在线存储与数据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1 m红外太阳望远镜多通道高分辨率成像观测系统中实现多个波段太阳图像的同步高分辨率统计重建,需要1 m太阳望远镜多个观测通道图像采集系统同步。研究了如何采用CCD相机外触发工作模式、计算机PCI总线硬件中断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时间相结合实现1 m太阳望远镜多个观测通道图像的同步采集,并在现有的Hα和Ti O两个成像观测通道上搭建实验平台。通过一系列的波形时序测试,数据记录和分析等实验证明本文所采用的这一数据同步采集技术能满足1 m太阳望远镜多个观测通道图像的同步采集要求。  相似文献   

9.
南京大学太阳塔CCD成像光谱观测系统和初步观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佑然  方成 《天文学报》1994,35(2):176-184,T001
本文介绍南京大学太阳塔的CCD成像光谱观测系统的结构,工作方式,给出了该系统的一些性能测试结果,作为应用该系统的实例,文中给出了根据该系统观测的二维光谱资料,经处理得到的一个Ha耀斑在线心和不同偏带处单色像的变化过程,该耀斑的亮度场轮廓图和速度场轮廓图。  相似文献   

10.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在天文远程观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天文图像远程网络观测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远程网络观测技术的解决方案,同时给出关键算法及测试结果.该算法可以实现有损和无损压缩、感兴趣区域压缩,并能根据网络带宽的波动及时调整压缩率,将天文图像的有效信息及时传给远程观测者.远程观测者根据网络带宽接收图像码流进行选择性解码,把信息反馈给观测设备进行适当的调整或继续进行目标的观测.  相似文献   

11.
12.
望远镜静态指向模型的基本参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晓祥  吴连大 《天文学报》2001,42(2):198-205
对地平式望远镜静态指出模型的基本参数进行了讨论,给出了一种参数较少,模型稳定的望远镜修正模型,与常用的球谐函修正模型相比较,基本参数模型具有对观测资料分布不敏感,模型的系随资料分布变化较小和修正精度较高优点,并且其残差序列服从正态分布,基本上能够满足高精度定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precisely the barycentric positions of the outer planets(Saturn - Neptune)by optical observations. It requires the CCD observations from a long focal distance telescope which is used to observe a planet and its satellites and ones from a meridian circle when it works in a CCD drift scanning manner. The key part of the method is tested by the observations with 1 meter telescope of Yunnan Observator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new method is feasible to carry out.  相似文献   

14.
上海台1.56m望远镜新CCD照相机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安装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1.5 6m望远镜上的新CCD照相机系统 ,内容涉及CCD的量子效率、增益、控制器、观测程序以及滤光片等情况 ,为使用该 1.5 6m望远镜的天文学家提供了所需的参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紫台30公分红外望远镜(BIT)地面观测所使用的软件系统。该软件是在BIT地面修复过程中以地面观测为使用目的而开发的。软件用于望远镜指向等系统参数显示和星场照相机控制显示,并预置了软件接口,可进一步实现对望远镜指向的计算机控制。软件已在BIT地面实验观测中使用,运行可靠,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了云南天文台10 米口径的太阳射电望远镜天线的远程控制系统中局域网控制和通过电话线控制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7.
饶长辉  姜文汉  凌宁 《天文学报》2001,42(2):134-139
分析以观测系统焦面上和探测器测到的太阳表面米粒结构的对比度与观测系统口径,大气湍流相干长度以及系统探测灵敏度的关系,给出了不同口径,不同大气湍流相干长度以及不同系统探测灵敏度时的米粒结构对比值计算结果,此外还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使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13.7米射电望远镜于1996年12月至1997年1月对富碳拱星IRC 10216和CIT6的CO J=1-0跃迁(115GHz)进行了观测。在观测谱线的基础上得到了IRC 10216的视向速度和膨胀速度分别为一26.1km s~(-1)和14.8km s~(-1),CIT6的视向速度和膨胀速度分别为0.6km s~(-1)和13.8kms~(-1)。并对望远镜的射束及指向精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HARRA-MURNION  L. K.  CULHANE  J. L.  HUDSON  H. S.  FUJIWARA  T.  KATO  T.  STERLING  A. C. 《Solar physics》1997,171(1):103-122
We analyse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C5.7 class flare which was observed on 27 September, 1993 using data from the soft X-ray telescope (SXT), the Bragg crystal spectrometer (BCS), and the hard X-ray telescope (HXT) on Yohkoh. The flare takes the form of a simple loop which is much brighter at one of its footpoints than anywhere else for a period of 2 min. During this time there is an increase in the soft X-ray fluxes, and a corresponding peak in hard X-rays. The parameters derived from the hard X-ray and soft X-ray spectra and images are assumed to be from the footpoint. This flare showed two peaks in the non-thermal velocity, the first one simultaneous with the footpoint brightening. The non-thermal velocity corresponding to these first few minutes is unusually large – by a factor of 80%, 68%, and 26% relative to the second peak in the Fexxv, Caxix, and Sxv channel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附属的一台低色散光谱仪实验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设计原理、系统结构参数及试观测情况,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我们已用该装置观测到19m左右的具有大红移的类星体光谱。该类低色散光谱仪,将为我国星系研究工作者提供实测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