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饮食文化地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饮食文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行为、习惯和环境的时间沉积与空间相互作用的积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的属性,制作过程和仪式,用餐的器具、环境、礼仪和风俗等。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饮食文化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通过对文献的统计、收集与分析,从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出发,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对饮食文化的地理区域分异、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饮食文化的发展趋势和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当前学术界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论地理环境对潮汕饮食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潮汕饮食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丰富多样,无所不食而名震南粤,享誉全国。它的形成既有历史文化的影响,也与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湿热的气候、濒临大海、水网密布、人多地少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百越之族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交融等孕育了注重饮食口味“清、淡、甘、和”,汤水讲究原汁原味,小吃多样、原料丰富、佐料齐全以及工夫茶等饮食特色,在中华饮食文化中形成了潮菜流派。  相似文献   

3.
从地理角度分析三国时期蜀国的灭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263年,建立43年的蜀汉帝国在其第二任皇帝刘禅手中灭亡,历史学家对它灭亡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和分析,普遍的观点认为是刘禅昏庸无能和亲小人,远贤臣,以及军事战略上的重大失误。这种观点将一个历史政权的灭亡归结为一个领导人的领导失误,似乎蜀汉灭亡是偶然因素导致的,然而换一个角度,对蜀汉政权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蜀汉政权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作者从地理环境对居民思想观念、身体条件以及习武传统等方面的影响来对蜀汉灭亡的原因进行了一些探讨,得出结论:地理环境因素是蜀汉灭亡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4.
汪红艳 《地理教学》2011,(6):9-11,8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试说明】 结合实例,说明资源跨区域涧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析饮食文化特色旅游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朵瑞璨的奇葩,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情调。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对于提升民族文化经济价值,促进旅游业和餐饮业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国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有佳肴品尝游、药膳保健游和饮食文化旅游。尽管目前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不很理想,但长远来看,中国饮食文化旅游市场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旅游开发中应深层次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注意保护旅游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客家饮食文化特色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泽巍 《福建地理》2006,21(2):71-73,103
饮食不仅是人们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需要,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旅游开发十分注意寻找和发掘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本文在概述了客家饮食文化的基础上,着重对客家饮食文化的显性和隐性特色进行分析,以期对客家文化的规划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饮食不仅是人们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需要,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旅游开发十分注意寻找和发掘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本文在概述了客家饮食文化的基础上,着重对客家饮食文化的显性和隐性特色进行分析,以期对客家文化的规划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虚拟地理环境应用研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虚拟现实引入了虚拟地理环境概念,并介绍虚拟地理环境所具有的特征.从3个方面介绍当前虚拟地理环境应用研究探讨:虚拟城市、虚拟企业、虚拟旅游.  相似文献   

9.
地理环境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 ;内部环境的差异性则是历史上民族战争、南北分裂的内在根源之一 ;地理环境的变迁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 ;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多元一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系列案犯罪地理目标模型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嘉良  李卫红 《地理科学》2018,38(8):1210-1217
针对犯罪地理目标模型(CGT模型)在系列案件嫌疑人落脚点预测中未考虑地理环境因素影响,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顾及地理环境因素的犯罪地理目标模型优化方法(GEO-CGT模型)。研究采用相关性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刻画嫌疑人落脚点的地理环境相关性;参考多分类器系统理论,将地理环境因素与CGT模型进行非线性组合优化,并从搜索距离、面积误差对预测结果进行精度评估。以清远和韶关两市系列财产犯罪案件为样例数据,对模型预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模型的预测精度相比于CGT和GEO-CGT模型均有显著提高。研究拓展了系列案嫌疑人落脚点预测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预测精度,对于警方缩小搜索范围,增大成功抓捕犯罪嫌疑人概率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名城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思考——以梅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万源  李海山  刘远清 《热带地理》2006,26(1):66-69,80
文化旅游是名城旅游开发的核心,名城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文化环境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梅州市为例探讨名城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文化环境与文化生态.文化环境问题是客家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客都"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环境感应下的客家文化生态特性的分析,提出名城文化生态的旅游开发理念:尊重名城文化生态要求,保护好名城文化生态,以文化生态的旅游开发方式科学展示名城文化.  相似文献   

12.
长春市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搞好长春市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对其旅游业的发展极为重要,长春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主要有生态旅游资源,电影文化旅游资源,产业旅游资源,殖民遗迹旅游资源,辽金文化旅游资源等五大资源优势。文章在分析这些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结合长春市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的背景与现状,提出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思路,即在今后的开发中应突出地方特色。增强参与性,以七大旅游产品系列为依托,重点开发冰雪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产业旅游。  相似文献   

13.
试论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资源,但在旅游研究领域,对于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还是一个盲点.在研究相关理论文献和某些旅游开发实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观点:音乐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有着多方面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音乐资源的旅游开发思路主要有:建立背景音乐系统,让游客所到之处有美妙的音乐伴随;音乐文化开发与环境相协调,营造和谐的旅游文化氛围;将旅游音乐与旅游的各要素有机结合,增强旅游质量;继承与创新结合,科学地开发音乐文化资源;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和开发新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毕燕 《热带地理》2004,24(3):284-288
分析梧州市骑楼建筑的形成、风格及特色,挖掘梧州市骑楼街区旅游开发的价值,阐述当今骑楼街区的旅游开发,对梧州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梧州市骑楼街区的旅游开发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南京六朝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南京六朝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阐述了六朝文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规划的基本构思。六朝文化旅游的开发,既可进一步树立南京"六朝古都"的城市形象,又可成为南京旅游业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古村落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该文分析安徽黟县宏村古村落的地理文脉、村落特性、聚落景观、市场感应等 ,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 ,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设计 ,指出进行旅游开发、实施旅游形象设计工程 ,对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 ,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伟大工程建设事件旅游开发研究--以三峡工程建设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事件旅游在世界旅游发展中的地位日趋上升,是西方旅游学术界的热门课题之一,而中国对此研究还刚刚拉开帷幕。以三峡工程建设为例,在提出“伟大工程”概念并分析伟大工程建设的旅游吸引力后,提出了其旅游开发具有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关联效用强、动态变化明显和反映当代科技水平等特点。同时指出,在伟大工程建设事件旅游开发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科学适度原则、阶段性与循序渐进原则、不利影响最小化原则、挖掘文化教育内涵原则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扩展的重力模型,运用中囯入境旅游19个主要客源国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在不同来源、不同动机的入境旅游市场分布的背景下,探索文化距离对海外市场入境中国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文化距离与海外市场入境中国游之间呈现出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既有促进效应,亦有阻碍效应。(2)在区分来源的检验中,文化距离与来自亚洲的入境旅游之间仍呈现出倒“U”形关系,但对于亚洲外的入境旅游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阻碍效应。(3)在区分动机的检验中,文化距离与观光休闲和务工型入境旅游之间均呈现出倒“U”形关系,但对商务会议型入境旅游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点—轴系统"理论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于区域旅游开发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基于"点—轴系统"理论,在对旅游规划概念上的鲁南经济带进行修正的基础上,结合鲁南经济带旅游资源状况和旅游发展现状,提出重点打造以曲阜、日照、枣庄、临沂、菏泽、东平为核心的6个一级旅游增长点;以日东高速、105国道、206国道为发展轴线的3个一级旅游发展轴;形成圣人文化旅游板块、日照滨海旅游板块、湖滨红色休闲养生旅游板块、蒙山沂水红色逍遥游旅游板块、水浒休闲生态旅游板块六大各具特色的旅游板块。从而"点-线-面"共同组成"双十字"开发模式的鲁南旅游长廊,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发挥鲁南地区旅游资源的潜力,实现鲁南旅游的腾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部长城--苗疆长城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 《热带地理》2002,22(1):62-65
中国“南部长城———苗疆长城”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已成为湖南省西线旅游开发的一个热点。文中分析了“长城”沿线旅游资源赋存和旅游开发优势 ,认为要实现“苗疆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一致 ,必须强化遗产保护意识 ,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加强遗产管理 ,依靠科技进步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