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GIS的地质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和目的,采用GIS方法,建立地质环境评价模型,并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层次分析法为基础,讨论了GIS进行地质环境评价的方法和实现过程,分析了利用GIS进行评价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广安区洪水灾害频发诱发大量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章结合广安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在地质灾害野外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坡度、坡向、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系、降雨作为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模型,通过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栅格运算,完成广安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相吻合,可为今后广安区地质灾害的预测及预防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含水层富水性进行分析评价,是煤矿开采、隧道掘进时防止涌(突)水发生的重要前提。通过分析影响含水层富水性的因素,以某煤矿为例,选取含水层厚度、钻孔冲洗液消耗量、构造发育密度、单位涌水量及渗透系数五个指标进行分析;引入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对含水层富水性影响的权重;应用GIS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计算评价了研究区的富水性;将研究区含水层按富水性强弱分为五个区域。评价分区结果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基本一致。为区域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陈文杰 《城市地质》2010,5(1):27-32
本文介绍了基于GIS的地壳稳定性评价方法,选取了地震、构造,工程地质、地面沉降等4个因子,19个要素,提出了点,线、区图层定量处理方法,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系数,通过GIS的叠加分析获得最终评价结果,以天津市为例给出了地壳稳定性评价图。  相似文献   

5.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对张家口北部地区进行金矿成矿分析后认为,太古宇桑干群谷咀子组(Arg)、红旗营子群(Ar3H)和元古宇长城系常州沟组-高于庄组(Chc-g)为成矿的有利地层组合;金矿床(点)多出现于岩浆岩体外接触带;半径为0.75~1.50 km的断层影响带为最佳的有利成矿的断层影响范围;Au、Ag、Cu、Zn化探异常,重砂异常,多元素水系沉积物异常为成矿的有利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组合;遥感解译的蚀变区和环形构造缓冲区影响带为有利的成矿部位.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提取了地层、岩体、断裂、化探、遥感等16个分析因子,建立了层次分析模型并根据该区成矿概率的分布进行了成矿远景区的预测,共圈出了18个成矿远景区,其中预测远景区3,4,5,6,7覆盖了大部分已知金矿床(点),而预测远景区2,8,10,11,14,15,18目前还未发现金矿床(点),预测结果对于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苗壮  赵法锁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S1):573-576
以西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相结合,研究了GIS支持下的城市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的方法;根据西安市主城区地质环境的特征,综合考虑地形坡度、工程地质岩组、岩土体结构类型、地下水位、植被发育情况、月平均降雨量、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Q型聚类分析方法,将调查区分成25个地质环境质量分区,并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将其划分成4个地质环境质量等级,客观地反映了西安市主城区地质环境质量的宏观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前人关于海水入侵危险性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并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建立了海水入侵危险性评价体系.首先研究了宝安区海水入侵现状;然后选取了含水层结构、地下水氯离子质量浓度、地下水水位、地形地貌、与海岸线距离、地下水开采、土地利用类型7个评估因子;再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估因子的权重,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原理,经过模糊运算得到危险性级别;最后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实现了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区划.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该地区的海水入侵现状吻合较好.高危险区和较高危险区面积达107.7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6.7%.  相似文献   

8.
遇晓滢 《地下水》2011,(4):192-194
在分析城市人居环境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架了滨水城市人居环境的定量化评价思路和框架,对大连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为建设宜居城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是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措施,传统方法是采用水位动态法、开采系数法和引发问题法等进行地下水超采区划定,但各方法的划定结果不统一。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上海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划定框架,对水位变化、开采系数以及开采引发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结果与上海市实际情况较吻合。这为后续制定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水位控制等指标及科学合理制定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武山县地质构造复杂,岩土体破碎,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以GIS平台的空间分析和栅格计算功能为基础,选取区内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的和易量化的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通过栅格化各评价因子形成叠加运算图层,结合计算分析结果和野外调查认识,形成最终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较之传统的评价和分区方法具有半定量评价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的改进,在具体实践中具有较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和AHP的贵阳市环城林带生态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禹艺娜  王中美 《中国岩溶》2017,36(3):359-367
贵阳市环城林带对贵阳市生态环境起着控制和调节作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环城林带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为了保护现存环城林带资源,文章根据贵阳市环城林带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与测试资料,选择7个生态敏感性影响因子(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高程、坡度、坡向、地表水域和人类活动),采用GIS技术对各单因子的敏感性进行分区,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空间加权叠加技术对林带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分区。结果表明,不敏感林区占林带总面积的4.82%,分布于研究区北部;轻度敏感区占18.01%,分布于南部、东北部及东南部;中度敏感区占42.91%,分布于东部、西部及东北部;高度敏感区占29.61%,分布于北部区域;极度敏感区占总面积的4.65%,零星分布于各林区。针对各敏感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治理与保护对策,为预防和治理贵阳市环城林带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对今后贵阳市生态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2.
李潇  李佳 《城市地质》2015,(1):43-47
根据北京市地质环境特点,应用北京城市地质安全保障服务系统的综合分析功能,采用层次分析法及综合指数模型,对北京市平原区的地质环境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论文在总结陕西省107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陕西省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灾种选择了25个评价指标作为其易发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使用专家——AHP定权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并基于GIS构建了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综合指数模型,将各指标因子图层按权重进行代数叠加运算,计算出全省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指数。然后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将陕西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和非易发四级区。  相似文献   

14.
张文  邱文东  孟诣卓  陈雅莉 《水文》2018,38(5):6-10
随着水文行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数据的需求逐渐从单一、具体化向多源、综合化方向发展。当前,在水文行业内,对数据按照大类分而治之的管理模式已渐与用户需求脱节,给数据的综合利用带来困难。针对该问题,梳理了现有数据结构与管理模式,提出一种水文数据整合与索引模型(Hydrological Data Integration and Index Model, HDIIM),利用该模型在多个水文数据库与水文应用之间搭建水文数据整合层,建立多库统一的一体化水文索引,实现对多库信息的整合与快速查询。该方法有效屏蔽了多个水文数据库之间的异构性,支持跨库的数据检索与应用,从而提高水文数据的获取与使用效率。实验证明,HDIIM能够有效提高水文数据的检索效率,特别是针对批量检索操作,HDIIM的表现较现有方法更加高效和稳定。  相似文献   

15.
齐伟  张弛  初京刚  周惠成 《水文》2014,34(2):49-54
为深入理解TOPMODEL水文模型产汇流机理和分析模型参数选择对洪水模拟影响,使用全局敏感性分析Sobol′方法对TOPMODEL模型单个参数和参数组合对洪水模拟指标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各个参数单独作用对纳什效率系数、径流总量相对误差和洪峰相对误差影响较小;土壤饱和传导度、坡面汇流速度和土壤下渗率指数衰减速率单独作用对峰现时差影响显著;土壤下渗率指数衰减速率和下渗滞时组合对纳什效率系数、径流总量相对误差、洪峰相对误差影响最大;土壤下渗率指数衰减速率和土壤饱和传导度组合对峰现时差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水文网络模型在分布式流域水文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文网络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对流域实际河网水系的一种规范化描述,它采用拓扑关系来确定流域水流的空间聚合与分散。准确地描述水文网络对成功模拟流域水流的空间分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文网络数据模型的关键在于如何表达水文网络的构成要素,以及如何建立要素间的拓扑关系。本文重点阐述了水文网络模型在分布式流域水文模拟中的应用。实例研究证明,采用水文网络模型来表达流域河网水系结构有助于准确地模拟流域上水流的空间与时间分布。  相似文献   

17.
王丹  马细霞  刘昌军 《水文》2018,38(4):35-39
选取山洪灾害雨量预警指标计算过程中涉及的前期影响雨量、糙率、水面比降、汇流参数、降雨损失参数等5个主要参数,分别采用趋势法和灰色关联法分析各参数的敏感性。以河南省栾川县北沟河小流域为实例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雨量预警指标的各参数敏感性大小依次为糙率、水面比降、前期影响雨量、降雨损失参数、汇流参数。提出在山洪灾害雨量预警指标计算中,应重点分析糙率的取值,对提高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精准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水文模型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以普定后寨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文模型研究中,往往要利用多种信息,包括属性数据和空间属性数据,这些数据只有在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下才能方便地为水文模型所利用,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水文模型空间数据库。本文,以后寨河流域为例,阐述了水文模型空间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建立的空间数据库不仅十分有利于水文模型的建立与校验,同时在空间信息查询、专题图件的生成与管理、土地利用评价等方面也获得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GIS/RS是流域水文过程分布式模拟的重要技术支撑。结合泾河流域的实例研究,探讨了GIS支持下,基于栅格DEM流域水文特征的获取,降水、气温等资料的空间插值,以及土壤、植被等下垫面信息在水文模拟单元上的耦合。在此基础上,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泾河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结构上是合理的,在产流计算中泾河25个子流域在水量平衡方面误差均小于5%。潜在蒸发的模拟在趋势上与实测过程基本一致。径流模拟在4个检验站点上与实测过程的相关系数达到0.84~0.93。模型基本能够满足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不同气候区河川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一个简单的月水量平衡模型,模拟了位于中国不同气候区的21个典型流域的径流量过程,采用假定的气候情景,分析了河川径流量对不同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月水量平衡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不同气候区的月流量过程,21个典型流域的Nash-Sutcliffe模型效率系数大多超过65%,水量平衡误差也均控制在1%以内。黄河以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流域径流量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响应敏感,其次为华中、华南半湿润区和湿润区,西部高寒山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弱。因此,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应集中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