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GIS的地质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和目的,采用GIS方法,建立地质环境评价模型,并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层次分析法为基础,讨论了GIS进行地质环境评价的方法和实现过程,分析了利用GIS进行评价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广安区洪水灾害频发诱发大量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章结合广安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在地质灾害野外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坡度、坡向、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系、降雨作为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模型,通过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栅格运算,完成广安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相吻合,可为今后广安区地质灾害的预测及预防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含水层富水性进行分析评价,是煤矿开采、隧道掘进时防止涌(突)水发生的重要前提。通过分析影响含水层富水性的因素,以某煤矿为例,选取含水层厚度、钻孔冲洗液消耗量、构造发育密度、单位涌水量及渗透系数五个指标进行分析;引入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对含水层富水性影响的权重;应用GIS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计算评价了研究区的富水性;将研究区含水层按富水性强弱分为五个区域。评价分区结果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基本一致。为区域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基于GIS的地壳稳定性评价方法,选取了地震、构造,工程地质、地面沉降等4个因子,19个要素,提出了点,线、区图层定量处理方法,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系数,通过GIS的叠加分析获得最终评价结果,以天津市为例给出了地壳稳定性评价图。 相似文献
5.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对张家口北部地区进行金矿成矿分析后认为,太古宇桑干群谷咀子组(Arg)、红旗营子群(Ar3H)和元古宇长城系常州沟组-高于庄组(Chc-g)为成矿的有利地层组合;金矿床(点)多出现于岩浆岩体外接触带;半径为0.75~1.50 km的断层影响带为最佳的有利成矿的断层影响范围;Au、Ag、Cu、Zn化探异常,重砂异常,多元素水系沉积物异常为成矿的有利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组合;遥感解译的蚀变区和环形构造缓冲区影响带为有利的成矿部位.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提取了地层、岩体、断裂、化探、遥感等16个分析因子,建立了层次分析模型并根据该区成矿概率的分布进行了成矿远景区的预测,共圈出了18个成矿远景区,其中预测远景区3,4,5,6,7覆盖了大部分已知金矿床(点),而预测远景区2,8,10,11,14,15,18目前还未发现金矿床(点),预测结果对于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西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相结合,研究了GIS支持下的城市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的方法;根据西安市主城区地质环境的特征,综合考虑地形坡度、工程地质岩组、岩土体结构类型、地下水位、植被发育情况、月平均降雨量、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Q型聚类分析方法,将调查区分成25个地质环境质量分区,并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将其划分成4个地质环境质量等级,客观地反映了西安市主城区地质环境质量的宏观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前人关于海水入侵危险性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并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建立了海水入侵危险性评价体系.首先研究了宝安区海水入侵现状;然后选取了含水层结构、地下水氯离子质量浓度、地下水水位、地形地貌、与海岸线距离、地下水开采、土地利用类型7个评估因子;再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估因子的权重,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原理,经过模糊运算得到危险性级别;最后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实现了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区划.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该地区的海水入侵现状吻合较好.高危险区和较高危险区面积达107.7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6.7%.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城市人居环境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架了滨水城市人居环境的定量化评价思路和框架,对大连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为建设宜居城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分析兰州市区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发育特点基础上,选择14项指标为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其中地质灾害发育因子3项,影响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基础因子8项,地质灾害诱发因子3项,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体系。利用ArcGIS平台,采用野外调查资料、基础地质资料、遥感数据等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在指标分析和数据归一化的基础上,运用ArcGIS系统的栅格运算功能,将兰州市区各评价因子按照层次分析法所确定的权重进行信息叠加计算,得到兰州市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计算成果栅格图件。经综合研究分析,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 相似文献
10.
11.
西南三江北段地区区域控矿因素的GIS综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南三江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大型成矿带之一,已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成果和资料为矿产普查和研究服务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与处理,分析了区域控矿因素。结果表明,三叠系地层、构造撒开区及三叠纪以来的岩浆热液活动是最主要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12.
GIS技术支持下的土地盐碱化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吉林省西部地区,应用GIS多边形叠置分析技术划分了6 395个评价单元,选取了6项土地盐碱化敏感性指标,将土地盐碱化的敏感程度分为非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和极敏感4级。采用层次分析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敏感性评价,并通过GIS技术实现评价结果的分区和可视化。结果表明,采用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评价精度。研究区土地盐碱化以中度敏感为主,轻度敏感和非敏感次之,极敏感地区占土地总面积的份额最小。 相似文献
13.
14.
北京城市地质安全保障服务系统在地质环境综合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北京市地质环境特点,应用北京城市地质安全保障服务系统的综合分析功能,采用层次分析法及综合指数模型,对北京市平原区的地质环境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GIS的安塞油田水源井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塞油田地处干旱缺水地区,通过分析确定项目区找水目标层--白垩系下统洛河组砂岩和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砂岩,确定了井位部署原则,利用遥感技术提取了砂岩裂隙密集带,在Arcview GIS平台下分析,得到水源井部署有利区.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技术对秦巴山区的宁强县土壤侵蚀特征进行研究.通过解译遥感影像得到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植被覆盖等数据,使用GIS技术对地形图数据处理得到DEM等数据,并用因子法计算研究区的土壤侵蚀模数,最终生成该区的土壤侵蚀模数图.研究结论可为该地区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16座城市为研究对象, 运用多时相卫星遥感资料,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提取城市的空间特征信息, 并通过城市扩展强度、扩展速率以及城市空间形态紧凑度和分形维数等指标定量分析了1990-2010年以来新疆城市扩展时空动态变化的过程和特征. 结果表明: 新疆城市的空间分布由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绿洲经济所决定, 许多城市的发展依托于绿洲, 城镇的形成具有"亲水性"的特点, 由于新疆地域辽阔, 交通干线附近往往形成城镇相对集中的城市带或城市群. 南北疆城市之间在扩展速度及强度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位于北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城市大多属于扩展速度相对较快、扩展强度相对较大的扩张类型, 而南疆城市的扩展速度则相对较慢、扩展强度也相对较小.通过对城市紧凑度和分维数变化的分析发现, 新疆城市平均紧凑度呈下降趋势, 而分形维数呈增长的趋势, 说明整体上新疆城市空间结构有趋于松散化的趋势, 城市的空间结构不够合理, 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攀西地区铂族元素成矿地质条件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攀西地区以良好的铂族元素(PGE)成矿地质背景,而成为我国铂族元素找矿热点地区之一。本文在建立攀西地区铂族元素矿床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了该地区的铂族元素成矿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峨眉山玄武岩、基性一超基性岩和铂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指出研究区的深大断裂对铂族元素的富集表现出很好的控制作用,峨眉山玄武岩为铂族元素的矿源层之一,岩浆岩为铂族元素的富集提供了成矿物质及成矿能量。 相似文献
19.
ChengQiuming ZhangGeorge LuCindy KoConnie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英文版)》2004,15(3):275-282
Modeling landscape with high-resoluti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in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can provide essential morphological and structural information for modeling surface processes such as geomorphologic process and water systems. 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DEM-based spatial analysis processes applied to characteriz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f ground and surface water systems in the Greater Toronto Area (GTA), Canada. The stream networks and drainage basin systems were derived from the DEM with 30 m resolution and the regularities of the surface stream and drainage patterns were modeled from a statistical/multifractal point of view. Together with the elevation and slope of topography, other attributes defmed from modeling the stream system, and drainage networks were used to associate geological, hydrological and topographical features to water flow in river systems and the spatial locations of artesian aquifers in the study area. Stream flow data derived from daily flow measurements recorded at river gauging stations for multi-year period were decomposed into “drainage-area dependent“ and “drainage-area independent“ flow components by two-step “frequency“ and “spatial“ analysis processes. The latter component was further demonstrated to relate most likely to the ground water discharge. An independen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model the distribution of aquifers with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the records of water wells. The focus was given on quantification of the likelihood of ground water discharge to river and ponds through flowing wells, springs and seepage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Oak Ridges Moraine (ORM) is a unique glacial deposit that serves as a recharge layer and that the aquifers in the ORM underlain by Hilton Tills and later deposits exposed near the steep slope zone of the ridges of ORM provide significant discharge to the surface water systems (river flow and ponds) through flowing wells, springs and seepages. Various statistics (cross- and auto-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ractal R/S exponent) wer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GIS to demonstrate the influence of land types, topography and geometry of drainage basins on short- and long-term persistence of river flows as well as responding time to precipitation events. The current study has provided not only insight in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 of water systems in the GTA, but also a base for further establishment of an on-line GIS system for predicting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of river flow and groundwater level in the GT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