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宾  杨华安 《四川气象》1995,15(3):38-39,30
通过1992牟5月1日冰雹天气过程的分析,着重讨论了环境背景、影响系统和成都地区气象要素,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成都地区冰雹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1999 年5 月9 日平顶山地区降雹的天气形势、稳定度、单站要素以及雷达回波、卫星云图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此类冰雹天气的一些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3.
从大气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基本物理量场、大气层结、以及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对2001-09-05渭南市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这次过程是高脊前下滑冷空气产生的,冰雹产生在大气层结不稳定、湿舌的顶部,低层辐合、地面能量积累的区域中。  相似文献   

4.
从天气学角度出发,结合卫星云图演变及层结稳定度特征,分析1999年5月28日发生在沙雅县的强冰雹天气过程,并找出了这次冰雹过程的一些必要条件和指标,同时对该地区冰雹短期、短时预报着眼点方面获得了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天气图资科和雷达产品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29日出现在安徽芜湖地区的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外部抬升力、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等条件同时满足时,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此外,冰雹天气在雷达反射率、速度、VIL图上都有明显的特征,可充分利用雷达资料及时做出临近预报和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6.
1997年4月2日下午,梧州市(含苍梧县)出现了罕见的冰雹天气,此次降雹属锋前降雹。通过对降雹过程的特征场、物理量场进行中小尺度分析,发现高空急流的维持、低空急流的建立伴有上层干冷、下层暖温和地面局部风向的切变,并在切变线上有高能舌相伴,为降雹提供了必要条件,地面能量的突变及中心所在位置与降雹区有较好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欧坚莲  古鸣 《广西气象》1997,18(4):23-25
1997年4月2日下午,梧州市(含苍梧县)出现了罕见的冰雹天气,此次降雹属锋前降雹。通过对降雹过程的特征场,物理量场进行中小尺度分析,发现高空急流的维持,低空急流的建立伴有上层干冷、下层暖温和地面局部风向的切变,并在切变线上有高能舌相伴,为降雹提供了必要条件,地面能量的突变及中心所在位置与降雹区有较好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9.
4.12花都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FNL(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最终全球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12年4月12日发生在广州市花都区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都这次冰雹过程是在副高脊线位置偏南,广东中北部位于高空槽前和低层为偏南暖湿气流控制的环流背景下发生的.中高层适当冷空气南下渗透使得低层暖湿、高层干冷的不稳定层结形成;中等偏强的风速垂直切变和高空辐散为这次强风暴形成和维持提供动力条件.位于西南风的迎风坡和特殊喇叭口地形也是重要原因.多普勒雷达资料上观测到钩状回波、高回波顶、高悬强回波、VIL极值突变和中气旋等特征.适宜的-20℃层高度和合适的悬垂强回波高度以及较小的-20 ~0℃层厚度也是此次冰雹过程的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冰雹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选取发生在邯郸辖区内的5次冰雹天气过程,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并结合雷达回波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几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冰雹天气出现在对流性不稳定层结条件下,中高层干冷低层暖湿,地面有中尺度辐合切变线配合,0℃层、-20℃层和强垂直风切变的高度适宜。多普勒雷达能很好地监测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回波强度和回波顶高度的变化、速度对和逆风区的出现、1 h降水累积值和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的急剧增加等都对冰雹的出现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奎玛流域一次冰雹天气的分析表明,在巴尔喀什湖低槽加强东移的环流背景下,低层水汽辐合、抬升启动和层结不稳定有利于该地区强对流的发生、发展,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的形成、发展是产生这次冰雹天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陈西利  王俊 《山东气象》2011,31(4):19-23
运用常规观测资料及济南齐河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分析了2004年6月24日鲁西北、鲁中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降雹过程是华北冷涡型天气系统影响下产生的;期间鲁西北、鲁中等地区先后出现4块冰雹云,冰雹云持续时间在1.5~5.5h,最大反射率在云的主要阶段都超过50dBz,最强时超过60dBz。最大VIL值在不同的冰雹云中差别很大,强雹云最大VIL值超过了50 g.m2弱雹云VIL值最大为29g.m2。0.5km以下的近地面层主要盛行东南风、东北风和偏东风,0.5~1km是东南风,大于1km高度则主要是西南风转西北风。  相似文献   

13.
利用Micsps常规天气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6年6月21日和26日大通地区两次冰雹天气对比分析,发现这两次过程前期形势是500h Pa场蒙古低槽分裂短波槽南下,与南支槽前的西南气流汇合,并配有冷温槽。通过雷达产品对比分析发现,21日对流单体较分散,强度较弱,持续时间短。26日对流云有组织,结构较紧密,成团状分布,持续时间长。结果表明当有垂直风切变,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较强的组合反射率回波强度,较高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水量值,垂直累积液态水含水量有明显突增突降等都有利于冰雹增长的特征,因此可作为冰雹临近预报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吴娟 《四川气象》2003,23(1):42-44,47
雷暴、冰雹天气严重影响飞行安全。本文对2002年8月17日发生在成都地区的一次雷暴、局部冰雹的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15.
林敬颂  刘云鹏 《湖北气象》1995,(4):15-16,45
依据天气环流形势和雷达回波生、消演变特征对“930904”冰雹过程的形成进行分析,揭示出宜晶县西北山区冰雹形成规律,尤其是中、低层天气系统的“逼近”在本县西北山区冰雹云生成、发展中所直到的重要作用为冰雹预报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建平  严明洋 《贵州气象》1999,23(6):11-13,16
分析了遵义市1998年4月10日这次冰雹产生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分布特征,得知这次强降雹天气是由于较强的冷空气冲击,低层暖湿气流堆积而产生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所造成的。而K指数,SI指数对预报对流天气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甘肃罕见冰雹天气过程个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2005年5月30日甘肃区域性罕见冰雹天气过程,结合天气实况、环流形势以及环境场特征,利用卫星云图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分析了这次强冰雹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云图和雷达回波演变过程,得到了冰雹云在雷达强度回波、速度回波和卫星云图中的特征,揭示了这次强冰雹不是带状冰雹云系移到本地产生的,而是发展成中口尺度(MβCS)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的。同时,得出了一些做好冰雹预报预警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89年5月8日下午到夜间,在高空阶梯槽与地面北方冷锋影响下,我省自北向南出现了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全省十地市的32个县不同程度遭受到风雹灾害。关于这次冰雹过程的成因已有人从环流形势角度进了分析。但在冷锋影响下的冰雹天气与地形和中尺度系统有更密切的关系,本文对这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中尺度分析。以揭示直接造成降雹的中尺度系统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一次连续性冰雹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1-06-21~24咸阳连续4d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基本物理量场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同时与历史个例点聚对比,结果表明,这次连续冰雹天气过程中由冷性低涡影响产生的。冷锋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对流。冰雹产生在大气层结不稳定、高能舌和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叠置区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成区中。  相似文献   

20.
利用自动观测系统资料及物理量场,分析了厦门高崎机场2002年12月19日冰雹天气过程.发现冰雹发生前气温呈先升后降的特征,海平面气压显现出陡降陡升的"漏斗状";降雹时气温骤降、相对湿度剧增、风向突变、风速迅速减小.气压的变化验证了在强雷暴中,上升气流下方中低压的存在.单站物理量要素表现为整层大气为上干下湿的对流性不稳定,19日08时和20时厦门站850hPa与200 hPa之间风的垂直切变值分别为4.9×10-3·s-1和5.7×10-3·s-1,0℃层高度(H0)在3.8~4.1km,-20℃层高度(H-20)在6.8~7.2km,满足了冰雹产生的三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