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登封市地处河南省中部嵩山地区,旅游地质资源丰富,以地质景观为特征的风景名胜分布甚广。由于矿业开发、人类生活、工程施工等会对自然环境和地质景观产生破坏作用,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加强旅游地质资源的保护和立法工作,制定规划,划定保护区,加强对矿山企业及其它工程施工活动的监督,合理开发利用旅游地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时代尚未结束,休闲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旅游资源的开发任重道远。具备可观赏性与休闲价值的地质景观是宝贵的地质资源,不仅具有与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等同的重要经济价值,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地质资源的探查、开发和保护,将继重大工程建设工程地质和环境工程的地质学之后,成为工程地质学科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概述各类地质景观的基础上,提出地质景旅游风景区建立的基础,论述旅游地质资源的探查、开发和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九寨沟旅游地质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5万生态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查清了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地质资源本底,极大地提高了景观的科技含量,并对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分区,划分出6个基本类型27种及10个旅游小景区,新增5条生态旅游线,此外,还扼要叙述了九寨沟旅游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冰  王守沛 《安徽地质》2013,23(1):68-70
旅游地质资源是一种具有旅游价值的以地质内容为主的自然景观及一部分与地质有关的人文景观。淮南市旅游地质资源和特点是: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具有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5.
郭建强  杨俊义 《地质通报》2001,20(3):322-327
在15万生态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查清了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地质资源本底,极大地提高了景观的科技含量,并对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分区,划分出6个基本类型27种及10个旅游小景区,新增5条生态旅游线,此外,还扼要叙述了九寨沟旅游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胡蔷 《贵州地质》2009,26(3):228-230,240
本文扼要地从岩溶地质景观、变质岩地质景观、古生物群遗迹、地热等方面论述了贵州旅游地质资源,并探讨了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贵州旅游地质资源,以期达到发展贵州旅游经济,服务于贵州旅游业。  相似文献   

7.
四川广元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元地处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铸就了广元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旅游资源,它也是地球演化的历史档案,是不可再生的、不可移动的自然遗产。2005年以来,通过系统的资料查阅和多次的现场调查,根据广元主要地质遗迹和资源分布的地质背景,对地质遗迹景观类型进行了划分研究,在资源品质、开发条件初步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地质遗迹景观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开发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代人们着重思考的三大课题。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国土资源工作者的使命,应从专门的从事探查和开采矿产(包括固体、液体、气体)资源和开采矿产资源的狭窄观念中解脱出来,树立崭新的资源环境开发保护观。近几年的实践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遍布全省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9.
地质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有必要对其开发,但由于旅游地质资源环境自身的脆弱性,关联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其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都会使其毁于一旦.笔者以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为例,分析了三江并流带开发中旅游地质资源环境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旅游地质资源环境保护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杨廷锋 《江苏地质》2012,36(4):423-427
在对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区的旅游地质景观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其旅游地质景观类型具有观赏与休闲性、奇异与独特性、多样性、古老性、科学性、不可再生性和文化特性;其类型有地层剖面大类、地质构造大类、生物化石大类、地貌景观大类、水体景观大类、环境地质遗迹景观大类和其他旅游地质景观。其丰富多彩的旅游地质景观为旅游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旅游开发潜力大。  相似文献   

11.
黔东南地质遗迹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遗迹资源评价,是对地质遗迹进行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本文在对黔东南地质遗迹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价法,对黔东南地区的地质遗迹进行了评价,确定了地质遗迹的质量水平,进行了重要性分级,为地质遗迹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制定地学旅游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帅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467-1475
乌鲁瓦提地质景观区是以昆仑造山带地质构造为特征的构造地貌和山地地貌综合性地质景观区。景观区内地质遗迹和景观类型多样, 共包括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5个大类、7个类共20多处地质遗迹景点,总体可划分为5大景区。本文在前人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就地质景观区内旅游资源,特别是地质遗迹进行了系统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和田乌鲁瓦提地质景观区内地质遗迹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的科研、科普及经济价值,其开发利用将加快南疆和田地区脱贫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为查清山西省阳泉地区旅游地质资源分布状况,方便当地政府掌握区内旅游地质资源现状,为地质公园开发、保护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原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于2018年开展了“山西省阳泉地区旅游地质资源调查”项目,基于三维可视化遥感影像,采用目视解译方法,并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和野外调查数据,获取了阳泉旅游地质资源分布信息。在阳泉中东部圈定了一条呈月牙形的旅游地质资源密集分布带,该分布带西起盂县藏山,向南东过平定玉皇洞,终至平定县娘子关,分布在碳酸盐岩区,集山地地貌景观、岩溶地貌景观和泉域地貌景观于一体,是我国北方地区规模较大、较为典型的碳酸盐岩地貌、岩溶地貌和泉域地貌出露区,在区域上连片分布,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建议在“藏山旅游区—岩溶地貌景区—娘子关旅游区”范围申请建立北方碳酸盐岩景观多成因类型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4.
奥布公路沿线拥有丰富的旅游地质资源,本文以野外踏勘与资料调研为基础,将研究区旅游地质资源分为2类4个基本类型15种,总体上呈现以盖孜河谷及两侧湿地为主线,以盖孜为节点,分成两个特色区的特点。结合地质背景与资源组合情况对研究区旅游地质资源的成因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诗上庄位于河北省兴隆县东部,交通便利,周边有风景名胜区10余处。区域地层主要为中上元古界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燕山期构造运动影响了诗上庄地质景观的形成。诗上庄有地质遗迹28处,包含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和地质灾害3个大类,下分7类和10个亚类,包括地质事件剖面、褶皱与变形、古生物遗迹化石产地和碳酸盐岩地貌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叠层石古生物遗迹化石产地,形态涵盖层状、波状、柱状和锥状等。地质遗迹等级包括省级3处,省级以下25处。村内自然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71.8%,年均气温8.2℃。土壤和地下水中有益元素的富集程度是评价地质文化村的重要指标:村内富锌土地面积0.11 km2,锌元素含量为98.03 mg/kg;地下水中锶元素含量0.27 mg/L。同时诗上庄人文资源丰富。根据村内资源禀赋情况,确定了地质文化村的建设模式为“地质+生态康养”类,围绕“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惠民为本”的定位,论证了诗上庄地质文化村的可行性,建议性提出地质文化村建设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16.
云南特色旅游地质资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世瑜 《云南地质》2008,27(3):278-292
云南具有丰富、世界级的特色旅游地质景观。正确认定和评价,将为云南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功能发掘、旅游强省的经济战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旅游地质、旅游景观、旅游资源的视角,分析云南特色旅游地质资源及其特征,力图为云南旅游地质研究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阐述北京城市地质工作和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公园建设实例,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就业、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地学旅游品位和公众保护地质遗迹意识等三个方面论证了地质公园在保障城市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有力阐明了开发利用地质遗迹景观资源是北京城市地质工作服务的一个新方向。本文还提出了今后北京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彭洪峰  肖敏 《湖南地质》2011,(12):54-55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娄底市地处湘中腹地,地质遗迹资源丰富,主要有岩溶洞穴景观类、地质剖面遗迹类、水体资源类。  相似文献   

19.
周欣墨  郑丽波  谢依淳  董欣蕊  汤超华  郑晓龙 《地质论评》2024,70(4):2024040020-2024040020
笔者等依据景观基因谱系理论,对景观基因谱系和“书卷式”建设模式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二者内在关系的地质文化村“书卷式”建设模式。该模式遵循“目标、意义、功能、特性”的理论框架,以基因信息的“传承路径”和“文化叙事”两种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构建。在此基础上,以浙江省江山市莲塘地质文化村为例,将地质基因作为其主体基因谱系,构建可视可游可及的地质基因书卷模式;将文化基因作为其附着基因,其中内在唯一性基因谱系构建为当地民俗文化活动的书卷模式,外在唯一性基因谱系构建为当地特色明显的村庄形态及建筑风格的书卷模式。以期为地质科普、地质文化村建设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构造上属于秦岭褶皱系大别—苏胶褶皱带的苏北—胶南背斜的一翼。园区内地质遗迹丰富,新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构造、地质历史时期的海水侵蚀、活跃的水体资源与地形地貌的耦合形成了园区独特的以山体、洞穴、奇石、地质构造、海蚀地貌为核心的地质地貌景观,辅以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海域风情,赋予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极高的科研、文化、旅游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