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南天山库米什蛇绿混杂岩带中硅质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南天山库米什铜花山地区蛇绿混杂岩带不同岩块中的硅质岩高Al_2O_3和Al_2O_3/TiO_2,Zr、Nb、Hf、Ta和Th与Al_2O_3等陆源元素具较好正相关性,北关页岩标准化稀土模式呈现无Ce负异常(Ce/Ce~*=1.05~1.33)的典型大陆边缘硅质岩平坦稀土谱型,它们的(La/Ce)_SN=0.74~0.98,Ti/V=5.10~122.18,V/Y=0.39~6.03,均与大陆边缘硅质岩值相当,表明这些硅质岩形成在明显受陆源物质影响与大陆边缘密切相关的环境。但不同岩块硅质岩的物源区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与泥岩成互层产出的红色硅质岩的Th/Sc=0.56—4.35,具Eu负异常(Eu/Eu~*=0.56~0.71)明显的较陡右倾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谱型(La_N/Yb_N=3.92~7.43),与分异岩浆弧源区特征类似,可能形成在相对近陆缘的弧前盆地,其源区物质主要来自分异岩浆弧。而成夹层产出于基性熔岩中的绿色硅质岩呈现为Eu负异常较弱(Eu/Eu~*=0.72~0.93)右倾较缓的稀土谱型(La_n/Yb_n=4.15~6.69),其Th/Sc=0.57~0.87,反映有洋内弧物质加入的影响,因此它们可能形成于相对远离大陆、除有未分异基性程度较高的洋内弧物质输入外,仍受到陆缘物质影响的有限洋盆环境。根据硅质岩晚古生代初的放射虫化石推断,该地区硅质岩在晚古生代初期形成,南天山构造带已进入板块汇聚俯冲消减洋盆萎缩的发展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果芒错蛇绿混杂岩位于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是该带中保存较好的一套蛇绿混杂岩,其形成环境是确定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构造属性的重要依据。对果芒错蛇绿混杂岩中的硅质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为判断蛇绿混杂岩的形成环境提供新的约束条件。硅质岩通常呈几十厘米夹层产于玄武岩中,含有大量晚三叠世—白垩纪放射虫化石。硅质岩SiO2含量为71.38%~77.67%,Al2O3含量为8.62%~11.51%,MnO/TiO2值为0.28~0.35,(Ce/Ce?)SN值为0.92~0.94,(La/Ce)SN值为1.13~1.17,反映了陆源物质的影响,而V、Ni、Cu和V/Y值高于大陆边缘硅质岩,与洋中脊和大洋盆地硅质岩相似,说明果芒错硅质岩可能形成于受陆源物质影响且与大陆边缘有一定距离的环境中。结合变质橄榄岩、镁铁质岩墙和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认为果芒错蛇绿混杂岩的形成环境为靠近大陆边缘的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3.
果芒错蛇绿混杂岩位于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是该带中保存较好的一套蛇绿混杂岩,其形成环境是确定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构造属性的重要依据。对果芒错蛇绿混杂岩中的硅质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为判断蛇绿混杂岩的形成环境提供新的约束条件。硅质岩通常呈几十厘米夹层产于玄武岩中,含有大量晚三叠世—白垩纪放射虫化石。硅质岩SiO2含量为71.38%~77.67%,Al2O3含量为8.62%~11.51%,MnO/TiO2值为0.28~0.35,(Ce/Ce*)SN值为0.92~0.94,(La/Ce)SN值为1.13~1.17,反映了陆源物质的影响,而V、Ni、Cu和V/Y值高于大陆边缘硅质岩,与洋中脊和大洋盆地硅质岩相似,说明果芒错硅质岩可能形成于受陆源物质影响且与大陆边缘有一定距离的环境中。结合变质橄榄岩、镁铁质岩墙和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认为果芒错蛇绿混杂岩的形成环境为靠近大陆边缘的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4.
西藏果芒错蛇绿混杂岩中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果芒错蛇绿混杂岩位于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是该带中保存较好的一套蛇绿混杂岩,其形成环境是确定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构造属性的重要依据。对果芒错蛇绿混杂岩中的硅质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为判断蛇绿混杂岩的形成环境提供新的约束条件。硅质岩通常呈几十厘米夹层产于玄武岩中,含有大量晚三叠世—白垩纪放射虫化石。硅质岩SiO2含量为71.38%~77.67%,Al2O3含量为8.62%~11.51%,MnO/TiO2值为0.28~0.35,(Ce/Ce*)SN值为0.92~0.94,(La/Ce)SN值为1.13~1.17,反映了陆源物质的影响,而V、Ni、Cu和V/Y值高于大陆边缘硅质岩,与洋中脊和大洋盆地硅质岩相似,说明果芒错硅质岩可能形成于受陆源物质影响且与大陆边缘有一定距离的环境中。结合变质橄榄岩、镁铁质岩墙和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认为果芒错蛇绿混杂岩的形成环境为靠近大陆边缘的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5.
蛇绿混杂岩是研究洋陆转换、板块构造向板内构造转换过程的关键证据。本文以西藏班公湖蛇绿混杂岩中的硅质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以及主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分析了硅质岩成因和沉积环境。研究区硅质岩呈夹层产出在沙木罗组或断片产出在玄武岩中,具有隐晶质结构、生物碎屑结构和块状构造,含有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放射虫。硅质岩w(SiO2)为73.80%~90.44%,w(Al2O3)为3.67%~12.33%;MnO/TiO2,Fe2O3/SiO2,Fe2O3/TiO2和Al2O3/(Al2O3+Fe2O3)分别为0.14~0.91,31.44~141.88,1.83~11.80和0.66~0.96;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后显示平坦型稀土配分模式,δ... 相似文献
6.
7.
滇西北金沙江带蛇绿岩,蛇绿混杂岩形成环境及时代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本文对滇西北金沙江带蛇绿岩及其混杂岩的产状、规模,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等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并根据大量的化石资料,将该区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厘定为晚石炭世至二叠纪,蛇绿要岩的形成时代厘定为早、中三叠世,论证了本区蛇绿岩产于规模较小的洋盆环境之中,由于金沙江洋盆发育阶段较短暂,不具有隔离冈瓦纳及扬子两大古生物地理区系的作用,因此,金沙江缝合带不能构成古特提斯域的主缝合带。 相似文献
8.
9.
10.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中多处发现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作者继1993年10月在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中首次发现晚古生代深水相放射虫硅质岩之后,经过1995年和1996年两次野外工作,又在该混杂岩带中及其两侧多处发现了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的硅质岩及其深水相的沉积组合。从而为华南晚古生代或古生代—中生代洋盆的厘定,以及华南大地构造格局的再认识,提供了有力的新论据 相似文献
11.
12.
新疆且末县黄洋沟地区蛇绿混杂岩带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新疆且末县黄羊沟地区首次发现蛇绿混杂岩带。该岩带由超基性岩、基性岩及石炭系、二叠系变质岩混杂堆积而成,从北向南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带。 相似文献
13.
弯岛湖蛇绿混杂岩带是金沙江缝合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蛇绿岩混杂于上三叠统变质碎屑岩夹变质火山岩中,成份主要为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岩石类型有变质橄榄岩、变质堆晶质辉长岩及其伴生的岛弧型花岗岩系。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蛇绿岩主要为低Ti(岛弧-弧后)型、富集型洋中脊(E-MORB)拉斑玄武岩;与之共(伴)生的基性喷出岩、辉绿岩脉属板内洋岛型裂谷型碱性玄武岩及其过渡类型系列。在变质辉长岩获得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值为232±11Ma,代表了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的形成年龄,可能为洋壳初始俯冲变质的时间。在蛇绿岩上覆的硅质岩中发现有中三叠世拉丁晚期至晚三叠世卡宁早期的放射虫化石,表明弯岛湖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可能形成于中三叠世多岛洋盆或弧后盆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
阿尔金红柳沟蛇绿混杂岩中MORB与OIB组合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阿尔金红柳沟地区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带中含有地幔橄榄岩、辉长辉绿岩、细碧化玄武岩、硅质岩、复理石等岩石组合。笔者研究证实,该地区蛇绿岩中变基性岩具有过渡型洋中脊玄武岩(T-MORB)的特征,并发现蛇绿岩在混杂带中与洋岛玄武岩(OIB)共生。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图上,T-MORB型变基性岩配分型式为平坦型;OIB中TiO2含量高,近3%,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等,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轻稀土富集型。MORB和OIB组合的出现说明早古生代时,该地区存在过洋盆。这一组合可与北祁连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5.
16.
滇西北金沙江带蛇绿混杂岩的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本文报导了滇西北德钦县拱卡、拖顶等地晚古生代放射虫、、非有孔虫类化石新资料。提出当前用古生物法确定蛇绿岩套形成时代及蛇绿混杂岩定位时代应注意的问题。并根据化石资料,将金沙江蛇绿岩套的形成时代厘定为二叠纪,蛇绿混杂岩的就位时代厘定为早、中三叠世,据此将金沙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分为裂谷阶段、洋盆阶段和闭合阶段。其中,金沙江洋盆阶段较短暂,蛇绿岩不具有隔离冈瓦纳及华夏两大古生物地理区系的作用,金沙江缝合带不能构成古特提斯域的主缝合带. 相似文献
17.
甘孜- 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晚古生代硅质岩的识别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孜- 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东缘,为研究特提斯洋发展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甘孜 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段理塘地区交阔隆洼硅质岩为研究对象,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硅质岩样品中SiO2含量为88. 19%~94. 57%,Al2O3含量为1. 60%~5. 33%,TiO2含量为0. 05%~0. 19%,(Ce/Ce*)SN值为0. 63~1. 77,(La/Yb)SN值为0. 35~1. 11,总体上反映了陆源物质的影响,而V、V/Y等微量元素含量则与大洋盆地硅质岩相似,说明交阔隆洼硅质岩形成于受陆源物质影响且与大陆边缘有一定距离的环境,应为大陆裂谷盆地。通过古生物化石鉴定,从硅质岩中发现了大量的晚古生代牙形石和放射虫化石,表明中晚泥盆世中咱地块已逐步裂离扬子陆块,并在其西缘形成裂谷盆地。 相似文献
18.
19.
以出露于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北侧元湖一带英云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锆石LA-LCP-MS U-Pb年龄测试、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对该岩体侵入时代及成因进行讨论。英云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42.3±2.8) Ma(MSDW=0.49)。岩石SiO2含量73.21%~77.15%,Al2O3含量10.66%~13.00%,属偏铝质,A/CNK为0.89~0.98、富钠,Na2O/K2O值为6.99~22.31,低钾(拉斑)系列。稀土元素总量较低,∑REE=40.95~55.01,轻重稀土分馏较弱,(La/Yb)N=0.47~0.72,Eu负异常明显,δEu=0.15~0.25。Sr/Y比值为3.07~4.36,Nb/Ta比值为3.61~9.86。岩石具较低的Sr初始值,(87Sr/86Sr)i=0.704 485和正的Nd初始值,εNd(t)=9.45~10.295。认为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北侧... 相似文献
20.
托莫尔日特蛇绿混杂岩带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托莫尔日特蛇绿混杂岩带是柴北缘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整个柴北缘地区各蛇绿混杂单元组合、出露较为齐全的地段之一,其中放射虫硅质岩在蛇绿混杂岩带中首次发现。托莫尔日特蛇绿混杂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特征表明,其具有大洋中脊向岛蛇绿岩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