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高原空盒气压计真空膜盒的一些特性,结合气压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探讨了高原空盒气压计由B型号改为A型号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虹吸式雨量计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笔尖不回零线的现象。这种现象会给自记纸的整理带来不便,多数情况下还会使记录严重失真。现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的几种笔位不回零的原因和修复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在地面观测工作中,无雨日须抬升虹吸雨量计1 mm,对时后重新开始记录。用量杯量取1 mm水量比较麻烦,而且如果量取的水量不准确,还会造成虹吸雨量计抬升高度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在地面观测工作中 ,无雨日须抬升虹吸雨量计 1mm ,对时后重新开始记录。用量杯量取 1mm水量比较麻烦 ,而且如果量取的水量不准确 ,还会造成虹吸雨量计抬升高度不一样。若改用一个定量 1mm的容器取水 ,就简便多了。小容器的制作方法是 :找一个韧性好、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小瓶 ,然后往瓶内加入 1mm的水量 ,并沿着水面在小瓶上做个记号 ,再用锋利的小刀沿记号处将塑料瓶的水面以上部分切下 ,将剩余部分的毛边修饰光滑即可。为了使用方便 ,给小容器加一个短柄更好。虹吸雨量计笔位抬升小经验@张新杰$博爱县气象局!河南博爱454450…  相似文献   

5.
DYJ1型气压计已在国内使用多年。根据国家颁布的计量器具检定规程“气压计应能在大气压力960—1050百帕……的条件下正常工作”。专业标准技术条件规定:“气压计应能在大气压力870—1050百帕……的环境下正常工作”。“仪器经调整、试验后,也适用于870—960百帕的气压范围”。气压计不在上述气压范围使用,就要产生非线性误差,精度不能保证。现对非线性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如何调试这一问题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经常遇到自记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的问题。如何正确调整自记仪器的笔位,《规范》对此作了详尽的阐释:当气压计误差>±1 .5hPa,温度计误差>±1 .0℃,湿度计误差较大时,均应及时调整仪器笔位。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注意:一是认真复读自记值与实测值,看二者是否有误读现象;二是出现以上情况应当分析查找原因;三是注意调整笔位时间(应在2 0时观测后立即调整) ;四是调整笔位时应当考虑到是否影响极值挑选和一般站0 2时记录的订正;五是调整湿度计时,相对湿度须≥70 %。影响湿度计差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干湿球有可能误读;二是冬季…  相似文献   

7.
空盒气压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不易损坏 ,尤其在野外流动作业时显得更为便利。一台合格的空盒气压表有一张合格检定证书 :①温度系数 + 0 0 3hPa/℃ ;②数值修正值 (见表 1 ) ;③补充修正值 -0 0 1hPa。表 1 数值修正值 /hPa气压修正值气压修正值90 091092 093094095 096 0970+0 1+0 2+0 3+0 3+0 4+0 5+0 4+0 398099010 0 010 1010 2 010 3010 4010 5 0+0 3+0 2+0 1- 0 1- 0 3- 0 5- 0 7- 0 9  利用空盒气压表测量大气压力时 ,首先将表置于需要测量的位置上 (水平放置 ) ,经一段时间使表适应周围的…  相似文献   

8.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经常遇到自记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的问题.如何正确调整自记仪器的笔位,<规范>对此作了详尽的阐释:当气压计误差>±1.5 hPa,温度计误差>±1.0℃,湿度计误差较大时,均应及时调整仪器笔位.  相似文献   

9.
气压计在换纸时 ,换纸前后产生的笔位差 ,因受外界影响 ,情况比较复杂 ,故一般不予考虑跳跃变化。但换纸后的笔位差较大时 (机械变动 ) ,应分不同情况予以考虑。第一种情况 :换纸后 (机械变动 )仪器不正常的 ,应按换纸后仪器故障处理 ,不能用以挑取日极值。第二种情况 :换纸后 (机械变动 )仪器正常的。应本着规范精神分段挑取日极值 ,然后前后两段比较以确定日极值气压计故障时极值的挑取@昝战军  相似文献   

10.
便携式气压计的电路与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张旭 《气象》1989,15(4):8-8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常会遇到毛发湿度计示值和干、湿球温度表观测的湿度值相差较大。如只根据其差值(以下简称订正值)调整湿度计笔位,不但往住调不好,甚至会使误差更大。这里简要介绍一些调整时要注意的问题和办法。  相似文献   

12.
黄世云 《气象》2004,30(4):57-57
《地面观测规范》规定:当压、温、湿自记值与实测值两者相差较大时,应进行调整。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各气象站调整笔位的时间各不相同,有的在08时观测时进行,有的在20时观测时进行,有的在两定时观测之间进行,多数台站在14时更换自记纸时进  相似文献   

13.
降雨入渗过程中土壤内空气压力的变化影响到土壤的入渗能力,当包气带气压大于地球表面大气压后会对入渗水流起到顶托的作用。本文根据包气带气压变化的观测结果理论分析了包气带气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假设气体外逸函数,然后推导了土壤包气带中气压变化的计算公式,并模拟分析了考虑包气带气压前后对入渗过程的影响:均匀降雨条件下考虑包气带气压后开始积水时间提前,入渗率平均减小27%,有时减小程度可达32%;渗透总量在初期相同,但到压缩外逸阶段后开始出现差别,时间越长,差距越大,包气带气压的减渗作用愈显著,24小时时入渗总量平均减小约20% 。  相似文献   

14.
对于气象应用来说,使用气压计测量气压是一门严格的科学。美国国家气象局要求,在20~31.5 in.Hg的范围内,测量精度为0.003 in·Hg(1 in·Hg=33.86百帕)。在人工值守的观测站,是用福丁水银气压表或空盒气压表人工进行测量的,空盒气压表则作为水银气压表的参考。然而,近来重点放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2-2016年5-9月风云二号静止卫星资料结合ERA_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雨季青藏高原东部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的移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根据高原MCC的移动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东北移型NE-MCC、东移型NE-MCC和局地生消型L-MCC。NE-MCC一般是高原上生成的,而E-MCC和L-MCC生成源地在高原南坡。对流强的MCC系统通常不能移出高原,而对流强度中等、生命期较长的MCC系统东移特征更为明显,主要是由于强对流MCC一般位于高原南坡且生命周期短。与NE-MCC和E-MCC相比,L-MCC型云盖面积最小、云顶黑体亮温TBB最低、上下两层散度差最大,冰水含量IWC(ice water content)和液水含量LWC(liquid water content)最大,强烈的辐合上升气流使对流加强并形成正反馈机制; NE-MCC与E-MCC相比,生命期较长、系统所处位置相对湿度较低。500 h Pa高度上,NE-MCC的移动受气旋性环流中的西南气流影响,E-MCC受短波槽底部的西风气流影响,L-MCC位于局地气旋性环流中;三类MCC位于高温中心或高温梯度上,可能来源于夏季高原热源的贡献。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或正负涡度梯度的环境配置场有利于MCC的发生发展; MCC中心的垂直剖面上,辐合和辐散中心的散度梯度方向可以判断系统的移动趋势,地形阻挡作用使L-MCC缺乏向北的移动分量。  相似文献   

16.
1330号台风海燕强烈发展和快速移动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玲  许映龙  黄奕武 《气象》2014,40(12):1464-1480
本文运用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1°×1°,垂直层次26层)和各种常规观测资料以及中央气象台台风实时定位定强数据对2013年全球最强台风海燕的特点和极端性展开分析,并运用天气学分析和动力学诊断的方法探讨"海燕"强度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快速移动的原因,同时发掘预报着眼点,以提高中央气象台对类似台风的综合预报能力。本文主要研究结论为:(1)"海燕"在登陆菲律宾之前的持续加强和高强度维持发生在副热带西风急流加强南压和副热带高压南侧对流层各层低纬东风同时加强的条件下。(2)副热带西风急流加强南压是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和副热带高压南侧对流层各层低纬东风加强及"海燕"高速靠近并登陆菲律宾的重要原因。(3)"海燕"的水平风速分布存在明显不对称,呈现台风北侧东风大于南侧西风、台风东侧南风大于西侧北风的特点,其中纬向风的不对称更显著。而由台风海燕东西两侧经向风和南北两侧纬向风的不对称分布导致的切变正涡度的增加可能是台风强度持续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4)对流层低层水平辐合的显著加强和台风海燕南北两侧经向垂直环流圈的加强和建立也是"海燕"强度持续加强的重要原因之一。(5)台风海燕持续加强和高强度维持的主要动力机制为内核区对流层低层水平辐合和对流层中低层涡度的持续增长以及台风所处环境的高层辐散的明显增加和高低层垂直切变的减小。(6)预报启示为:对于秋冬季的台风而言,除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槽、对流层低层偏东风、越赤道气流外,还需关注对流层上层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变化,特别是对于偏西行台风而言,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加强南压可能会导致台风移速的加快和强度的明显加强。另外对流层上层不光是台风的出流层,能影响台风高层出流的变化,对流层上层的环流还可能对台风移动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前山东省已经有多个地市建设的移动气象台投入业务使用,为了更好地使移动气象台在应急气象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确保其正常运行,通过对济南市移动气象台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几种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移动气象台的部分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台风碧利斯的位涡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WRF数值模式对2006年7月14-15日由0604号登陆台风碧利斯(Bilis)引发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这次暴雨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台风自身的非对称结构是暴雨维持的机制;位涡倾斜下传致使深对流出现;低层暖湿空气沿湿等熵面的爬升与下沉冷空气交汇,对流强烈发展,产生暴雨。  相似文献   

19.
黄海燕 《广东气象》2000,(Z1):34-35
1 路径概述 9810号台风10月18日02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19日14时发展为强热带风暴,20日08时加强为台风。从20日08时起,沿着副高边缘的东南气流向西北方向移动,横扫菲律宾。24日08时,台风中心移到南海中部海面,25日08时,移到19.0°N、115.7°E附近的海面开始北上。25日夜晚,由于受到冷空气的阻挡和西风槽的牵引作用,台风被迫转向东北方向移动,擦过粤东沿海海面。27日08时进入台湾海峡。2 路径分析 9810号台风从生成到西北移至北上,然后东北行擦过粤东沿海海面,最后…  相似文献   

20.
西南低涡移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描述西南低涡运动的中尺度原始方程组出发,对低涡系统作水平分布的零阶Bessel函数近似,在铅直方向上取6层斜压模式近似,导出了西南低涡移动速度的控制方程,得到了影响低涡移动的较为全面的因子,并通过对个例进行6层斜压模式的数值计算和诊断分析,找出了对低涡移动取决定性作用的决定性因子、一般影响因子、作用较小的修正因子和贡献极其微弱的不影响因子。然后分析了讨论了各因子对低涡移动作用的物理意义,为认识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