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 0 2年 11月 2 6日至 2 7日 ,由武汉市计划委员会、武汉市科技局、湖北省地震局联合组织对武汉市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设项目进行了鉴定验收。验收鉴定专家组由中国地震局、上海市地震局、湖北省地震局、广东省地震局、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市计委的知名专家组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任组长。武汉市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是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投资 32 0万元建设的公益事业项目。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由 4个遥测地震子台 (黄陂、新洲、江夏、蔡甸 )、1个中继站 (设在龟山电视塔上 )和 1个台网中心组成。该台网对武汉市行政区域的地震监测能力为ML≥ 1.…  相似文献   

2.
清江隔河岩-高坝洲遥测地震台网是湖北省清江水电开发公司委托湖北省地震局建设并管理的区域性地震台网,担负着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清江隔河岩、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水库诱发地震监测任务.多年的运行表明,遥测地震台网在保证大坝与水电厂的安全运行及库坝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于1996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3.
受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的委托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超宽频带数字地震测试中心于 2 0 0 2年 5月 12日至 2 1日在武汉举办了国家数字地震台维护研讨班。来自新疆、西藏、海南等边远地区的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了研讨班。本次研讨班的主要宗旨是 :针对边远地区交通不便、技术人员缺乏的现状 ,解决边远地区台网维护的技术问题 ,提高台站人员的维护能力 ,保证“九五”建成的国家数字地震台网的正常运转 ,并为“十五”国家数字地震台网的二期扩容作好技术储备。研讨班采取互动式教学方式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提高学员的实际动…  相似文献   

4.
选用三峡遥测地震台网和湖北省数字测震台网共同记录到的发生在三峡地区的231次地震事件(2007年6月—2009年12月,MSL≥2.0),对两个台网所确定的地震震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用三峡遥测地震台网资料得到的地震震级偏大:2.0≤MSL<2.5的地震,MSL比MLH大0.16级;2.5≤MSL<3.2地震,MSL比MLH大0.11级;MSL≥3.2地震,MSL与MHL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 ,促进宜昌市、恩施州防震减灾工作的健康发展 ,2 0 0 3年 6月 9~ 13日 ,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对宜昌市、恩施州巴东县等地进行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执法检查 ,同时视察了宜昌市地震台、三峡遥测地震台网中心和清江遥测地震台网中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鲍隆清 ,省人大常委会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余风盛 ,副主任彭小海 ,省地震局局长李强 ,省地震局办公室、法规处、应急救援处负责人等参加了检查。检查组重点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贯彻、…  相似文献   

6.
隔河岩遥测地震台网是由7个遥测地震台、2个中继站和1个接收记录中心组成的地方性遥测台网,其目的是监测隔河岩水库诱发地震活动。台网的合理布局保证了在台网检测范围内地震定位的精度优于Ⅰ类,重要地段的地震监测能力为ML≥0.5级。台网采用了223MHz频段的无线传输地震遥测设备。测试结果表明,无线信道功率裕量均在30dB以上,信道可靠性优于99.99%,各道信号实际连续率在99.67%以上,超过规范规定的要求。自1993年运行以来,获得了高质量的产出。  相似文献   

7.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秭归附近地区2008—2011年的73个M≥1.0地震重新进行定位,得到58个定位结果。结果显示,精定位后在减小残差、控制震中分布和震源深度方面均有较大改进。震中平均误差为:南北向0.42 km,东西向0.63 km,垂直向1.53 km。精定位后显示,74%的地震事件深度分布在7 km左右,平均深度6.8 km。结合秭归附近地区地震活动情况,分析了该地区的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8.
三峡数字地震台网中心记录典型波形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对三峡地区数字地震台网中心记录的典型的天然地震、疑炮、一次爆破及一次滑坡等波形进行初步分析后认为:①数字地震仪器与模拟地震仪器所记录的地震波形特征基本一致;②三峡地区数字地震台网中心2003年5月19日至2004年1月所记录的多数天然地震事件是非构造型(由溶洞塌陷引起的陷落型)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9.
CTS-1甚宽频带地震计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新建国家数字地震台网所使用的CTS-1甚宽频带地震计是一种具有甚宽频带、大动态范围、高灵敏度负反馈地震计。介绍了地震计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用多种方式给出了系统的传递函数,描述了仪器设计要点和系统测试,对仪器工作环境给予了特别的注意。最后简要介绍了地震计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1~2015年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结合三峡工程水库蓄水情况,采用Atkinson方法分析该地区的地震波衰减特征,得到不同蓄水阶段、不同库段的非弹性衰减结果。结果显示,Q值与频率变化的线性关系较好,各频点在拟合线附近波动;3个库段在不同蓄水阶段均具有较小的Q0值和中等的η值,表明三峡工程水库重点监视区构造复杂,且介质的均匀程度较低;仙女山-九畹溪断裂附近地区Q值较大,表明该地区构造运动比较稳定;巴东高桥断裂附近地区Q值较小,表明该地区构造运动比较强烈;泄滩地区随着水位的升高,Q0值增大,表明该地区介质均匀程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正在建设中的我国地震信息系统卫星通信网的总体规划、组网方案、网络功能和系统配置,并且详细地讨论了各种数据的通信方式,认为由V-NET系统构成的地震信息卫星通信网具有传输地震数据、声码话音、图文传真、计算机数据的综合数据通信能力,能够为地震信息系统提供高速、可靠且价廉的数据传输服务。  相似文献   

12.
13.
以高性能机械式力平衡加速度计为主,24位数据采集、动态范围大于或等于90 dB的工业级MEMS烈度观测系统为辅,温州珊溪水库区域高密度烈度台网的建设完成使区域内强震动观测系统实现高密度、数字化、网络化覆盖,提高了该地区的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和地震观测动态范围。该台网充分利用MEMS烈度计成本低、易扩充、好管理、组网灵活方便的特点,其在浙江省地震监测中的首次成功应用将推动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5-09-16智利Illapel地震现有的14个不同震源机制解模拟计算其激发的自由振荡信号,并与拉萨站和武汉站超导重力观测结果进行比对。基于1.5~5.3 mHz的球型简正模分析和约束Illapel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参考最佳震源机制解,将观测值与模拟值进行对比,搜索更为准确的标量地震矩和断层倾角。计算得出,该地震标量地震矩为(3.0±0.2)×1021 Nm,相应矩震级为MW8.3,最优断层倾角为19°。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超导重力观测可对Illapel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进行总体评估,基于长周期地震波信号或联合多种观测资料可反演得到可靠震级。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三峡遥测地震台网和流动加密台资料计算2017-06巴东M4.3地震序列震源深度并分析其深度误差。结果显示,序列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3~5 km;流动加密台观测明显改善了震源深度测定精度,其震源深度误差由平均1.8 km减少到1.1 km。研究认为,直达波法测定三峡遥测台网(特别是布置流动加密台后)网内地震可获得较高精度的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震局形变台网数据中心的系统构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中国地震局形变台网数据中心(下称形变数据中心)作为“九五”全国数字化形变台网数据汇集与管理的节点,满足了数字化资料高效、科学传递运行模式的需要,在全国地震台网的监测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形变数据中心系统建立中的网络布设、硬件建设、软件配置与系统应用软件的研制工作,介绍了形变数据中心目前实现的功能和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7.
渭河断陷盆地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的深部背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采用P初动半周期方法,得到了渭河断陷盆地及邻近地区的Q值分布,探讨了该区域地震活动性与地壳内速度分布、Q值分布及地质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①Q值分布有两个地区存在较强烈地横向不均匀性,其一是淳化、耀县高Q值区和相邻的西安、富平低Q值区,其二是陕晋交界处的韩城高Q值区和相邻的澄城低Q值区,它们都位于不同构造单元交界、差异运动显著、新老地层交错的地区;②历史强震震中主要分布在Q值分布高、低值间的过渡带上;③Q值分布与20km深度P波速度分布有较好地一致性。上述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地震活动性有深部构造背景,与区域速度场、介质品质因子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б?????????????????о?????2001????????????????????????????????????????????α????????????????????????沨?????????????????????????????????????????о????????????????????????????????????????????????????????????????????й??  相似文献   

19.
数字农业——数字地球的应用之一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描述了数字农业的概念和内容, 目前的状态和趋势。信息技术、空间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使传统农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农业是以大田耕作为基础, 以先进的高技术为支撑的集约化和信息化的农业技术系统。它是指从耕作、播种、灌溉、施肥、中耕、田间管理、植物保护、产量预测到收获、保存、管理等过程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应用遥感、遥测、遥控、全球定位系统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 以及智能化的农业设备, 实现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数字化。使每一平方米的土地得到最优化的使用。形成一个包括对农作物、土地、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监测、预测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以及环境要素的现状和动态分析、诊断预测、耕作措施、管理方案的决策支持在内的信息农业技术系统。本文首先描述遥感和遥测技术在农业监测和预报中的作用, 介绍了GPS、GIS和自动化农机的一体化技术以及数字农业技术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20.
介绍核电站地震监测系统在核电站安全监测中的作用,并依据中国核电站地震监测系统所依从的标准,对其硬件、软件等进行设计。武汉地震科学仪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据此进行样机制造,并成功应用于实践。结合当前核电的发展趋势,提出核电地震监测系统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