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3 毫秒
1.
二连盆地西部SAR影像与TM影像复合处理及其地质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SAR与TM数据的不同特征,研究了SAR与TM影像的几何校正方法及波谱信息复合方法,将SAR影像与复合图像进行比较,并且分别用SAR图像和复合图像对内蒙二连盆地进行地质解译,发现雷达图像能够较好地反映沙漠覆盖区的隐伏构造信息,而TM与SAR的复合图像能够较好地发挥两种数据的优势,拓宽了遥感的波段范围,对于图像解译和实际应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北阳原盆地南缘 ,恒山余脉山前 ,发育较多的洪湖积台地。台地海拔 990~ 12 0 0m ,高出桑干河河床约14 5~ 35 5m ,呈NE -SW向不连续带状展布。台地前缘陡坎明显 ,台地下部由侏罗纪或元古宙地层组成 ,上部发育第四纪泥河湾组湖相层 ,据TL或OSL测定 ,其年龄在 2 14~ 99kaB .P .之间。断裂位于台地前缘基岩与盆地南缘第四纪沉积层之间 ,断裂延伸约 2 0km以上 ;断裂下盘基岩一侧有清楚的断层三角面和断层擦痕等 ,断层走向NE4 5°左右 ,倾向NW ,属正断层 ;断裂始于侏罗纪末 ,但第四纪仍有强烈活动 ,是控制着阳原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的主要断裂之一。另外 ,沿断裂带两侧发现有多处古人类活动遗迹。在纪念黄汲清教授诞辰 10 0周年之际 ,今特撰写此文 ,以表达对他深切怀念和敬意 !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质调查工作精度的提高,中低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已难以满足地质构造深入解译的需求。高分一号(GF-1)影像的应用为提高地质构造解译尺度提供了数据基础,特别是在人车通达性较差的地区,可大大减少野外工作量。为此,以地质构造发育的西藏亚东地区为研究区,利用GF-1影像,在分析已有地质资料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区的断裂形成机制模型,并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对研究区的地质构造进行遥感解译。结果显示: ①研究区内解译新增断裂418条; ②受SN向应力挤压机制影响,形成于中新世晚期的EW走向断裂为主要断裂,其性质为逆冲断层,EW向应力的引张作用,形成了研究区SN向、NE向断裂,并具有多期活动特点; ③河流和湖泊受断裂控制明显,河流多成SN向,位于逆冲断层上盘的隆升造成了区内河流和湖泊的水位降低。  相似文献   

4.
辽西南天门断裂及其与北票组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辽西地区TM图像地质解译和对南天门断裂的研究表明,虽然南天门断裂现今在地形地貌上表现为其西的北票,朝阳,建昌盆地和其东的金羊盆地的区域性分隔断裂,但是实际上在早侏罗世末以前,则是一个统一盆地内的潜伏,断裂,由于盆地内普遍发育含有油气性良好的下侏罗统北票组,因此,辽西地区应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花海断裂是河西走廊西部地区较大的一条北北西向活动断裂。它北起双泉子经花海和金塔盆地以西地区,沿SE15°方向延伸直插祁连山,长约36km。1987年以前对此断裂很少进行系统研究,1987年以后进行四○四工程时才对该断裂加以注意,先后收集了大量的物探、人工地震、钻探等资料,开展了卫、航片解译、野外调查及探槽揭露和年龄测试等工作,为研究该断裂提供了宝贵资料。分析认为,此断裂切错了阿尔金断裂、金塔盆地、酒西盆地和祁连山隆起等,是一条发震断层。因此,研究花海断裂的分布及其新活动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京张高铁预选路线跨越延矾盆地北缘活动断裂隐伏段,隐伏活动断裂的产状、活动性对高铁设计、建设和运营具有直接影响。针对盆地隐伏活动断裂的复杂性特征,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浅层地震、高密度电阻率综合地球物理探测,以及钻孔地层剖面记录等方法,分析延矾盆地北缘活动断裂隐伏段特征,结果表明:(1)延矾盆地北缘活动断裂隐伏段由两条次级断层组成(F2-1、F2-2),二者大致平行分布,走向N56°E,倾角为50~70°,平面上,与地表出露段共同呈右阶雁列分布;(2)F2-1次级断层可分辨上断点埋深约10 m,其晚更新世以来垂直滑动速率大约0.12 mm/a,应是重大工程建设重点设防对象,次级断裂F2-2可分辨上断点埋深约30 m,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性弱;(3)通过钻孔地层剖面记录与地球物理探测成果对比,CSAMT法与浅层地震勘探对基岩顶界面探测可靠有效,高密度电阻率法对于该地区浅部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探测效果显著,比较直观地反映出电性异常体的形态和规模,通过综合地球物理探测,能够做到优势互补,减少隐伏活动断层解译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西南三江地区是我国地质构造活动比较强烈的地区,其中又以断裂活动为主体,控制地区地质环境变化,致使生态环境或人类生存环境受到重大损失和破坏。以遥感图像提供的地质构造信息为依据,在解译区域断裂构造基础上,确立了活动断裂遥感解译标志,总结了区内活动断裂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断裂构造对该区地震、地质灾害以及第四纪地区的影响作用作出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8.
焉耆盆地活动断层的晚第四纪右行走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对天山东南侧山间盆地——焉耆盆地的晚第四纪右行走滑活动断层的位移和滑动速率进行了测量.详细的卫星图像分析和野外调查表明活动断层(开都河断层带)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南缘,具典型的走滑断层特征.发育在晚更新世—全新世冲积扇中的水系记录了3~250 m的右行错断和位移的累积.冲积扇中的断层陡坎高1 m到25 m,沿断层带走向左行雁列状断层崖呈现,向NE和SW倾.基于河道的错断,14C数据和断层岩组构的分析可以得出:①活动断层的平均右行走滑速率为8 mm/a,垂直分量的速率为1 mm/a,(②典型的单次地震断裂事件产生的错断量为3~7 m,③大地震事件(Ms>7)的平均重复间隔约为500年,④开都河断层带最新的地震断裂事件发生在过去2 500 a间.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相关联的天山是一个逆冲构造占主导地位的造山带,而山间盆地中晚第四纪的走滑断层表明了这种造山机制中具有水平滑动.  相似文献   

9.
西藏墨脱地区山高路险,植被覆盖严重。区域地质调查中卫星遥感TM和SPOT光学图像受到植被干扰,地质构造露头不清;而微波侧视雷达图像(SAR)由于受到高山地形影响,信号遮蔽,控制点的精确选取和遥感地质解译也十分困难。研究中采用DEM(数字高程模型)模拟SAR图像的方法,利用模拟SAR图像对原始雷达图像进行控制点选取和影像正射校正,通过TM图像和SAR图像的正射影像处理以及二者的影像数据融合,并利用DEM进行三维构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TM图像和SAR图像的影响优及二者的影像数据融合,并利用DEM进行三维构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TM图像和SAR图像的影像优势,用于测区区域地质和构造解译,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红河断裂带是一条跨越中越两国的巨大断裂系,该断裂带活动强烈,造就了其典型的地貌特征。红河断裂两侧的地物波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ETM 影像上具有不同的亮度特征。尝试用不同的分类方法提取第四纪盆地的ETM 影像分布特征,有效地反映了活动断裂带对云南地区构造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本文用Landsat-7、ETM 遥感影像与DEM数据相结合,进行坡度计算、纹理分析,通过多种算法得到特征明显的成果图,结合目视解译实现对实验区的构造解译。  相似文献   

11.
太行山东缘断裂是华北盆地西边界的控制性断裂,对研究华北盆地中-新生代油气藏、地震分布及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太行山东缘断裂南支断层几何学、运动学的详细研究以及对断层泥的X射线衍射分析、K-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确定了太行山东缘断裂为枢纽性质正断层,山一系列北北东走向正断层组成,呈左阶阶梯状展布,断层活动时间为113.42±2.31 Ma。断裂在新生代再次活动,形成多幕式的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2.
在对松潘-阿坝地区遥感图像解译的基础上,基于GIS对解译出的线性体进行特征分析,并与本区航磁、重力及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断出:根据卫星影像解译出的盆地南部和北部的分界线可能是一条基底断裂,断裂的存在对该地区的油气生成,运移及聚集都可能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一推断为在研究区内建立油气勘探区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龙陵-瑞丽断裂潞西段的发育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位于潞西盆地西侧,设计泛亚铁路西线大理至瑞丽段经过该区.对该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评价工作是作出合理、可靠的工程设计的基础.龙陵-瑞丽断裂是滇西地区一条深切超壳的活动断裂,对该断裂在研究区内的展布及其深部延展情况进行探测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遥感图像(ETM+和SPOT)对断裂进行宏观解译,并在第四系覆盖区利用EH-4...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涟源盆地区域地球物理、地质和矿产资料的综合研究,系统地总结了湘中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基底断裂——城步—桃江断裂两侧深部地球物理特征的差异及其对涟源盆地沉积作用、盖层形变、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控制特征,探讨了锡矿山F75断层的属性,在此基础上,重新厘定了该断裂在涟源盆地的位置,认为F75断层属盖层断层。  相似文献   

15.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新生代盆地演化经历了断陷期、断坳期及坳陷期。盆地内部发育复杂断裂系统,根据断层活动特征可以分为沧东伸展断裂系统与徐西右旋走滑断裂系统。沧东断层剖面上具有铲式正断层特征,向深部滑脱,控制了孔南地区的构造变形;徐西断层可以看作是其上盘上的次级断层。在孔店组沉积期,沧东断层与徐西断层均表现出伸展正断层的特征,控制了其上盘孔店组沉积。在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受基底断层右旋走滑影响,徐西断层及其上盘分支断层表现出右旋走滑特征。在伸展与走滑的共同作用下,在孔南地区中北部聚集了丰富的油气。  相似文献   

16.
唐渊  刘俊来 《岩石学报》2010,26(6):1925-1937
青藏高原隆升、周边地貌形成是新生代时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后的重要响应。在滇西北地区发育了一系列由晚新生代(上新世以来)活动断裂所控制的盆地,例如宾川盆地、洱海盆地、鹤庆盆地、弥渡盆地等。宾川盆地是近南北向程海左行走滑断裂在走滑剪切作用下产生的北西向正断层和北东向走滑断层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个较大的拉分盆地。洱海盆地是由两组陡立的共轭张剪性(Transtensional)断层组限定的,为一伸展断陷盆地,总体上反映了近E-W向的区域伸展。滇西北地区发育的其它晚新生代盆地,如弥渡盆地、鹤庆盆地、剑川盆地等,也为区域走滑断裂及其分支断裂所控制,并且这些分支断裂在区域上为一组NE-SW和NW-SE向的共轭正断裂,反映了该区域近E-W向的伸展。将藏东南三江地区发育的活动断裂按照其走向分为三组:(1)NW-SE走向的断裂,如红河断裂、无量山-营盘山断裂等;(2)近N-S向断裂系,以程海断裂、小江断裂等为代表;(3)NE-SW走向的断裂,如丽江-剑川断裂、鹤庆-洱源断裂和南定河断裂等。这些断裂的震源机制解表明地震断裂活动性或者是走滑性质或者是伸展属性,它们的组合型式也揭示出藏东南三江地区在上新世以来表现为近E-W向的伸展。区域上,在藏东北部地区发育的断层构造组合普遍反映了以近E-W向挤压为主导的应力场。推测这一现象为上新世以来藏东地区上地壳围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做顺时针旋转所致,区域上受印度-欧亚会聚过程中印度板块顺时针旋转诱发的差异性应力场制约。  相似文献   

17.
在系统总结TM图像上反映断裂构造“个性”的几何、运动、动力和性质特征的遥感解译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合适的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对遥感图像构造线性体的信息进行了增强处理和提取。通过安徽南部东西向断裂构造的解译实例,发现这里的东西向断裂具有分布广和对地震、第四纪沉积及新生代盆地有重要控制作用的特点,认为它们是影响长江断裂带发育及长江形成鹅头型河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新生代断裂发育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是北部湾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区,其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以及坳陷发育过程受边界断层发育的控制。为了阐明新生代断裂系统发育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合构造应力场研究分析了盆地断裂系统的动力学成因,利用正断层位移-长度法研究了几条边界断层的发育过程,编制不同时期沉积厚度图印证了凹陷沉降中心的迁移过程及其与断裂发育的匹配关系。认为四条主干断层分别具有不同的活动时期和各自的活动中心,同时控制了不同的沉积凹陷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河西务断层是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北部地区一条重要的控盆断裂,新近纪-第四纪时期渤海湾盆地整体进入热沉降 阶段后,该断层仍然存在构造活动,2018年在河北永清县发生的地震就是由该断层的活动所引发。文章利用地震数据对河 西务断层的结构特征和新近纪以来的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西务断层新近纪以来具有右旋走滑的张扭特征,主 断层在剖面上具有负花状结构,平面上具有分段性,北段和南段兼具右旋走滑和拉张的特征,中段则主要表现为右旋走滑 特征。运动学模型表明,这种分段差异性主要由各段主断层走向和块体走滑运动方向的夹角所决定。  相似文献   

20.
哈图地区地处西准噶尔达尔布特断裂带上盘,有利的构造及热动力条件导致该区形成许多金矿床、矿(化)点。文章以多种遥感数据为主导,在哈图地区开展矿产勘查工作。首先利用HSI编码的ETM+图像,增强、解译识别区内断裂;然后利用ASTER数据及光谱匹配滤波法提取矿化蚀变信息;重点部位采用Quickbird高分辨率数据解译小岩体和石英脉;并将多种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HSI编码的ETM+图像可以有效解译出区内主断裂和次级断裂,并在安奇断裂和达尔布特断裂间解译出了宝贝断裂;蚀变信息结果与已知矿床、矿(化)点吻合较好,沿宝贝断裂带提取出了一条白云母、高岭土、绿泥石蚀变带;利用Quickbird高分辨率数据解译出了2个中酸性小岩体和数条石英脉,通过对小岩体和石英脉进行野外检查,发现了铜矿化点及微弱金矿化点多处,为后续的找矿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