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卫星高度计海上定标场及定标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有广  林明森 《海洋通报》2007,26(3):87-92,116
介绍了卫星高度计定标中海面高度和后向散射系数的定标方法。在后向散射系数的定标中介绍了利用有源定标器和微波辐射计定标两种方法。结合卫星高度计的特点,提出了海上定标场选取所需注意的问题,并介绍了目前比较成功的几个定标场及其定标结果,旨在为我国今后发射的卫星高度计绝对定标和定标场的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保证现场测量离水辐射率精度的关键工作之一是现场测量设备进行严格的实验室定标,本文就1999年9月进行的一次实验室绝对辐射定标试验,简述辐照度,辐亮度定标的主要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保证现场测量离水辐射率精度的关键工作之一是对现场测量辐射计进行严格的实验室定标。本文就1999年8月进行的一次PIS-B定标试验,简述辐亮度定标的主要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现场测量离水辐射率的精度,对现场测量光谱仪进行严格的实验室绝对辐射定标是必不可少的。另外,由于现场试验环境复杂,要在野外长期试验,需要随时监测仪器的工作状态是否稳定。文章以加拿大Satlantic公司的光学仪器航空模拟器(SAS-Ⅱ)为例业阐述实验室绝对辐射定标的方法,类似可推广至同类光学传感器的实验室绝对辐射定标;根据SeaWiFS质量监控器(SQM-Ⅱ)监测剖面仪/表面仪的变化来阐述现场质量跟踪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 6月 4日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在天津主持召开海洋一号卫星“辐射校正 /真实性检验实验室”改建项目验收会 ,会上听取了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所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报告。验收组观看了实验室 ,并检查了实验室的试运行工作情况 ,验收组专家一致意见通过验收。该实验室是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的辐射校正 /真实性检验实验室 ,实验室分为四个部分 :光学仪器定标实验室、水样分析实验室、现场测量仪器实验室和数据分析处理实验室。实验室所配备的仪器设备在国内 /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主要有 :光学仪器业务化绝对定标基准装置、SQM- 水色质量…  相似文献   

6.
合成孔径雷达能够应用于地学各领域是基于SAR图象记录了地物对微波的后向散射特性,因此对SAR图象数据的定标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参考国我对星载SAR传感器的定标方法,针对在海洋上SAR定标工作国外做的较少,结合海洋SAR应用遥感的特点,提出了对星载SAR的图象数据进行定标的技术方法,理论依据和针对海洋的星载SAR定标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7.
面向光学遥感的先进光谱辐射定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辐射定标是光学遥感信息定量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1)在工程研制到在轨运行的全过程中,确定和评估传感器的绝对响应;(2)建立不同平台、不同传感器的辐射量基准,保证相关时间和空间尺度下获得的地球物理数据可以相互比对、转换和融合;(3)通过动态监测,校正传感器的性能衰变,修正大气、照明条件和环境变化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保证测量结果真实反映目标和背景的特征.结合我国空间光学传感器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实验室、星上和场地替代辐射定标的实施方案建议.实验室定标的主要作用是建立传感器的输出和已知的、用SI单位表述的入射辐射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星上定标能够长期地监测传感器响应的衰变,而场地替代定标可以验证传感器的辐射响应并进行多个传感器的交叉定标.通过这3种独立的定标手段的相互验证和比较,能够有效地提高环境光学遥感信息的定量化水平,保证卫星数据的质量.在综述和比较国内外先进辐射定标技术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标准探测器和标准辐射源相融合的辐射定标基本途径,来实现卫星传感器3个阶段的辐射定标,并讨论了技术实现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随着合成孔雷达的应用研究程度的深入,要求较为精确地掌握目标体的雷达后向散射特征,这样必须对SAR图象进行真实值的定标与校验。本文基于基本散射理论对SAR系统的增益进行分解,指出各个相关参数的获得取方法,最后给出定标和数据处理流程图。  相似文献   

9.
随着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应用研究程度的深入,要求较为精确地掌握目标体的雷达后向散射特征,这样必须对SAR图象进行真实值的定标与校验。本文基于基本散射理论对SAR系统的增益进行分解,指出各个相关参数的获取方法,最后给出定标和数据处理流程图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天绘一号"卫星三线阵影像的严格几何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天绘一号"卫星三线阵相机的在轨几何定标模型,该模型将定标参数分为内外定标参数,并采用分部迭代策略解算。通过对登封地区两景影像的实验表明:本文的定标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定标参数间的相关性问题;定标后平面精度达到了6.93m,高程精度达到了3.96m;将内外定标参数用于外推定位时,三视立体像对对地目标定位的平面和高程精度分别优于8m和9m。  相似文献   

11.
东中国海潮余流自适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自适应数值模型首次计算整个东中国海三维 M2 分潮潮致 Euler余流、Stokes漂流和L agrange余流 ,并分析各海区 L agrange余流的特征。渤海 M2 分潮致 L agrange余流在整个海域基本形成一个大的逆时针环流系统 ;辽东湾有一个逆时针流环。在黄海 ,潮致余流也是黄海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海的东北部 ,潮致余流有强化对马暖流的作用 ;在台湾北部海域 ,潮余流对台湾暖流有强化作用。在近海海域 ,由于复杂地形的作用 ,潮流非线性作用加强 ,潮余流的量值有较明显的增加。计算结果表明 :在浅水区域 ,Stokes漂流较大 ,Euler余流与 Lagrange余流差别显著  相似文献   

12.
海带,裙带菜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酶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比较了海带(Laminaria japonica),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o(Harv.))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并对分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海带叶片内从基部到顶部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升高,固着器内酶活性高于叶片任何部位。裙带菜中,孢子叶、茎、叶片之间酶活性无相关性。三部分中,孢子叶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茎中酶活性从基部到顶部逐渐升高,叶片中则逐渐下降。海带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比裙带菜平均高出四至五倍。同工酶分析中,比较了三种提取酶液的方法,以真空抽滤方法最佳;比较了四种染色方法,以Vitc——联苯胺方法、醋酸联苯胺方法较理想;比较了不同的材料处理后同工酶分析结果,冰冻处理与新鲜的材料效果最好,用海水室内培养后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3.
低温柔性管道是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系统(FLNG)的核心输运装备。针对低温柔性管道多材料、多层复合的结构设计难点,将其按照不同功能解耦成内衬层、抗拉铠装层以及辅助层三个关键结构层。基于神经网络模型(RBF)、Kriging模型以及响应面模型(RSM)三种建模方法建立了上述三个结构层响应分析的代理模型,并通过模型准确度的比较,发现RBF的误差均最小。在优化设计中,基于遗传算法分别对低温柔性管道上述关键结构层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在内衬层结构的优化中,以质量及弯曲刚度最小为优化目标;在抗拉铠装层结构的优化中,以质量最小及拉伸刚度最大为优化目标;在辅助层结构的优化中,以质量、弯曲刚度及传热速率最小为优化目标。研究工作为低温柔性管道的结构提供了关键设计参数及理性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冬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温度分布为近岸低, 外海高; 近岸和海底地形变化缓慢区温度呈垂直均匀分布, 海底地形变化显著的陡坡区生成温度锋; 外海深水区的中上层温度低且呈垂直均匀分布, 底层温度高并形成弱的分层。春季, 近岸温度高、外海低; 近岸温度大致呈垂直均匀分布, 外海出现明显分层; 长江口以北温度表层低、底层高; 长江口及其以南表层和底层温度低, 而中层高; 陡坡区至外海生成温度锋, 随着温度锋自陡坡至外海的下移,锋面以上温度逐渐变为垂直均匀分布, 而锋面以下温度却大致呈水平均匀分布。夏季, 海区的温度分布和春季一样, 为近岸高、外海低; 长江口及其以南近岸浅水区温度呈垂直均匀分布; 长江口以北和长江口及其以南的外海温度自表层至底层由高变低且大致呈水平均匀分布, 并在表层至次表层生成强温跃层, 跃层强度随水深增加迅速减弱, 深底层温度几乎呈均匀分布且保持低温特征。秋季, 海区的温度分布与冬季相同, 也为近岸低, 外海高; 在长江口以北, 近岸温度为表层高, 底层低; 外海底层温度低且大致呈水平均匀分布, 而底层以上温度高且大致呈垂直均匀分布; 长江口及其以南, 近岸温度呈垂直均匀分布, 陡坡至外海的表层至底层生成弱的温度锋,随温度锋自陡坡至外海的下移, 锋面以上温度逐渐变为垂直均匀分布, 长江口以南陡坡区的底层温度几乎呈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5.
七里海泻湖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里海泻湖位于渤海湾的西北岸,是全新世晚期的一个半封闭泻湖。在其演变过程中至少经历过两次由泻湖──淡水湖──泻湖的过程。水体及湖体性质的变化决定于其是否与海连通及河流注入情况。近期,受人类经济活动及工程的影响,七里海泻湖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并加速了泻湖的退化和消亡。  相似文献   

16.
1994年发生在台湾海峡的一次地震海啸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建立了一个地震海啸数值模式,模式包含越洋海啸传播部分和近岸海啸变形部分,在越洋海啸传播部分中采用线性浅水方程,使用蛙跃格式求解,并且选择合适的空间步长与时间步长,使差分格式中产生的数值频散与包辛尼斯克方程中的物理频散一致,这样在不影响海啸数值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节省了计算机的机时与内存.在近岸海啸变形部分的计算中,考虑了非线性对流项与海底摩擦项.同时该模式采用了多重网格嵌套技术,提高了所关心地区的计算精度.利用这个地震海啸模式模拟了1994年发生在台湾海峡的一次地震海啸,结果与观测记录较吻合.这个模型已用于我国沿海核电站可能最大地震海啸的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7.
东、黄海底拖网渔业渔捞努力量修正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捞努力量在渔业资源研究中是一个重要参数。在以往的东、黄海底拖网渔业资源研究中,投网次数常作为渔捞努力量的度量单位。在底拖网渔业中有很多影响渔捞努力量的因素,其中船型大小、实际捕捞时间的长短以及网具改进是主要因素。本文针对这三个因素应用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的资料,提出了一种修正方法,并对修正后标准渔捞努力量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海气界面净热通量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 COADS资料 ,使用经验正交分解 (EOF)等分析方法 ,研究了北太平洋海气热通量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北太平洋海洋夏季净得热 ,冬季净失热 ,且黑潮及其延伸体区失热最大。净热通量年际变化较明显 ,北太平洋西部模态水形成区冬季净热通量和副热带失热区春季净热通量的年际变化都主要依赖于潜热和感热通量的年际变化。夏季净热通量的低频变化中心在热带 ,冬季低频变化中心在黑潮及其延伸体区。冬季赤道东、西太平洋净热通量异常的年际变化相反 ;在热带北太平洋中部年际变化达到最大。夏季热带太平洋是净热通量异常的年际变化最大的海域 ,沿赤道两侧在 16 5°E处呈偶极子型分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用于维护和检修中国渤海海域输油管道的浅海管道检测艇的操纵性和运动仿真,提出了浅海海底管道检测艇的水动力学方程。为了更好地了解在配置上与一般潜器不同的浅海海底管线检测艇的动力学性能,通过水动力系数分析,研究了浅海海底管线检测艇的操纵性。最后根据运动方程建立了仿真系统,并通过仿真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试验平台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