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吉林省长白山全新世火山喷发期及火山活动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长白山是亚洲东部著名的休眠火山,全新世仍发生强烈活动。本文重点叙述冰场期、白云峰期及八卦庙期的重新划分、岩石组合、活动断裂类型及其展布,以及火山活动特征。提出全新世碱流质岩浆房深度及分异分带新认识和宏观预测长白山天池区今后可能还有大规模的火山喷发。  相似文献   

2.
邱辉 《地质与勘探》2021,57(6):1391-1400
广东河源市黄村地热田是该区域一个典型的开启水热型地热系统。黄村地热田具有明显的控热导水构造,地温场受导水导热断裂控制,温度从断裂带向外逐渐降低。通过一系列的地热流体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区地热流体为碱性淡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具有强循环特点,SiO2含量达到理疗矿泉水标准,但F元素含量严重超标。通过各样点的Na-K-Mg组和Cl-SO4-HCO3组离子分析,得出地热流体处于水-岩作用的初级阶段,且混入了大比例冷水,利用硅-焓混和模型计算出了冷水混入比例为72%~75%。使用SiO2温标和硅-焓混合模型对热储温度进行了估算,综合分析认为石英温标估算值(T 石英=141.9~146.2℃)作为热储温度最为合适,进一步计算出热流的循环深度2759~2856 m。综合研究认为黄村地热田地热能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西藏高温地热田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热温标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属高温地热显示区。为了解区内地热田的热储基本特征,通过收集的12个主要地热田的23组地热及地表水样品分析可知,研究区水化学类型较复杂,地表出露温度较低的脱玛、玉寨、果组地热田以Na-HCO3型地热水为主,循环较快、可更新性较好,董翁、谷露、羊八井等地表出露温度较高的地热田以Na-Cl(Na-Cl·HCO3或Na-Cl·SO4)型地热水为主。地下热水中Cl与B、Li的正相关性,显示地热流体可能来源于深部岩浆;与Sr相关性较差,体现了地下热水中的盐分主要来源于深部热液而非水-岩相互作用;与SiO2、温度的正相关性更进一步印证了研究区地热为深部热源。经阳离子地温计与二氧化硅地温计估算各地热田深部热液与热水含水层混合温度为134~256℃。基于综合分析,推测研究区玉寨地热田较谷露地热田热水可更新性强,循环途径长或热源埋深较大,地热开发利用应综合考虑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4.
腾冲和五大连池火山区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清武  李霓 《地质论评》1999,45(4):345-351
本文论述了腾冲和五大连池火山流体的物理状态、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腾冲火山区分布的是高温地热流体,分布面积较大,水热活动强烈,气体喷逸作用强。而五大连池火山区分布的是低温流体,温度一般为2 ̄5℃,流体出露也较少。两个火山区的气体化学组成均以高CO2为特点,但腾冲火山区地热流体中H2和CH4含量较高,而且气体化学组成具有分区性特点。两个火山区流体状态、化学组成的差异与两个火山群的成因及所处大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
菏泽地热田内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地质构造条件、热储地质条件都比较有利,是开发地热资源的有利地段。区域地质构造主要为聊考断裂和曹县断裂,热储层分2大类呈双层结构,上部为新近系孔隙-裂隙热储,下部为奥陶系碳酸盐岩裂隙岩溶热储。该区地下热水是50年前形成的,水中氟、偏硅酸达到矿水命名浓度,为氟水、硅水;锶已接近锶水;偏硼酸已接近矿水浓度,还含有F^-,H2SiO3,HBO2,Li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可作为采暖,洗浴等用水。  相似文献   

6.
马永法  周学军  詹涛  刘玲  王旭  董俊领  刘玉  何兰  刘艳  李昌  史珍珍 《地质通报》2022,41(12):2244-2255
为深入分析林甸地热田的形成模式, 准确评价地热流体资源量, 采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热钻探、地球物理测井、水位监测等地质勘查方法, 对地热田的成因机制与资源量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林甸地热田的热源主要为幔源热、基底花岗岩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热及深大断裂摩擦生热。地热田热储以各类砂岩为主, 中生代白垩系泉头组三四段、青山口组和姚家组为热储主要发育层位。主要热储埋藏深度为940~2062 m, 热储层累计厚度为150~240 m。林甸断裂、林甸东断裂、黑鱼泡凹陷西部边界断层3条深大断裂为深部热量向上部地层中传导的良好通道。同时, 白垩系热储层之上沉积了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巨厚泥性岩层, 为良好的隔热盖层。经计算, 林甸地热田的地热能储量为6.95×1019 J, 地热流体储存量为9.78×1010 m3, 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9.84×107 m3/a, 产能为694.13 MW, 属大型地热田。经水位监测, 2017年林甸镇地热资源开采量达到最大值, 水位到最低点, 超出了最大允许开采量, 应进行回灌。通过对林甸地热田的成因分析、资源评价及动态监测, 为今后地热田的勘查、开发利用规划、采矿权设置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贵州泥堡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堡金矿具多层含矿特征,各层金矿体均与二叠系火山碎屑岩密切相关。根据对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多方面研究认为,火山碎屑岩与大厂石英岩之间的假整合面是最主要的容矿空间;金矿的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金矿的形成与峨眉山地幔柱残留部分在燕山期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西藏谷露地热田于2020年成功揭露到189.2℃的高温地热资源,研究谷露地热田地热地质特征,对西藏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和揭示高温地热系统成因机理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与指导意义.本文以构造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最新物探、钻探、水文资料,通过解析构造-水-热循环系统内在联系,总结构造控热规律,并建立了谷露地热田地热系统概念模型.谷露地热田内主要发育N-S向(F1、F3)、E-W向(F2、F4)和NE向3组断裂.大气降水与冰山融水沿盆地西侧九子拉-桑雄断裂下渗,经深循环加热以盆地西缘F1断裂为导热通道向上运移,由于受到南北两侧F2、F4断裂的阻隔作用,热水在F1和F3断裂组成的“Y”字型断裂系统内汇聚集中,形成热储,并在地表沿NE向和N-S向断裂构成的通道系统中运移排泄;盆地基底花岗岩之上覆盖的泉胶砾岩层对热储起到了良好的隔水保温作用;热田内第四系沉积很薄,热储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为基岩裂隙型热储.F1与F3构成的“Y”字型断裂系统是热储赋存的主要场所,谷露地热田地热资源勘查开发要以这两条断裂为重点勘查目标.  相似文献   

9.
吴继新  王娟  刘华平  李扬  李昕 《地下水》2009,31(6):146-149
阐述了河南省遂平县城地热田的地热地质特征,包括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热储结构特征,指出了地热资源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控于北西向杨庄一王勿桥断裂和北东向遂平断裂,划分出两大热储层并简述其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济南北部地热田地热资源类型属于层状裂隙岩溶型,热源是北部齐河-广饶断裂的沟通导热,盖层是第四系、新近系、石炭-二叠系、侏罗系。可利用的、具有开发价值的热储层为奥陶系灰岩热储,该热储层顶板埋深在700~2500m左右,热储层厚度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单井涌水量2000m^3/d左右,孔口水温一般在38~57℃,地热田东部地热水矿化度1.4~3.5g/L左右,西部5.1~7.2g/L左右,地热水中富含氟、锶、偏硅酸等微量元素,具腐蚀性,结垢性弱,具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经计算奥陶系热储层单井可采资源量为7.3×10^5m^3/a,合理井间距为5000m。  相似文献   

11.
万飞 《吉林地质》2012,(3):21-22,91
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的实地考察研究,论述了长白山地质历史,包括长白山的基底形成阶段的划分、地台形成阶段、各地质时期活动状况。将长白山复式层状火山锥地质演化历史划分成7个旋回,并阐明了那几个旋回造盾、造锥、造席和造池。使人们对长白山火山成因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长白山的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和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提出长白山的旅游产品开发应定位在高档次上。同时要注重保护,使资源得以持续利用,使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仙人桥温泉是我国著名的矿泉水疗养旅游胜地,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温泉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采用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属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地热成因模式为断裂岩溶复合型。热储层主要为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灰岩,灰岩本身的孔渗条件较差,但后期发育的构造裂缝和溶蚀裂缝却极大地改善了热储层的储集性能;盖层主要为中生界侏罗系安山岩和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封闭性较好。长白山一带的大气降水沿侧向断裂和溶蚀裂缝渗入热储层中成为地下水;然后经正常大地热流加热成为地热水,热储温度为89~118℃,循环深度为2 853~3 820m;最终地热水在区内NE向与NW向断裂交汇处富集并沿导水断裂上涌形成温泉。因此,该区断裂交汇和岩溶发育的部位是地热勘探的有利部位。该结论为该区类似地热资源的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玄武岩区地热异常区遥感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dsat TM5遥感影像多光谱和热红外数据,对长白山玄武岩区地表温度场进行了反演。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地表温度场、温泉和地热井分布特征、布格重力场及磁场4个因子,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并验证了判别函数,对研究区地热异常区进行了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温度异常区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口周围,此外,在区内3个中生代沉积盆地(抚松盆地、松江盆地和长白盆地)也有孤立状的高温区域分布,地表温度异常像素所占比例为2.993%;研究区潜在地热资源异常区可分为环长白山天池火山口区域、松江河—抚松县及二道白河—松江镇一带的抚松盆地和松江盆区、仙人桥地区以及长白县—十四道沟一带的长白盆地区,其中环长白山天池火山口区域地热潜在概率值均大于0.9,最大值达到1.0。该研究为地热异常区的识别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风荷载在地质灾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永胜  李雪梅  王莹 《世界地质》2007,26(3):333-337
采用效果测度分析方法,分析风荷载在长白山天池地区地质灾害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排序。计算表明,天池地区地质灾害形成的11个影响因素中,风荷载列首位,说明风荷载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天池地区山高坡陡,有利于风荷载发挥破坏作用。环天池分布的崩塌崖地势高,相对高差大,风荷载在岩体迎风面上产生压力,岩体背风面上则产生吸力。天池地区变化不定的风向,使岩体常年处于气流压力与吸力交替变换作用下,更易使岩体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地区最近一次火山喷发的热释光年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功明  李盛华 《岩石学报》2000,16(3):353-356
长白山天池在近代和历史时期有过多次喷发 ,目前仍具潜在喷发危险。因此 ,确定最后一次喷发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在长白山白云峰至天池的坡上采集了粗面岩样品 ,通过热释光测年法中的前剂量技术测定 ,获得了各样品的 TL年龄 ,由于原先的粗面岩受到了后期火山活动时岩浆的高温烘烤 ,其热释光年龄代表了天池最后一次喷发的时代 ,距今约 5 33± 2 6 6年  相似文献   

17.
关于长白山申报世界遗产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艳玲  王慧玲 《吉林地质》2004,23(3):129-134
本文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公约》和《执行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准则》的要求,详细的论述了长白山的基本情况、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等内容,认为长白山符合定义、达到准则的要求以及“整体环境”的条件要求。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组织长白山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提高国际知名度,受到国际社会的保护,真正使长白山的保护达到世界标准。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旅游区崩滑形成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慧  曹炳兰 《世界地质》2004,23(1):56-59
崩滑是长白山旅游区地质灾害类型之一。通过分析发现,影响该区崩滑形成的因素有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及气象水文条件。同时,结合该区域内斜坡体的现状,总结了影响崩滑这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内因有区域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外因有气象条件、水的作用、冻融及外动力作用。崩滑灾害的发生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提出了崩滑灾害发生具有时间规律,对崩滑类地质灾害可采用疏水、挂网与封闭裂隙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沈雪瑞  张鹏  温艳玲 《吉林地质》2009,28(2):92-95,105
长白山的生态旅游业已经开展了相当一段时期,然而,关于长白山的生态旅游究竟应如何开展以及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等等一些话题仍然是许多学者和机构持续关注甚至担忧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来介绍学术界对于长白山生态旅游的研究进展,并努力识别一些潜在的研究领域,同时对未来这一课题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水体中微生物对环境的改变有着敏感的响应。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可以同时反映标本中的细菌种类和各种细菌的相对比例。本研究构建环境样品16S rRNA基因的克隆文库,解析长白山小天池入水口和长白瀑布下水潭两个典型水体样本中的细菌种属多样性特征,并探讨其与水体性质的关系。小天池文库共获得89条16S rRNA基因序列,分别属于10个类群,其中Betaproteobacteria是主要类群(占总数的23.6%)。长白瀑布文库共获得88条序列,分别属于8个类群,以Betaproteobacteria为主要类群(占总数的35.2%)。Bacteroidetes、Betaprote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和Gammaproteobacteria是两个样本共有的优势类群,而Deltaproteobacteria、Acidobacteria和Armatimonadetes只在小天池入水口处检出。长白瀑布水潭中的细菌群落多样性明显偏低,种群均匀度指数也较低,但两样本的地理距离极短,认为人类活动可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