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地球空间数据元数据标准初探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论文首先概要介绍了目前有影响的几个地球空间数据元数据标准,然后从地球空间数据及数据集自身特征出发探讨了数据集元数据的内容,提出了地球空间数据集的层次结构,并给出了基本层和基础层元数据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国冰川编目空间数据库元数据标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冰川编目空间数据库元数据标准参考The Federal Geographic Data Committee′s(FGDC)Content Standards for Digital Geospatial Metadata(FGDC-STD-001-1998)的标准,同时考虑EOS-HDF元数据格式的要求而制定.包括识别信息、数据质量信息、空间数据组织信息、空间参考信息、发布信息和元数据参考信息,共计50个字段.同时还包括数据备份和数据存储2个字段,用于记录数据的存储信息,实现利用元数据管理数据存储路径的功能.在应用方面,全国冰川编目空间数据库元数据不仅可以实现数据网上查询检索,方便数据建设与数据使用,还可以用来有效地管理数据资源,即实现全国冰川编目数据仓库中雪花模型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GIS应用的深入,空间数据的可获得性已经成为影响许多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应用部门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网络中内容和形式各异的海量数据的存在,元数据将为共享数据的快速检索与正确使用提供必要的保证,地理空间元数据是实现异构环境下空间数据共享的主要手段;在分布式环境下,通过元数据接口可以快速地发现各种空间数据服务.对基于元数据的空间数据网络分发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包括元数据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等,并给出了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空间数据资源被获取,解决这些多元空间数据的组织管理工作对这些数据的进一步应用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多元空间数据信息多元化和格式多元化的特征,以及通过空间数据库、空间可视化、空间处理三个角度来理解数据,最后对多元数据的集成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农业信息元数据内容体系,该文总结了在分布式环境下实现完备的农业信息共享(包括空间和非空间信息)的困难,提出了五层元数据内容体系:数据层元数据、数据库层元数据、模型层元数据、子系统层元数据、分布式系统层元数据,以扩展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元数据内容体系,从而促进完备的信息共享。最后,介绍了中国农业信息元数据库内容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系统项目建设过程中 ,通过对极地科学数据管理现状以及数据分布情况、数据类型等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数据资源的组织及其表达形式两个关键问题 ,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 ,用户对数据共享的持续需求、顺达的行政支持、明确易行的技术要求以及稳定的经费支持是解决数据资源组织问题的关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涉及到数据资源组织问题的解决措施都是立足于对上述 4个方面的思考。针对数据的表达形式问题 ,在数据库系统设计中 ,数据的表达形式研究包括了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结构设计等环节。将基础数据表示为数据集和数据说明 (元数据 ) ,后者通过标准化、格式化后作为元数据库与前者 (数据库 )关联。同时 ,将元数据库从纯粹的数据说明集合扩展成数据库的搜索引擎。在实际开发过程中 ,运用上述设计思路解决了极地科学数据种类多、零散、结构复杂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7.
地学数据共享中的元数据标准结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针对地学数据共享的实际需求,分析通用地学元数据的构架模式与方法。由此构建的元数据框架包括3个层次,即核心元数据、模式元数据和应用领域专用元数据。结合科技部的国家科学数据网建设规范草案,定义了地学元数据的核心元数据标准,并对应用系统进行设计。研究表明,该元数据标准结构强调地学元数据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可以保证现有的主要元数据标准继续使用,避免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8.
多种不同地学元数据标准共存是目前地学数据共享工作中面临的现状之一。以XML及相关内容为基础,实现对多标准地学元数据的一致化定义和表达。通过分析XML元数据在不同处理阶段的形式和特点,提出XML元数据的存储、解析和转换方案。"XML元数据 关键信息项字段映射"方案在保证检索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对不同标准元数据的统一存储和管理。在元数据的审查、发布流程中,通过行业数据专家和平台管理员的参与,尽可能确保元数据内容的正确性。通过结合多标准地学元数据共享平台和Web Services等分布式技术,提出星形分布式元数据共享体系;介绍基于该体系构建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二期平台的元数据管理实例,目前该体系包括1个总中心和全国范围内的13个分中心。  相似文献   

9.
基于Web Service的空间数据共享平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传统GIS软件存在的数据共享、集成困难和应用间互操作复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Web Service的数据共享平台的简单原型和实现技术。阐述如何基于开放的规范和协议构建开放的数据存储一体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布式环境下基于Web Service数据节点集群、互操作方案,以及上层充一的应用开发模式,包括提供以面向对象的思想定义的、构建上层应用的组件支持。重点研究了在空间数据文本化之后数据的索引、查询问题,提出了结合元数据和GML的两阶段数据查询方案。并对该平台下空间数据的语义共享方式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国家资源与环境数据库元数据标准的制定方案与元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并着重就元数据建设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在建设元数据库过程中,元数据本身的数据质量的不高,降低了元数据的意义,并相应降低了数据的可获取程度,本文提出了把多级可扩展元数据的模型与分类元数据相结合用以提高元数据质量.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元数据进行科学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提出了元数据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的扩大服务范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GeoStar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 ,结合我国近 2 0年来的南极考察测绘资料 ,建立了中国南极地理信息系统 ,并在互联网上发布。本文简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基本功能 ,在此基础上 ,对其今后更好地为我国南极考察、科研和管理提供服务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地球科学数据的元数据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军  陈崇成 《地理研究》1997,16(1):31-38
元数据是数据库领域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地球科学数据的无数据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地学数据的开发和利用,文中说明了无数据在地学数据中的应用,论述了地学元数据的分类、获取、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多年的极地科学研究积累了多学科的极地专题信息资料,这些资料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与建设是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基于ArcGIS Server平台,设计并实现面向公众的极地专题信息系统.逐步论述系统的设计与建立过程,介绍系统建设前期数据的组织与管理过程、数据的发布过程、系统的主要功能,重点论述信息查询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该系...  相似文献   

14.
Global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s a matter of enormous concern. In the early 20st century,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China began to apply eco-technology to ecosystem management and restoration in order to slow down or stop ecological degradation. To date, there has been neither a systematic summary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nor is there a unified platform to describe ecological degradation problems in different areas and existing eco-technologies. These shortcomings have hindered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This study intends to build an eco-technology evaluation platform and integration system that brings together heterogeneous data from multiple sources. 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eco-technology evaluation platform and integration system is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echnology. We will establish a metadata engine based on metadata storage to achieve access to and integration of metadata and heterogeneous data sources. Th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mode based on a metamodel addresses information heterogeneity at four levels: system, syntax, structure and semantics. We develop the framework for an eco-technology evaluation platform and integration system to integrate eco- technology databases, eco-technology evaluation model databases, eco-technology evaluation parameter databases and spatial databases of ecological degradation and eco-technology with metadata and metamodel integration mode. This system can support functions for the query and display of global and typical ecological degradation and the query, display, evaluation and prioritization of eco-technologies, which can realize the visualization of global and Chinese ecological degradation and eco-technology evaluation and prioritization. This system will help government decision makers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understand ecological degradation and the effects of eco-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5.
刘鹏  庞小平  艾松涛 《极地研究》2015,27(1):98-103
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其中Android(安卓)和i OS(苹果移动操作系统)占绝大多数。本文以Android和i OS为开发平台,设计实现了中国南北极考察数据浏览与互动的移动信息平台——掌上两极。该平台已通过专家评审并在苹果应用商店和安卓市场正式发布,为极地管理部门、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便捷、快速获取极地相关信息提供了新的通道。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遥感(GI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研制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能为广东省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快捷,有效的管理手段,文中重点讨论了广东省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结构与功能,并介绍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指出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土地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以及统一的规范数据统计单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proposes and illu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to evaluate the fitness for use of spatial data sets for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focusing on user requirements for specified application contexts. The methodology is based on the use of metadata to analyz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data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user’s needs or expectations for several quality indicators. Additionally, the concept of ‘critical factors’ is introduced in this framework, allowing users to define which quality indicators have greater importance given their own requirements or expectations and the specified application context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further allows integrating and interconnecting the spatial data quality (SDQ) evaluation methodology with metadata geoportals in WebGIS platforms, facilitating its operation by users from non-spatial disciplines and with often limited expertise on this subject. Examples of the evaluation of fitness for use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contexts within the project BIO_SOS (‘Biodiversity Multi-SOurce Monitoring System: From Space To Species’ FP7 project) are presented. By providing a prompt and straightforward evaluation tool,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can encourag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DQ evaluation routines in ecological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programs, promoting a more adequate use of geospatial data and ultimately contributing to well-supported policy and management deci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