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里,每一种动物在与对手的生死搏斗中,总有一套打击对手、保护自己的妙法。生活在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海域的犀鱼,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武器———尾刺。它能左右开弓,分别用尾部两侧的刀来刺对方。剑鱼的“长剑”能刺透木船的甲板如此锐利的剑,打起仗来是非常好用的。非洲和南亚的热带森林中,有一种眼镜蛇,能射出一缕缕的毒汁,达4米远一些弱小的野兽遭到一次射击就会丧命。中美洲森林中的酸虫,背部贮藏有浓度为84%的醋酸。必要时,它可以把醋酸液喷射60厘米~8厘米远,用以袭击来犯者。海洋里的某些鱼类,防…  相似文献   

2.
正专家大致把有毒鱼类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棘毒鱼类。这类鱼具有毒腺,能分泌毒液,通过鱼棘刺伤人体,把毒液输入人体,引起中毒。棘毒鱼类包括鳗鲇科、科、科、银鲛科、蓝子鱼科、躄鱼科、角鲨科和刺尾鱼科等许多种类,其中最毒的是魟科的毒(俗称石头鱼),其次是同科的鬼(老虎鱼)和蓑(狮子鱼),这类鱼的背鳍棘的基部有毒腺。  相似文献   

3.
海涛 《海洋世界》2006,(8):26-28
在夏威夷的北部地区分布着众多大大小小的瀑布,有的甚至从上千米高的悬崖上倾泻而下,看上去甚为壮观。如果你有兴致登上瀑布的顶部,就会在峭壁之上的水池中看到一种身长大约50厘米,体色呈棕色并带斑点的刺鳍鱼。夏威夷原住居民称这种刺鳍鱼为“长着类似蜥蜴脑袋的鱼”。据说这种鱼在岛上生存繁衍的历史几乎与夏威夷群岛形成的历史一样久远。那么这种刺鳍鱼最初是如何来到距离大陆很远的夏威夷岛的呢?它又是如何攀爬到岛上最陡峭的瀑布顶端的呢?  相似文献   

4.
因为它们很会钓鱼,所以得此“渔夫鱼”之美名。“渔夫鱼”钓鱼的方法和手段,与我们人类十分相似,也离不开钓杆和诱铒,而且还要有不可缺少的耐性。在“渔夫鱼”的背部,长有一根长刺,这就是它的“钓杆”;长刺的末端长着一块很像蚯蚓的红色肉块,这就是“钓饵”。每当“垂钓”的时候,“渔夫鱼”总是把身体匍伏在海床上,或者隐蔽在石缝和海草中,仅伸出背上的“钓杆”,微微晃动末端的“钓饵”,静静地等待着鱼儿上钩。一些馋嘴的鱼儿看见这块类似蚯蚓的诱铒。便不顾死活地你争我夺起来。而“渔夫鱼”则把“鱼杆”及“鱼饵”一收一放,逗得鱼儿在它嘴边扑来扑去。这时候,“渔夫鱼”便突然张开大口,闪电般地把猎物吞进肚里。其实,“渔夫鱼”名目繁多,有叫“鹅鱼”的,还有叫“和尚鱼”的,更有叫“青蛙鱼”、“蝙蝠鱼”的。它们皆因精于钓鱼之道,而被统称为“渔夫鱼”。有意思的是,生长在加勒比海的“蝙蝠鱼”,钓鱼可从不用“鱼杆”,因为它们的身上长满了象水草一样的细长小肉芽,随着身体的晃动而上下飘摆,吸引一些小鱼前来啄食。而“蝙蝠鱼”则以突然袭击的动作,将小鱼一条一条地吞食掉。□鱼也“钓鱼”@李津军  相似文献   

5.
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西北部的一个村子附近,人们发现一种十分奇特的石头。石块呈扁平状,用锤子敲击石块的侧面,石块分层裂开。从裂开的石质面上,能十分清楚地看到一条体态完整的鱼深深嵌在石面上。鱼形纹路清晰可辨,鱼形和今天热带海洋中的鱼差不多。经过生物学家辨认,这种鱼早已在地球上绝迹了。如果还有的话,那也是非常稀少的,由于这种鱼是在化石块里发现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刺枝鱼栖苔(Acanthophora spicifera)生长及其光合色素的影响, 以探明刺枝鱼栖苔生长的最适温度及盐度条件。结果表明, 刺枝鱼栖苔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 最适温度为25℃, 在此温度条件下其相对生长率(RGR)最大为4.33%; 适宜盐度范围为15—35, 最适盐度范围为20—25, 随盐度的继续升高, 刺枝鱼栖苔RGR呈下降趋势。温度和盐度对刺枝鱼栖苔光合色素(chl a、Car、PE和PC)的影响显著, 高盐胁迫能明显降低刺枝鱼栖苔光合色素的含量, 而高温能促进其藻胆蛋白的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7.
壮观的夜鱼     
在红海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中,有一种十分奇特的闪光鱼类——光脸鲷。这种小鱼体长只有7至10厘米,能发出十分明亮的光线。在水下活动的人,距离它18米处就能发现它;黑夜里,距离它2米远能看请手表上的时间。潜水员常常把它们  相似文献   

8.
日本刺沙蚕的性信息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刺沙蚕(Nereis japonica)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是鱼、虾的优良饵料,冬末春初敏殖时离开河口向盐较高的海区移动。与多齿围沙蚕,褐片阔沙蚕等其它沙蚕不同,日本刺沙蚕在繁殖过程中不出现完全变态,但是与其它沙蚕一样,其繁殖过程也受一组性信息素控制。从雌性熟的日本刺沙蚕体腔液中提取并鉴定出一种有生物活性的挥发性物质-辛二烯-[3,5]-酮-[2],这种化合物可以增加群浮个体在配子释放之前婚舞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09,(6):8-8
科学家在缅甸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生物——德古拉鱼:它们个头不大,相貌平庸,但却称得上是“独一无二”。德古拉鱼长17毫米,周身透明,属鲤形目。与其他鲤形目鱼类不同的是,德古拉鱼上下鄂都长着“尖牙”,貌似吸血鬼。鲤形目鱼类在大约5000万年前就已经不再有牙齿,为什么德古拉鱼却将牙齿保留至今7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专家布里茨表示,德古拉鱼的“尖牙”并非真正的牙,而是从皮肤下面伸出的刺状骨。  相似文献   

10.
日本刺沙蚕(Nereisjaponica)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是鱼、虾的优良饵料,冬末春初繁殖时离开河口向盐度较高的海区移动。与多齿围沙蚕,褐片阔沙蚕等其它沙蚕不同,日本刺沙蚕在繁殖过程中不出现完全变态,但是与其它沙蚕一样,其繁殖过程也受一组性信息素控制。从雌性成熟的日本刺沙蚕体腔液中提取并鉴定出一种有生物活性的挥发性物质──辛二烯-[3,5]-酮-[2],这种化合物可以增加群浮个体在配子释放之前婚舞时的游动速度.但不诱导配子释放。在许多沙蚕中有着性信息素作用的5-甲基-3-庚酮,在日本刺沙蚕体腔液中没有发现,也没有性信息素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接吻鱼     
《海洋世界》2014,(2):78-78
<正>有读者来信,希望小编们推荐适合家养的观赏鱼,那就趁着本月的情人节主题推荐给大家一种很有意思的热带鱼——接吻鱼。接吻鱼又叫亲嘴鱼、吻鱼、吻嘴鱼、香吻鱼、接吻斗鱼等,属鲈形目、吻鲈科、钉嘴鱼属,体色为浅红色,以鱼喜相互"接吻"而闻名。实际上,同性鱼也有"接吻"动作,故一般认为接吻鱼的"接吻"并不是友情表示,也许是一种争斗。接吻鱼游动起来十分缓慢,显得仪态万千,是极具观赏性的热带鱼。因为鱼体微红带白好似初放的桃花,所以还有很多行家叫它桃花鱼。接吻鱼喜欢栖息于热带河流中,在原产地常被作为一种食用鱼。它对水质的要求不严,群居性不太明显,游动起来十分缓慢,显得雍容大方,具有迷人的魅力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2.
鳚亚目 4 科 33 属 95 种,鰕虎鱼亚目 5 科 98 属 259 种,刺尾鱼亚目 5 科 11 属 65 种,鲈形目 19亚目 104 科 535 属 1799 种。  相似文献   

13.
鳚亚目4科33属95种,鰕虎鱼亚目5科98属259种,刺尾鱼亚目5科11属65种,鲈形目19亚目104科535属1799种。  相似文献   

14.
鱼是人类喜食的食物之一。说到鱼不免使人联想起世界各族人民和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把鱼作为图腾崇拜,有的将鱼奉若神明,还有的把鱼尊为权力的象征,更多的人把鱼作为馈赠的佳品。总之,鱼与人类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常食鱼对人的健康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5.
饱鱼居于海参、鱼翅和鱼肚之首,被称为海味之冠。鲍鱼其实与鱼毫无关系,倒与田螺之类沾亲带故。它是海洋中的单壳软体动物,只有半面外壳,壳坚厚,扁而宽,形状有些象人的耳朵,所以也叫它“海耳”。螺旋部只留有痕迹,占全壳的极小部分。壳的边缘有9个孔,海水从这里流进、排出,连鲍的呼吸、排泄和生育也得依靠它。  相似文献   

16.
正松江鲈鱼是上海松江的著名特产鱼类,其肉质细嫩洁白,味道极其鲜美,因此驰名中外,备受好评。三国演义中有段故事,曹操宴请宾客,满桌佳肴,唯独缺鱼,曹操着急万分,站在旁边的佑慈,急中生智,献出绝技,在墙上画些鱼,用口一吹,活蹦乱跳的鱼呈现在眼前,此鱼非凡,天下鱼都是两个鳃,此乃四个鳃,这种鱼便是被称为天下第一鱼的松江鲈鱼。松江鲈鱼貌不惊人,甚至于有点丑陋,但它的肉质洁白似雪,肥嫩鲜美,少刺无腥,食之能口舌留香,回味不尽,而且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东白令海形成刺黄盖鲽渔场的海洋学特征,并结合现场调查的标样侧重分析了刺黄盖鲽的渔业生物学特征,本文还概略地讨论了该鱼与渔业资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刺黄盖鲽是黄盖鲽属中最重要的经济鱼种,也是东白令海鲽科鱼类中产量最高的鱼种。其分布于北美南部海岸到不列颠哥仑比亚北部水域,但它在阿拉斯加湾未能形成商业性渔业。在太平洋西北部水域,则分布于从阿纳德尔湾(Gulf of Anadyr)至朝鲜东海岸附近,并且在堪察加半岛西海岸及鄂霍茨克海的一些海域形成商业性渔场。过去美国、苏联、日本等国的渔业科学家对该鱼做了不少研究,但在国内除了对黄盖鲽(Pseudoplcuronectes yokokamae)开展过生物学研究外,对刺黄盖鲽还未进行过调查研究。故笔者拟将参加“烟运二号”生产实践和考察中搜集的刺黄盖鲽资料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曹玉茹 《海洋世界》2005,(10):23-26
花点无刺鲼花点无刺鲼属鲼科,这种鱼长得很奇特,体盘呈菱形,尾细长如鞭,全身长有微小细鳞,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及中国近海。  相似文献   

20.
止敬 《海洋世界》2001,(7):22-22
钻天打洞生活在印度洋和地中海的“球鱼”,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斗敌本领和绝招,善于从内部置敌人于死地。这种鱼,遇到敌害立即使身体膨胀如泡,像打足了气的皮球似地浮到水面上来。在通常情况下,敌害看见这圃鼓溜球的东西,倒有七分害怕,不敢贸然侵犯。但也有不知天高地厚的鲨鱼,偏要将它一口吞下,结果惹了杀身之祸。原来球鱼的腹部,长着极其锋利的尖刺,一进入鲨鱼胃后,便很快地将鲨鱼胃壁刺成千疮百孔,使鲨鱼疼痛难忍,直到鲨鱼痛死时,“球鱼”又从鲨鱼腹内慢慢地游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