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区域构造至少可以划分出三大构造单元:(1)陆内裂谷带(2.30~2.60Ga);(2)陆缘造山带(2.30~2.60Ga);(3)再造的太古代克拉通区(麻粒岩相带)(大于2.50Ga).太古代末—古元古代重要的区域性构造-热事件序列依次为:(1)克拉通中部不同地壳层次伸展及裂谷盆地的发育;(2)克拉通北缘构造活动、增生及陆壳基底再造;(3)与大陆裂谷盆地闭合过程相联系的板内造山-前陆盆地发育.板块构造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上述构造作用类型.  相似文献   

2.
华北陆块基底构造格局及早期大陆克拉通化过程   总被引:52,自引:22,他引:30  
依据区域构造分析及同位素年代娄数据库,华北克拉通普质基底主要可以区划为以处构造单元:1)鄂尔多斯陆块新太古代被动边缘沉积;2)恒山--承德太古代末期构造带;3)太古代末期五台--登封岛弧带杂岩及构造缝合带;4)鲁西--冀东-辽吉新太古代活动大陆边缘岩浆杂岩带;5)胶辽陆块;6)冀北--固阳古元代初造山带及内蒙-=东再造麻粒岩要带;7)吕梁--中条古元古代裂谷带;8)辽南古元古代裂谷带。华北克拉通早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Piper(1976)的劳伦和波罗的地体在格林威尔造山前拟合的修订方案,回顾了英国刘易斯期杂岩及邻区劳伦和波罗的早元古代造山带的构造。整个区内于1.9 ̄1.8Ga期间在会聚方向上的明显一致性说明重建是正确的,并且表明北大西洋地区在早元古代期间经历了相同的运动型式。推测的该区2.6 ̄1.6Ga期间的板块构造历史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2.6 ̄2.4Ga;北大西洋克拉通内共轭剪切带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经重新研究,将原登封群分为3套岩石序列:(1)新太古代构造地层单位登封岩群,为变质表壳岩系,代表绿岩建造;(2)新太古代构造岩石单位,为变质侵入岩系;(3)古元古代侵入岩系。它们共同构成嵩山花岗岩—绿岩地体。新太古代岩石经历了嵩阳运动第一幕(约2.5Ga)、第二幕(约2.2Ga)和中岳运动(约1.9Ga)3个重要变质变形期,据此建立的p—T—t—D轨迹显示花岗岩—绿岩地体变质变形与陆壳碰撞隆升过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嵩山A型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薛良伟  尉向东 《岩石学报》1996,12(1):137-144
从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REE等方面讨论了嵩山古元古代钾长花岗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这些岩体属于A型花岗岩,其SiO2、K2O、K2O/Na2O、F、Ga、Hf、Rb、Y、Co、Ga/Al、REE高,Al2O3、MgO、CaO、Na2O、Ba、Sr、V、Th低,Eu为0.15~0.27,A/CNKM<1.10,这些岩体是与古元古代熊耳群火山岩相伴生的钾质侵入岩,两者均形成于非造山的大陆裂谷环境,表明华北陆台南缘在古元古代晚期处于拉张的非造山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桑干地区大同-集宁一带孔兹岩系分布区有大量早元古代花岗岩发育。依据矿物组成和地质特征,这些花岗岩可分为两种类型:大规模的石榴石花岗岩和小规模的淡色花岗岩。花岗岩中长石Pb同位素组成显示,石榴石花岗岩是孔兹岩系部分熔融的直接产物,而淡色花岗岩不是孔兹岩系简单的部分熔融产物。石榴石花岗岩中锆石U-Pb一致年龄为1836±18Ma,代表石榴石花岗岩的形成年代。淡色花岗岩的锆石U-Pb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1912±98Ma,形成略早。孔兹岩系207Pb/204Pb值整体上高于华北麻粒岩下地壳,具有上地壳的Pb同位素组成特征,其沉积原岩应该来自华北晚太古代形成的大陆地壳。根据深成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年代学资料,可以确定桑干地区早元古代如下构造-热事件序列:小基性岩体侵入(2.2~2.3Ga)、早期淡色花岗岩生成(2.1~1.9Ga)、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剪切作用和大规模石榴石花岗岩发育(1.84Ga)、伟晶岩的形成(1.80Ga)和基性岩墙群的出现(1.77Ga)。大规模石榴石花岗岩形成于构造-热事件峰期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构造-岩性-事件法将五台山碰撞造山带划分为3个构造片体;弧前混杂岩带,古岛弧系和弧后混杂岩带。提出该造山带构造演化5个阶段:洋盆扩张阶段(〉2600Ma);南部洋盆向微陆块下俯冲--微陆块转化为岛弧阶段(2600 ̄2500Ma);弧前碰撞-弧后消减阶段(2550 ̄2500Ma);陆一陆碰撞阶段,伸展作用阶段(250 ̄2400Ma)。  相似文献   

8.
华北克拉通对前寒武纪超大陆旋回的基本制约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全球大陆克拉通在前寒武纪至少记录了3次超大陆聚合-裂解的构造旋回。不同大陆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证明,板块的构造模式可以前推至新太古代。超大陆的聚合表现为大规模造山带的穿时性发育,而裂解则表现为大陆裂谷系、非造山花岗岩及巨型基性岩浆岩省的同期快速发育。广泛的区域地质研究揭示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特征,克拉通主体形成于新太古代陆壳增生与碰撞造山过程。华北克拉通在太古宙末期首次经历强烈的裂解作用,在古元古代晚期涉及强烈的陆缘再造作用。在古元古代末期发生第二次大规模的裂解活动,随后以中元古代末期的造山带拼合为Rodinia超大陆的组成部分。详细的区域构造对比证明,华北克拉通长期以来与波罗的地质、东南极克拉通、印度南部克拉通、巴西克拉通等具有构造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元古宙地质年代划分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简略回顾了我国元古宙划分的进展和问题,在我国地质文献中,元古宙通常以2.5Ga,1.8Ga,1.0Ga和0.57Ga为年代界线划分为在早,中和晚元古代。本文建议以古,中和新元古代代替早,中和晚元古代的命名,古元古代介于2.5Ga至1.8Ga之间,可包含三个纪,内部年代界线置于2.3Ga和2.05Ga,文中对三个纪的名称和代表悸地层单元提高明确的建议,中元古代通常包含长城纪和蓟县纪,纪的界线置于  相似文献   

10.
鞍山-本溪地区中太古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十分发育,形成了3.1Ga立山细粒奥长花岗岩、3.0Ga东鞍山片麻状花岗岩、3.0Ga铁架山片麻状花岗岩和3.0Ga弓长岭片麻状花岗岩等一系列花岗质岩石。岩石的εNd(t)分别为,立山奥长花岗岩(10个样品)变化于-1.96~4.24之间,平均值为0.76,东鞍山片麻状花岗岩(5个样品)变化于0.26~2.72之间,平均值为1.26,铁架山片麻状花岗岩(5个样品)变化于-3.85~-4.83之间,平均值为-4.28,弓长岭片麻状花岗岩(1个样品)为-2.58。结合岩石的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可以认为,立山奥长花岗岩和东鞍山片麻状花岗岩形成于地壳滞留时间不长的中酸性陆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前者很可能有玄武质物质的参与。而铁架山片麻状花岗岩和弓长岭片麻状花岗岩则来自于成熟度很高的早期陆壳物质。由此可以推断,鞍山-本溪地区在中太古代以前陆壳基底就有了相当的规模,并具有很长的地壳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北地区早一中侏罗世盆地原型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发景  汪新文 《地学前缘》2000,7(4):459-469
文中进行了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的原型分析,着重阐述3点:(1)根据盆地构造特征,将中国西北地区早一中侏罗世盆地划分为:缓断面伸展断陷盆地、陡断面伸展断陶盆地、克拉通内盆地和克拉通周边盆地4种类型。(2)这4类盆地分布于不同的前侏罗纪构造背景之上,第I类和第II类伸展断陷盆地位于印支晚期造山带和印支晚期复活的古生代造山带,它们系造山带伸展埯塌作用的产物,第III类克拉通内盆地分布于在拉通块的临界值,第IV类克拉通边盆地位于克拉通和造山褶皱带之间,这类盆地的古地温梯度刚达到形成伸展断陷盆地临界值,在应变速率低的情况下造成不对称的守阔凸陷。(3)由于这4类盆地的地温梯度,演化和改造程度不同,它们的含油气远景差别很大,其中以克拉通周边盆地最有希望。  相似文献   

12.
辽北-吉南地区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地质地球化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辽北-吉南地区是我国典型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出露区之一。根据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本区绿岩带可划分为清原型和夹皮沟型,其形成的古构造环境分别为与现代岛弧的大陆边缘活动带和弧后盆地或大陆边缘裂谷相类似的裂谷型构造环境。与绿岩带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可划分为三类:即片麻状花岗质杂岩体、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底辟岩基以及钾质花岗岩。花岗岩-绿岩带的形成时代为2.5-2.9Ga。  相似文献   

13.
华夏地块前加里东期变质基义匠年代构造格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夏地块的前加里东期变质基底大致可划分为三大构造层,主体为古元古代的条旋回的结晶基底和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褶皱基底,局部存在裂谷环境下的中元古代变质岩石。大量的单颗粒锆石年龄和Sm-Nd同位素测年资料显示出华夏地块的古元古代岩石形成于2400 ̄2000Ma,中元古代的岩石形成于1400 ̄1000Ma。而新古代-早古生代的地层大致形成于740 ̄430Ma。中条运动是华夏地块一次重要的造壳运动,奠基了  相似文献   

14.
苏北闵桥玄武岩储油的地质模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陶硅元  杨祝良 《地球科学》1998,23(3):272-276
位于金湖凹陷西南部的闵桥是苏北高产油区之一,该区以深埋于1400 ̄1600m之下的阜宁组(Ef1-Ef2^1)玄武岩(58 ̄60Ma)为储油层,其上阜宁组二段上部(Ef2^2-Ef2^3)为主油层。与储油相关的玄瑛岩中孔洞缝组合取决于岩相和相带中的不同部位,主要的储油岩相构造类型为:(1)玄武岩古风化壳;(2)岩流单元上部带;(3)淬碎角砾岩。深埋玄武岩为一基座直径约6.5km的盾火山,现采油区位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台前寒武花岗岩类、陆壳演化与克拉通形成   总被引:30,自引:12,他引:18  
《岩石学报》1999,15(2):1
通过华北前寒武纪花岗岩类的研究,提出英云闪长岩和奥长花岗岩(T1T2)代表不成熟陆壳组成,T1T2G1G2代表半成熟陆壳组成,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G1G2)代表成熟陆壳组成。讨论了大陆根的形成与性质。识别出华北地台内10个太古陆核。讨论了中太古代初始陆核、新太古代陆核;新太古代末两个微大陆尺度的陆核的形成;早元古代两个成熟陆核的构造拼合并形成华北克拉通  相似文献   

16.
建议的中国太古宙划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在对太古宙划分的酝酿方案中,提出以3.6Ga,3.2Ca和2.8Ga为时间界线,将太古宙分为Eoarchean,Palaeoarchean,Mesoarchean和Neoarchean等4个代。这是可以接受的划分方案。但作者根据中国目前测得的太古宙年龄资料,特别是反映热-构造事件的深成花岗岩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建议以3.8Ga,3.3Ga和2.9Ga为时间界线,将太古宙4分为冥(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和新太古代。新太古代可再分为上、下两个单元,时间界线约在2.65~2.7Ga之间。太古宙的顶部时间界线仍定为2.5Ga。  相似文献   

17.
华北高级变质区是早前寒武纪下地壳的组成部分,经历复杂的地质演化。根据变质PTt轨迹和变质矿物冷却年龄研究,确定高级变质区PTt演化具有两种基本形式:(1)逆时针IBC型轨迹和(2)顺时针ITD型轨迹。前者属晚太古代末期变质事件,反映在相对稳定环境中地壳的缓慢冷却过程,下地壳冷却速率较小(<0.3℃/Ma)。后者代表早元古代变质事件,形成于地壳的构造隆升过程,下地壳冷却速率明显加快(2.4~3.7℃/Ma)。高级变质区地壳热动力学状态由晚太古代末期重力均衡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转变为早元古代增厚地壳的构造隆升状态。这种转变起因于早元古代大陆增厚(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18.
扬子克拉通地壳的生成始于太古宙,但依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其主体形成于元古宙,对位于扬子克拉通北缘,分布在碑坝地区重要的基底岩系之一的火地垭群铁船山组火山岩进行了Sm-Nd和Rb-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表明,铁船山组岩系形成于约(16685)Ma的中元古代,并源于高亏损的地幔岩浆库(d(t)7.53.10),且其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1.68±0.10)Ga)与Sm-Nd等时年龄是一致的.Rb-Sr同位素年代学揭示出在新元古代早期(约(860±12)Ma的晋宁期)铁船山组岩系受到了构造热事件的改造.该事件与区内大规模的基性-超基性和碱性、中-酸性岩浆活动的同时出现在时间上是一致的.这些晋宁期岩浆作用有着以下共同特征:(1)岩浆源于亏损程度大为降低的岩浆库;(2)模式年龄TDM与铁船山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相近.在本区的西乡地区,同为中元古代形成的西乡群底部的白勉峡组火山岩与其周围的晋宁期基性-超基性和碱性、中-酸性岩浆岩在年代学特征、岩浆库性质和亏损地幔模式年龄等多方面与碑坝地区铁船山组火山岩及其周围晋宁期岩浆岩的特征是类似的.这些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所揭示的区内地壳增生和晋宁期构造历史进一  相似文献   

19.
辽宁营口后仙峪硼矿床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辽宁营口后仙峪硼矿床特征及成因冯本智,邹日(长春地质学院,长春,13006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广州,510640)1成矿地质构造背景中国古元古代硼矿带分布于辽东克拉通古裂谷带轴部(陈荣度,1981),由西到东集中于四个含硼盆地。在古...  相似文献   

20.
北祁连造山带的形成与背景   总被引:100,自引:4,他引:96  
葛肖虹  刘俊来 《地学前缘》1999,6(4):223-230
北祁连山是发育在新元古代大陆克拉通背景上的板内造山带,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构造发展阶段;(1)早古生代是克拉通裂解的拗拉槽而不是大洋盆地,其西延部受阿尔金断裂左行错移约350-400km,对应于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满加尔-阿瓦提坳陷,它们共同构成了“西域板块”这上的震旦纪-早古生代的拗拉槽,早古生代末“祁连事件”使拗拉槽闭合形成古祁连山。(2)晚古生代-中三叠世古祁连山遭受产,作为新克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