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将因外生环境被破坏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责任、资源消耗、人力资源等指标纳入监控范畴,使因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外部成本可以在会计核算体系中得以披露.通过对环境经济学的剖析,结合中国实际,探寻一条中国环境会计核算的新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PISA2015数据对我国四省市15岁学生的环境素养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在71个参与国(地区)中,我国四省市15岁学生环境意识、环境乐观、环境行为指数排名分别是第13-32名、第1-2名、第38-49名,整体呈现出"态度乐观但知行不足"的特征;(2)学生在具体环境问题与环境任务上的表现有所差异;(3)经济社会文化地位、科学素养、科学兴趣、科学信念、学校位置、科学活动、探究教学对不同环境素养维度表现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据此提出如下建议:以协调发展为先,开展生本取向的环境教学;以双向整合为法,构建全面深入的环境课程;以群体差异为重,制定统筹兼顾的环境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介绍了环境创业的主要形式,探讨了环境创业对当前本科环境类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分析了在大学环境类专业教育中开展环境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环境类专业本科生环境创业意识进行案例调查,分析了环境创业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将环境创业融入当前环境类专业教育识体系,并在环境管理类课程中先行尝试,注重培养创业型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于沙漠环境演变几种研究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漠环境演变研究过程中,地层沉积序列和沙漠环境信息的重建是其研究重点。大量关于沙漠环境演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显示:在沙漠沉积地层时间序列测定中,光释光(OSL)测年比较适用,但其在高分辨率方面欠缺、精度稍差,实际研究中应该视实际情况把OSL测年与^14 C测年结合使用。在环境代用指标选择方4面,沉积粒度及地球化学元素比较适合沙漠环境演变研究;磁化率、碳酸钙、有机碳作为环境代用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研究中仍多使用;孢粉分析在较湿润区域的环境演变研究中作为环境代用指标效果较好,但在沙漠这个极度干旱、植被稀少的环境下适用性不强。  相似文献   

6.
环境伦理观与可持续旅游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伦理观是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核心理念,对可持续旅游行为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中英文主流数据库期刊的文献回顾,对环境伦理观的理论内涵、影响因素以及环境伦理观对可持续旅游行为的影响进行系统梳理。结果表明:环境伦理观的概念体系主要包括环境道德、环境情感和环境信念三要素。现有研究往往不区分环境道德和环境信念,对环境情感的度量往往缺乏统一标准,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对环境伦理观具有直接影响力的是价值观理论,社会文化因素、宗教因素、教育水平、媒体和广告影响、政策、国内和国际移民经历等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西方对环境伦理观与可持续旅游行为进行了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而国内以概念性研究居多,既有研究中往往仅关注旅游中的环境行为,对可持续旅游行为关注较少,缺乏对这一特定行为的概念界定,因此,未来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①对环境伦理观理论内涵的度量;②对环境伦理观影响因素的研究;③对可持续旅游行为的界定和度量;④文化因素对于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旅游行为的影响;⑤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探求环境伦理观对可持续旅游行为的作用机理和影响,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产业革命以来的近200多年.人类社会依靠科学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环境负荷不断增加,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甚至威胁到人类生存与持续发展。在冷战结束后,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最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学习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已成为人类跨入新世纪的入场券。  相似文献   

8.
马亮  黄言  曹新宇 《地理科学》2024,(2):216-227
本文总结和比较了中西方的积极交通研究,基于对中西方积极交通发展趋势的总结,发现各国积极交通发展大都经历了“繁荣-衰落-复兴”3个阶段。这一过程与各国城市化和机动化发展进程紧密相关。通过梳理中英文期刊中有关城市环境影响积极交通出行的文献,总结一般性的规律。再从城市环境对积极交通出行的影响效果以及人口经济特征的调节效应等方面,比较中西方研究在研究结论和侧重点上的差异。最后,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展望,以期为国内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10.
国际贸易中环境措施的公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贸易被人们视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它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各国纷纷制定出一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国际贸易条例和法规。尽管各国制定政策、条例和法规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环境经济的外部性,但是由于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外部性问题有全球性的和地区性的,且各国政策、条例和法规不一,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五类贸易中的环境措施在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时具有局限性和非公平性,本文探讨之,旨在指导我国制定有效的、积极的环境政策、条例和法规,以适应国际贸易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简析城市地貌环境脆弱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刁承泰  张友刚 《热带地理》1998,18(1):50-52,93
论述了城市地貌的脆弱性,分析了其脆弱带的特点,认为环境的变异敏感度高、持续利用性降低和对灾变的承受弹性减小是城市地貌环境脆弱带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理尺度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人居环境的地理尺度进行了新的划分,主体分为现实人居环境、意象人居环境和拟态人居环境(即“三态”),采用“主观文献归纳+客观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地理尺度视角下的人居环境内容、数据和方法等进行评述与展望。① 研究内容趋向综合集成化、新人地关系“广深化”和尺度交叉化等;② 研究数据表现出质度和量度的优化态势、多源数据的时空融合趋势和“小数据+大数据”的组合互补方向等;③ 研究方法体现在质性研究的更新化、计量模型的丰富化和“大数据智能分析+小数据抽样调查”的聚合化等。未来,国内人居环境研究应深化“一横+一纵”的逻辑分析原则,横向尺度关注居住、工作、交通、游憩等不同人类活动的时空特征,纵向尺度关注现实人居环境、意象人居环境及拟态人居环境融合趋势下人类聚居的深层结构,围绕着“三态”人居行为逐步完善为多视角、多领域和系统综合的学科群组。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地区城郊型侵蚀环境及其调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城市发现现状、城郊型侵蚀环境的概念与组成,分析了城郊型侵蚀环境具有脆弱性、组成要素复杂、人为影响强烈、环境变化具有节律性、阶段性、变性等特点、并提出了调控城郊侵蚀环境的指导思想、依据和主要措施,以及平原型、丘陵山地河谷型、矿区型和过渡型等四种调控模式。e  相似文献   

14.
城市环境容载力及其计量方法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倪天麒  王伟 《干旱区地理》2000,23(4):371-375
从环境容载力理论探讨入手,论述了环境容载力的概念、定义及其功能,特别是就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各自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和彼此差异进行了详细分析。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环境系统的特点,进一步论述其综合功能与作用。在提出城市环境系统有效规模概念的基础上,对环境系统要素的环境容量以及由环境资源与生物、人文构成的复合系统的承载力进行了计量方法上的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8  
杨士弘 《地理科学》1994,14(2):136-143
  相似文献   

16.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Yangtze Delta during past 8000 yea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Yangtze Delta is one of the economically most developed areas in China. It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China monsoon region.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and environment-archaeology studies over many years in this region provide excep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climate changes,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also 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made in the study region reveal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Neolithic cultures is not continuous, which may be a result of extreme climatic events. The analysis of ^14C-dated buried paleotrees, peat and shell ridges show the rise and fall of human civilization in the study area. The research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onfirm that human civilization collapsed six times in the Yangtze Delta, matching six high sea level epoches, peat accumulation and buried paleotrees formation periods respectively. This indicates that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Yangtze Delta are controlled by local climate changes and changing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The collapse of the Liangzhu culture (5000 aBP-3800 aBP) in about 4000 aBP, after a tremendous flooding event, followed by a relatively backward Maqiao culture (3800 aBP-3200 aBP) confused researchers and aroused their great interest.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paper show that the collapse of the Liangzhu culture is a result of several factors, for example war and food shortage, but the flooding event occurred in the late Liangzhu culture epoch is the main factor therein.  相似文献   

17.
环境地质灾害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环境地质灾害以人-地系统为研究对象,灾害成因机理及防治为其研究内容的特点,提出环境地质灾害研究本身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应用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进而环境地质灾害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调查研究,灾害制图,以数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和模型方法等为主的定量方法,评价区划方法,以及采用监测手段,着重成因机制研究及预报模型等形式的预测方法和环境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冷疏影 《地理译报》1995,14(3):37-44
  相似文献   

19.
环境剥夺与环境补偿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国内外环境保护研究与实践,普遍存在环境至上论倾向,忽略了环境保护区居民的传统权利,出现假借环境保护剥夺环境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传统支持作用,致使他们的发展受到限制。对此,应该引进环境补偿制度,投资生态环境重建的同时,承认环境保护区居民具有的主体优先发展权利,对环境保护区居民因环境保护而开发环境资源的传统权利受到约束给予补偿,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公平原则与发展原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东北三省资源环境基础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较好,森林、水、土地、能源和矿产5大类资源均有相当基础,以这5类资源作为评估指标,比较分析东北三省的资源环境基础保障程度.计算结果显示,黑龙江省资源环境基础保障程度最高、吉林省次之、辽宁省最低;三省资源环境基础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辽宁省的环境安全已达临界,应尽快采取措施加以保障.东北三省5种资源要素基础保障程度系数纵向排序各有不同,这与各省的资源禀赋、人口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紧密相关.分析显示,增强东北地区的资源环境基础保障程度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替代能源、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分配节能减排指标,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