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长雷 《地理学报》2012,(9):1294-1295
"第5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8月11-1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召开。本次会议由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水利学会主办;黑龙江大学寒区地下水研究所、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承办。来自全国80余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共收到论文63篇。本届会议的英文论文已报送EI检索。  相似文献   

2.
“鄂伦春”是鄂伦春族的自称,汉语又译作“俄伦春”、“俄罗春”、“鄂尔吞”等,意为“山岭上的人”或“使用驯鹿的人”。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时为6965人,在我国各族人口中居倒数第六位。其祖先为索伦之别部,明末清初游猎于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地区,17世纪中叶,因沙俄入侵,迫使他们  相似文献   

3.
2011年8月12-15日,第4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省抚远县举行。本届会议由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水利学会主办,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黑龙江大学寒区地下水研究所承办。大会的主题是"寒区冰情及冻土水文效应"。来自全国36  相似文献   

4.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09,64(9):1152-1152
第二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7月25日-28日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水利学会主办.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黑龙江大学寒区地下水研究所、黑河市水务局承办.来自全国的100余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收到论文60篇.  相似文献   

5.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据史料记载,达斡尔族是以洮尔河流域为发祥地的契丹民族的后裔。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地区,大约有三千人。“达斡尔”意即“开拓者”。十七世纪中  相似文献   

6.
大小兴安岭高位泥炭孢粉纪录及泥炭发育和演替过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夏玉梅 《地理科学》1996,16(4):337-344
根据3个高位泥炭剖面孢粉分析和^14C测年数据,以及植物残体、微量元素与营养元素等分析相互印证,揭示大小安岭分别5000a B.P.和2700a B.P.以来孢粉组合特征和植物群与气候演变过程。分析表明大小兴安岭高位泥炭形成了低、中和高位发育阶段的演变,大兴安岭高位泥形成晚于小兴安岭。1300a B.P.大小兴安岭普遍发育高位泥炭。该区图强和汤北(94-A)高位泥炭剖面分别是大小兴安岭高位泥炭标准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均衡指数、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及其不一致指数,解析人口分布与经济空间格局协调度。黑龙江省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化程度加强,经济分布的不均衡化程度有弱化的趋势;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出以高集中度的哈尔滨市为中心向外扩展、集中度逐渐降低的圈层结构格局;大部分地区的经济集聚滞后于人口集聚。黑龙江省应继续适应经济集聚发展的态势,相应地人口也应进一步向省域的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镇等重点开发区域集中;促进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人口的跨区域合理流动;经济落后区与经济滞后区应实行合理的人口迁出政策,放宽经济极化区与经济超前区的人口迁入政策,从而实现黑龙江省人口分布与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泥炭性质及发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泥炭资源比较丰富。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东濒滨海大陆架,西至西藏高原,泥炭分布广而零散,且裸露泥炭多于埋藏泥炭。裸露泥炭集中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三江平原、若尔盖高原、云贵高原西部、新疆的博斯腾湖滨以及西藏高原南部;埋藏泥炭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华中与华南的低山丘陵、云贵高原等地。本文根据一些泥炭矿点的考察和分析化验资料,对我国泥炭的组成、特性以及全新世以来泥炭的形成和发育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名》2009,(3):22-22
2008年11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与黑龙江省第二轮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总结会议在呼和浩特市举行。蒙黑两省区民政厅分管领导和区划地名处处长、界线毗邻地区的五个市(盟、地)民政局领导和区划地名科科长等2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永乐七年(1409年),明朝在黑龙江入海口处设置了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等地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奴尔干都指挥使司。清顺治三年(1646年),将宁古塔(在今黑龙江省境内,先在海林,后徙宁安)驻防官“内大臣”改称宁古塔昂邦章京,  相似文献   

11.
这个会议于1988年7月15—18日在伊春市召开,由黑龙江省地理学会、全国经济地理科学与教育研究会黑龙江分会和伊春市友好林业局联合主办。参加会议的有省内外有关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伊春市及林业局的领导、科技工作者。会议由黑龙江省地理学会杜仲顾问和陶忠信理事长主持。会上收到文章56篇。这次会议是1987年7月在东宁县召开黑龙江省山地开发模式学术讨论会的继续和发展,对黑龙江省山地开发进行了较为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从而引起了省内有关领导的重视。 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艾云航参加了会议,并做了以《林业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社会经济的作  相似文献   

12.
潘月斌 《地理教学》2012,(7):2+65-F0002
黑龙江省的抚远县位于我国的最东端,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东经133°40′08″~135°5′20″,北纬47°25′30″~48°27′40″)。与俄罗斯隔黑龙江、乌苏里江相望。  相似文献   

13.
海流斯太西铁矿位于乌拉山中段北麓,行政区划属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沙德盖苏木管辖。该矿床主要产于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地层中,矿体赋存于条带状石英岩及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中,该矿床属于沉积变质铁矿床。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2006,(5):45-46
日前记在黑龙江省森工工作会议上了解到,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的森林资源过量消耗严重,可采资源面临枯竭。  相似文献   

15.
地名作为特殊的词汇,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予自然地理实体、居民点等特有的名称,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内涵,显示出独特的地域特征,与当地的人类活动、历史演变、人口迁徙等密切相关。更具稳定性,它往往记录着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族和风土人情。通过研究黑龙江省地名的地域特征,揭示移民开发黑龙江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北区域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通过整理、分析东北区域3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5个地区旅游形象与省自治区整体旅游形象的关系,再结合地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与特色分析,该研究对中国东北区域3省与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旅游形象体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中国东北区域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五盟市的旅游形象体系初步形成,但还存在着定位不明确、对本地旅游特色概括不准确、对上级旅游形象支撑不足、对下级旅游形象概括不全等问题,需要继续完善、调整、优化。东北区域各地应重视旅游形象定位与研究,构建科学的旅游形象体系,促进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 疆,地域辽阔,横跨东北、 华北、西北“三北”地区,东西蜿 蜒2500公里。东与黑龙江、吉林、 辽宁三省接壤,西与甘肃省为邻, 南与河北、山西、陕西省和宁夏回 族自治区毗邻,北与俄罗斯和蒙古 国交界,国境线长4200公里。国土  相似文献   

18.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平原的中部,地学工作做的较少,平原成因的研究比较薄弱。1973年国务院科教组和农林部组织有关部门对该区进行了荒地资源的综合考察,铁路部门也在该区开始了线路勘测。在荒地考  相似文献   

19.
近50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已经是当今自然科学重大课题之一,中国的区域响应也日渐引人关注。依据黑龙江、新疆、西藏三省区93个国家基准或基本气象站1961—2008年间的日气温和降水数据,就中国气候变化敏感区气温和降水变化过程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①气温变化方面,三省区均呈明显升温趋势,研究时段内黑龙江、新疆、西藏增温幅度分别为1.71℃,1.20℃,1.15℃,且都通过了α=0.01的统计检验;②不同季节增温幅度上,黑龙江省以冬春增幅最大,而新疆和西藏则均以秋冬两季增温最强;③降水量变化方面,黑龙江年降水量有所减少,新疆和西藏则有所增多,但趋势都不十分明朗;④黑龙江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体现在夏秋两季,特别是夏季;⑤无论年降水总量还是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年际波动量值均以新疆和黑龙江明显、西藏相对平稳为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在煤炭市场低迷、煤炭价格大幅下滑的背景下,老的煤炭企业如何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升就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张升介绍说,黑龙江龙煤集团是由1998年中央下放到黑龙江省管理的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4个矿务局组建的,是省属最大的国有煤炭企业,历史上为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龙煤集团现有在册职工24.38万人,离退休职工18.5万人,集体工13.8万人,职工和家属接近200万人。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