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车载激光扫描技术能够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地获取城市三维地理数据,是最先进的三维地理数据获取手段之一。车载激光扫描系统的精确外标定是获取高精度车载激光点云的前提;通常采用建立三维控制场的方法对车载激光扫描仪进行外标定,该方法灵活性差,且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立三维控制场。针对此,提出一种无需地面控制点的车载激光扫描系统外标定模型及参数解算方法,该方法利用车载激光扫描系统对同一地物多次扫描的激光点云需重合作为约束条件,使用LM(Levenberg-Marguardt)最优化算法解算标定参数,使用该方法对车载激光扫描系统进行了外标定,并用实测控制点验证了标定后系统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
城市大型立交桥的三维可视化是数字化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为解决常规三维建模过程中存在的制作周期长、工作量大以及多层立交桥存在遮挡导致数据缺失等诸多问题,结合车载激光扫描系统的特点及优势,本文提出采用车载激光扫描进行城市大型立交桥三维建模技术实现方法,得到了一套可行的数据采集工艺和三维建模技术实现方案。以北京西三环南路丽泽桥三维建模为例,进行了立交桥车载扫描外业点云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三维边线提取、立交桥三维建模,从而证明车载激光扫描系统用于建立高精度城市立交桥三维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杨红军  何磊  魏敏  王胜利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11):136-138,142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拥堵、地表空间匮乏促使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快速发展.地下空间三维信息的采集、处理、建模、管理需求促使三维激光扫描应用向地下空间延伸.移动三维扫描系统通过GNSS实时定位、IMU惯导系统定姿解算每个时刻扫描仪的位置和姿态,进而得到准确的三维点云数据,在GNSS完全失锁时,还需进行标靶纠正.对隧道内控制标靶布设方案进行了研究,通过纠正IMU的漂移和位置偏差,得到高精度点云数据.  相似文献   

4.
黄承亮 《测绘》2013,(1):13-15,2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快速、细致和高精度的特点,将它应用于人体三维建模中,可以减轻作业人员的作业强度,建立高精度的人体三维模型。本文介绍了RIEGL VZ-1000三维激光扫描仪特性,分析了该技术在人体三维建模中的控制网布设方法,数据采集中的扫描参数设置,运用Geomagic Studio软件点云数据建模方法,提出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人体三维建模的作业流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人体三维建模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具有更高精度、远距离获取等优势。本文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工作原理,并结合地质剖面分析了点云数据的采集以及获取的流程,结合生成的地质剖面模型讨论了点云数据在地质剖面分析方面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需要对小区建筑的外部、内部结构面等信息数据进行提取。针对传统测绘方法工作量大、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本文以云南省红河州某海关住宿楼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为例,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的点云数据,对建筑物的外立面、楼梯内部结构和楼顶面进行了扫描。基于Leica Cyclone软件进行了点云数据配准、滤波去噪、数据分层管理等试验研究,整合点云数据后采用CAD软件绘制了该老旧建筑的外立面、剖面和平面的图,并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等传统测量手段对本次扫描成果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进行了检查评价,二维制图的平均精度可以达到1.54 cm。试验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得到现场的三维点云数据,通过高密度、高精度、高质量的点云数据可完整地记录现场所有数据形态,其对于后续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数据获取及成图拥有完整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可以快速、高精度地对测区进行三维激光扫描,但是因地物遮挡、视角限制,使得点云数据存在缺失;无人机航测具有高效率、高灵活性和低成本等优势,但是稳定性差,受天气影像严重,易导致影像不清晰或精度低。无人机航测技术可以弥补车载移动测量技术的采集盲区,后者可以发挥高精度的优点,二者技术联合应用,将极大提高测绘精度及生产效率。本文以某小区为例,进行了相关方法实验,对建筑物顶部或植被茂密处等扫描盲区,采用无人机航测补测,通过高精度激光点云对航摄影像进行纠正匹配,综合利用激光点云与航摄影像进行大比例尺测图。  相似文献   

8.
刘宇  宋羽  石信肖 《北京测绘》2020,(5):619-62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精度的全自动立体扫描技术,区别于传统的单点式测量,它能够快速获取被测物体表面大量的三维空间坐标。同时获得的点云数据不仅能够直观地表现出物体属性,还能构造出目标物的三维模型进行规划分析,大大推动了数字城市的建设进程。而本文详细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来阐述利用地面激光扫描仪对青岛市某高层建筑进行外业测量以及点云数据处理,最终利用Realworks和Sketchup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及展示。  相似文献   

9.
三维激光扫描仪在不同测站获取的点云都是在各自的仪器内部坐标系中,为了获得扫描对象的完整的点云,需将各测站扫描的点云要转换到一个统一坐标系中。本文依托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建模方法研究,对学校廊道点云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将各测站扫描的标靶进行中心提取,并对多测站点云数据进了行基于标靶的配准。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广泛地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本文以331国道扩建项目为例,研究探讨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点云数据,并在三维点云数据建模的基础上,利用易绘软件制作地形图,旨在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更多的领域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沉降监测时,工作基点一般接近变形区埋设,为了防止工作基点发生沉降而不被发觉,通常要定期进行工作基点的复测检查.如果位于变形区附近的工作基点发生沉降,而在沉降监测的平差计算时不加以考虑,就会使测点的高程平差结果产生偏差,不能得出准确的沉降分析结论.文中以附合水准路线进行沉降监测为例,以工作基点发生沉降为前提,研究测点沉降的两种修正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计算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顾及工作基点的沉降变化,采用合理的方法对测点的沉降进行修正,将使测点的沉降监测成果更加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2.
对多源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是遥感影像应用的重要环节,以往的遥感影像利用人工或半自动的方式进行几何校正时,存在校正结果难以预料,控制点精度不可控,二次校正过程中控制点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本文基于以上问题,利用华浩超算平台,对资源一号02C卫星10 m多光谱影像和2.36 m全色影像进行几何校正。试验证明华浩超算平台的实时几何校正模块,可以对每一个精校正后控制点的精度进行实时控制,并有效地解决了控制点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介绍七参数的原理及其求解方法,运用GPS静态测量建立控制网求解七参数,然后使用七参数法和两点校正法GPS-RTK测量已知点,通过分析两种方法获得的实验数据,得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确定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七参数法GPS-RTK测量最优,什么情况下使用两点校正法GPS-RTK测量最好。从而既能保证测量精度,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张铨开 《地理空间信息》2011,(4):114-114,117
对CORS测量应用中的3种坐标转换方案进行了介绍,并着重分析了3种转换方案的优缺点,对CORS测量应用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5.
星载GPS观测数据预处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星载GPS不同于地基GPS。为了进行基于星载GPS的低轨卫星精密定轨和地球重力场模型解算,本文研究了星载GPS观测数据的钟差改正、整周模糊度解算、周跳探测、卫星跟踪点改正、GPS天线相位中心偏移和改正等的模型,给出了对应的处理公式和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ERDAS IMAGINE进行影像的几何精校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赖震刚  王继 《现代测绘》2003,26(2):38-40
几何精校正是利用地面控制点(GCP)对遥感影像进行的几何校正。用ERDAS IMAGINE软件进行几何精校正,关键在于相关模型参数设置、控制点输入和几何精校正。影响几何精校正的因素,主要表现在GCP的数量、分布和定位精度。此外校正方法不同,影像的纠正精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偏振遥感的中性点大气纠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地表物体具有较强的偏振特性, 因此可以作为偏振遥感的信息源。但是, 大气的偏振效应强于地表的偏振效应, 导致星载遥感器无法有效接收地表目标的偏振信息, 大气的起振与退偏效应成为偏振遥感对地表目标进行观测和应用的一个瓶颈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大气中性点对偏振遥感中地表偏振效应与大气偏振效应进行分离的方法, 通过天空中大气线偏振度为零的中性点区域进行对地观测, 目的是去除大气偏振作用, 进而最大限度地获取地表目标偏振信息。地面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利用大气中性点进行大气纠正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讨论对LIDAR点云的高程值进行再次改正的必要性和改正方法,提出构建Delaunay三角网对LIDAR点云的高程值进行再次改正的方法,实例改正结果表明,改正后的LIDAR点云的高程精度能够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的应用日趋广泛,而收敛速度是其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定位作业时要尽量避免多次重新收敛。利用自主研发的软件,分析了实时观测数据中断对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的影响。采用基于广播星历的实时SSR改正数据的精密轨道和钟差进行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结果表明:连续60 s的数据中断会导致实时精密单点定位需要重新收敛;而频繁短时间中断但不连续中断的数据对实时精密单点定位影响不明显,不会导致重新收敛。  相似文献   

20.
吉长东  黎虎  徐爱功  冯磊 《测绘科学》2012,37(3):56-58,107
GPS单站定位的作业方式、外业组织观测和数据处理等比较简单,同时,由于采用观测值不同、观测时间长短不同、定位模式和数据处理方式不同,其精度可以从毫米级到米级不等,实际应用中以伪距单点定位和精密单点定位为主。GPS单站定位不能通过求差方式来消除或消弱各项误差,为提高其定位精度,必须研究各项误差的改正模型,以便对其进行精细改正。本文用2010年10月31日CHAN站24小时的观测数据,确定各项误差在一天中的影响大小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对精密单点定位的误差研究和GPS定位误差的教学工作等都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