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元代郭守敬等1280年编制的《授时历》是中国本土科学家研制的最后一部历法,具有极高的精度。采用其仍可预报2012年5月21日发生的日食,其预报北京地区的见食情况时食甚时刻误差4 min,食分误差为0.04。给出了《授时历》推步的1990~2050年北京的见食情况及精度,其中食甚时刻的标准偏差为103.04 min,食分的标准偏差则不低于0.33。通过考察1280~2050年间186个日食计算结果,可得出《授时历》自行用以来推步日食的误差,考虑到存在错报(不可见)和漏报因素的影响,其食甚时刻和食分的标准偏差分别不低于50.65 min和0.19;同时指出,随着行用时间的延长其推时误差也逐步放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常规日食记录的整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并分析了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中国古代密集、简略而公式化的日食记录。基于这些记录整理成一个包括938条日食记录的计算机可读形式的“常规日食记录表”。该表给出每次记录的原日期、公历日期、当时首都、所属朝代以及一部分记录所载的进一步详情。对该表的构成作了介绍,并对这些历史记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3.
作者由“天再旦”日食说证实西周懿王元年为公元前 899年。夏商周断代工程以此为支点之一 ,得到西周年代表。针对读者的质疑 ,在历史文献的可靠性、天光视亮度的表达和计算方法、地球自转长期参数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诗经 .小雅》明确记载了发生于十月辛卯的日食 ,其时代和地域背景也比较清楚。但是精确的现代天文计算却找不到对应的事件。对公元前 8- 6世纪的全部辛卯日食、厉王至幽王时代的全部十月日食以及相关的天文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计算和讨论 ,以期对史学界关于文献背景的讨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明代大食分日食记录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明代开始,地方志中出现大量的日食记录,其中全食、近全食记录对于现代天文学研究具有特殊意义.明代此类记录共有270条,由于流传中的混淆,其中大半错误.现以(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表}为基础,根据现代天文学计算结果和原文的文字特征,对每一条记录进行考证和说明,试图恢复记录原貌,以便使其中宝贵的信息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清代正史日食记录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清代正史日食记录的全面复算,对清代正史日食记录作了分析和讨论。根据前人和我们的分析,《清史稿》、《清实录》、《清朝文献通考》等正史里的日食史料来自日食预报,清朝正史中的日食记录包括了清代发生的日食的绝大多数;从1735年开始至清末,清代日食预报的时刻精度比之前提高了5分钟左右,得益于《历象考成后编》的编纂;《历象考成》、《历象考成后编》、《仪象考成》的编纂是清代日食预报中太阳所在宿度精度提高的主要原因;《西洋新法历书》的计算方法中日食方位是按太阳的地平方位来定位的,而《历象考成》和《历象考成后编》则自日面顶点计算日食方位。《历象考成后编》中日食方位的计算方法比《西洋新法历书》的方法有了极大改进。 相似文献
7.
8.
9.
10.
在用现代天文计算方法全部检验的基础上,分类统计和分析《金史》和《元史》各种天象记录的数量和特征。统计中将所有天象记录分为可计算检验和不可计算检验2大类,并计算了各种记录的错误率,大多数错误记录可以考出其原貌。搜索了《金史》、《元史》以外的金元天象记录。 相似文献
11.
The ancient record“Tian-da-yi“(the sky darkened greatly )is identified with the solar eclipse on May 31,976BC.This identification is demonstrat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a palaeographic ,astronomical and chronological analysis,It is probably the earliest solar eclipse in Chinese histroy that can be so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2.
13.
Derck P. Smits 《Astrophysics and Space Science》2002,282(1):227-234
Total solar eclipses are rare events, but the publicity surrounding them is generating a lot of interest. These events can
be used to popularize astronomy and promote science awareness. The internet is gaining popularity as a medium to view eclipses
remotely as is evidenced by the number of websites devoted to the 2001 solar eclipse. More internet webcasts are needed to
meet the demand that these events generate. The attempt by a team from the Astronomy Depart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Africa to broadcast a streaming video of the 21 June 2001 total eclipse from Lusaka on the internet are described. All the
necessary equipment is commercially available. Lessons learnt from this eclipse can be used to prepare for future event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4.
给出1997年3月9日日全食时所作的日冕偏振CCD观测资料的处理结果,包括太阳赤道东西和两极等十二个方向的中冕(1.6-3.2R)绝对亮度分布和偏振度分布。 相似文献
15.
Yan-Ben Han Qi-Yuan Qiao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中国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报》2003,3(6):569-575
We address the relation between an ancient total eclipse, which occurred on A.D.1542 August 11 and the variation of Earth‘‘s rotation. The total eclipse was recorded in some ancient Chinese books, especially in local chronicles. Some of the documents inclu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the totality zone. The parameters of the eclipse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DE406 Ephemeris.A high-precision value of AT which expresses the variation of the Earth‘‘s rotation,of about 300 ~ 380 s, is obtain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