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段伟强 《地下水》2020,(1):131-133
标准贯入试验是现场测定土体工程性质的重要原位试验,是现场快速判定土体密实度的重要依据,具有及时、可靠、经济等特点,在地质勘察中被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介绍标准贯入试验的基本原理和设备,比较了英国规范、美国ASTM规范和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之间标准贯入试验的差异,介绍了标准贯入试验所适用的经验公式,结合在美国ASTM规范指导下具体的工程实践结果,应用标准贯入试验的结果分析了苏丹国尼罗河Dagash流域内的土体工程性质,对比钻探所得土样和袖珍贯入测力计试验结果,验证了标贯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标准贯入试验是最常用的原位测试手段之一。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判定砂土的密实度、确定其地基承载力、判定饱和砂土的液化时均需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在实际工程地质勘察中,如何正确运用标准贯入试验成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程地质实践活动,就标准贯入试验成果在砂土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整理,以便为岩土工程勘察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外岩土勘察规范针对陆域开展标准贯入试验,均有明确而详细的使用条款。海域勘察作业时,固定在船载平台上的钻机随波浪起伏,穿心锤吊放过程受之影响,现有的勘察装备无法控制穿心锤76 cm高度的落距,使得到的标准贯入击数失真。针对海上标准贯入落锤控制方案设计、补偿模块、计算机控制等进行研究,目的使陆域成熟的SPT试验延伸至海域,满足海洋工程的需求,这对提高我国海洋工程标准贯入原位测试水平,加速海上勘察装备技术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初析静力触探判别液化对标准贯入试验的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7个勘察场地的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原位测试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用静力触探试验判别地基土液化的均方差和变异系数等均优越于标准贯入试验。  相似文献   

5.
从港口工程项目勘察的角度,针对勘察工作量的布置、钻探和取样、岩土分类、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强度参数的选取及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计算等方面,对中、欧、美国标准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在钻探和取样、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方面,三种标准是相通的,但在工作量布置、岩土分类、标准贯入试验的成果应用、强度...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标准贯入试验是当前国内外勘察松软上地基常用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标准贯入试验又叫重型(1)重力触探,简称标贯试验。它是利用63.5重的吊锤以760mm高度自由落下,打击触探杆上的铁砧,  相似文献   

7.
本文进行了美国《标准贯入测试和对开管取样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1586-11)(美标)和中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国标)标准贯入原位测试对比试验,获得了美标、国标标贯对比数据.标贯锤击能量分析表明,美标锤击能量较国标高.利用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插值法考虑锤击数的空间变异性,将不同空间位...  相似文献   

8.
1概述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对场地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地质进行评价时,标准贯入试验(以下简称标贯试验,SPT)是一项操作方便、能采取土样进行鉴别描述、实用性最广的现场勘察手段,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SPT是由两个半圆形管连接圆筒形探头(又称贯入器),在一...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我单位在苏丹国先后完成Kajbar,Shrerik、Sabloka、Dal、Dagash,Mograt等水利水电大坝的勘查工作,通过6个大坝的详细勘察,我们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好的国外施工经验和管理经验。本文就Kajbar大坝施工和其它大坝经验,对国外施工的准备阶段到施工阶段作业步骤做一简单的总结,并提出对国外员工管理的一点心得。  相似文献   

10.
蒋兵 《探矿工程》2020,47(10):89-92
针对九江市网纹红土层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与试验孔深、土的压缩模量、抗剪强度关系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网纹红土标准贯入击数与试验孔深为正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与土的压缩模量为正弱线性相关关系,与抗剪强度为正弱线性相关关系。分析成果对在九江市开展岩土工程勘察活动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潭水电厂混凝土大坝变形观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简要介绍长潭水电厂大坝观测系统布置,对大坝长期变形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了定量分析大坝变形观测值的变化规律,对典型测值序列采用统计回归算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大坝各个效应量作出解释。给出了大坝处于正常工作时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为一巨型水电站,库首区发育一逆冲推覆构造--马家河坝断层.该断层,尤其是右岸的飞来峰群,在工程运行期间将没于水下,因此,断层活动性研究及稳定性评价十分重要.通过基础地质、第四纪地貌、地震地质、水文地质、年代地质等方法综合研究,认为马家河坝断层不具活动性.控制性剖面极限平衡分析计算表明,右岸飞来峰群在各种工况条件下总体保持良好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3.
Throug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sheds in Turkey with projects developed by incorporated companies, a problem has arisen of how to operate a cascade reservoir system composed of state- and private sector-owned reservoirs in terms of the volume and timing of water releases to meet downstream water demands. This study presents a catchment-based optimization model based on inflow forecast with frequent updating for the integrated operation of hydropower plants under various sales methods. The model is formulated in terms of nonlinear programming (NLP) on a monthly basis for a 1-year period to assess the production strategies of the system reservoirs for that year. This model provides the basic constraints on the reservoir volume for daily and hourly optimization procedures. Forecasted flows are generated using 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 models based on historical flow values. The proposed model is tested on the Garzan Hydropower System using historical, mean, and forecasted flow val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grated operation plan and improvement in the accuracy of inflow forecasts yield economic benefits as a consequence of optimal reservoir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4.
向家坝进水口高边坡系统锚杆受力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家坝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地质条件较好,坡形较合理,设计拟采用系统锚杆对其进行加固。由于系统锚杆作用的被动性和边坡岩体变形的非均匀性,使得不同位置的锚件的应力出现较大的差别。利用有三维弹黏塑性有限单元法对向家坝进水口边坡中系统锚杆的受力状况进行了模拟和分析,从计算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出:边坡岩体不同部位的锚杆受力与被锚岩体的位移变形有一定的关系,而且设计采用的逐步开挖逐步锚固的施工步骤,使得先期锚入的锚杆受力随着后期开挖锚固的进行而逐渐加大。其计算结果为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施工地质数码影像编录系统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施工地质编录方法一直困扰着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以往基于近景摄影测量的各种编录方案或设想,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编录模式、量测精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次研究注重多专业知识的交叉运用,主观研究与客观现场紧密结合,联合应用数字摄影测量、图像处理、CAD和GIS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施工地质数码影像编录系统。通过龙滩水电站的边坡、洞室、基坑实践检验表明:该系统实现了现场影像采集、机辅处理、CAD成图和数据库管理的一体化作业模式,有望逐步替代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编录带来新的技术变革。  相似文献   

16.
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麦叉拉沟内滑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叉拉沟内滑坡位于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左岸麦叉拉沟左岸,距麦叉拉沟口约500 m,距离电站中坝址约800 m,该滑坡的稳定性关系到大坝的安全建设与运行,需要做出明确的评价.本文详细分析了滑坡的形态、结构,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通过试验确定了滑带物质的力学参数,借助极限平衡法方法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滑坡在同时考虑地震与暴雨时仍然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危及大坝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许君利  刘时银  王建 《冰川冻土》2018,40(6):1207-1215
全球变暖背景下石冰川运动加快,石冰川舌部沉积物堆积增加,导致泥石流的风险增大,石冰川可能是冰冻圈地区未来重要的致灾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向偏远的高海拔山区推进,不可避免地面临石冰川问题。拟建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桑日-加查峡谷段的一级电站巴玉水电站上游是否存在不稳定的石冰川分布受到关注。鉴于此,利用0.5 m分辨率GEOeye-1遥感影像,通过石冰川特有的纹理特征,结合SRTM提取的坡度信息,通过人工解译识别出拟建巴玉水电站上游的石冰川分布信息。结果表明:(1)石冰川集中在雅鲁藏布江北侧上游,共有27条,覆盖总面积为12.2±0.9 km2,平均面积为0.5 km2,平均长度为1 456 m,平均宽度为280 m。(2)石冰川分布在海拔4 570~5 720 m之间,平均末端海拔为4 920 m,属于舌状石冰川群,近50%石冰川处于活跃期,其中5条发生了前缘垮塌现象,可能引起泥石流等大型灾害。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上游连续枯水段分析与设计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实测、调查、历史和模拟生成四种水文资料,对黄河上游年径流的干旱持续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证。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干旱持续现象是明显的,1922~1932年连续11年枯水段是存在的。利用水文模拟技术生成的系列,对各种不同干旱持续长度的年径流,进行了频率分析,并对具有多年调节水库的龙羊峡水电站的水能规划设计进行了合理性检验。认为1922~1932年连续干旱的程度特别严重,其重现期远较过去的估值为高。运用本研究成果,分析龙羊峡水库和电站的运行设计,可以取得更大的水能和综合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