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华北2组成组地震为例,分析了成组地震的异常特征.成组地震的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1)成组地震前兆异常时间跨度大,一般贯穿整个地震组始终,表现为长期的趋势异常.(2)成组地震前兆异常在大趋势背景下还会有小的阶段性波动,在每一次单一地震前又有新的响应.3)存在成组地震前兆异常的观测曲线在地震组开始前往往有较大转折或突跳变化.(4)不同学科成组地震前兆异常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信号震是一种广义的前震;信号震地热前兆异常和主震地热前兆异常相似;信号震和主震沿同一构造体系活动;深入研究信号震与主震地热前兆异常的关系及地热异常特征和震源机制的关系,可能对地震预报的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建设完成后的新疆数字地震前兆观测网络的整体功能,以及各种前兆观测手段在全疆的分布情况,给出了新疆数字地震前兆观测网络整体结构,数字地震观测仪器的基本信息、前兆观测数据管理模式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山西河津4.8级地震前的各种前兆异常信息进行识别,发现地震前短临异常尤为突出,出现转折、加速、慢地震等现象.据此总结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前兆手段的一些异常演变特征,为山西中南部“十五”数字化资料进一步研究地震前兆信息和预报提供实际震例资料,对获取更多的震前信息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6.
在“九五”期间海南省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成果的基础上,使用ASP语言开发了基于Web的地震前兆数据库网络查询软件,实现了海南省地震前兆数据资料通过Web方式共享。文章详细介绍了该软件的技术思路、实现方法和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一种新颖的液体悬浮式长周期、超低频检测技术,避免电磁信号可能产生的一切干扰,由此研制地震前驱波检测装置及分析软件.提取前驱波信号与实际地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装置及分析软件,对于记录前驱波和地震预测研究较以往有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8.
DZQZ-1地震前兆仪防雷控制器,利用了微电脑时钟控制电路,控制接触器的导通和短开,自动循环地对两组电瓶充电和放电的切换,保证了前兆设备始终处在直流电瓶供电的状态下,真正切断雷电(电源、有线宽带)窜人口,从而达到防雷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莹甄  夏爱国  龙海英  聂晓红 《地震》2007,27(4):121-128
介绍了2006年11月23日新疆乌苏5.1级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特征、发震构造和局部构造应力场;分析了震前数字地震波参数的变化和部分地震学前兆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认为,乌苏5.1级地震是博罗科努-阿齐克库都克断裂发生右旋走滑错动所致。震前观察到震中附近P波初动半周期、P波与S波振幅比以及应力降的变化。震前震中附近曾出现4级地震集中分布、3级地震空区图像,震前6~9个月出现震群活动,震前2个月温泉地震窗异常。除上述异常外,乌苏5.1级地震前整体异常比例不高。  相似文献   

10.
首先概述地震前兆数据汇集器的软硬件体系结构及使用嵌入式数据库的优越性,进而介绍简洁实用的嵌入式数据库SQLite,并搭建平台进行可行性测试与论证,为地震前兆数据汇集器应用嵌入式数据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震前兆台站网络通讯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计划的地震前兆观测项目部分已经进入后期的建设阶段,各种实际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目前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首先介绍网络化前兆仪器的工作方式,然后介绍网络环境的构建方式,最后讨论台站网络环境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A systematic search was made for seismicity rate changes in the segment of the Kurile island arc from 45°N to 53°N by studying the cumulative seismicity of shallow (h100 km) earthquakes within 11 overlapping volumes of radius 100 km for the time period 1960 through beginning of 1978. We found that in most parts of this island arc and most of the time the seismicity rate as obtained from the NOAA catalogue and not excluding any events is fairly constant except for increased seismicity in the mid 1960s in the southern portion due to the great 1963 mainshock there, and for seismicity quiescence during part of the time period studied within two well defined sections of the arc. The first of these is a volume of 100 km radius around a 1973 (M s =7.3) mainshock within which the seismicity rate was demonstrated at the 99% confidence level to have been lower by 50% during 2100 days (5.75 years) before this mainshock. The second volume of seismic quiescence coincides with the 400 km long north Kuriles gap. In this gap the seismicity rate is shown (at the 99% confidence level) to be lower by 50% from 1967 to present (1978), in comparison with the rate within the gap befor 1967, as well as with the rate surrounding the gap. We propose that the anomalously low seismicity rate within the Kuriles gap is a precursor to a great earthquake, the occurrence time of which was estimated by the following preliminary relation between precursory quiescence time and source dimensionT=190L 0.545. We predict that an earthquake with source length of 200–400 km (M>8) will occur along the north Kurile island arc between latitude 45.5°N and 49.2°N at a time between now and 1994.  相似文献   

13.
利用阿克苏台网中心前兆观测数据,采用动态分析、形态法对新疆阿图什市Ms5.2地震和于田县Ms6.2地震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两次地震前,阿合奇台地倾斜资料、乌什台水管倾斜资料、伸缩仪资料、体应变及辅助测项钻孔水位和静水位数据、地电数据均出现明显的震前异常.其中水管仪、伸缩仪、体应变、地倾斜表现为打破年变,水管仪震前几天出现高频抖动、日变形态畸变;体应变辅助测项钻孔水位和静水位、地电震前表现为突变.  相似文献   

14.
依据华东地区中强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特点,初步提出“特殊显著性地震事件”SPE的概念及其可能的识别方法.具有前兆指示意义的SPE可划分为三类,三类SPE分别表达了主震前中小地震与主震之间的时空位置关系.I类SPE距主震时、空距离均较近,在一定程度上与“直接前震”具有相似之处;II类SPE距主震时间较近、而空间距离可能较远,但与主震之间有一定的构造联系,具有时间上的“信号地震”的意义.Ⅲ类必须首先通过地震活动性方法对可能的SPE进行筛选,之后通过比较其与之前在同一位置发生的一系列中小地震的地震波参数之间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确认其短期预测意义.华东6次中强地震震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可能的SPE的单台波速比小于此前该区域长时期的均值、归一化尾波持续时间大于此前该区域长时期的均值以及振幅衰减系数与此前该区域长时期均值之差大于长时期均值的30%时,可进一步认定其短期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震前兆观测数据中干扰信号频繁出现,大大增加了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提取难度。本文选用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功率谱、傅里叶谱以及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边际谱方法,针对黑龙江地区数字化水位和竖直摆倾斜测项中的典型干扰信号进行分析,提取了水位高频干扰、周期干扰以及竖直摆倾斜的风扰、同震应变等常见干扰信号的频谱特征。通过对比3种频谱分析方法的差异性,发现功率谱法和傅里叶谱对提取干扰和噪声等平稳信号更加有效,而边际谱法对提取同震应变波等非平稳信号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云南地方地震前兆监测资源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云南省地震前兆监测目前的现状,提出整合全省前兆监测资源的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可以使全省近500套仪器的前兆监测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监控、规范存储和充分运用。这将有利于云南省的地震监测预报,也有利于未来时期的监测规划。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地震短期异常分析及其前兆信息量的提取与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考一些先前的研究结果,系统分析了1980年以来华北地区(34^ ~42^ N、108^ ~124^ E,下同)大量的各种前兆观测数据资料。根据每一观测资料的映震情况,确定114项资料为华北地区骨干前兆观测资料,并依此为基础,研究了华北地区地震短期前兆异常的主要特征及其识别方法;结合“九五”攻关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给出了提取华北地区地震短期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方法。经实际应用计算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使各种前兆观测资料短期异常变化的量纲得到转化统一,而且可更加客观自然地描述地震前兆观测资料的短期异常变化,这就为深入开展地震综合分析预测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姑咱台的YRY-4型四元件钻孔应变仪是2006年底安装的,至今仍在正常工作,已经有十多年的分钟值观测数据.姑咱台的这种观测的高质量,首先体现在连续性上,除仪器本身的耐久性外,认真有效的运维管理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种高质量观测的另一个特点是稳定性,十年来耦合系数保持稳定,说明观测系统的稳定.这种观测数据保持了良好的自洽性,作为四元件钻孔应变观测,这是一项关键指标.所有这些指标(连续性、稳定性和自洽性),说明了观测技术和产出数据的可靠性.根据这十多年的可靠观测数据,得到两个重要认识:一个是这种仪器可以观测长期的构造应变速率,改变了过去对钻孔应变观测频响性能的认识,有助于对现今构造运动特别是地震断层现今活动性的研究;另一个是汶川地震前观测到的异常变化得到进一步确认,这为地震前兆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个案.不仅如此,姑咱台还进行了这种钻孔应变仪的高频观测实验,采样率达到每秒100次,与摆式地震仪相同.结果表明,这种应变仪在高频端的观测表现非常好.这为地震波研究提供了新手段.更重要的是,它说明这种钻孔应变观测是一个地球动力学的全频段观测技术.这种观测创造了一种可能性,就是将地震孕育以及发生的过程完整...  相似文献   

19.
震前多种前兆异常形态特征及预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艳  张永仙 《地震》2004,24(1):145-154
对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31次MS≥5.0地震前多种前兆异常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认为: ① 在强震前短临阶段, 普遍存在垂直形变和水位异常形态的四象限性分布, 且这种象限分布特征与主震震源机制解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即在压缩区, 垂直形变上升, 水位亦上升。 在膨胀区, 垂直形变和水位都下降; ② 地倾斜异常在近源区与远源区具有明显的差异, 其中多数强震前表现为距离震中近的台站向与震中相反的方向倾斜, 而远离震中的台站, 其倾斜方向指向震中; ③ 地电阻率异常形态以下降为主; 多数水化异常(气体)表现为短期上升而临震转平或下降; 电磁波通常为短临异常。 基于上述前兆异常形态特征, 特别是垂直形变和水位异常形态的四象限分布特点, 提出了根据前兆场异常特征判断发震地点和孕震状态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八五”攻关推广的有关震群参数计算的软件 ,对华北地区 (33°~ 43°N,1 1 4°~ 1 2 4°E)自 1 970年以来所发生的 40次震群事件的各项参数 (b,U,H,K,F,ρ等值 )进行了计算 ,旨在依据前兆震群的判定指标 ,寻找前兆震群与中强以上地震 (MS≥ 434)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 ,无论是单项指标或综合指标的报准率均在 65%左右 ,仅有个别达到 75%以上 ,并且有约30 %具有前兆意义的震群属于漏报和虚报。所以 ,如何判定前兆震群和充分利用前兆震群预报地震和监视未来地震活动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