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城市地质学的涵义 城市地质是专门研究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之间关系及相互作用的科学。是地质学与城市科学交叉而产生的边缘学科,是为城市建设和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而进行的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2.
农业地质学是地质科学向农业拓展并交融渗透构建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其研究对象为农业地质背景、农业土壤地质以及促进农业发展的农用矿质养分。上世纪70年代,农业地质学逐步在我国兴起,起始主要集中在为农业服务的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地质、农药农肥矿产勘查等传统地质领域;80年代发展为以地层、岩石和地貌等农业背景条件为研究对象的农业地质背景(系统);90年代,随着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3.
农业地质学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地质学是地质科学向农业拓展并交融渗透构建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其研究对象为农业地质背景、农业土壤地质以及促进农业发展的农用矿质养分。上世纪70年代,农业地质学逐步在我国兴起,起始主要集中在为农业服务的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地质、农药农肥矿产勘查等传统地质领域;80年代发展为以地层、岩石和地貌等农业背景条件为研究对象的农业地质背景(系统);90年代,随着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及良好生态环境的新要求,国内逐渐开展了适宜种植的调查研究,直至开展大区域农业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地质与农业才真正走上了紧密结合的…  相似文献   

4.
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不断发展以及以GIS为核心的3S技术集成,为现代地质学向综合化、系统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3S技术集成不仅可为地质工作提供及时、可靠的基础信息,而且还可对地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进而对成矿靶区进行科学预测。本文介绍了3S技术集成及其在地质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并就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原《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西安工程学院学报》、《西安地质学院学报》)是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地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于1979年,被美国《化学文摘》、《地质学题录与索引》、《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石油文摘》及俄罗斯《文献杂志》等国内外十余家文摘或数据库固定收录,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6.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9,31(2):F0003-F0003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原《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西安工程学院学报》、《西安地质学院学报》)是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地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于1979年,被美国《化学文摘》、《地质学题录与索引》、《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石油文摘》及俄罗斯《文献杂志》等国内外十余家文摘或数据库固定收录,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7.
农业地质学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门边(?)学科,它将地质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用于研究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一个崭新的角度,为农业生产力布局和农作物布局的调整,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等方面提供了改革方案和措施,引起了农、林、牧和各级领导部门的普遍关注,本文以豫北地区为例,从剖析与农业生态环境有关的地形坡度,与农田排灌、作物布局有关的地下水资源特征,与土壤发生及其生产性能有关的成土母岩性质入手,探讨地质地貌条件与农业生产条件的内在联系,依据豫北地区山高土薄、风沙盐碱、地下水分布不均的特点,提出调整现行农业结构,改善土地经营方式,扩大林、牧业比重,处理好人、资源、环境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地建立起高效农业生态系统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环境科学和工程地质学的新发展和新的生长点。本文力求就明确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科学属性、研究对象和概括内容等问题提出建议;最后,还提出了环境工程地质学的6项特点和工程地质学新的框架图,从而明确了环境工程地质学与有关地质和工程地质分支科学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地质实验工作是发展地质勘查事业和地质科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地质工作和发展地质科学提供数据(信息)的重要技术支撑。地质实验工作肩负双重任务,既要完成各项地质工作赋予的实验测试任务,又要为不断适应发展,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开发研究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随着地质科技水平的创新与发展,进一步加大地质实验各要素的合理配置,是摆在我们面前需高度重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河南淅川晚前寒武纪叠层石报道叠层石是一种微生物岩(Microbiolite),在我国元古宙地层中广泛分布,是我国元古宙地质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叠层石的研究不仅在前寒武纪生物地层对比方面,而且在古生物学、沉积学、经济地质学,甚至天文地质学等方面都...  相似文献   

11.
在MapGIS平台上,采用关系数据库模型以及统一的系统库,设计了中国区域地质志中各类专业图数据库图层命名的原则,各类要素编码的方法,各类属性表的内容、结构,开发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一系列辅助软件,在提高建设数据库的效率和保证数据库质量精确的同时,实现了数据库系统用户访问、数据共享、数据查询等多种功能.中国区域地质志系列图...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前寒武纪末期古地貌控制着后期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与古地理展布。通过野外剖面、岩芯分析、测井数据等建立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选取寒武纪SS1最大海泛面(徐庄组沉积晚期地层)为标志层,通过残余厚度印模法,并结合古地质图分析,对研究区前寒武纪进行古地貌恢复,明确了前寒武纪沉积背景、构造格局及物源方向。总体上,前寒武纪鄂尔多斯盆地南、北濒临秦祁海和兴蒙海,东、西被贺兰和晋豫陕坳拉槽所夹持,古地貌东北高、西南低,受秦祁海影响最大,可将其划分为3个古构造地貌单元:高地剥蚀区、受古构造控制形成的坳陷区以及处于剥蚀与沉积过渡地带的斜坡阶地区。通过研究前寒武纪末期古地貌与寒武纪早期烃源岩分布认为,拉张活动背景下的坳陷带以及斜坡带是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早期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区块,前寒武纪古地貌格局影响了寒武纪早期烃源岩发育与分布。恢复古地貌形态对于揭示物源供给,研究沉积物搬运、平面和纵向展布特征,探究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规律,以及进一步揭示生储盖组合和分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战绩卓著的山东地矿工作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战略转变,并面临新的战略转变。总体发展趋势是:需求驱动,领域拓宽,技术先导,服务优先,采取得力措施,完成既定改革任务,山东地矿经济将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虎鹿夼银铅矿床是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近年来在鲁东地区发现的一处银铅共生矿床.该矿床赋存于新太古代回龙夼单元的条带状细粒含角闪黑云英云闪长岩体内,矿体受构造破碎带控制,是一处矿体形态简单、矿化较连续且银品位较高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浙江省岩石地层单位清理成果。按照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出原则,对浙江省境域内出露的元古界—第四系进行全面清理:划分出岩石地层单位109个,其中群级11个、组级94个;在清理中新建3个组,启用6个群19个组,引用外省12个组,未采用2个群27个组。并明确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含义及时代。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烟台城市地质调查范围636 km2作为研究区,选取136个水质监测结果中的10种因子,选取基于熵权的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详细介绍了熵权综合指数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水质评价结果共分为5个区,其中Ⅰ~Ⅲ类水占总面积的40.1%,Ⅳ,Ⅴ类水占总面积59.9%,总体水质一般,主要原因是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大量开采地下水。较差区域主要分布在开发区大季家镇-古现镇-福山区臧家镇-福山区兜余镇-莱山区孙家滩以北、八角镇-永福园以南,莱山街道-解甲庄街道以北,养马岛,牟平武宁镇、研究区河流下游及沿海地带,超标因子主要有亚硝酸盐、硝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TDS)、总硬度、氨氮、镉、铅、挥发酚等。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合理,结果客观、可靠、合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鲁西峄城凸起南西部郗山地区的稀土矿勘探工作取得了飞速进展。该区发育有较强的航空放射性异常,分别为г-22-61、г-22-62和г-22-63三个次级放射性异常,г-22-63异常对应已知的郗山稀土矿。以往工作表明,该稀土矿床具“岩体和构造”联合控矿的特征,即稀土矿体受控于中生代燕山期郗山杂岩体与各种类型的(构造)接触带;其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110~119Ma),与鲁西地区其他稀土矿形成时代基本一致;稀土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成矿流体为高浓度、中高温流体,成矿流体来源于碱性岩浆分异。放射性异常较强的地段进行稀土矿找矿工作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8.
移民安置问题直接关系到建设征地和安置区广大移民群众的生计问题及社会的和谐稳定。移民规划环境容量分析是安置区选择的基础,其直接影响到安置区域的选择是否合适。针对传统环境容量分析中的弊端,基于自适应分析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设计了环境容量自适应性算法和生产安置用地分析模型。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本文提出的环境容量自适应性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西昆仑库孜一带长城纪赛图拉岩群为一套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组合,火山岩主体为中酸性岩。通过对该地区长城纪火山岩分布特征、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划分了2个火山喷发旋回。2个喷发旋回岩性无明显区别,均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建造。第一喷发旋回自下而上见7个喷发韵律,爆发指数为41.70%,喷溢指数24.51%,该旋回岩相总体表现为爆发—喷溢—沉积—爆发—沉积—爆发的特点;第二喷发旋回自下而上见4个喷发韵律,爆发指数为46.67%,喷溢指数为18.15%,该旋回岩相总体表现为爆发—沉积—爆发—沉积—爆发的特点,揭示了西昆仑库孜一带古塔里木陆块裂解古洋盆的演化特征,对研究该地区古陆块裂解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