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针对大岗山水电站坝区辉绿岩脉蚀变泥化问题,在系统调研和室内试验基础上探讨了蚀变泥化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构构造、矿物学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并结合区域地质环境分析了蚀变泥化岩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坝区SN向辉绿岩脉劈理化强烈,蚀变泥化带发育,且主要集中发育于岩脉与花岗岩接触面及内部强烈劈理化部位。蚀变泥化岩松散易碎,具有塑性高、含水量高、重度低及中等压缩性等物性特征。X衍射和扫描电镜显示蚀变生成了大量的黏土矿物,且具有多孔隙空洞的微观结构特征。富含辉石等暗色矿物和热液交代、多期次的构造挤压错动及浅表生风化作用构成岩脉蚀变泥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岗山水电站坝区辉绿岩脉蚀变泥化问题,在系统调研和室内试验基础上探讨了蚀变泥化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构构造、矿物学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并结合区域地质环境分析了蚀变泥化岩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坝区SN向辉绿岩脉劈理化强烈,蚀变泥化带发育,且主要集中发育于岩脉与花岗岩接触面及内部强烈劈理化部位。蚀变泥化岩松散易碎,具有塑性高、含水量高、重度低及中等压缩性等物性特征。X衍射和扫描电镜显示蚀变生成了大量的黏土矿物,且具有多孔隙空洞的微观结构特征。富含辉石等暗色矿物和热液交代、多期次的构造挤压错动及浅表生风化作用构成岩脉蚀变泥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岩石工程中,蚀变作用通常会引发各种工程地质问题。以新疆北部某深埋长隧洞中蚀变岩为对象,研究了蚀变岩的微观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并对蚀变岩隧洞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岩石蚀变类型为黑云母的绿泥石化和钾长石的黏土化,利用蚀变岩中绿泥石含量与黏土矿物含量提出了蚀变指数概念,并结合蚀变岩的宏观表观特征,对其进行蚀变程度分级。随着蚀变程度的增加,岩石的吸水性、孔隙率随之变大,块体密度、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大幅度降低。工程实例模拟发现,随着岩石蚀变程度的增强,隧洞围岩位移明显增大,揭示了蚀变作用对围岩变形破坏有很大影响。研究成果对蚀变岩地区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邯邢式铁矿某些蚀变矿物学特征探讨矿床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晓峰 《矿床地质》1987,6(3):57-67
燕山中期岩浆同化混染中奥陶统含蒸发岩层的碳酸盐岩形成富钠和挥发组分的岩浆,为岩浆后期及期后钠化、矽卡岩化及热液蚀变提供了主要物源。钠化过程中萃取了铝硅酸盐岩中的铁、钾、钙及镁等,之后,含矿气液沿减压释放带迁移,并聚集交代成矿。对某些蚀变矿物特征的研究表明,钠化、矽卡岩化和热液蚀变是交代成矿作用的统一过程.蚀变矿物学特征,不仅揭示了该矿床形成时的地质环境、物理化学条件及其演化过程的规律,并且对邯邢式铁矿床的找矿评价具有标志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地壳浅表层岩体因受到风化和蚀变作用的影响而导致岩体的孔隙性增加,干密度、抗压强度等物理力学特性降低; 孔隙度作为岩体遭受风化和蚀变作用的重要特征,可以反映出风化和蚀变作用对岩体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对风化和蚀变花岗斑岩物理力学特性的室内试验,建立孔隙度与其他各项物理力学参数的函数关系,以此分析风化和蚀变对花岗斑岩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风化和蚀变花岗斑岩的干密度和抗压强度均随孔隙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呈乘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皆大于0.83; 吸水率与孔隙度则呈二项式函数关系,且随着孔隙度的增加而增加,其相关系数大于0.90; 风化和蚀变都削弱了花岗斑岩的物理力学特性,且随着风化、蚀变程度的增加,花岗斑岩的物理力学特性也呈相应的函数关系降低; 陡倾结构面受风化和蚀变的影响较缓倾结构面强。  相似文献   

8.
周志强 《地质与勘探》2021,57(5):981-993
青海茫崖石棉矿区超基性岩体是由原岩以纯橄岩、辉橄岩和橄辉岩为主体组成的富镁质超基性岩体,经历自变质和后期多期热液的叠加变质蚀变作用,经蛇纹石化后形成蚀变完全的蛇纹岩岩体,其中部分蛇纹岩又进一步发生滑石化及碳酸盐化蚀变为滑石菱镁片岩、菱镁滑石片岩、滑石片岩和菱镁岩等。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在室内通过镜下岩矿综合鉴定、全岩化学成分分析以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等手段进行了岩石化学特征、矿物学特征及其蚀变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变质超基性岩体蛇纹岩主要特征组合矿物为蛇纹石(利蛇纹石、叶蛇纹石、纤蛇纹石)、磁铁矿、菱镁矿、滑石、水镁石、铬铁矿,变余矿物有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铬铁矿,滑石菱镁片岩类主要组成矿物为菱镁矿、滑石、蛇纹石及磁铁矿,局部可见石英脉。该地区变质超基性岩体较完整地记录了橄榄岩水化、滑石化及碳酸盐化作用过程的各个阶段,超基性岩蚀变演化过程主要有两个作用阶段:(Ⅰ)橄榄石、辉石类矿物的蛇纹石化作用及蛇纹石绿泥石化作用;(Ⅱ)富Ca、CO2流体交代蛇纹石、滑石及水镁石的碳酸盐化作用。蛇纹石化等变质蚀变作用促进了Si、Mg及Fe元素化学活动性,使元素发生富集与迁移,对于次生矿物的形成与演化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多期不同组成流体热液的交代作用过程,清晰地展示了利蛇纹石、纤蛇纹石和叶蛇纹石的演化序列,以及滑石、水镁石、铬铁矿和磁铁矿的形成过程及标形特征。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钾长石化蚀变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李强之  吴尚全 《现代地质》1999,13(3):315-322
内蒙古自治区哈达门沟金矿以其特殊的钾长石化蚀变而备受注目。通过对哈达门沟金矿钾长石化蚀变特征及钾长石化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的研究, 指出哈达门沟金矿石英脉旁为钾长石化而不是绢英岩化的原因是因为矿床形成部位深、形成温度较高、成矿介质偏碱性并具较大的m(K+)/ m(H+) 值。据此归纳华北地台热液金矿床的蚀变( 矿化) 垂直分带由下而上为: 钾长石化带( 细脉浸染型矿化)—绢英岩化带( 蚀变岩型矿化) —硅化脉带( 石英脉型矿化) , 进而指出该分带模式的成矿和找矿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乌拉山金矿带113含金石英脉的围岩蚀变类型,蚀变分带及各带的常量元素(K、Na、Fe、Si),成矿元素(Au、Cu、Pb、Zn)的分布特征,用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讨论了元素组合特征和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在乌拉山地区具有重要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岗蚀变花岗岩型金矿,位于吴川—四会断裂带西侧,产于加里东期粗粒花岗岩体的边部,受北西向压性断裂的控制,矿体产于绿帘石化及钾化花岗岩中,呈不规则状及扁豆状产出,主要组分以金为主。它的发现对于寻找新的靶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安徽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较为发育,分布最为广泛。在蚌埠-凤阳、张八岭、宿松、北淮阳、休宁东南部、东至石台、绩溪逍遥等地均有分布。累计查明资源储量45t,占全省探明总量的7.5%。发现50多金矿床(点)个, 1个大型规模、10个小型规模,余为矿(化)点。矿体多为脉状,似层状,矿石矿物以金属硫化物为主,矿石类型为含金石英脉或含金蚀变岩型。该类型金矿是构造-花岗岩浆演化晚期的产物(据翟裕生,1992、孟良义,1995)。  相似文献   

13.
14.
以相山横涧-岗上英铀矿床为研究对象,笔者通过显微镜下薄片鉴定、电子探针测试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该矿床的围岩蚀变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矿床的蚀变种类繁多,主要有水云母化、钠长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萤石化、黄铁矿化和硅化等。矿床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可分为5个蚀变带。赋矿围岩(花岗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高硅、富碱、低钙镁的准铝质-过铝质特性。蚀变岩石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均有规律变化;主量元素(Ca、Mn、K)、不相容元素(Sr、Th、P、Y、Yb)和重稀土元素明显富集,Mo、W、Pb、Zn是寻找铀矿化的指示性元素。蚀变岩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正常围岩的模式一致,表明蚀变作用对它们的影响较小,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特征。  相似文献   

15.
冀北东坪金矿床深部-外围的构造-蚀变-流体成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北东坪金矿田是我国首次在碱性杂岩体内发现的金矿床,曾被认为是与碱性岩有关的金矿床。近年来年代学数据表明,东坪-后沟一带金矿的赋矿碱性杂岩体形成于海西期,而成矿却主要发生在燕山期。金矿床严格受构造裂隙控制,构造-蚀变-流体成矿作用显著,钾长石化是最重要的蚀变。由未蚀变岩石向矿体和断裂带中心方向,典型的构造-蚀变-矿化分带依次为:0-原岩(二长岩、正长岩)带,I-微斜长石化带,II硅化绢云母化微斜长石岩带,III碎裂微斜长石岩带,及IV断层泥。从0带到III带,Au含量增加,Ag、Cu、Pb、Zn、Mo也略有增加。东坪金矿构造-蚀变-矿化阶段可分为4个:Ⅰ钾长石-石英脉阶段;Ⅱ黄铁矿-白色石英阶段;Ⅲ多金属硫化物-烟灰色石英脉阶段;Ⅳ晚期碳酸盐阶段。深部中段各阶段脉石英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 在I、II、III阶段均发育富CO2包裹体。第Ⅰ阶段钾长石石英脉L-V型包裹体均一温度(Th)为220.3~359℃,盐度1.1%~3.1% NaCleqv;H2O-CO2型包裹体Th在346.5~383.5℃。第Ⅱ阶段黄铁矿白色石英脉中L-V型包裹体Th范围是217.2~372.5℃,盐度在1.1%~5.7% NaCleqv;H2O-CO2型包裹体Th在241.2~396.7℃,盐度为2.2%~6.2% NaCleqv。第Ⅲ阶段的烟灰色石英脉中L-V型包裹体Th范围为158.2~350.5℃,盐度在0.7%~5.5% NaCleqv;H2O-CO2型包裹体Th范围在215.2~378℃之间,盐度范围在3.0%~6.0% NaCleqv。第Ⅳ阶段晚期石英脉L-V型包裹体Th范围为151.2~249.8℃,盐度在0.9%~8.3% NaCleqv。矿区外围转枝莲矿段的II阶段白色石英脉中包裹体的Th范围为220~416.2℃,III阶段烟灰色石英脉的Th范围为195.3~425℃。富金石英脉形成于中高温(>300℃,可达400℃以上)、中深压力(70~160MPa以上)条件下。其成矿背景、热液蚀变、矿物共生组合及流体性质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有一定的差别,归属于"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更合理。  相似文献   

16.

花岗岩因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质,在水利工程中多被选作坝基,但热液蚀变作用可引起深部花岗岩岩体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化学成分和物理力学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因此,研究深部花岗岩体的热液蚀变特征对水利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湖南福寿山作为平江抽水蓄能电站库区,库区范围广泛出露晚中生代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工程勘察表明,该花岗岩岩体内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黏土化和绿泥石化蚀变,且蚀变程度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本论文通过研究不同蚀变程度花岗岩的矿物组成、地球化学成分和力学指标,查明福寿山花岗岩黑云母发生了强烈的绿泥石化;长石蚀变为黏土矿物,含量最高可达30% ~40%,以高岭石和蒙脱石为主。随距离硐口深度的增加,花岗岩风化强度逐渐减弱。深部岩石蚀变主要受结构面控制,在结构面两侧形成一定宽度的蚀变带。强风化花岗岩力学参数显著劣化;随着硐深增加,岩石的力学性质随风化程度降低整体呈现增强趋势,但在结构面两侧的热液蚀变带中明显降低;硅化作用可增强岩石点荷载强度,但会导致岩石纵波波速及回弹值降低。结合研究区蚀变岩体的宏观特征及镜下矿物特征等定性内容和权重分析法计算得到的岩体蚀变程度定量评价指标,本文建立了花岗岩岩体蚀变程度的分类标准。本文提供的蚀变程度影响福寿山花岗岩岩体质量的评价方法,可以为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施工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沽源-红山子地区火山岩型铀矿床蚀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章着重对沽源-红山子地区几个典型铀矿床的近矿围岩蚀变特征、蚀变期次及蚀变带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山子铀矿床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发育碱性蚀变,主要包括钠长石化、赤铁矿化和绿泥石化;其它铀矿床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则发育酸性蚀变,主要包括水云母化、硅化和萤石化。蚀变带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U与Pb、Zn、Mo的含量呈明显正相关,而与Cu的相关程度较低;蚀变带岩石出现Cd、Sn的含量异常。  相似文献   

18.
西秦岭地区是目前国内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已发现的甘肃大水金矿床是近年来在西秦岭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国内外十分罕见的矿化特征极为独特的金矿床。迄今为止,该地区已发现大水(大型)、贡北(中型)、忠曲、格尔托、辛曲和恰若等金矿,远景资源量可达  相似文献   

19.
东坪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富集K+、Na+、Au+、Cl-和CO2、H2S,成矿溶液以岩浆热液为主,但有天水的混合。金在溶液中以Au(HS)2-和AuCl2-形式存在,构造活动引起的压力突变和流岩反应是引起金沉淀的主要因素。围岩蚀变以钾化为主,其次是硫化、钠化和硅化、碳酸盐化。金矿化与K/Al值呈反相关,与Na/Al值和S/Fe呈正相关。K/Al值的最高点与Na/Al值的最低点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于圈定矿体。  相似文献   

20.
通过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微量元素测试等对丹东绿玉石样品进行了常规矿物学、谱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丹东绿玉石是以蛇纹石为主要矿物,镁橄榄石、白云石、水镁石、绿泥石、伊利石为次要矿物的蛇纹石化镁橄榄石矽卡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