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08年青海大柴旦6.3级地震及发震背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11月10日青海省大柴旦地区发生6.3级地震,打破了青海省境内55个月的6级地震平静,该次地震可能是对2008年5月12 日汶川8.0级地震在青藏块体内部应力调整的响应.通过该次地震及其发震断裂周缘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发震断裂活动性主要以逆冲为主并兼有走滑特性.对本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大柴旦-宗务隆山断裂带开挖探槽,探槽剖面揭露该断裂带在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有过明显活动;断裂带周缘历史地震的分布特征表明断裂带新的活动明显向南迁移;这与野外调查结果断层活动不断向山前迁移相一致.根据对青藏块体内部地震活动性分析认为,青藏高原内部中强震活动有顺时针螺旋迁移的特征,这一活动特征与GPS观测的青藏块体内部应力顺时针调整相一致,这一特征可能代表了青藏块体内部地震活动的一种新规律.基于对这种规律的认识和祁连地震带的大震构造孕育条件,祁连地震带东南部地区应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2.
结合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讨论了万全井水位动态在大同6.1级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并认为这种变化反映了区域构造活动的加强与减弱过程,而地震活动与该过程有关。大同6.1级地震是在1983年万全井水位上升异常背景下发生的。相应于异常背景,发生了几次中等强度的地震;到1985年7月,地震活动迁移到NEE向六棱山断裂带上,水位动态由连续三年上升于8月出现下降转折。此后,包括大同6.1级地震,六棱山断裂带上发生了一系列中强地震,水位动态虽然有时呈现突升变化,但动态趋势仍为下降。直到1991年3月26日大同5.8级地震后,下降速率明显减缓,异常过程逐渐趋向结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宜宾北4.7级地震震中及附近地区地震地质、地震活动背景、区域地震活动性、水位资料的分析,表明宜宾北4.7级地震震前经历了区域地震活跃至平静、再发震的过程,其部分地震学参数存在异常,川12井水位也出现较大异常,并对宜宾北所处的华蓥山断裂带上的中强震与川滇交界附近地区南北地震带上的强震存在较高的对应关系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华蓥山断裂带上中强地震活动对川滇交界地区南北地震带上强震的发生存在中短期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艳  刘杰  梅世蓉  宋治平 《地震学报》2009,31(6):606-619
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地震活动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汶川地震前38a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形成5级地震背景空区,震前6.5a形成ML4.0地震孕震空区,震前1a孕震空区内部及其两端相继发生多次ML4.0—5.0地震,空区缩小;②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2001年以来处于大震活跃时段,而中国大陆内部地震活动水平非常低,出现非常显著的7级、6级和5级地震平静;③南北地震带7级以上地震在时间上具有准周期特征,空间上存在由南向北迁移的特点,汶川地震的发生符合这一规律;④1998年以来南北地震带中段为7级地震空段,汶川地震就发生该空段内;⑤2003年云南大姚地震后,南北地震带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且在中、南段形成4.6级以上地震环形分布,四川及其附近表现为异常平静,同时震群活动显著,且在4.6级地震平静区内形成震群空区,汶川地震就发生震群空区的边缘,震前8个月,震群频度出现高值异常;⑥汶川地震前7个月,青藏块体大范围ML≥4.0地震平静103d,2008年1月13日以后平静区逐渐解体,至汶川地震前4级地震平静区缩小到巴颜喀拉地块,汶川地震就发生在巴颜喀拉地块的东边界带上,汶川地震前3 个多月,孕震空区内部出现NW走向的3级地震条带,与龙门山断裂带斜交.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川青块体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性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发生的龙门山断裂本身历史地震活动水平不高,其周边的鲜水河断裂、岷江断裂、虎牙断裂等历史上强震多发;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3级以上中小地震活动增强或平静异常现象不明显,地震活动参数值均在正常变化区间内;4级以上地震异常平静,形成了地震空区;2007年底到2008年初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台站的0.1级以上小震月频度增强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地震地质、物探、卫片等新的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在菏泽地震区地下隐伏着一条北东向深大断裂带。地震区内的解元集-小留集断裂与北西向的成武-定陶断裂构成共轭破裂导致藻泽5.9级地震发生,北东向断裂是其主要的发震构造。由菏泽5.9级地震前沿发震断层的ML≥3.0级地震震中迁移、震源深度的变化及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表明,发震断层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逐步克服障碍,使断层贯通,与此同时在发震构造断层面上  相似文献   

7.
系统分析1977年以来浑江断裂带的地震活动资料表明,该断裂带上地震活动表现为空间上两端集中分布与震中的跳跃式迁移,发震时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分段差异性及震源浅、震害大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鲜水河主断裂带上的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以及水平蠕变资料,计算了各测点处断层的活动参数,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前后断层的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认为:远离汶川8.0级地震震源区的鲜水河断裂带在震前3年出现了明显的长期趋势异常,但短期异常不明显,无明显的同震形变;从震后3年对鲜水河带跟踪监测的结果看,鲜水河断裂带受其影响中南段拉张活动有所增强,垂直向仍保持震前的活动形态。  相似文献   

9.
大同和张北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晓健  高战武  吴昊 《地震》2004,24(4):106-112
对1989年大同6.1级地震和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前, 华北地区以及震中附近出现的长、 中、 短期地震活动异常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二次地震前有较多相似的地震活动异常出现, 并且异常的空间位置也相似。 分析认为,产生这些相似异常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二次地震的孕育都与山西断陷带和张家口-渤海断裂带活动有关。 震前短期阶段多次出现小震活动沿断裂带有序分布, 表明强震前孕震构造控震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0.
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郯庐断裂带及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其主要结果为:1、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由四个地震活动区段组成,该带活动的主体区段是那城─—渤海─—海城.2、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的周期性是形成邦城─—海城区段中强地震活动的主要原因.3、郯庐断裂带中北段(邦城─—海城)M≥6.0级地震具有较好的迁移规律.4、郯庐断裂带近代小震活动表现出南段随机性,中段呈线性,北段具有密集区带性等特点。5、郯庐断裂带震源深度表现出南、北段浅,中段深,且散度大的特点。6、郯庐断裂带Q值分布表明,沂沭带介质强度的完整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中GIS信息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编制全国性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涉及到多个学科的大量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需要对海量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处理与统计分析。GIS信息技术适用于存储、管理、分析与表述各种带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文中介绍了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工作中“GIS信息系统设计专题”的成果。该专题所设计的系统,可充分利用GIS信息技术的各项功能,对编制地震区划图所使用的各种数据从输入、编辑、处理、分析、图形绘制到输出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可视化分析与管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IS系统的数据库分为3个子系统1)地震环境及潜在震源区子系统;2)地震动基础资料及衰减关系子系统;3)地震动参数概率计算结果子系统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数字地震观测资料应用中的实际需要,阐述了数字地震学中元数据的定义、作用、意义、组成部分及其常用格式,分析了元数据与数字地震记录相互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3.
河北北部场地特征及震害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北部地区的场地特征与震害关系的研究,结合该区地震活动程度的预测意见,对河北北部地区今后可能出现的震害类型进行了初步估计,同时为减轻该区地震灾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潜在震源区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论述了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中潜在震源区的概念及其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它与地震危险区的差异,其次,阐述了我国现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对潜在震源区概念的发展,最后,讨论了潜在震源区的不确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浙江地震台网记录的近震资料,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单台和多台统一的持续时间震级公式,并对影响回归方程精度的因素作了分析讨论.文章认为,为了保证 M_D 的精度,必须考虑仪器放大倍数和震中距的影响.误差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求得的 M_D 公式可以显著改进震级测量精度和系统偏差,适合浙江台站使用.  相似文献   

16.
梁小华  蒋溥 《地震地质》2004,26(4):772-783
文中结合舟山市桃夭门大桥抗震设计在长周期频段的需要,研究分析了桃夭门大桥场地基本地震地质环境特点和长周期地面运动谱的研究现状,从强震记录长周期分量信息特点出发,以强震记录为基础,选用了11个有代表性的M≥65的强震,共72条强震地面运动记录,参照核法规HAF0101(1)特定场地谱的确定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以均值反应谱为基础的长周期反应谱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蓥道 《地震》1994,(5):44-52
本文利用最新研究成果,对我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特征重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地震的时空分布及其演化具有较清楚的规律,尤其是地震条带、活跃幕和平静幕、迁移等特征对趋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强震数字记录波形及震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质构造、波列特征、P波初动、S-P到时差、主要震相、最大振幅、震中距等方面着手对沈阳台记录到的中、强震进行分析,力求归纳出国内和国外不同区域的波形和震相特征。  相似文献   

19.
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的“MTS-100T伺服试验机改造”课题,对震源物理实验室进行了实验系统改造。该文简要介绍了该课题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其应用情况,包括:MTS-100T伺服试验机控制系统、16通道高速数据采集系统、激光散斑图干涉仪。  相似文献   

20.
1997年全球地震活动继续呈下降趋势。全年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95次,有3次大地震。本年度6级以上浅源地震频数显著减少,全年只有76次,b值为0.70,为1964年以来的最低值。本年度亚欧带地震在全球的比重显著增加。中国大陆地震约比全球活动滞后两年。目前全球仍处于地震高活动期中,5年内有可能出现第二个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