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西南地勘局主持召开的《康滇地轴铀矿远景评价研讨会》,于1991年10月15日至21日在昆明市举行。为期7天的研讨会,紧紧围绕“如何突破地轴”这个主题展开了探讨,总结、交流了三十多年来地质科研成果。主要探讨了康滇地轴地壳演化与铀成矿的关系;阐述了地轴元古界地层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特征与铀矿化的关系;断裂构造与铀矿化的关系;地轴元古宙铀矿化类型及其成矿远景探讨,在探讨分析并肯定了康滇地轴具备铀成矿基本条件和具备有  相似文献   

2.
郭葆墀  钱法荣 《铀矿地质》1997,13(4):202-208
本文对康滇地轴中南段铀矿化划分出3种类型并阐明其主要特征。提出了元古代地壳演化曾经历了原始古陆形成阶段,沉降活动阶段和基底再固结阶段,认为中元古界昆阳群是有别于典型的含铀碳硅泥岩沉积建造。  相似文献   

3.
康滇地轴中南段铀成矿条件及远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康滇地轴中南段铀矿化划分出3种类型(砂岩型、钠交代岩型和元古代浅变质岩型),并阐明其主要特征。提出了元古代地壳演化曾经历了原始古陆形成阶段、沉降活动阶段和基底再团结阶段,认为中元古界昆阳群是有别于典型的含铀碳硅泥岩沉积建造。通过对该区部分岩石原始铀含量进行研究,提出了有关岩石可作为该区铀源岩的新认识;划分出碱性和酸性两大类型的热液蚀变,指出本区以发育碱性蚀变地段的成矿前景较好。指出该区铀成矿前景:(1)该区不具备形成澳加式元古代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地质条件;(2)非澳加式元古代不整合面型的铀成矿前景较差;(3)本区碱(钠)交代岩型铀矿化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近年来在康滇地轴研究工作中所获得的铀矿(化)点同位素年龄资料,将康滇地轴的铀矿化时代划分为晋宁、澄江、海西、印支、燕山五个时期,同时对铀矿化时代与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以及对康滇地轴铀的有利成矿时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铀矿床类型以及铀成矿条件等论述了康滇地轴南段不同类型的铀矿化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则。康滇地轴上的铀矿化主要出现在砂岩建造、碳硅泥岩建造、花岗岩体和火山岩及其内外接触带中,而且与每次大的构造活动旋回有关。铀成矿主要发生在前晋宁期、晋宁期、澄江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后出现的高能氧化环境所产生的红层,往往成为富铀地质体和铀源体,铀经活化迁移而富集成矿。构造活动形成的地层不连续面是铀成矿的重要位置。丰富的铀源、良好的热源和有利的构造是区内铀成矿的条件,三者一致配合才有成铀矿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康滇地轴的区域地质构造运动及其演化与铀成矿的关系,提出晋宁期是康滇地轴第一次铀成矿期(960—1006Ma)。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根据“康滇地轴”的地壳演化历史和铀的地球化学特性来探讨“康滇地轴”的铀成矿环境,认为“康滇地轴”既有有利于铀成矿的地质环境和条件,又有不利的因素,因此,应加强基础地质研究,以各种成矿理论为指导选择有利地段,对“康滇地轴”进行第2轮找矿。  相似文献   

8.
康滇地轴中南段元古代地层中铀矿化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法荣 《铀矿地质》1996,12(4):214-219
本文将康滇地轴中南段元古代地层中的铀矿化划分为3种类型(砂岩型、钠交代岩型和浅变质岩型),其中以钠交代岩型为主,并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而众所关注的中、上元古界不整合面型铀矿化至今未找到,初步认为其生成条件较差,找矿前景不乐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川北砂岩和康滇地轴几个铀矿床和矿化地段的各种地球物理场分布特征与铀矿化的关系,及其反映的铀成矿可能性。充分利用和分析研究工作区现有的大量放射性测量及航磁、重力测量资料,总结和建立铀成矿的区域物(化)探判据:高变异、剩余值、零值线、过渡带、富铀体、复合晕。利用成矿判据在区域和矿区成矿预测中划分成矿有利区、段,为区域找矿和矿床扩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康滇地轴花岗岩类铀钍丰度特征及找铀前景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γ能谱资料,系统阐述了康滇地轴花岗岩类的铀钍丰度特征,总结了康滇地轴现有花岗岩型铀矿化的基本特点。在与华南产铀花岗岩类特征对比的基础上,对康滇地轴花岗岩类的找铀前景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火山岩型铀矿成矿期及矿化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刘小干 《铀矿地质》1991,7(2):94-98
  相似文献   

12.
湖南前震旦系铀矿化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应龙 《铀矿地质》1990,6(1):11-18
湖南前震旦系冷家溪群和板溪群是一套浅变质沉积岩,主要由各种板岩、变质砂岩、凝灰质板岩组成,夹有基性、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现已落实铀矿床3个、矿(化)点14个。铀成矿年龄为85—50Ma,最晚者16Ma。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前震旦系铀矿化属岩浆岩源及沉积(变质)岩源中-新生代大气降水热液成因;铀矿化受断裂构造控制;凝灰质板岩、砂质板岩及角岩等是矿化有利的围岩。  相似文献   

13.
华东南中新生代伸展构造时空演化与铀矿化时空分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大陆伸展构造理论,论述了华东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伸展构造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类型伸展构造的时空演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华东南地区不同类型铀矿床已有的成矿年龄资料,研究了伸展构造活动与区域铀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不同类型伸展构造与不同类型铀矿床之间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上的对应关系。认为伸展构造活动产生的有利构造环境是导致铀成矿作用产生的根本原因,伸展构造活动的脉动性及其相应的岩浆作用决定了铀成矿作用的多期多阶段性,不同地区伸展构造活动的先后决定了不同类型铀矿床成矿作用的时序和空间分布。文章最后认为,由于伸展构造活动对区域铀矿化的这种明显控制关系,本区不同类型铀矿化成矿机理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provides geochemical, mineralogical, and isotope data for rocks and ores from Lower Proterozoic black shale formations of the Kodar–Udokan structural and formational zone, which host the Khadatkanda gold—uranium deposi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ranium and gold mineralizations were formed at different times in relation to different geodynamic settings.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inception of the Syulban fault and has a juvenile source. The later Th–U mineralization originated during tectonic rejuvenation of the Syulban fault zone, while the sources of radioactive elements were presumably the underlying sediments of the Kodar Group, which are widespread throughout the area of the Baikal mountain region (BMR).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the Au–U mineralization in the study area can be recognized as unconformity-type deposits, analogous to the well-known deposits of Australia and Canada. In this connection, the Baikal mountain region has a good potential for the discovery of Au—U deposits.  相似文献   

15.
新疆天山地区的铀矿化往往集中分布于某一区段,而该区段的矿化类型基本相同,显然,这是受同一地质成矿作用控制的结果。通过卫星遥感图象的地质解译和野外调研,并对某些铀矿化较为集中的子区进行计算机数字图象处理,发现了一些以往一般地质方法不易得到的控矿规律方面的信息。通过对4个铀矿化区的分析认为,在地台、地槽过渡区的区域构造线方向变异部位,并有老地层(An(?))构成的环形构造出现的地段,是寻找沉积-改造型铀矿化的有利地区。而寻找后生作用为主的铀矿化,则需着重研究盆地边缘地质构造及地貌的特点。在处理图象时,以多功能联合处理的效果为优。  相似文献   

16.
论铀成矿过程中的气还原作用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王驹  杜乐天 《铀矿地质》1995,11(1):19-24
热力学计算及成矿实验结果表明H2,CH4,CO和H2S等气体能作为还原剂使UO还原成UO2(晶质铀矿)。尽管在许多铀矿床中存在的黄铁矿能作为还原剂,但上述还原性气体是比黄铁矿更有效的还原剂。一些矿床的钻探资料及流体包裹体中气体含量测定结果证实了上述气体的存在。文中提出了气还原作用这一概念,它被认为是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中国等地不整合脉型铀矿床及其他一些脉型铀矿床成矿富集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梅水泉 《铀矿地质》1997,13(2):83-88
三九地区铀矿化类型主要为花岗岩热液脉型和碎裂蚀变岩型。成矿热液活动由早阶段到晚阶段在空间上似具有由高向低、氧逸度具由低到高的演变特征。岩体的自变质和碱交代作用及其外接触带的气化热力变质作用是成矿元素(铀)的活化、迁移及预富集的重要成矿地质作用;热液沸腾、交代蚀变及环流冷却是主要的铀成矿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保源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葆墀  张待时 《铀矿地质》1995,11(5):266-272
在系统研究区域地质及铀矿化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本文通过铀矿床铀源、稀土元素特征,氢、氧、碳、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铀成矿年代学研究,提出了多期次累聚成矿作用(特别是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作用)是形成该区碳硅泥岩型铀矿床较普遍而重要的铀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9.
湘桂及其邻区裂谷与铀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谷是地壳演化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构造形式,并表现出特定的成矿地质构造环境。湘桂地区在中晚元古代以来就经历了几次地壳裂解,控制了区内多旋回地槽的发展,至广西运动才完成基底的统一,转化为相对稳定的地台区。晚古生代,由于受到古特权斯和西太平洋构造活动的影响,使广布的台地陆表海产生一系列台沟,形成了一套含火山物质的深水相沉积建造,控制了区内有关矿产的形成和富铀地层的产出,印支运动使区内海盆关闭,地壳抬升并转化为地洼区。中、新生代出现了强烈的构造一岩浆活动,以及相间出现的伸展构造盆地,是区内铀矿床形成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