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阜新盆地东梁区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东梁区DR-1与DR-2地热井及以往地质资料,对控制本区地热资源的赋存条件(热储层、控热构造及盖层)作了研究后认为,该区的地热资源主要受控于热储构造、热储层裂隙的发育程度和盖层条件,而热储层裂隙的发育程度及与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又决定了本区地下热水的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2.
邯郸市地热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邯郸市的地热地质条件、热储赋存条件的分析与研究,阐述了该区具有经济价值的上第三系热储层的地热赋存特征,并对发育良好、遍布全区、水量丰富、水质好、埋深适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上第三系明化镇和馆陶组两个热储层其地热资源量进行了计算,就本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前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大庆市黑鱼湖地区地热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黑龙江省大庆市黑鱼湖地区的地质背景、地热地质条件、热储赋存条件的分析与研究,阐述了该区具有经济价值的白垩系热储层的赋存特征.结合黑热2号地热井,对发育良好、遍布全区、水量丰富、水质好、埋深适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白垩系上统泉头组、青山口组和姚家组三个热储层的地热资源量进行了计算,并对本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前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陈元珍 《地下水》2008,30(5):51-53
经检测,梅水坑ZK1热水井水已达到医疗价值浓度和矿水浓度标准。通过对本区地下热矿水的赋存特征的分析,提出了该地下热矿水受NE向和NW向断裂构造复合控制。因此,断裂构造复合部位附近是本区地热资源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5.
史猛  康凤新  张杰  殷焘  韩明智 《地质论评》2019,65(5):1276-1287
胶东半岛虽赋存有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但由于目前对其地热资源赋存机理仍缺乏较深入的研究,在地热勘探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有热无水”或“有水无热”的情况,如何准确寻找地热资源仍是一大难题。本文通过胶东15处地热田的地热地质调查、控热导水构造分析、地热井测温及以往地热钻孔资料分析等对胶东半岛地热资源赋存机理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同时用胶东12处人工地热深井对所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发现胶东半岛地热资源主要赋存在NE向断裂上盘与NW向断裂上盘相交呈“V”型的区域内,断裂下盘区域则无地热水分布;受NE向与NW向断裂构造的控制影响,地热田热储形态均为不规则的柱状形态,其地温场形态受控于热储空间形态及地热流体流场控制而呈“几”字型分布。同时通过胶东勘探成功的地热深井地热地质特征、赋存条件分析,验证该赋存机理的正确性,明确了胶东地区深部地热资源赋存机理,提出“V”型构造控热导水找热模型,为下一步胶东半岛深部地热资源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掖盆地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地势南东高北西低。已有勘探资料显示,张掖盆地赋存丰富的水热型地热资源。通过研究该区域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地温测量及水文地球化学等成果资料,分析了张掖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探讨了其成因模式。张掖盆地地热田属沉积盆地型中低温地热田,热储为呈层状分布的新近系白杨河组砂岩、砂砾岩,选择钾镁地球化学温标计算热储温度为47~82°C,盖层为新近系上新统疏勒河组泥岩及第四系松散地层;地热水类型主要为碎屑岩类孔隙水,根据氢氧同位素特征推断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南部祁连山区大气降水;祁连山北缘深大断裂和盆地内NNW向基底断裂是地热流体深循环良好的导水通道,地下水接受补给后沿导水断裂带或岩层孔隙裂隙运移,在深部热传导的增温作用下,赋存于碎屑岩类孔隙之中形成了本区的地热资源。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地热水属于溶滤型的陆相沉积水,水化学类型为Cl·SO4—Na型,F-、SiO2、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区内地热水3H值普遍小于2.0 TU,说明形成年代较早;14C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区域地...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地热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总体开发利用程度偏低,存在资源勘查研究程度低、分散开采普遍、重开采、轻回灌、创新发展研究重视不够等问题,对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不利。在山西省地热资源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山西省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主要热储类型、特征以及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按照不同热储类型及地热资源赋存地质条件,提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建议,并提出在山西省打造温泉小镇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顾新鲁  曾永刚 《新疆地质》2011,29(2):226-230
新疆温泉县地处多个构造体系交汇部位,发育多条断裂(裂隙)带,控制着温泉县基底构造及地热资源展布.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物探及地热资料基础上,通过对断裂构造特征研究,分析了温泉县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赋存条件、分布规律及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勘探及开发地热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伊舒断陷盆地(伊通段)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近年来成为吉林省新能源研发的重点对象.根据本区水文地质特征、构造特征及物源补给条件,将工作区划分为两个地热田及一个空白区,两个地热田分别为马鞍山地热田、三家子地热田.查明两个地热田地热资源储量,对伊通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热储法计算资源储量,得出本区地热资源总储量为3.60×1015 kJ.储量较为丰富,可用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高福兴 《地下水》2018,(6):50-51
从江县地处扬子地台和华南褶皱带之间的过渡带,区内的层间滑脱构造,控制着区内的地热资源展布,在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物探及地热井资料基础上,通过对断裂构造特征研究,分析了从江县平正地区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赋存条件、分布规律及特征,为勘探及开发区内地热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川南地区温泉出露特征及地热开发现状入手,分析研究了该区地下热水资源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对该区地热资源远景进行了预测,为进一步开发地热资源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渭河断陷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与热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渭河盆地地处多个构造体系的交汇部位,呈现多条断裂带。这些断裂带控制着渭河盆地的基底构造以及地热资源的展布。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物化探及地热资料基础上,通过对断裂构造特征的研究,分析了渭河盆地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赋存条件、分布规律及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勘探及开发地热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首山一矿地热资源赋存及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献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6):49-51,56
通过对首山一矿地热资源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阐述了该矿地热资源的赋存特征,估算了潜在的地热资源量,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在规划煤炭开发的同时,也要以科学发展观从经济技术角度考虑到地热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4.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是新区规划建设的第一个安置区, 具有较好的地热资源赋存潜力。查明该地区地热地质条件, 准确评估其地热资源量, 可为雄安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能源结构转型提供理论支撑。本文综合分析深部地质结构、断裂分布、地温场与水化学场等, 揭示了容东片区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和形成机理, 采用采灌均衡法综合评价了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地热资源量。主要结论: (1)本区的主要热储层包括新近系明化镇组孔隙型砂岩热储、蓟县系雾迷山组及高于庄组碳酸盐岩热储、长城系碳酸盐岩热储; 其中, 蓟县系热储为地热勘查开发主要目标层段, 其水温约为50 ℃, 储厚比为20%~40%, 储层最大孔隙度为11.3%。(2)西北部太行山地区大气降水是本区地热资源的补给水源, 地下水沿断裂经深循环被深部热源加热, 而后沿导水断裂带运移至凸起处强岩溶裂隙发育区, 形成水热型地热系统。(3)容东片区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在采灌均衡条件下热储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1.33×104 m3/a, 地热流体可开采热量为0.95×1015 J/a, 折合标准煤3.23万吨/年。以上研究助力构建雄安新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15.
经检测,新泉盆地DR6地热井水已达到医疗价值浓度和矿水浓度标准,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通过对本区热矿水田赋存特征的分析,提出了该热矿水田受NE向和NW向断裂构造复合控制.因此,断裂构造复合部位附近是地热资源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6.
山西是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不但煤炭资源丰富,而且地热资源也十分可观。本文扼要介绍了山西地热资源研究程度及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了分类,研究了其赋存规律,对热水资源量和地热资源量首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实地调查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新疆沙湾县南山温泉的热源通道、入渗通道,讨论其成因机理和开发利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该地热资源受断裂构造控制,出露温度为31.7-50.6℃,以深部区域酸性岩体为热源,以斯勒格达坂张扭性断裂和张性导水断裂为导热、导水通道,多条断裂(裂隙)带控制着沙湾县基底构造及地热资源展布。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水文、物探及地热资料基础上,通过对断裂构造特征研究,分析温泉县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赋存条件、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勘探及开发地热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洪增林  张银龙  周阳 《中国地质》2019,46(5):1224-1235
地热资源的广泛利用有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雾霾污染。关中盆地南部山前地区的地热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但研究程度较低。本文概述了关中盆地南部山前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分析了该区域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区域地热载体特征和构造单元特征,划分了区域内近地表处(20 m)、深层(1500 m)处、地温梯度以及大地热流值分布情况。按赋存条件的不同,将地热流体分为四个地段,并详细论述每段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模式。认为研究区地热资源主要来源于地球的内部热能,其次为地壳中放射性元素衰变、矿物转化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以及少量生物降解产生的能量,将地热资源的形成模式分为热传导型和热对流型两类,热传导型地热资源广泛分布,热对流型地热资源分布在导通深部高温部位的断裂带附近。采用体积法计算了关中盆地南部山前地区地热单元储存的总热量,4000 m以深暂难利用的地热资源量及4000 m以浅能利用的地热资源量。采用热流量法计算了宝鸡温水沟、眉县汤浴、蓝田汤浴、华清池和西安东大等高地温异常区的地热流体资源量。根据研究区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划分了地热资源的鼓励开采区和保持开采区,指明了地热资源的利用方向。本文旨在适时推动陕西省关中盆地南部山前地区的清洁能源事业,为区域地热资源的科学、长期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截止1992年底 ,世界上约70个国家赋存着可供商业利用的地热资源 ,地热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6275MW ,地热能的非电利用即直接利用的总热力容量为 11385MW ,由于环境、资金及地热资源的固有特征的限制 ,1986年之后 ,世界范围内地热资源开发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
地热作为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越来越引起重视。泾阳-三原地区位于咸阳市东北,是咸阳地热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该地区地热资源赋存的地质背景、热储层结构特征、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及地热水资源状况,浅析地热资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为泾阳-三原地区地热资源科学有序的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