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第三次季风专题讨论会于1987年6月17-22日在我国昆明市召开。我国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以著名气象学家陶诗言为首的正式代表20名,列席代表10名。美方以美国科学基金会斯蒂芬斯女士为团长的代表成员7名。会议还邀请了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及香港代表参加。这些来自季风科研第一线的著名中外学者中有不少是在过去的合作中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第三次中国-美国气候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8月1—4日在上海举行。来自美国6位气候学家和来自国家气象局气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气象学院、北京气象学院和上海市气象局等18位中国气候学家共聚一堂,报告了24篇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3.
按照中美第十次大气科学合作协定工作组的决定,由中国气象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并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于1993年6月1—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了第五次中美季风学术讨论会。到会的有中国科学家28人,美国科学家6人。此外,还邀请了日本科学家2人,香港、新加坡和越南科学家各  相似文献   

4.
董彩云 《气象》1992,18(2):65-65
全国季风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11月2—6日在南京气象学院举行。来自全国23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气象部门的代表广泛交流了在季风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和进展。主要有观测(诊断)研究、数值试验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5.
由新疆气象科学研究所、新疆气象学会联合举办的“中美树木年轮学术研讨会”于7月6日-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这是中美双方就树木年轮气候研究领域进行的首次研讨活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国家气象局气科院、新疆气象科研所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年轮实验室的有关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作了范围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讨.自治区科委、水利厅、地震局、新疆气象业务中心等单位的科研技术人员近50人参加了研讨会.新疆气象科研所副所长蔡承侠致开幕词.他  相似文献   

6.
全国季风学术讨论会在杭州举行由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理论的研究”发起,并与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委员会、热带气象委员会、气候学委员会,以及杭州大学联合举办的全国季风学术讨论会,于1...  相似文献   

7.
中国气象史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六月一日至四日在南京气象学院举行。到会代表共25人。研究会王鹏飞副主任致开幕词,指出近年来我国的气象史研究工作已开始在面上展开。接着南京气象学院张培昌院长致祝词,朱炳海老先生也语重心长地阐述了气象史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三天中共交流论文22篇,其中18篇在会上作了报告。论文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气象史研究的十余个方面。讨论会就这些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东亚副热带季风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推动东亚副热带季风的研究及其成果的应用,2008年5月9日在北京召开了东亚副热带季风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上海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副热带气象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9.
第三届国际季风研讨会(The Thi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onsoons(IWM-Ⅲ))于2004年11月2~6日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召开。  相似文献   

10.
对美国第三次暴雨研讨会作了简要的介绍,着重讨论数值预报方法及其产品的应用,旨在吸取其有益的经验,促进我国气象科技事业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亚洲气溶胶表征研究国际研讨会(ACE-Asia Science Team Meeting)于1999年11月10W15日在昆明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基金资助,由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  相似文献   

12.
暴雨在中国是一种多发的灾害性天气,不仅在很多地区和一年中较长的时段内可以出现暴雨,并且时常形成十分严重的危害。两千多年来,这方面的严重事件是不胜枚举的。然而,另一方面,它又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上不可代替的一种重要资源。因此,暴雨及其预报是中国气象工作者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1975年8月在中国中部出现了一场严重灾难性的特大暴雨(河南林庄24小时降水量达1060mm,三天总降水量为1605mm)之后,这方面的科研与预报改进就更为加强。在美国暴雨与洪水问题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资料表明,暴雨等强烈天气所造成的经济和生命损失,近年来有趋于首位的趋势。鉴于这种情况,中国国家气象局邹竞蒙局长与美国国家天气局RichardE.Hallgren局长于1985年初,商定了开展中美暴雨学术交流。美方派五位有关的气象业务与研究学者于年内来华访问,与中国学者举行首次暴雨学术交流会,并共同探讨合作的可能性和可能的途径。会前以通信方式,互相交换了一些学术材料。第一次学术交流会在中国湖北省的武汉举行。湖北省内江河干堤长、湖泊水库多、防汛时间长(5—10月中旬)、预报范围广,并有中国最大的水坝——葛州坝以及60万亩良田和40万人口密集居住着的荆江分洪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与数值预报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3月14日至18日在杭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动力统计天气预报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41名,列席代表62名,26个省市自治区的气象业务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国家气象局、部队、民航、长办以及有关部门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气象界老前辈、会议顾问么枕生教授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浙江省气象局潘云仙局长、浙江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气象史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6月2日—4日在南京气象学院召开。中国气象学会副秘书长彭光宜到会看望与会同志,并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会议由气象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王鹏飞、洪世年主持。南京气象学院院长张培昌和八十高龄的气象界老前辈朱炳海先生到会致词与讲话。  相似文献   

15.
中美双边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GRAPES-WRF发展联合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GRAPES-WRF联合学术会”)是中国气象局(CMA)与美国大学联盟(UCAR)签订的双边科技合作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2002年5月7~12日在美国.Boulder举行了第一次WRF-GRAPES联合学术会,2003年3月31日至4月3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了第二次GRAPES-WRF联合学术会,  相似文献   

16.
《广东气象》2005,(1):F003-F003
广东省气象学会九届二次理事会暨第五届全省青年气象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2月28~30日在广东台山市召开(图1)。理事会审议了李明经理事长所作的2004年学会工作报告,并安排了2005年的主要工作。来自全省气象部门和科研、院校、民航、军事等部门的学会理事和青年气象工作者共135人参加学术交流(图2)。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13篇,其中60篇论文参加会议交流(图3),中山大学罗会邦教授(图4)、  相似文献   

17.
《全国气候模式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和国家科委“九·五”重中之重科技项目“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主办的《全国气候模式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1月18日—2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总结交流的国内...  相似文献   

18.
2006年4月4日,由WMO/TMRP东亚季风国际委员会、马来西亚气象厅、马来西亚科技发展部主办的亚洲季风国际研讨会“Winter MONEX:A Quarter Century and Beyond”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隆重召开。来自世界气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8月24~29日,第三届国际沙尘暴与降尘天气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昭君大酒店召开。研讨会由中国气象学会、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内蒙古气象学会、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韩大气科学合作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伍荣生,中国气象学会副秘书长庄肃明,内蒙古科协副主席陈天保,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牛生杰,韩中大气科学合作中心主任郑用生教授,日本联合大学教授吉野正敏和蒙古国家气象水文研究所教授朱德尔·都拉木出席会议并作学术交流发言。…  相似文献   

20.
应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关于青藏高原地区边界层-对流层-平流层相互作用(Surface-Troposphere-Stratosphere Interaction(STSI))合作研究联合专家组的邀请,以佐治亚理工大学Robert Dickinson院士和加利福尼亚大学K.N.Liou院士为首的美方专家组于2005年8月5日访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美双方专家组就青藏高原STSI研究问题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负责人陆则慰与罗云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周秀骥院士,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韩菲、科技发展司高云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