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拯救棕地     
近年来,伴随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地不断遭到各种污染的伤害,主要集中在农村农田污染和城市工业用地污染两大块。这些受污染的土地,又叫棕色地块,犹如隐形杀手,已成为整个社会无法回避的焦虑点。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土壤环境的污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乱水  杜文奎 《甘肃地质》1997,(Z1):112-117
通过对兰州地区900km2面积的采样分析,阐述了该区污染因子有大气降尘型、粉尘及固体废物弥撒型和污水灌溉型3种类型。据国内外通用的单元素污染指数划分标准,结合兰州市工业分布、人口密度、污染源性质,将兰州市土壤污染程度划分为4种级别,即重度污染区、中度污染区、轻度污染区和非污染区。论证了兰州市的土壤污染规律是宏观气候及人文环境作用的结果,代表了干旱地区的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3.
钟华平 《地下水》1995,17(4):173-176
太原市浅层地下水污染十分严重,其污染的分布特征与地表水污染有密切的联系,污染的主要成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业污灌等污废水通过各种途径渗漏到地下水中,导致浅层水受到污染。本文通过对水质污染现状、原因及其机理分析,提出了防止污染及水质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土壤环境质量污染指数与勘查地球化学参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环境质量污染指数与勘查地球化学参数关系何乱水(兰州地安矿产勘查发展有限公司,兰州730000)关键词上壤环境质量,污染指数,勘查地球化学参数,关系式在评价上壤污染程度时,对于重金属等元素采用“污染指数”。我国区域化探工作中有部分是进行环境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5.
对已经受铬污染的、未受铬污染的以及受造纸厂废水污染的不同岩土样,分别用蒸馏水和铬污染水作为淋液进行淋滤试验。受铬污染的岩土会发生二次溶解,导致淋滤液受Cr^6 污染。受造纸废液污染的土样对污染水中的Cr^6 具有较强的吸附截留作用,其去除Cr^6 效果远优于一般岩土,即对Cr^6 的抗污染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周边居民的健康,对其进行有效监管意义重大。河北西石门铁矿是邯邢地区的大型磁铁矿床,针对该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亟待开展综合研究。本文以西石门铁矿一号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球化学、统计学、地理信息学等多学科技术,对9种典型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污染风险进行分析。采用ICP-MS测定重金属含量,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得到重金属超标率、污染来源及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其污染风险。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土壤Co的超标率为75.83%,属重度污染,Cu、Cd、As的超标率分别为14.70%、21.40%和13.29%,属中轻度污染,Cr、Ni、Zn、Pb和Hg的超标率均低于5%,属轻度污染;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Cr、Ni、Zn、Cd、As和Pb来源于成矿区自然风化环境污染,Co和Cu来源于采矿生产、化肥使用造成的人为环境污染,Hg来源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局部污染;空间插值分析结果显示,重金属含量在马会河两岸露天采矿区较高,在河流和居民区较低;污染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梅罗综合污...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市地下水污染特征及其与超量开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家庄市地下水污染以常量组分的含量和指标升高为主要特征,污染源主要来自城市污水,这在我国城市地区地下水污染问题中极具代表性。本在分析污染特征的基础上,对地下水污染与超量开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揭示了超量开采加剧地下水污染进程的机理,进而提出,超量开采地下水是导致地下水污染的重要诱导因素。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三氮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三氮污染的产生、危害及地下水污染现状,三氮污染的分析测试方法,三氮迁移转化过程和模型的研究,以及地下水三氮污染防治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应从控制三氮污染源入手,加强包气带-饱和带的三氮耦合研究,加强深层地下水和高浓度三氮污染的研究。同时,要提高三氮污染的野外监测水平和三氮污染的治理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垃圾渗滤液对地面水、地下水、土壤等的污染。其污染评价涉及污染物指标、污染物标准值的确定和计算模式的建立等内容。本文在总结现行环境指数评价法的基础上,探讨性地提出一套将基于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J/T3037—95)中涉及地面水、地下水、土壤等的相关监测项和垃圾中的其他常见重要污染物,一并确定出的污染评价指标,再根据相关有毒物急性毒性分级,结合阈限值和部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等分为5类污染指标。并在污染物的标准值确定后,进行对应于5类污染物的不同数学模式计算,得到5个分类污染指数,再比较判别这5个分类污染指数,选出最大者作为总污染指数的组合型评价垃圾污染的方法。经实例应用分析,该方法对各种污染物数据分布情况的适宜性优于现行其他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治理地下水中Cr 6+污染,了解受污染地下水在地层中直接处理的可能性,在处理工艺,静态水土体系反应以及小型土柱实验可行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大型的地层污染控制模拟实验装置。在近似模拟了野外现场水文地质实体的动态条件下进行了Cr 6+污染治理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在地层中用一步法处理Cr 6+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对治理不同类型地下水污染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系统介绍了近些年来国外在表生环境条件形成的石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水体组分、δD和δ18O同位素、气体成分及微生物等信息提取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进展充分表明表生环境条件形成的石盐流体包裹体是目前利用蒸发盐定量获取古气候环境(温度、湿度)参数、揭示海洋和盐湖水体地质历史时期的长期演化以及丰富和深化成盐成矿理论的良好地质载体。分析了我国目前在这一研究领域同国外相比的差距、潜在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国外物理海洋学研究主要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技术进步和多学科交叉的推动下,当今的物理海洋学研究已经大大突破传统的研究范畴。与气候变化相联系的缓慢变化海洋物理过程成为现阶段物理海洋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世界大洋环流研究计划(WOCE)在经过20年实施后于2002年结束,国际上物理海洋学研究又面临一个新的起点。2002年国外物理海洋学的研究涵盖了与大尺度问题相关的许多领域,主要成果体现在:热盐过程和热盐环流变率、海洋混合、年代际与长期海洋变率、印度洋气候变化、海洋盐度与气候变化、古海洋学、海洋模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我国若干裂谷构造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基底构造、深大断裂、岩相古地理、岩浆活动、古地磁特征和裂谷型层控矿床比较等6个方面论证泰岭裂谷的存在,以古地磁成果为主导,探讨了秦岭裂谷的发生发展演化,到加里东末期裂谷曾锁闭,海西印支期再复合,从而有秦岭裂谷型层控铅锌矿床的形成,直到 印支末期裂谷两侧板块才碰撞对接在一起,文章最后论述了裂谷构造与成矿关系,我国若干裂谷构造特征与世界大陆裂谷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地区沉积盆地热状况剖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我国沉积盆地大量实测的地温、大地热流资料和岩石热物理性质数据,分析、总结了由东至西我国主要沉积盆地的现今地温、大地热流、深部地热及岩石圈热结构的分布状况及其差异,为我国的地热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以深港西部通道填海区淤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特征,分析了填海工程活动带来的填海区地下水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对重金属各个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残留态外,填海区重金属存在形态主要为铁锰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和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其中,Pb和Ni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Cu以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Zn以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而Cd则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各金属在深港西部通道填海区淤泥的潜在迁移能力序列如下:Pb(39.68%)>Cu(31.59%)>Zn(20.49%)>Cd(12.80%)>Ni(10.98%)。  相似文献   

16.
雪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从雪盖与气候系统、雪盖的物理特性及其与生态学的关系、雪化学过程与养分循环、冰雪微生物、雪盖与小型动物、雪盖和植被等 6个方面综述了当前世界雪生态学研究进展,并对雪生态学近期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总体来看,当前国际雪生态学研究存在如下发展趋势:①强调全球气候变化对雪盖的影响及其反馈作用;②注重雪和雪盖的物理特性及其生态功能;③对雪盖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的研究报道增加;④冰雪微生物的超微结构、生理学、生理生态学、生态学、生命史、生物化学的研究得到了较快发展;⑤雪盖小型哺乳动物的生理、生态、形态适应性研究得到更多重视;⑥有关极端环境下的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及其与雪环境梯度变化关系的研究兴趣增加;⑦过程研究、定量研究、数值模拟研究在各个方面都更加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珊瑚的古环境信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珊瑚由于有独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成为研究热带海洋环境的信息载体。珊瑚骨骼“年轮”的发现和TIMS铀系法高精度测年的应用奠定了珊瑚时间序列研究的基础,珊瑚骨骼的生长率、钙化率以及其中所含的元素、同位素成为示踪环境的重要手段。系统地评述了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进展情况,包括珊瑚骨骼的生长率、钙化率的环境意义;δ18O、Sr/Ca、Mg/Ca、U/Ca温度计的应用比较;珊瑚的荧光研究;以及TIMS铀系法测年等。这些研究反映出珊瑚作为研究热带海洋环境的信息载体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的地球化学代用指标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穆治国  刘如曦 《地质科学》1994,29(4):399-403
B80年代至今,在研究我国北方晚新生代碱性重武岩过程中,首先在内蒙的达里诺尔和黑龙江的科洛火山岩中观察到具贯穿双晶的贵橄榄石,最初认为是一种偶然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侵入岩中改造成因金矿床基本特征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侵入岩中的金矿床多为改造作用形成。赋矿侵入体岩性多样,从超镁铁-镁铁到中性-酸性-碱性成分均有发现。岩体发育在克拉通、克拉通边缘活化带及褶皱带中,其时代从太古宙到燕山期都有发现。其中超镁铁岩-镁铁岩-闪长岩-碱性岩-斜长岩为上地幔或上地幔-下地壳的重熔或混染的产物,中-酸性岩为地壳深部含金火山沉积岩系重熔形成。金矿床有细脉浸染、石英脉、细脉浸染+石英脉等类型。在大岩体中矿床发育在内接触带的断裂系中  相似文献   

20.
气候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回顾了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气候学研究在几个方面的重要进展。共分析了五个问题:①20世纪气候变率,重点讨论年代际变率及气候突变;②ENSO模拟与预测,总结比较了各种模式的模拟与预测结果,着重讨论了90年代前半期ENSO发展的特点;③ENSO与季风,指出亚洲夏季风在ENSO循环中的重要作用;④气候可预报性研究,总结了月、季预报试验,介绍了用观测下边界强迫AGCM的研究结果;⑤气候变化成因分析,着重说明温室效应研究的不确定性及自然因子如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