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辐射能量是独立于地震矩的一个重要的震源参数,在地震危险性和地震危害的评估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地震辐射能量的测定是利用Boatwright and Choy和Choy and Boatwright的方法,测定的均是Ms≥5.5以上地震的辐射能量。考虑到辽宁地震台网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本文尝试利用单台宽频带波形资料进行中小地震辐射能量的测定。选用营口台记录的岫岩地震序列的宽频带波形资料,分析地震波形横向分量上的SH波及其后续震相,对每个地震去除场地效应和几何扩散效应,并进行辐射花样因子和非弹性衰减校正。衰减因子Q值的确定是通过与震源参数fc、Ω0的联合反演得到的。最后分析了地震辐射能量与震级ML的关系,总体上,地震辐射能量与震级呈正比。  相似文献   

2.
中小地震宽频带辐射能量的单台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辐射能量是独立于地震矩的另一个重要的震源参数,在地震危险性和地震危害的评估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辐射能量和地震矩的比较可以估计视应力,而视应力是震源物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考虑到我国地震台网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本文尝试利用单台宽频带波形资料进行辐射能量的测定。选用CDSN昆明台(KMI)记录的中小地震宽频带波形资料,分析地震图横向分量上的SH波及其后续震相,采用哈佛大学的震源机制结果进行辐射花样因子的校正,通过采用Brune模型,用补偿谱的方法试错得到品质因子Q。所得结果与NEIC用远震体波测得的能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用同样的方法,还对更小的地震进行了能量测定的尝试,结果表明小地震的视应力一地震矩标度关系似乎与中强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用峰值速度估算姚安地震序列的地震能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地震产生的地震波辐射能量的定量计算 ,长期以来一直是地震学基础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例如 ,著名的 Gutenberg和 Richter (1 95 6 )震级 -能量关系 lg E=1 .5 MS+1 1 .8,至今仍然是一个估算地震波能量较好的经验统计关系 .自 2 0世纪 6 0年代建立地震位错模式以来 ,地震学家们依据这一基本理论模式 ,研究了许多地震波辐射能的定量估算关系 ,如 Haskell(1 96 4 )、Vassilion和 Kanamori(1 982 )、陈培善和 Duda(1 993 b)等在这方面作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尤其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具有大动态、宽频带、高精度的数字地震…  相似文献   

4.
地震辐射能量是关于震源定量的特征量,地震辐射能量的测定是地震定量化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本文基于点源震源模型,开展了地震辐射能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推导了计算地震辐射能量的理论公式,自主研发了一套利用远场垂直向P波记录测定地震辐射能量的软件系统,能够快速测定全球范围内5.5级以上浅源地震的地震辐射能量.以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为例,检验了地震辐射能量测定方法和软件系统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1)汶川地震的地震辐射能量为2.84×1016J,各台站地震辐射能量的分布与震中距和方位角都没有明显的依赖关系,说明使用理论格林函数法消除路径效应对地震辐射能量测定的约束效果较好;(2)汶川地震的能量震级Me为8.04,震源机制校正可以使能量震级测定结果的标准差更小,结果更稳定;(3)反演得到汶川地震的地震矩为8.97×1020N·m,转化为矩震级MW为7.9,Me比MW高0.14,说明汶川地震的地震辐射能量偏高.(4)汶川地震的能矩比为3.17...  相似文献   

5.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一个量度,也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利用山西数字测震台网2009-2016年ML≥3.5以上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对近震震级ML、面波震级MS、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和矩震级Mw的震级测定方法进行讨论研究和对比,认为新震级标度能发挥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的优越性,有利于资料的交换利用及对外发布。  相似文献   

6.
詹小艳  章东  王凯  王俊 《地震研究》2021,44(1):15-21
基于江苏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记录,对38次M≥5.0地震的P波谱震级MP进行测定,对地震的辐射能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本文测定的MP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测定的MS、德国地学中心(GFZ)测定的MW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与该2种震级之间的平均偏差分别约为0.17和0.10级,基本小于世界主要地震机构之间对同一震级的测定误差(约0.2级);同时,基于MP估算的地震辐射能与基于修正G-R关系由MS震级换算获得的结果十分接近,两者平均能量之比约为1.1,表明MP与P波群(P+pP+sP)能量流是基本等效的。因此,基于宽频带数字记录测定中强地震的P波谱震级以及地震辐射能是可行的,且测定过程简便。  相似文献   

7.
采用新旧震级标度,利用中国地震台网2015年至2017年的观测资料,选取湟源地震台测定的国内5.0级和国外6.0级以上且震中距小于100°的161个地震事件为研究对象,利用JOPENS-6.0和JOPENS-5.2地震分析软件测定新震级标度下短周期体波震级m_(bn)、宽频带体波震级m_(B(BB))、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与旧震级标度下短周期体波震级m_b、宽频带体波震级m_B、仿真763面波震级M_(S7)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m_(bn)与m_b基本一致;m_(B(BB))与m_B基本一致;M_(S(BB))比M_(S7)系统偏高0.2个震级单位。  相似文献   

8.
2014年8月3日鲁甸地震和10月7日景谷地震具有相似的矩震级和震源机制,但所造成的灾害却相差甚远。为考察地震辐射能量在这两次地震致灾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利用震中距6°~80°范围内记录了鲁甸地震的142个台站、记录了景谷地震的138个台站的宽频带地震记录,计算了累积宽频带体波震级m_(Bc)。结果表明鲁甸地震的m_(Bc)高于景谷地震,因此地震辐射能量的差别对解释两次地震灾害的差别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研究》2005,28(4):307-312
介绍了利用矩能比估算地震波辐射能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云南地区1900—2004年M≥5.0强震的地震波辐射能量释放的时空分布,认为:①统计期问的能量释放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前65a的能量释放为22%,后40a为78%,且约87%的能量释放集中在云南7个主要地震带,其余地区仅占13%左右;②云南地区强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累计释放能量的统计结果显示,5个平静期期间的累计释放能量折合震级均在6.8—7.2级之间。云南进入第5个平静期已接近10a,期间累计释放能量折合成震级约为6.8级,与前4个平静期的时间间隔和能量释放相当,表明云南地区进入新一轮强震活跃期的危险性正在逐渐增大,云南东部地区可能是强震发生的危险区。  相似文献   

10.
地震辐射能量的测定是地震定量化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也是数字地震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对地震定量化和工程地震学等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地震宽频带辐射能量理论和测定方法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总结近年来辐射能量测定方法和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川青藏地区的地震活动及震源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原  马林 《地震地质》1998,20(4):126-422
在分析区域地震活动和构造环境及利用GDSN的宽频带波形资料分析震源破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余震资料,讨论了1988~1990年发生在四川和青海的9次强震的震源破裂和余震分布特征,分析了四川、青海、西藏相邻区域内的地震能量迁移,并用单键群分析方法对197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总体图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地震的震源性质与构造应力环境相符,但青海地震的震源都具有较大的逆掩分量,与过去的走滑震源性质不同,而四川地震的震源P轴不接近水平方向与当地的“Y”字形复杂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2.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 the airpulser, or air gun, has become very common as an energy source for marine seismic survey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hysical processes which take place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pulser and develops theoretical results concerning the energy and frequency of the radiated signal and the amplitude decay of the secondary bubble pulses. The theory takes into account the presence of the airpulser itself which is assumed to be a rigid sphere within the bubble of released air.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combined and compared with measurements made of the pressure within the airpulser,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body of the pulser, and the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of the signal radiated into the surrounding water. A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bubble frequency is given and a diagram made of the energy partition between mechanical losses, radiated energy, etc. Finally, a comparison is made of the energy release from the airpulser with that from TNT.  相似文献   

13.
大气湍流能谱的精细结构及能量级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小波变换和傅里叶分析对近地层大气湍流脉动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波数空间能谱著名 的“-5/3”标度律成立的区间中存在突变点;还发现对应于小波变换时间尺度2j,j=1, 2,…,j0,高频分量按照2(j-2)-1(j>1)的方式级串,这符合同步级串的物理图象 ;在标度区间内高频分量作用于幂律局部特征的效果是平均的,不存在影响标度指数的特征 频谱. 利用不同高度大气湍流资料和不同小波基函数作变换,结果是一致的. 我们还对H= 1/3的分形布朗运动产生的随机序列进行了对比实验,发现从能谱角度,实际发达大气湍流 偏离高斯分布的程度很小,二者的差别只在高阶标度律时明显.   相似文献   

14.
虽然关于一些重要参数值仍然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地学家们一致认为断层分布遵从幂律标度关系。本文我们把这些标度关系和地震分布的幂律标度关系结合起来获得了区域板内地震复发间隔对断层长度的标度关系式,再对其进行局部校准进而得到某一具体小地方的地震危险估计方法。小断层(未跨越孕震层与断4层)的标度资料表明地震复发间隔和断层长度的负幂成比例变化。由于最近认识到了大震标度中参数的不确定性,对于大断层(跨越孕震层的断层),其地震复发间隔是和断层长度的负幂还是和正幂成比例变化的问题是不确定的,这个问题对地震危险估计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南天山西段中小地震辐射能量的单台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燕萍  史勇军 《内陆地震》2006,20(3):252-258
考虑到新疆地震台网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尝试利用单台的宽频带波形资料进行辐射能量的测定。选用新疆喀什地震台记录的南天山西段中小地震宽频带波形资料,分析地震波形横向分量上的SH波及其后续震相,对每个地震进行辐射花样因子的校正。品质因子Q采用Brune的ω-2衰减模型,用补偿谱的方法试错得到,最后所得结果与新疆地震目录ML震级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史保平  刘博研  张健 《地震学报》2007,29(4):391-399
计算机仿真模拟设定地震断层动态破裂传播和近断层强地表运动响应的结果表明, 对于特征地震而言,近断层附近的地表运动特征与断层破裂传播的方向性有着强烈的依赖关系. 当场地(观测点)至断层的距离给定时,正向于破裂传播方向的场地(场地A)的地表质点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远远大于震中附近(场地B)和反向于破裂传播方向的场地(场地C)的地表质点运动,而且沿断层垂直分量所辐射的SH波的传播起到了主导作用. 对应于场地A,B和C,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峰值加速度的几何平均值之比为2.15:1.5:1, 而且各自的均方差分别为0.12, 0.11和0.13. 如果将所得的研究结果应用于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对于较低的年超越频度,近断层附近的地表峰值加速度的估算值可下降15%~30%. 因此,考虑到断层破裂传播方向性对地表运动的影响,区域衰减曲线的回归分析模型应该给予恰当的修正.   相似文献   

17.
18.
We analyzed the most relevant seismic sequences that occurred from 1977 to 2007 in the Friuli-Venezia Giulia region (northeastern Italy) and western Slovenia. The eight aftershock sequences were triggered by low- to moderate-magnitude earthquakes with mainshock duration magnitude ranging from 3.7 to 5.6. The b-value of the Gutenberg–Richter law varies from 0.8 to 1.1. The modified Omori’s modeling of the sequences evidences values of the p exponent ranging from 0.8 to 1.0. Using the Reasenberg and Jones (Science 243:1173–1176, 1989; Science 265:1251–1252, 1994) approach, we computed the probabilistic estimate of the aftershock rates and the largest aftershock in given time intervals. The difference in magnitude between the mainshock and the largest aftershock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Båth law and using an approach that considers the partitioning of the radiated seismic energy between mainshock and aftershocks. The partitioning of the radiated seismic energy appears t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sequences. We define the parameter R ES as the ratio between the radiated seismic energy of the mainshock and the summation of the seismic energy radiated by the aftershocks. The difference in magnitude between the mainshock and the largest aftershock, calculated with the parameter R ES, agrees well with the observed difference. In most sequences, the parameter R ES decreases very quickly until the occurrence of the largest aftershock and then becomes constant. By analyzing the values of R ES during the early hours following the mainshock, we found that the R ES values after 24 h are well related to the final ones, calculated on the whole sequence, and to the differences in magnitude between the mainshock and the largest aftershock.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个太阳脉冲和经变耀斑中高能太阳宇宙线电子能谱的形成模型,探讨了高能电子通过日冕捕获区的库仑损失、轫致辐射和同步辐射等物理过程,首次研究了日冕等离子体尾场对太阳宇宙线电子的加速及其能谱的形成.所得结果和观测谱能很好地符合,从而较合理地阐明了脉冲耀斑和经变耀斑两类太阳宇宙线高能电子谱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