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载响应与川滇中强地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滇地区在1994~1996年间发生了多次中强地震。本文作者将磁暴的初始-主相-恢复过程作为地球磁场对太阳风加卸载的响应过程,计算分析了西南地区10个地磁台站磁场垂直分量Z的暴时场DSt(z)中的暴时扰日变化,以及DS(z)场的加卸载响应比值P(z)的时空分布,发现P(z)的高值区即是未来44天至15个月内发生中强地震的地区。作者还对震区和非震区的P(z)高值与地震和气象灾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粗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在中强地震(7〉M≥6)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运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中强地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明显上升,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形态,持续时间为半年到两年。 相似文献
3.
水库地震主震前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用于水库地震的预测,分析研究了新丰江、丹江口、参窝以及佛子岭等水库地震主震前加卸载响应比Y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库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Y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选取广东省数字化地磁观测以来的地磁资料和一定震中距的显著地震事件,计算地震前1~2年的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结果显示,显著地震前1个月至1年不等,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值有明显超经验阈值2.8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Ultra low frequency (ULF) waves incident on the Earth are produced by processes in the magnetosphere and solar wind. These
processes produce a wide variety of ULF hydromagnetic wave types that are classified on the ground as either Pi or Pc pulsations
(irregular or continuous). Waves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and polarizations originate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magnetosphere.
The location of the projections of these regions onto the Earth depends on the solar wind dynamic pressure and magnetic field.
The occurrence of various waves also depends on conditions in the solar wind and in the magnetosphere. Changes in orientation
of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or an increase in solar wind velocity can have dramatic effects on the type of waves
seen at a particular location on the Earth. Similarly, the occurrence of a magnetospheric substorm or magnetic storm will
affect which waves are seen. The magnetosphere is a resonant cavity and waveguide for waves that either originate within or
propagate through the system. These cavities respond to broadband sources by resonating at discrete frequencies. These cavity
modes couple to field line resonances that drive currents in the ionosphere. These currents reradiate the energy as electromagnetic
waves that propagate to the ground. Because these ionospheric currents are localized in latitude there are very rapid variations
in wave phase at the Earth’s surface. Thus it is almost never correct to assume that plane ULF waves are incident on the Earth
from outer space. The properties of ULF waves seen at the ground con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ocesses that generate them
and the regions through which they have propagated. The properties also depend on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Earth underneath
the observ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ate of the solar wind and the magnetosphere distributed by the NOAA Space Disturbance
Forecast Center can be used to help predict when certain types and frequencies of waves will be observed. The study of ULF
waves is a very active field of space research and much has yet to be learned about the processes that generate these waves. 相似文献
6.
7.
地球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载响应与地震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28
将磁暴过程作为地球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响应,计算分析了北京地磁台1965.1-1979.12和1989.1-1991.12共18年垂直分量Z的暴时场Dst加卸载响应比值fD(Z)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地磁垂直分量Z日变幅逐日比及其与磁暴和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磁垂直分量Z日变幅逐日比是基于变化磁场在地球电导率的作用下会产生一个与变化磁场相反的感应磁场, 该感应磁场不仅包含了外空磁场的信息, 还包含了地下电导率的信息。 因此, 相对于地磁场其他成分来说Z分量更多地反应了地下活动的变化, 逐日比是利用前后两日地磁Z分量日变幅相比来提取该异常现象, 但磁暴可能会对逐日比异常判定产生影响。 我们取1984年至今江苏区域范围达到逐日比异常判定指标的29个事件结合磁暴以及该异常事件之后和地震的对应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发现, 无磁暴时逐日比异常和预测范围内地震对应关系达到0.77, 有磁暴时逐日比异常和地震对应关系为0.25。 综合分析认为逐日比异常事件发生后, 若该日无磁暴或者Dst指数小于异常第二日, 那么该异常为地震前兆的可能性大概为0.8, 反之则该异常有可能是磁暴的影响而不是来自于地下活动的影响, 需结合其他前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该研究增强了逐日比异常判定地震地磁前兆信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10.
11.
运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LURR)对华北地区23个地磁台站2008—2014年的数字化地磁相对记录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华北地区7年内发生了38次共计10组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其中7组有震例对应,在选定的24次震例中16次有震前异常。经统计发现各次异常发生时其异常面积与最大异常强度成正比关系,各组异常内累计异常台站数量与组内地震辐射能量有一定相关性。对有震例的7组异常分析后认为多数情况下组内各次异常之间有一定联系,主要表现为位置的连续性及继承性,并且发现震中位置和异常位置分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18年10月16日新疆精河5.4级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台站不同程度上记录了地磁日变化畸变异常,如地磁总强度F02时每日一值空间相关异常、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地磁低点位移以及地磁日变化空间相关异常等。统计震前观测到的所有地磁异常,并分析研究了其震前异常变化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从全国每日一值相关分析结果看,震前114天出现每日一值空间相关异常,异常高值台为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2)震前59天沿北天山断裂带分布的地磁台站加卸载响应比均成组出现超限的高值,且异常高值的空间分布跟震中位置有一定关联;(3)中国大陆地磁台站震前37天出现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且异常集中于震中附近;(4)震前出现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异常,异常台站空间上也主要集中于北天山地区。因此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及有关的计算方法短期内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可为今后利用地磁方法预测地震积累经验和震例。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磁加卸载响应比资料分析与地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M4型磁通门磁力仪与佘山台57型地磁记录得到的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值以刁进行地震中短期预测分析,通过对两种设备在共同观测时期得到的只2)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不同设备得到的旧值能满足以往的异常判定标准,GM4磁通门磁力仪得到的P(Z)值映震能力较好.可与余山台57型地磁记录仪匹配使用。 相似文献
14.
15.
介绍对瀑布沟水库用加卸载响应比和波速比监测预测水库诱发地震的实践过程,通过课题以往的预测和对应其后期实际发生的地震来分析,结果显示:地震频度库水加卸载响应比Yn和Cr值、库水下方地震波速比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作为监测预测水库诱发地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国际地磁参考场资料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利用国际地磁参考场资料,我国学者研究了高斯分析、地球磁场模型及其源场可能位置、重磁关系、核幔耦合、地磁场能量、地球非偶极子磁场西向漂移等。在绘制中国地磁等值图中也利用了某些国际地磁参考场资料。 相似文献
17.
18.
将磁暴过程作为地球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载响应,分析了平谷台1995年1月至1998年4月期间磁暴场的暴时扰日变化Ds(Z)的响应比值P(Z)的变化。发现P(Z)高值与平谷台550km,左右范围内MS≥50的中强主震有较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19.
20.
建立客观的磁力ΔT异常,获得可信的磁力ΔZ⊥异常、居里面成果, 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对于解决南海资源等相关的地质、地球物理问题意义重大.本文汇集我国历年在南海取得的磁力实测资料,重新处理、校正、整合,特别是追溯南海周边的国际地磁台的日变资料进行日变改正,形成的南海磁力ΔT异常,其资料品质得到了极大提高.采用全磁纬变倾角化极技术,获得磁力ΔZ⊥异常,其与实测证实的磁性海山、海岛有非常好的匹配关系,建立起可以直接用于反演处理解释的南海磁力ΔZ⊥异常.选择磁力ΔZ⊥异常的小波多尺度分解四阶逼近,采用单一磁性界面反演技术进行深度反演,获得居里面又称磁性底界面.建立了认识、解释南海的磁场基础体系,证实了南海基性岩浆岩分布区与磁力ΔZ⊥异常的正磁异常高密切相关,区域性的磁力ΔZ⊥异常负磁异常区可能与居里面深度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