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丘达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1,(3)
“宁乡式”铁矿,主要分布在桂东北地区中泥盆统信都组中。主要围岩为一套由粘土和粉砂组成的岩石。绿泥石和赤铁矿是主要的含铁矿物,它们常以鲕粒形态出现,彼此紧密共生。过去认为绿泥石鲕粒与赤铁矿鲕粒一样,是在一种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直接沉积产生的;因而对它的研究较少。现今工作表明,它并非在沉积阶段形成,而是一种成岩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华南泥盆纪古地理环境对宁乡式铁矿床时空分布、矿石特征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盆纪宁乡式铁矿床是我国分布最广、储量最多的沉积型铁矿床,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的鄂、湘、赣、川、滇、黔、桂等省(区)及甘南等地,矿床的时空展布和矿石组合受控于沉积盆地的古地理环境.根据宁乡式铁矿床的分布情况划分出8个成矿区,根据华南地区泥盆纪构造格局划分出8种盆地类型.在详细分析各盆地内矿床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陆内凹陷盆地对成矿最为有利,晚泥盆世铁矿床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矿化强度高;在同一盆地内,盆地边缘矿床的矿石为碱性矿石,多为贫矿,磷含量较低,靠近盆地中心的矿床规模巨大,矿石为酸性矿石,品位较高,富矿所占比重较大,磷含量较高.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矿石提出了其不同的可利用性和不同的矿物加工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湘赣边境的宁乡式铁矿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湘赣边境的茶陵、攸县、永新、莲花、萍乡等地的泥盆纪沉积铁矿属宁乡式铁矿,产在上泥盆纪佘田桥系地层中。主要铁矿层有1—2层,中夹以绿泥石页岩,或绿泥石细砂岩,厚0.3~2米。铁矿层共厚0.6~5米,个别为5或8米,为鲕状磁铁赤铁矿石,其成分一般为T.Fe 40—50%,Si O_2 5—15%,S 0.1—1.8%,P 0.3%左右。矿层多来回褶皱,属浅海相胶体沉积,有受变质的现象,有时变质现象甚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7.
8.
宁乡式沉积铁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演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宁张式铁矿是我国最重要的沉积型铁矿床,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的鄂、湘、赣、川、滇、黔、桂诸省以及甘南地区。含矿建造主要赋存于中上泥盆统,而以上泥盆统为主,可划分出7个成矿区,其中最重要的鄂西-湘西北成矿区。在1个矿床中通常有1~4层铁矿,其中有1个是主矿层,矿石主要由鲕状赤铁矿组成,次有菱铁矿、鲕绿泥石和褐铁矿,含铁品位一般为30%~45%,含磷通过偏高,介于0.4%~1.1%,中泥盆世和晚泥盆世沉积铁矿在分布范围、矿床规模、赋太和围岩建造和矿石特征等方面有一定差异,文章对鄂西-湘西北成矿区的矿宋时空演化作了重点论述,对铁矿的分布与岩相古地理的关系及矿床生成条件进行了讨论,指出含矿建造大多产于海侵程序的沉积岩系中,在湿热环境下较封闭或半封闭的古海盆,古海湾或潮坪中的浅海-滨海相沉积组合是有利的成矿古地理条件,提出要 相似文献
9.
《地质与勘探》1958,(23)
湘赣边境(主要指茶陵、永新、攸县、莲花等地,以下同)宁乡式铁矿分布很广,开采历史悠久,从1928年以后,即间断地为地质工作者所调查,且均著有报告.但正式的地质勘探工作,却在1952年以后,当时由中南地质局所属的两个勘探队先后在本区开展了茶陵?水、永新乌石山及莲花株岭均三矿区的勘探工作,并于1954年提出了地质报告.但因矿床地质构造及水文条件均较复杂,勘探程度尚嫌不够,为了提供湖南钢铁厂的原料基地,我队又于1956年5月继续对乌石山及?水两个矿区进行了详细勘探工作,1957年又开展了清水铁矿的勘探,与此同时也对外围其他铁矿产地进行踏勘或预查工作.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今后的勘探工作,特将湘干边境宁乡式铁矿 相似文献
10.
鄂西宁乡式铁矿分布层位岩相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鄂西宁乡式铁矿分布广、规模大,尤以普遍发育赤铁矿鲕粒而独具特色。并且它一般赋存于加里东运动后第一个海浸沉积序列中由碎屑岩向碳酸盐岩过渡的层位,岩相古地理环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本文铁矿层中赤铁矿鲕粒类型之繁多,结构之复杂,安全可与碳酸盐鲕粒相提并论,其成因亦非常相似,均为强烈搅动环境中机械沉积的产物。经波浪和潮汐水流的再次搬运富集。最后定们于中等一弱动荡环境或相地低凹摈滨相上部。 相似文献
11.
朱伟鹏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23,43(1):87-100
宁乡式铁矿是我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沉积型铁矿,为了探讨其沉积特征与成矿机制,本文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TESCAN综合矿物分析仪,选取采自桂东北、鄂西成矿区的若干矿石样品进行岩石学和沉积学研究,深入剖析铁质鲕粒的显微组构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宁乡式铁矿为混积岩,具有典型的鲕状结构,可划分为砂岩型、灰岩型和混合型等三种类型,赋存于中泥盆统信都组、上泥盆统黄家磴组和写经寺组地层中,含矿岩系总体为一套砂岩、泥页岩和泥灰岩组合,形成于区域海侵背景下的滨海、滨–浅海转换带;矿石中铁质鲕粒形态多样,粒径多集中于0.2~0.5 mm,少数铁质鲕粒的矿物相和主量元素呈圈层状分布,核心可为石英或生物碎屑充填,外部为赤铁矿、鲕绿泥石及胶磷矿环带互层。研究表明矿石的形成可划分为成矿物质准备期、铁质鲕粒形成期和铁矿沉积期三个阶段,强烈的古陆风化作用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质在机械沉积作用、胶体化学沉积作用和生物沉积作用下富集并沉淀,期间经历了复杂的氧化还原过程,最终压实固结为宁乡式铁矿。
相似文献12.
13.
四川江油马角坝早石炭世异珊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异珊瑚类在我国广大地区的早石炭世地层中陆续地被发现并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如贾慧贞、许寿永(1977)、俞违章等(1973)、范影年(1978)、王增吉(1980)等都有报道。他们对异珊瑚的研究,在地层划分和对比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当前的材料,系笔者1980年采于四川江油马角坝附近总长沟群上部的紫红色泥质灰岩中。 相似文献
14.
赵兵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0,20(4):89-96
龙门山中段白石-苟家地区泥盆纪地层十分发育。根据多条剖面的岩石特征、基本层序、生态环境等所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规律,将区内以泥盆纪为主的沉积地层划分为九个层序,并归之于4个层序组。详细分析了每个层序各体系域的特征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区内泥盆系总体为一套向上变浅的沉积层序,埃姆斯早期存在深水盆地环境,中泥盆世早期盆地呈西深东浅的沉积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5.
陈源仁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0,10(1):19-27
四川龙门山区的泥盆系以其发育完整、出露良好、厚度巨大、化石丰富、地层连续、层序清楚等特点驰名中外,尤其是北川桂溪—甘溪—沙窝子剖面的研究程度不断提高,已成为世界泥盆系分统分阶研究中不可多得的系统剖面。但长期以来对龙门山区泥盆纪时的古地理特点和海侵方向等关键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肯定的和统一的认识。本文就目前作者的认识,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丘达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1,(3)
广西“宁乡式”铁矿,主要分布在桂东北,矿体产于中泥盆统信都组中。含铁岩石主要为硅酸铁质岩和氧化铁质岩。含铁矿物主要为绿泥石、褐铁矿及赤铁矿,次为菱铁矿与黄铁矿。它们多组成鲕粒及鲕粒间的填隙物。其中以绿泥石鲕粒与赤铁矿鲕粒为主,二者紧密共生。前人认为两种鲕粒都是在动荡动水体中直接沉积形成的,所不同的是一个位于较浅水的氧化环境,另一个则在较深水的还原环境。现今研究表明,它们均非在动荡水体中直接沉积形成,而是在沉积期后的成岩过程中形成,并且彼此间有着成因的联系,即绿泥石鲕粒产生在前,赤铁矿鲕粒是由它转变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19.
铬矿石中的绿泥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延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1):47-47
在原生铬矿石中,绿泥石被视为不应存在的脉石矿物.在已发表的关于原生铬矿石矿物组合研究的文献中,均未有关于绿泥石存在的报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