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对于使用已有中国地壳运动名称的意见(草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这个意见草案是根据“中国地壳运动命名的几点意见(草案)”和“中国地壳运动名称资料汇编”两个文件提出来的。经过初步整理后,发现不少旧有的地壳运动名称存在着级别不明、性质不清、缺失地层过多、时代不确切、一词多义和同义异名等现象。此外,不同观察者对同一地区的地层接触情税有不同的看法,因而对于该处地壳运动的存在与否,或者对于运动的性质,也有不同的看法。有时由于地层时代的变更,某些地壳运动名称的沿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各种地壳运动假说,提出了地幔胀缩力和重力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地球自转离心力和潮汐摩擦力是地壳运动的次要动力来源。地幔软流圈中放射性元素衰变热产生的膨胀使岩石圈产生拉裂,软流圈物质以岩浆形式喷出地表,岩浆柱散热收缩,产生负压,岩石圈在负压和重力作用下形成地壳运动。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层出现的不整合,确定一个地区发生过的地壳运动,进而划分构造旋回或构造幕,并进行全球性对比,认为地史上发生过几次强烈运动,在全球大体上是同时的.对这样一个全球性地壳运动定时律问题,李四光同志曾在某种程度上提出过批判,但并  相似文献   

4.
扬子陆块北缘长达20多亿年的地质历史由绘了一个陆亮明晰的单向演化过程,并给我们提出了一些用现有学说难以解释的问题。本文试图以这些资料为起点,吸收板块构造和其它学说总结的基本事实及新的研究进展,从天体运动的角度出发,研究地球的圈层结构、质量分布与地壳运动、地壳演化,提出了一个源于旋转拖拉力的地壳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与地壳运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对中国现今地壳形变场、断层位移场、地应力场、地质灾害场、地壳深部结构构造等分别研究和分区。首次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讨论了中国现今地壳运动问题。对中国地壳运动的某些过程、时空发展演化及运动规律的新认识,为中国地壳运动理论补充了现今构造应力场资料,同时也为国民经济规划、减灾防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东南、华北及藏北三个地洼区的重力、地震、地热等深部和浅部地球物理资料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及其存在的差异,论述了上述三个地洼区现阶段的大地构造运动中,东南地洼区地壳运动最弱,藏北地洼区地壳运动最强,华北地洼区的地壳运动强度居于前两者之间。研究表明,地壳运动的强弱变化与地幔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是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最直接影响环境变化的自然因素有气候变化、海平面和陆地的升降等,通过对有关广西沿海海平面和地壳运动资料的研究,初步分析了地壳运动对沿海地区产生的不良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8.
丁乾俊 《新疆地质》2003,21(4):463-467
任-侵位的岩浆体,在结晶分异、固化成岩过程中,一般都可分为:已结晶的固相岩体、正(半)结晶的可塑相岩体及未结晶的熔融相岩浆3部分.此时,若发生了地壳运动,地壳运动的构造作用力。使正(半)结晶的可塑相岩体发生可塑相变形,形成片麻化岩体;地壳运动(包括地震)时的构造作用力为脉动性质的挤压作用力;岩体发生片麻化的地壳运动,又使已结晶的固相岩体和围岩发生断裂活动,形成了断裂带控矿、容矿构造;未结晶的熔融相岩浆再度上升侵位,便形成了小侵入岩体控矿构造.残浆的形成与排出,控矿构造的发生、发展与控矿过程,都是在这次地壳运动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对这次地壳运动可称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震是现代地壳运动的表现之一, 现代地壳运动还表现在许多地质和地貌特征上, 因此研究新构造运动的地质、地貌标志对了解该区的地震活动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壳发生运动,是地壳内部和外部矛盾诸方面斗争总的反映.运动的结果,在地壳中形成并保留了各式各样的地质现象.地壳运动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论点众多,争论激烈.由于各学派思想体系发展的历史不完全相同,处理地质构造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就各有差别.但无论哪个学派,只要能站住脚的话,"无论从哪一方面提出的有关地壳运动的论证,都令人信服地说明地质构造现象,亦即地壳的形成和形变的起源".它立论的根据要在正确认识地质构造现象本质的基础上,按照一定逻辑步骤,开展工作,力求逐步踏实的前进,很可能会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最后才能对地壳运动问题得到符合  相似文献   

11.
实现贵州矿业可持续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震海 《贵州地质》2000,17(3):190-193
本文分析了贵州矿产资源的现主在开发方向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提出了加强贵州矿产开发管理,促进贵州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various dominating factors affecting crustal movement of the coastal zone in eastern China are analyzed, and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al movement are summarized. Subduction of the pacific plate and Philippine plate and southeastward “escap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re believed to be dominating factors affecting crustal movement of that zone. Undoubtedly, it is a best way to monitor this kind of large-scale crustal movement with GPS technique. The feasibility of monitoring crustal m...  相似文献   

13.
陈任远 《贵州地质》2000,17(3):200-202
本文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实用范围,阐述了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常见的事故及预防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现今高分辨率地壳运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颖  江在森  张晶  武艳强 《地球科学》2009,34(3):399-404
利用GPS资料, 采用最小二乘配置和小波技术分析了青藏高原的地壳运动特征, 对该区地壳运动强度和涡旋运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青藏高原地壳运动强度沿喀喇昆仑断裂、玛尼-玉树-鲜水河-小江的弧型构造带, 自西向东递减.川滇菱形块体显示出北强南弱、西强东弱的特点, 东边界形成明显的分界线, 而西边界并不明显; 青藏高原存在3个涡旋分区: 顺时针旋转的拉萨、羌塘及川滇中西部地区, 亚东-谷露断裂以东的区域为其涡旋高值区; 逆时针旋转的柴达木地块及其以北的地区, 西昆仑断裂与阿尔金断裂之间为其高值区; 逆时针旋转的青藏高原与华南地块的边界带, 龙门山与安宁河的拐角处为其高值区.   相似文献   

15.
新构造学研究趋势的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光勋 《地学前缘》1995,2(2):203-211
本文在简述新构造学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新构造学今后研究的七个领域:(1)全球变化;(2)现代大陆动力学;(3)新构造运动序列和新构造变形体系的建立;(4)青藏高原和沿海地区新构造;(5)活动构造;(6)现代构造运动;(7)新构造与地震及自然灾害、资源开发和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找工作的实践,证实塔儿山-二峰山财区金矿体产于破碎带内,并认为破碎带构造复杂,硅化,黄铁矿,褐铁矿化,蚀度强裂地段是找金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赵明玉 《矿产与地质》2000,14(4):225-229
论述了张广才岭成矿带铁力-玉泉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带中的各类矿床与燕山早期、中期及印支晚期岩浆侵入作用的成因关系,指出侵入岩的控矿作用。并分析成矿特征与成矿规律,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秦守荣 《贵州地质》2000,17(3):180-182
贵州前寒武系变质岩主要有区域变质岩。区域变质作用有两上重要的递进发展阶段,有泥盆纪时期的埋深静压变质作用和燕山期的动压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型金矿提金中组塔方式与载金炭吸附情况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燕 《贵州地质》2000,17(3):209-212
通过对某中型金矿组塔吸附体系的组塔及各分塔的吸附中载金炭和贵、贫液品位的跟踪监测,了解了各分塔在吸附任务中的具体分配情况,并依此改变下炭方式,动用在生产中节约了成本,加快了奖金的周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