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 南海台风,一般生成于南海广大海区,但有个别台风,却生成于范围不大且非常靠近内陆的北部湾海区内,它一生成,沿海即有大风。也有一些台风,在移到南海北部时,风力不很大,但一进入北部湾海区,突然加  相似文献   

2.
一、资料及统计规定 我们使用了1949—1985年共37年的资料。其中1949—1984年取自中央气象局编的《台风年鉴》,1985年取自广东省气象台编的《台风资料简集》。 统计规定: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增强到≥8级为台风生成。  相似文献   

3.
4.
台风是夏半年袭击北部湾海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据1949年—1987年的台风资料统计,影响北部湾的台风共有174次,最多一年达9次,每年平均达4.5次。但其年际间的分布很不均匀。本文根据1949—1987年的台风资料,分析了北部湾台风的气候振动和可能影响因子,为桂南沿海地区的台风预报提供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985年8月下旬北部湾热带低压发展为台风的演变过程作了诊断分析。发现在台风的生成和加强的过程中,涡旋动能出现显著的加强和向下转移,最大涡度层和无辐散层明显下降.与此同时,暖心结构也逐步形成。这一过程与低层西南季风的增强北进,卷入台风环流中的过程密切相关。涡旋动能收支的计算表明,低压由于处在强的水平切变和垂直切变基流中,风场和温度场的不对称和暖心结构的形成,使台风获得正压和斜压不稳定能量,加之以积云对流为代表的次网格过程向涡旋运动输送能量,从而使低压发展为台风。台风的衰亡是由于登陆后低层偏冷气流的入侵和下部暖心结构的破坏,使台风只有纬向平均气流取得能量,不足以补偿摩擦耗散和位能通量的辐散,因而减弱为低压的。   相似文献   

6.
台风生成的综合学说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李宪之 《气象学报》1956,27(2):86-100
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气象学者对热带气旋(在东亚叫作台风)的生成,就有了相当认识;但是,直到现在,这方面的学说,越来越多,还没有统一起来;而且对一些问题(如为什么热带气旋只限于某些地方?为什么热带气旋发生的频率很少?等等),还不能或不能正确地解答。这篇文章把作者过去对台风工作的一部分,在理论上加以补充,提出三个必要而且满足的条件(大规模的高度潮湿不稳定,相当强的涡度和足够强大的外力——冷空气的侵入,其中前两个是已经公认的)和几个有利条件,并加入最近整理出来的一些结果,再参考过去已有的资料和主要文献,分析批判,而构成这个综合学说。用这个学说可以简明地比较合理地解答上面提到的以及其他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3年台风"尼伯特"周围的风向、风速在铅直方向的垂直变化和垂直速度、散度场等物理量的变化分析,发现台风周围的风向、风速的垂直切变增大和上升运动的迅速减弱改变了台风的暖心结构,是造成台风"尼伯特"在北部湾海面上迅速减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台风“尼伯特”在北部湾海面上减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敬海  张雪波 《广西气象》2004,25(3):10-11,5
通过对2003年台风“尼伯特”周围的风向、风速在铅直方向的垂直变化和垂直速度、散度场等物理量的变化分析,发现台风周围的风向、风速的垂直切变增大和上升运动的迅速减弱改变了台风的暖心结构,是造成台风“尼伯特”在北部湾海面上迅速减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985年9月20-23日,17号台风在西沙群岛附近海面生成后,其移动不是服从偏西和西北方向的常见规律,而是向偏北方向移经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东部海面,在湛江市登陆,进入广西玉林地区再转向东,经过梧州地区到广东境内消失,见图(1)。  相似文献   

10.
广西北部湾地区台风暴雨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1970~2004年中央气象台编制的《台风年鉴》和广西北部湾各站日雨量实况,对影响广西北部湾地区台风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北部湾地区的台风主要出现在7~9月,与南海台风相比,西太平洋台风引发北部湾地区的大暴雨次数较多,从台风登陆路径分析,Ⅱ类和Ⅰ类在湛江到钦州登陆路径的台风造成北部湾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的机率最大;Ⅲ类路径登陆的南海台风几乎都不影响该地区,不管何种路径,造成北部湾沿海地区暴雨,台风低压中心必须进入或者靠近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11.
广西北部湾地区台风暴雨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小娟  丁治英 《广西气象》2007,28(2):31-35,53
利用1970-2004年中央气象台编制的《台风年鉴》和广西北部湾各站日雨量实况,对影响广西北部湾地区台风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北部湾地区的台风主要出现在7-9月,与南海台风相比,西太平洋台风引发北部湾地区的大暴雨次数较多,从台风登陆路径分析,Ⅱ类和Ⅰ类在湛江到钦州登陆路径的台风造成北部湾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的机率最大;Ⅲ类路径登陆的南海台风几乎都不影响该地区,不管何种路径,造成北部湾沿海地区暴雨,台风低压中心必须进入或者靠近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12.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OLR资料和中国气象局编辑的<台风年鉴>及<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夏季中心附近的平均风力达8级(17 m/s)或以上的热带气旋(含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以下统称台风)牛成频数与气候背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台风牛成多寡的气候背景差异和特征进行比较表明,前期冬春季海温和赤道辆合带的异常与夏季台风生成有密切的关系.前期冬春季在类似于La Nina型海温距平分布背景下,从冬至夏在赤道中太平洋160°E附近的ITCZ有一个向西北方向加强北抬的过程,太平洋ITCZ的活动偏北偏强,赤道太平洋有异常活跃的ITCZ向西太平洋台风主要源地推进,有利于后期夏季台风的生成;相反,前期冬春季在类似于E1 Nino型海温距平分布背景下,赤道西太平洋ITCZ偏弱偏南,不利于后期夏季的台风生成.在夏季多台风年,前期冬季西太平洋暖海温异常为后期台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有利背景,在暖海温的持续作用下,对流层的风场辐合异常增强,增加了暖海温区的水汽供应.到了前期春季,热带辐合带的扰动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随着赤道辐合带的北移,附加的异常辐合位于暖海温区时,会激发出低空大尺度水汽辐合与自由大气中潜热释放之间的正反馈,有利于后期台风的生成.当前期冬季至春季西北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偏冷时,对流层的风场为辐散异常,减少了冷海温区的水汽供应,导致赤道辐合带不活跃,缺乏必要扰动,夏季台风生成偏少.  相似文献   

13.
近50年来,对台风的形成和发展作了许多研究,但对不少问题的看法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作者根据过去的研究结果,综合了有关台风发展的理论,并提出了一个预报程序。一、台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有利条件帕尔曼曾提出强热带气旋发展的三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10月台风的“KPI”2020年10月,台风狂刷存在感,“灿鸿”“莲花”“浪卡”“沙德尔”“莫拉菲”相继生成。10月29—30日,第19号台风“天鹅”和第20号台风“艾莎尼”也不甘寂寞,组团来袭。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华南区域常规观测站资料、静止卫星红外云图及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第7号台风"韦帕"生成环境条件、移动转向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台风"韦帕"生成于热带辐合带弱垂直风切变中心附近,高海温是其生成及发展的基础条件,强度维持与西南季风及越赤道气流卷入密切相关.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变化显示,"韦帕"所获取的海表面热通量较少,这是其强度增强有限的主要原因;台风移动路径与引导气流密切相关,其不同阶段受不同层次引导气流影响,且引导气流弱,台风移动速度也较慢;台风"韦帕"发生停滞及转向,主要由于大尺度环境场发生明显改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及东风波都起重要的影响;低层台风中心附近风速变化影响台风环流结构内力的方向大小,也会造成台风路径移向的变化,高层辐散区对台风中心移动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79—2019年4—11月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和静止卫星红外云图资料,筛选出189例南海台风,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1°×1°再分析资料,分析南海台风生成前48 h至生成时刻的天气环流和动力、热力条件。结果表明:南海台风生成于热带洋面大范围的高海表温度、高水汽含量和高不稳定层结区,其生成前的主要环境背景环流是赤道辐合带、西南季风或东风波等;台风生成前扰动中心常常处于其北侧风切变小而南侧风切变大的过渡带中,少数扰动中心倾向于风切变小值中心附近,风切变与扰动的发展之间无显著相关;扰动中心一般与垂直涡度中心重合,垂直涡度中心是表征扰动自身强弱的物理量,但垂直涡度自身的大小与未来扰动发展趋势关系不明显,而Okubo-Weiss(OW)指数则对于扰动的发展以及扰动位置确定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在扰动发展过程中,扰动中心附近存在一个贯穿整个对流层的位涡柱,低层扰动部分与位涡柱中的中低层位涡相互作用,有利于扰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肖琢静 《气象》1978,4(9):6-6
南海台风生成地点距我国大陆较近,生成后往往在较短时间内就会影响华南沿海。为了提前预报它的发生发展,我们对1967—1970、1972、1973、1975共7年5—11月发生在南海的84个热低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确定热低压能否发展为台风的判别式。经1976—1977年验证,效果较好,现简要介绍如下。 规定:凡生成于或移入10—20°N、110—120°E范围内的热低压系统(不包括由台风在南海减弱后的热低压)均参加起报;起报时间定为热低压出现后的每  相似文献   

18.
王远超  黎玲 《广西气象》2007,28(A02):38-39,52
通过对1951-2006年在北部湾区域内热带低压加强发展成为热带风暴的个例分析,其具有生命史短、强度弱、生成时段和区域集中,对广西南部的影响严重等特征。其发生发展与北部湾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当其北侧的偏东风天气系统或南侧的西南风天气系统的其中一个加强或同时加强,造成北部湾海域正压不稳定,涡度局地变化为正时,将有利于热带低压强度加强发展成为热带风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951~2006年在北部湾区域内热带低压加强发展成为热带风暴的个例分析,其具有生命史短、强度弱、生成时段和区域集中,对广西南部的影响严重等特征。其发生发展与北部湾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当其北侧的偏东风天气系统或南侧的西南风天气系统的其中一个加强或同时加强,造成北部湾海域正压不稳定,涡度局地变化为正时,将有利于热带低压强度加强发展成为热带风暴。  相似文献   

20.
张婉佩  董克勤 《气象》1978,4(7):2-3
7504号台风形成在我国台湾省东南约400公里的洋面上。与过去一些近海台风类似,这次台风发展很快,从低压环流出现到台风形成,只有一天的时间。从台风编号到登陆我国大陆也只有48小时的间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