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am.  SDG 《广东地质》1998,13(3):69-78
香港中侏罗-早白垩酸性火山岩和花岗岩类侵入体,是展布于中国东南部的NE向燕山构造浆带的一部分,香港火山碎屑沉积充填线状排列的喇叭形火山口和椭圆形破火山口,岩浆是通过裂隙充填到复杂的断裂和剪切带中,形成岩墙杂岩体和花岗岩类侵入体,岩墙显示了破火山口的边界,火山口,破火山口,岩墙和侵入体的空间分布和几何形态,受到4期火山活动和侵入活动期间的构造所控制,EW向和NEE向的拉伸和转换拉张作用主导,随时间的  相似文献   

2.
1矿田地质背景相山矿田位于赣杭火山岩带西南端的一个上侏罗系中酸性火山塌陷盆地(或称破火山口)内。相山破火山口,是一个发育于前寒武系褶皱基底上的上侏罗系的中心式火山口塌陷而成的。破火山口呈东西向的椭圆形,面积约300km2。  相似文献   

3.
许多破火山口沿着破火山旋回后断续活动的区域性的重要断裂带分布。在有矿化的破火山口中,矿床受破火山形成期间发育的各种构造以及切割和活化破火山构造的区域断裂控制。破火山旋回的最初阶段定位于浅部的岩浆房之上发生火山隆起,且在岩浆房上部的构造穹隆内发育正断层。断裂作用的早期被破火山形成打断,但其中有些断裂则被保存于破火山口的外围并可能成为重要的控矿构造。与破火山相关的构造如环状构造断裂往往在控制再生岩浆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香炉山破火山口为例,从火山口的构造特征,火山岩层序,火山机构等方面论述了破火山口的形成及演化。  相似文献   

5.
沙德铭  母瑞身  田昌烈  杨森  贾斌 《地质论评》1999,45(7):1088-1094
阿希破火山口构造位于西天山博罗科努山早石炭世吐拉苏—也里莫墩火山岩带西部,呈近等轴状,周边被环状断裂所限,南北直经2.6km,东西向宽2.4km,面积约6km2。火山口缘环状、放射状裂隙、火山岩相的配置格局、地球物理场特征等都十分清晰地显示了破火山口的特征。大型阿希金矿产于破火山口缘环状断裂内,显示了与破火山口形成的密切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地质局第十地质队四分队在兴海县鄂拉山一带进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发现了两个火山机体——虎达破火山口构造和赛曲龙洼火山穹窿构造。虎达破火山口地貌景观醒目,四面高中间低。火山堆积物质为中性火山岩。安山质集块岩、角砾岩、火山弹分布在破火山口的中间,各类岩相呈环状分布,向中心倾斜,周围有放射  相似文献   

7.
已建立起形成一种演化序列的含矿火山构造的八个模式: 1、具有小型铜—黄铁矿矿床的层状喷发玄武质成分厚层。与塞浦路斯式相似。 2、在具有小型硬火山口的玄武质盾形火山处具有透镜状铜—黄铁矿矿床,它们与塞浦路斯式块状硫化矿床相似。 3、玄武质—流纹质成分的似破火山口的环形构造中,具有小型,中型到大型的Cu—Zn(乌拉尔式)矿床。  相似文献   

8.
芙蓉山破火山口构造以其独特的地貌形态,完美的环状断裂和环状岩墙,环形展布的航磁异常和地球化学异常,显示出一个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相结合,岩相—构造配置较完整的典型破火山口模式。依壳、幔二元混合模型方法计算,火山岩和侵入岩源区物质组成为UC 71.16 DM 28.84和UC 70.84 DM 29.16。根据元素分配理论定量模拟岩石的成岩过程,芙蓉山地区的火山—侵入杂岩的初始岩浆,是源区约31%的物质熔融而成。  相似文献   

9.
控制宁芜盆地东侧边界的区域性方山—小丹阳深大断裂,中生代发生强烈活动,成为岩浆上升通道,主要控制着龙王山旋回的火山喷发、喷溢、岩浆侵入活动及与其相关的成矿作用。断裂活动派生的牵引褶皱及次级张性裂隙,为浅成热液金、银矿床的控矿、储矿构造,根据地貌、地质、物探异常特征,确认该构造岩浆带上,有环状、放射状断裂构造,有良好成矿、控矿的塌陷式破火山口,是寻找浅成热液型金、银矿床的有望地段。  相似文献   

10.
控制宁芜盆地东侧边界的区域性方山-小丹阳深大断裂,中生代发生强烈活动,成为岩浆上升通道,主要控制着龙王山旋回的火山喷发,喷溢、岩浆侵入活动及与其相关的成作用。断裂活动派生的牵引褶皱及次级张性裂隙,为浅成热液金、银矿床的控矿、储矿构造,根据地貌、地质、物探异常特征,确认该构造岩浆带上,有环状和射状断裂构造,有良好成矿、控矿的塌陷式破火山口,是寻找浅成热液型金、银矿床的有望地段。  相似文献   

11.
破火山口的形成是火山物质喷发量最大、破坏力最强的一种火山作用现象,因此,探寻破火山口存在的证据是明晰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营城组火山喷发规律和叠置关系的关键。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地层中徐东破火山口呈一个长轴约17km,短轴约10km的椭圆形、塌陷深度近3km的大型破火山口,其天窗式塌陷是下方岩浆房的不对称形态或岩浆房的不对称抽空导致。徐东破火山口内被厚层流纹质凝灰岩和熔岩填充,剖面上显示一对发育完整的正、逆断层,指示徐东破火山口经历了完整的沉降、塌陷、火山喷发过程。徐东破火山口形成于大陆裂谷背景下,是岩石圈减薄,大规模岩浆作用的产物。受区域NNW向构造格架控制,形成破火山口南北延伸的椭圆形态。  相似文献   

12.
相山铀矿田与斯特列利措夫铀矿田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锡珩 《铀矿地质》2012,(5):265-272
相山铀矿田和斯特列利措夫铀矿田均产于破火山口中,相山火山盆地的基底为震旦系变质岩,斯特列利措夫盆地的基底为多期活化的片麻状花岗岩。两盆地的破火山口盖层均为陆相火山岩系,相山破火山口火山岩系为酸性和中酸性岩,斯特列利措夫破火山口火山岩系则为酸性和基性火山岩呈互层产出。破火山口内的构造和蚀变作用发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这是两个铀矿田成矿远景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松喀尔苏铜金矿床位于卡拉麦里石炭纪陆相火山岩带,属于与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文章分析了火山构造系统、及其控制作用和构造应力场,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探讨了矿床控矿火山构造演化和机制,构建了控矿模式。研究表明:(1)火山构造系统依次分类为陆相火山岩带→火山构造盆地→破火山口(火山穹窿)。控矿火山构造类型是具有环状和放射状断裂的破火山口构造。(2)火山构造系统控矿作用表现在NW走向的区域深大断裂控制火山构造盆地,NW走向的基底断层控制串珠状破火山口构造,赋存于泥盆系基底内的破火山口构造以及派生的EW走向和SN走向的火山断裂交汇部位控制含矿斑岩体侵入和矿化带形成,岩体侵入过程中发生的侵入接触带构造控制矿体和矿化类型,NE走向断裂和剪切裂隙密集带则有利于矿化的叠加。(3)构造系统从主断裂构造带系统向基底断层系统、火山断裂系统和岩体接触带系统依次演化。控矿构造作用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中期SN向构造作用和早石炭世晚期–二叠纪NW向构造作用有关: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中期,SN向挤压构造作用引发NW走向的断层右行走滑剪切、块体顺时针旋转和火山构造控矿系统;早石炭世晚期–二叠纪,来自SN方向和EW方向联合挤压作用下产生的NW方向的构造作用,使得火山断裂构造进一步发育,引起NE走向剪切面理的叠加改造、陆相火山岩线状分布和浅成低温金成矿作用。(4)后碰撞早期挤压–伸展转换环境,早期SN向持续缩短和后期NW向构造作用使构造体制转换,诱发深部岩石圈拆沉作用和软流圈地幔底侵作用,是斑岩型铜金成矿作用和控矿火山构造演化的重要机制。(5)控矿模式明确接触带和斑岩型为主要矿化部位和勘查类型,外围北东侧岩体与接触带是重要勘查区域。  相似文献   

14.
山东邹平盆地火山构造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邹平盆地火山构造,按其发展阶段可分为三期,由三个独立的中心式火山构造体系组成。火山口位置从早白垩世青山期早期(K_1q_1)到晚期(K_1q_3)以4km间距逐级向NE10°方向迁移。岩浆活动从早白垩世青山期早期的中基性向晚期中酸性-偏碱性发展。早期和中期喷发的火山岩系,围绕喷发中心塌陷,形成破火山口和环状、放射状断裂。晚期的火山喷发岩系,不整合于中期火山构造之上,沿着火山通道还伴有含斑岩铜矿的石英正长闪长岩的侵入。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今年6月在东准噶尔北缘进行专题研究工作中,在巴塔玛依内山东部,发现一个保存十分完好的古火山机构——红山中心型火山通道构造——火山口构造。  相似文献   

16.
新构造、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构造、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研究都是开展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基础性地质工作。在综述新构造、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的基本含义、相互联系与区别、主要工作内容及方法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提出了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工作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和对未来工作的几点建议。最后,重点介绍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开展活动构造体系和玉树地区活动断裂与地震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主要进展与成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天姆尖地区地质,遥感,重磁,地化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和野外路线调查以及岩石分析鉴定,匣定了天姆尖“超大型”破火山口的成生展布,首次识别出该区大面积分布的碎斑熔岩体系,指出该火山盆地经历了热隆起和破火山口形成两个演化阶段;论证了该区存在大型隐伏富铀花岗岩体,并对其时空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该区岩浆在垂向演化过程中,铀表现为下部富集带入而上部贫化带出,大量的铀等成矿物质随岩浆热液向上带入到破  相似文献   

18.
地月系统不同成因环形构造及其影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形构造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特别是在月球上分布更为普遍。本文论述了三种成因的环形构造,即:侵入岩成因的环形构造,火山成因的环形构造,以及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文中详细介绍了它们的成因与结构特征,指出侵入岩成因的环形构造主要由岩浆冷凝收缩形成,在遥感影像上主要表现为影像色调的不同;火山成因的环形构造为火山口,在遥感影像上具有环形结构;而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形态复杂,如碗形坑、中心锥环形坑与多环撞击坑,撞击坑的坑沿外缓内陡,遥感影像上表现为环形或弧形构造,有些撞击坑具有辐射纹。  相似文献   

19.
该类型矿床形成过程,主要可划分为火山喷流沉积和潜火山气液叠加改造两大成矿、蚀变期。从破火山口演化规律入手,分析研究了环形火山构造对矿床形成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0.
龙永煤田是福建省较大和开发较早的煤田之一,笔者根据现有资料和矿井地质工作的实践,对该煤田褶皱构造特征,特别是小型褶皱构造特征,提出粗浅看法。不妥处,望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