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长江中下游地区柑桔冻害周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治国  张养才 《气象》1989,15(12):13-16
本文选择≤-90℃的负积温和极端最低温度≤-8℃,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柑桔越冬期间冻害指标,利用功率谱、方差分析、谐波分析三种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柑桔冻害周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功率谱计算结果与生产实际相吻合,方差分析可反映冻害周期趋势,谐波分析不宜单独进行柑桔冻害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柑桔冻害存在准10年周期。  相似文献   

2.
抚州地区气候优越 ,有利于柑桔种植。历史上 ,抚州地区各县均种植柑桔。特别是著名的南丰蜜桔 ,栽培历史悠久 ,早在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就作为朝贡珍品 ,受到世人称赞 ,50年代斯大林称之为“桔中之王”。1柑桔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柑桔是喜温暖、湿润、短日照的亚热带果树。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是 :年平均气温>15℃(最好≥15.5℃) ,1a中有2个月以上月平均气温≥25℃ ,≥10℃以上活动积温≥4200℃(最好≥4500℃ ,极端最低气温 -7.0℃以上(最好 -5℃以上) ;年雨量1000mm以上(最好≥1500mm) ,其…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柑桔产区,常年柑桔产量在100—130万担之间,1972年高达141.3万担,居全国第二位。但本省地处我国柑桔栽培的北沿地带,柑桔冻害对柑桔生产有着很大的影响。据文字记载和调查,自清初到解放的三百多年中,曾发生过较大的冻害十余次,解放后至今的三十年中,也发生过大小冻害五次,如1954—1955年和1976—1977年冬季的冻害,给我省柑桔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关于柑桔冻害的农业气象指标,国内外曾有过一些报导。如Robert.P.认为,-11℃时柑桔地上部冻死,-9℃时柑桔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文成县茶树栽培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茶树栽培的气候区划指标,借助文成县1∶25万地形数据,应用GIS和小网格推算技术,对文成县茶树栽培进行了气候区划.结果表明,≥10℃积温在4 500℃以上,且年平均气温大于15℃的地区划分为茶树最适宜栽培区;≥10 ℃积温在3700~4500℃,年平均气温在12 ~ 15℃之间的地区划分为茶树较适宜栽培地区;≥10℃积温低于3 700℃,年平均气温不足12℃的地区划分为茶树不适宜栽培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负积温(日最低气温<0℃)≤–90 ℃和极端最低气温≤–8 ℃作为柑桔严重冻害指标。计算了不同寒潮路径、强度和极端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与柑桔冻害关系。运用谱分析方法,提出引起长江流域柑桔严重冻害的负积累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周期的地区差异大;同时,预测到本世纪末,长江中、下游地区柑桔生产中存在着严重的冻害,平原地区更为严重。因此,柑桔栽培应充分利用山体、水域效应,选择暖区、暖带地段建立桔园,不要强求连片种植,更不宜强调建立柑桔种植带。  相似文献   

6.
2002~2004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越冬花椰菜幼苗期适宜温度为15~25 ℃,最低温度5~7 ℃,最高温度25~30 ℃.莲座期适宜温度为4~20 ℃,最低-1~-3 ℃,最高21~22 ℃.花球形成期适宜温度一般为14~21 ℃,最低8~10 ℃,最高21~30 ℃.花椰菜生育期耗水量在767.2~933.5 mm之间,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超过950 mm或低于510 mm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降低.花椰菜生育期间低温冷害和高温伤害是造成减产和品质降低的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7.
2002年7~9月,我省双季早稻处灌浆成熟期,晚稻处移栽~抽穗期,棉花处开花结铃~裂铃吐絮期,甘蔗、柑桔处茎伸长及果实膨大期。2002年7月,我省基本以晴雨相间天气为主,气温正常偏低,降水充沛,未出现明显的伏旱天气,天气条件对早稻灌浆成熟、晚稻秧苗生长、移栽返青和棉花开花结铃及甘蔗、柑桔茎伸长和果实膨大较为有利。但7月12~16日,受大陆高压控制,我省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平均气温普遍30℃,日最高气温一般为36~38℃,局部达39~40℃,造成早稻高温逼熟,千粒重下降,对产量形成不利;同时对晚…  相似文献   

8.
长阳属武陵山南岭余脉,地势西高东低,山峰林立,立体气候明显,对发展椪柑生产极为有利。尤其是高坝洲、隔河岩两大水电站建成后,水体面积增大,峡谷暖区有所扩大,从而对清江两岸椪柑生产的气候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改善。1 椪柑在柑桔中属比较耐低温的品种,比甜橙耐寒,在-8℃低温下仍能成活。两大电站建成后,库区面积增大,水体效应明显,清江两岸冬季变暖,有利椪柑安全越冬。2 椪柑适宜生长发育要求≥10℃积温5000~5500℃。据实地考察,≥10℃积温长阳城关镇为5200~5400℃,中部流域段的刘坪为5300~5500℃,西部流域段为5400~5600℃。因此,椪柑适宜种植在隔河岩以上,次适宜种植区在高坝洲以上。随着库区形成,水体增大,水体效应增强,其发展范围可适当扩大。  相似文献   

9.
7~9月我省北部伏旱明显,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少5成左右,影响了水稻、棉花、柑桔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南部风调雨顺,水稻、棉花、柑桔、脐橙等长势好,丰收在望。2001年7月上旬,受副高控制,我省中北部普遍出现高温少雨天气,日平均气温一般在30℃以上,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部分地区高达38~39℃,达到了“高温逼熟”标准;同时月降水量仅为17~208mm,大部较常年同期偏少1~7成,局部偏少9成以上,日平均蒸发量均在7mm以上,部分灌溉条件差的地区已出现旱情,对水稻、棉花等作物的生长发育不利。此时早稻正处灌…  相似文献   

10.
1991年12月,盆地区内月平均气温5.6~9.5℃;川西南山地月平均气温3.2~10.0℃,大部地区接近常年。川西北高原为-12.5~-0.1℃,部分地区偏高1℃左右。盆地区月降水量大部地区为15~45毫米,比常年略偏多;盆西北月降水量在2~6毫米,接近常年或偏少6~7成;川西南山地月降水量3~11毫米,西昌偏少5成;川西北高原月降水量1~10毫米,一般偏多8成~3倍。  相似文献   

11.
台州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属副热带东亚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是柑桔生长的理想地方。全区有柑桔栽培面积14.6万亩,最高年产量达146万担。它以品质优良而闻名中外。但由于气候变化急烈,年内温湿分配常有失调,使柑桔产量很不稳定,尤其在6——10月副热带高压稳定控制本省上空时,全区便出现干旱高温天气。大于35℃高温年最长达20天(1951年),连续10天以上无雨平均每年出现  相似文献   

12.
京津塘高速公路秋冬雾气象要素与环流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京津塘高速公路2007年10—12月沿路自动气象站风、温、湿及能见度连续观测资料,结合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雾过程中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及气象要素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局地路段类型雾天气主要出现在上层为下沉气流同时地面为弱气压场的环流条件下;全路段类型雾过程主要出现在对流层低层弱西风槽前的暖平流区、地面冷锋前弱气压场中。2007年10—12月各月雾发生时近地面温度范围分别为9~13℃,4~7℃和-6~1℃;近地面相对湿度一般大于90%。相对湿度为85%~90%时,也有500~1000 m低能见度天气发生。雾发生时近地面风向不定,风速一般小于2 m·s~(-1);当风速大于5 m·s~(-1)时,雾存在的概率极低。文中还给出了各路段雾生消时间、持续时段及雾天气出现次序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1991年度柑桔冻害与避冻栽培区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研究了湖北省各地1992年柑桔单产的减产率与1991年12月最低气温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是一种指数相关关系,它能较好地解释冻害程度与最低气温的关系。用Gumbel分布计算了59个台站5、10、20、25和50年一遇的最低气温。并根据各地不同的10年一遇最低气温,将湖北省分成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柑桔种植区。为柑桔避冻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濮阳市0 cm地温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濮阳近50年地面温度的变化倾向率及成因。月平均地面温度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2月至翌年4月呈升温趋势,5~11月呈降温趋势,其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01~0.32℃/10a和-0.04~-0.83℃/10a,年平均地面温度变化倾向率为-0.23℃/10a;各月地面平均最高温度的变化倾向率,11月为0.01℃/10a,其余月份则为-0.46~-2.16℃/10a,年变化倾向率为~0.23℃/10a;各月地面平均最低温度的变化倾向率,11月为-0.02℃/10a,其余月份则为0.09~0.76℃/10a,年变化倾向率为0.34℃/10a;各月平均地气温差的变化倾向率为-0.17~-0.66℃/10a,年变化倾向率为-0.35℃/10a。当地地面平均最高温度呈逐年递减趋势,地面平均最低温度呈逐年递增趋势,地面平均最高温度的递减趋势远大于平均最低温度的递增趋势,因此,年平均地面温度呈逐年递减趋势。地气温差逐年递减,大气稳定度增强,不利于近地层污染物和水汽扩散,由此带来轻雾日数增多,空气污染加重。日照时数减少,地面受太阳直接辐射减少,是地面温度趋降的直接原因,空气湿度和降水量趋增、空气污染加重等要素的变化,是地面温度趋降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使用机制程报表序预审月报表时 ,微机经常显示“浅层5~ 2 0cm地温、空气温度是否误读”的信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 ,利用判别式可以判断机审信息的正误。空气温度正误判别式为[(tg td) /2 ]-t式中 ,tg 为当日最高气温 , td 为最低气温 ,t为日平均气温。把当日实测值代入上式 ,计算结果在 2 .0~ - 1.0℃之间时 ,一般可确定各定时及最高、最低气温无误读 5℃或 10℃。但上式不适用于寒潮、大风及降水天气。5、10、15cm和 10、15、2 0cm地温正误的判别式分别为[(t5 t1 5 ) /2 ]-t1 0[(t1 0 t2 0 ) /2 ]-t1 5式中 ,…  相似文献   

16.
高炮、火箭人影催化作业云层高度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碘化银的成核机理、高炮火箭撒播特点以及对不同类型云的特征分析,确定了使用高炮、火箭进行人影作业时云顶温度和人工增雨炮弹炸点及火箭播撒催化起点的温度:作业催化云层的云顶温度应处于-10~-24℃,最适宜为-15~-20℃;对层状云进行播撒催化,人工增雨炮弹炸点的高度应在-10~-15℃温度层,用火箭进行播撒作业时,起始播撒点的高度应确定在-10℃温度层;对积状云进行催化作业,人工增雨炮弹炸点的高度应选在-4~-10℃温度层,火箭起始播撒点的高度应确定在-4℃温度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6~2008年FY2-C卫星资料和西藏自治区雷暴记录资料,采用通道差异及云指数法对西藏地区雷暴在卫星云图上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雷暴开始时刻,拉萨、日喀则、当雄卫星通道差异和云指数特征明显,红外-分裂窗亮温差值为-5~5℃、红外-水汽亮温差值为-10~10℃和FYCDI云指数为-0.11~0.28K,能较好指示西藏雷暴的开始。从初始时刻至成熟强盛阶段,雷暴的红外和水汽亮温均表现出强烈的降温,其中,雷暴开始时红外和水汽亮温下降约15℃左右,并于1~2小时后达-70℃左右的最低值,达雷暴强盛阶段;成熟阶段雷暴的红外-水汽亮温差值为0~-5℃,FYC_TS值为0左右。   相似文献   

18.
郑西 《贵州气象》2001,25(5):34-36
柑桔起源于我国云贵高原 ,途径长江而下 ,传向淮河以南。关岭出产的柑桔果实色、香、味兼优 ,产品供不应求 ,市场销售前景较好 ,为了充分发挥关岭气候温和、雨量丰沛、雨热同季的资源优势 ,政府决定开发打邦河流域 ,在内陆的山区大力发展柑桔 ,我局与打邦河流域开发指挥部曾共建小型柑桔苗圃 ,并被省气象局批准为科技扶贫项目。因此 ,本文就我县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分析 ,为指导生产提供趋利避害的对策及建议。1 关岭县的气候环境1 1 温度关岭县年平均气温 1 3 8~ 1 8 6℃ ,最冷月 1月历年平均温度为 6 7℃ ,最热月 7月历年平…  相似文献   

19.
桂林市气候变暖特征及其对柑桔物候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印平  郭昌东 《气象科技》2017,45(1):203-208
利用桂林市1984-2014年气候资料和同期柑桔物候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SPSS相关系数等方法研究了桂林市气候变暖的特征及其对柑桔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31年中桂林市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其主要特点是年平均气温上升幅度约为0.4℃,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升温显著,在升温过程中以春季升温为主,冬季次之,夏季、秋季略升温,气候变暖春季气温升高贡献最大。气候变暖引起柑桔物候期的变化明显,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生长季呈延长的趋势;气温是影响柑桔物候期最为显著的气象因子;2月平均最高气温升高1℃,柑桔芽开放期提前约3.4天,3月平均最高气温升高1℃,开花期提前约4.9天,年极端最高气温升高1℃,可采成熟期推迟6.8天。  相似文献   

20.
引言葡萄是一种结果早,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水果,在全国广泛栽培。吉林省位于东北中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1℃—67℃,冬季酷寒而持续时间长,平均霜期180—210天,年低温极值均在-30℃以下。冻土层一般在12—15℃m左右,冬季干旱多风。无霜期短,平原地区140—150天,山区120—140天。生长期积温平原地区北部为2900℃,南部3100℃左右。所以对葡萄的栽培来讲,与其它地区相比,吉林属于特殊栽培区。由于采用嫁接抗寒砧木,埋土防寒等一系列栽培技术措施,吉林省仍有大面积的葡萄栽培。据统计,全省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