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东北区的龙瓜沟群和鸡西群中部,由含有侏罗纪化石的海相与非海相岩层组成.龙爪沟群属中,上侏罗统,鸡西群可能全属上侏罗统,其中部的城子河组产有启末利阶的带化石细线雏蛤Buchia tenuistviata(Lahusen).非海相的热河动物化石群中的软体动物分子与上侏罗统启末利阶海相双壳类化石在城子河组中同组共存,进一步核实了热河动物化石群的侏罗纪年代.  相似文献   

2.
对黑龙江东部龙爪沟群和鸡西群时代的不同认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金庚 《地质学报》1991,65(4):376-383
本文论述了黑龙江东部的含煤地层龙爪沟群和鸡西群的时代。这两群的时代长期以来被归属或主要归属于侏罗纪。但龙爪沟群上云山组和鸡西群城子河组下部产中Barrem Jan—早Albian期的双壳类Aucellina化石,龙爪沟群七虎林组产早白垩世双壳类和菊石化石。因此,这两群的时代主要甚至全部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3.
西宁、民和盆地位于青海东部、甘肃兰州西部,是祁连褶皱东端南侧的山前坳陷盆地,侏罗纪——第三纪陆相地层发育良好。本文是作者近十年来系统研究该区中侏罗世——第三纪地层及介形虫、轮藻化石的成果。文章对西宁、民和盆地中侏罗世——第三纪地层作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化石组合特征及相关地层的时代,对地层中所含的介形虫、轮藻化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鉴定和描述,共得介形虫化石39属、214种,其中包括2个新属、106个新种;轮藻31属、133种,其中包括1个新科、3个新属、66个新种。  相似文献   

4.
官庄群主要出露于鲁西南地区的平邑盆地和蒙阴盆地,由于盆地范围较小,岩性横向变化大,地层划分对比较为困难,加之露头区植被覆盖严重,以往发现的生物化石较少,时代归属上各家观点不一。在野外剖面实测及钻井剖面系统采样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所获大量的介形虫、轮藻和腹足类化石(其中许多系首次发现),与国内外同期沉积盆地进行了横向对比,提出与以往地层划分意见相比有重大改动的新方案,即:鲁西南地区官庄群固城组和卞桥组底部地层属上白垩统,卞桥组其余部分属下古新统,常路组为中、上古新统,朱家沟组为下始新统,大汶口组划归下始新统至中始新统。  相似文献   

5.
2005年在河南西峡含恐龙蛋层中首次发现介形虫化石,产自红山水库-丹水剖面上白垩统赵营组下段64层,是以Eucypris-Mongolocypris-Cypridea-Talicypridea为特征的介形虫化石组合,由12属20余种组成.其中Talicypridea是中国、蒙古和东亚晚白垩世最典型的化石,在非洲刚果及南美阿根廷的晚白垩世地层中也有分布,因此赵营组的时代无疑应归属为晚白垩世.赵营组介形虫化石的新发现,为地层的划分对比、沉积环境的演变和盆地的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详细描述了双鸭山-集贤煤田绥滨组、东荣组、城子河组、穆棱组四个岩组的生物组合面貌,将中生代含煤地层的沉积层序、古生物化石组合同鸡西、勃利、双桦等盆地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南雄盆地西部地区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和7条地层剖面的实测,将南雄盆地西部地区白垩一下第三系分为南雄群(大凤组、主田组、浈水组)、罗佛寨群(上湖组、浓山组、古城村组)和丹霞组等2群7组,建立了区的岩石地层层序。丹霞组是南雄群和罗佛寨 群的同时异相地层。在南在雄盆地西部地区发现大量介形虫、轮藻化石和少量半咸水有孔虫化石,划分为4个介形虫动物群(14个组合带)和3个轮藻植物群(11个组合带),首次建立该区微化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东部鸡西群地层划分及其与龙爪沟群的对比,是以往省内有关研究人员在中生代地层划分与对比中讨论的焦点。本文根据鸡西群的岩性岩相、沉积旋回、含煤程度、古生物组合等特征,提出将鸡西群四分,即穆棱组、城子河组、东荣组、滴道组。并将绥滨、双鸭山、双桦、勃利、鸡西等盆地的东荣组做了对比。还对鸡西群与龙爪沟群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根据在西藏南部吉隆盆地新近纪地层沃马组中获得丰富的介形类化石, 鉴定识别出介形虫9属37种, 其中8个未定种, 根据介形虫动物群在地层剖面上的分布规律, 建立了2个介形虫组合带, 自下而上为: Ilyocypris pentanoda-Qaidamothere vena组合带和Leucocythere mirabilis-Leucocytherella组合带.通过对研究区介形虫组合带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同层位的介形虫组合对比, 将沃马组的时代厘定为中新世晚期—早更新世.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东部侏罗—白垩系界线附近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23  
孙革  郑少林 《地层学杂志》1992,16(1):49-54,T002
<正> 近年来,随着饶河东安镇具国际性对比标准的海相侏罗—白垩系界线的确定及其相关生物组合带的建立(孙革等,1989),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的侏罗—白垩系界线及其附近地层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研究成果之一是,鸡西盆地城子河组时代属早白垩世。在其典型剖面(穆棱河北岸路堑剖面)的城子河组下部,发现含早白垩世凡兰吟—戈特里夫期(Valanginian-Hauterivian)沟鞭藻的海相层(孙学坤、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最新古生物、磁性地层年代学资料对鸡西群、龙爪沟群进行了年代地层划分.确定了两群形成时间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阿尔布中期。同时采用层序地层、盆地形成动力学、事件地层学、盆地湖(海)平面升降曲线与全球海平面升降曲线对比等方法.对两群进行了综合对比.证实两群为同一构造-沉降旋回背景下的等时异相关系。笔者认为龙爪沟群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组,即裴德组、七虎林河组、下云山组、朝阳组,其在横向上分别对应鸡西群滴道组、城子河组、穆棱组、东山组。这一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讨论黑龙江东部中生代海陆变迁机制、地层、构造格架建立及煤矿预测等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东部Aucellina(双壳类)的发现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16  
沙金庚 《地层学杂志》1990,14(3):226-230
<正> 黑龙江省东部的龙爪沟群分布在虎林、密山、宝清和饶河县境内,鸡西群见于鸡西、穆 棱、勃利、双鸭山、绥滨和集贤等盆地 中。虎林地区的龙爪沟群从下自上分 为裴德组、七虎林组、下云山组、上云 山组(包括曙光组)和珠山组,鸡西盆 地的鸡西群分为滴道组、城子河组(包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恐龙蛋化石埋藏丰富,分布广泛。迄今为止,已报道有14个省(区)发现恐龙蛋化石。尤其在浙江天台盆地、山东莱阳盆地、广东南雄盆地以及河南西峡和淅川盆地等晚白垩世陆相红层中发现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同时也发现大量共生的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中国恐龙蛋化石具有数量大、种类多、保存好、分布广、时代跨度大等特点,因此恐龙蛋可以作为中国白垩纪陆相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化石之一。本文在建立天台盆地赖家组和赤城山组的岩石地层、年代地层和恐龙蛋生物地层层序框架的基础上,重点对比讨论了我国几个主要含恐龙蛋沉积盆地的恐龙蛋类群组合序列及其对应的地层关系。同时,对我国周边相邻地区如蒙古、韩国和印度以及其他各个大陆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进行了初步对比讨论。天台恐龙蛋化石群与我国其他几个主要的恐龙蛋化石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相比较而言,天台恐龙蛋化石群和南雄恐龙蛋化石群组合特征鲜明,前者主要以网形蛋类和蜂窝蛋类为主,后者以长形蛋类为优势类群,结合天台盆地陆相红层中多个凝灰岩夹层获得的98~91Ma和南雄盆地67Ma的同位素年龄,据此,天台恐龙蛋化石群代表了晚白垩世早期的恐龙蛋组合,而南雄恐龙蛋化石群则代表了晚白垩世晚期的恐龙蛋组合。天台恐龙蛋化石群与莱阳恐龙蛋化石群明显不同,莱阳盆地的主要蛋化石类型——圆形蛋类和椭圆形蛋类在天台盆地至今没有被发现。但莱阳恐龙蛋化石群与南雄恐龙蛋化石群比较相似,如莱阳盆地金刚口组以椭圆形蛋类为主,含有少量的长形蛋类,而南雄盆地以长形蛋类为主,含有少量的椭圆形蛋类,其中金刚口椭圆形蛋、薄皮椭圆形蛋、长形长形蛋和安氏长形蛋等2属4种蛋化石在两个盆地均有发现。此外,在莱阳盆地王氏群中下部的将军顶组还发现了相对原始的网形蛋类。综合以上分析,莱阳恐龙蛋化石群大致介于晚白垩世早期的天台恐龙蛋化石群和晚白垩世晚期的南雄恐龙蛋化石群之间,更接近于南雄恐龙蛋化石群,时代应为晚白垩世中晚期。天台恐龙蛋化石群与西峡恐龙蛋化石群非常相似,在科一级分类单元中,至少有巨型长形蛋类、蜂窝蛋类和棱柱形蛋类等6个蛋科在两个盆地中均有发现,尤其是巨型长形蛋科仅在天台和西峡两个盆地中有化石记录,其中西峡巨型长形蛋这一蛋种同时产于西峡盆地走马岗组、赵营组和天台盆地的赤城山组。西峡盆地发现的其他一些蛋化石也可以归入到天台盆地新建立的一些蛋化石类型中。据此推断,走马岗组和赵营组与赤城山组的层位可能大致相当。虽然我们对西峡盆地已报道的部分恐龙蛋化石进行了初步厘定,但鉴于西峡盆地大量恐龙蛋化石的形态学和分类学尚存在较多的问题,两盆地的详细对比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天台恐龙蛋化石群与淅川盆地的恐龙蛋化石组合差别很大,相应的淅川盆地的恐龙蛋类群与相邻的西峡盆地的差别也较大,此外,在淅川盆地高沟组发现有树枝蛋类,这一类蛋化石在天台盆地未发现,据此推测淅川盆地的时代应晚于天台盆地和西峡盆地。相比较而言,淅川盆地的蛋化石组合与莱阳和南雄恐龙蛋化石群有一定的相似性,都含有长形蛋类、圆形蛋类和椭圆形蛋类等,因而,淅川盆地的马家村组和寺沟组的层位被认为可能与莱阳盆地的金刚口组和南雄盆地的坪岭组相当。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建立我国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群的组合序列及其对应的地层层序和时代框架,从下至上至少包含了4个恐龙蛋化石群:1)天台恐龙蛋化石群,赋存层位为天台群中上部的赖家组和赤城山组,时代约为晚白垩世早期(塞诺曼期土伦期);2)西峡恐龙蛋化石群,赋存层位为走马岗组、赵营组和六爷庙组,晚白垩世早中期(土伦期桑顿期);3)莱阳恐龙蛋化石群,赋存层位为王氏群中上部的将军顶组和金刚口组,晚白垩世中晚期(科尼亚克期坎潘期);4)南雄恐龙蛋化石群,赋存层位为南雄群园圃组和坪岭组,晚白垩世晚期(坎潘期马斯特里赫特期)。此外,随着研究工作的继续和深入,有望建立起包括早白垩世恐龙蛋化石群在内的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的组合特征序列,为进一步划分与对比我国白垩纪地层提供更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新疆和田杜瓦二叠—三叠纪动物化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原定为侏罗系的剖面中发现丰富的叶肢介、介形虫及鱼化石,本文对所发现的化石进行了描述.其中叶肢介化石有7属18种(有8个新种).其时代为早三叠世,与吉木萨尔县大龙口剖面的锅底坑组上部相当.介形虫化石有4属5种,其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鱼化石为1新属种,其时代意见偏新,所以,产这些化石的地层不是侏罗纪,而应是二叠一三叠纪的.  相似文献   

15.
华亭—陇县地区志丹群含丰富的介形类化石,计9科、29属(亚属),206种(亚种)和16未定种。其中新亚属1个,新种(亚种)162个。依据介形类化石在剖面上的垂直演化规律划分出4个不同的介形类化石组合,并就各组合的特点、地层时代、生物地理区的意义以及与国内外有关的地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结论。这不仅是志丹群研究上的一次重要进展,而且对我国陆相早白垩世介形类动物群及其地层、古地理、生物区等问题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华亭一陇县地区志丹群含丰富的介形类化石,计9科、29属(亚属),206种(亚种)和16未定种。其中新亚属1个,新种(亚种)162个。依据介形类化石在剖面上的垂直演化规律划分出4个不同的介形类化石组合,并就各组合的特点、地层时代、生物地理区的意义以及与国内外有关的地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结论。这不仅是志丹群研究上的一次重要进展,而且对我国陆相早白垩世介形类动物群及其地层、古地理、生物区等问题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东北部桦南隆起的隆升时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虎林、勃利、鸡西、双鸭山、双桦等盆地与桦南隆起的关系对本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有重要的意义。从区域地层对比、海相古生物化石、盆地边界断裂以及地球物理MT剖面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揭示黑龙江省东北部盆地群具有相同的演化历史,在城子河、穆棱期由东向西共同遭受海侵事件,现今盆地南界均为破坏性逆冲断层,综合认为各盆地在城子河、穆棱期为一统一的大陆边缘近海盆地--三江-穆棱盆地,桦南隆起尚未隆升。结合猴石沟组的古水流向、砂岩的物源区分析及砾岩砾石成分统计认为,桦南隆起应于东山组沉积期后隆升,并在猴石沟组沉积期已隆升一定高度,为周缘盆地提供物源,形成现今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的“盆岭格局”。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东部鸡西群地层时代划分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最新的古生物、磁性地层年代资料及高分辨率层序延续时间推算,对鸡西群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地层划分,确定了鸡西群形成时间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早期一阿尔布中期,其中滴道组形成时间为130.9-128.3Ma,城子河组形成时间为125.1-116Ma,穆棱组形成时间为116-106、9Ma,东山组形成时间为106、9-101.7Ma。通过鸡西群二级层序湖平面升降曲线与全球海平面升降曲线对比,证实了鸡西盆地、勃利盆地的构造运动、古气候演变与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有着相同的大地构造背景。这一成果对吉林和黑龙江省东部早白垩世高精度地层划分对比及盆地构造作用与海陆变迁机制分析提供了精确的年代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东部残留盆地群早白垩世主要充填滴道组(裴德组)、城子河组(七虎林组和云山组)、穆棱组(珠山组)和东山组。沉积相以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海相等为主。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滴道组以冲积扇及(扇)三角洲粗碎屑沉积为主,并伴随有火山岩分布,反映了盆地初始裂陷阶段的沉积环境特点;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沉积时期,三江地区处于整体下沉阶段,现今残留的三江盆地、勃利盆地、鸡西盆地、虎林盆地、宁安盆地、鹤岗盆地和汤原断陷等为统一的近海拗陷盆地,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及东三江和完达山地区是盆地主要物源供给区,平面上构成(扇)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湖底扇的沉积格局,并且伴随有多次海侵事件,海侵方向主要来自虎林盆地东部及绥滨坳陷北部;东山组沉积时期,盆地已明显萎缩,发育局限的(扇)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20.
鸡西群城子河组时代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姜宝玉  冯金宝 《地层学杂志》2001,25(3):217-221,240
近年来 ,古生物工作者在鸡西群城子河组及其相当地层的生物化石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总结这些新的材料的基础上 ,通过与国外的化石组合进行对比 ,从海相双壳类、植物、孢粉及海相沟鞭藻化石等多方面的证据 ,尤其是根据 Thracia rotundata、Vectianella、Pseudaphrodina ricordeana等欧洲 Aptian阶重要的双壳类化石、被子植物及三沟类被子植物花粉的出现 ,城子河组的时代应为 Aptian期 - Albian期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