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乾隆年间天山北麓东段人口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阚耀平 《干旱区地理》2003,26(4):379-384
清朝乾隆年间,清政府对新疆实行移民实地政策,人口大量迁移到新疆。天山北麓东段是新疆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区,其人口迁移分为民户迁移、商户迁移、遣户迁移、兵眷迁移和安插户迁移等几种类型,以民户迁移为主。移民的来源地以甘肃、陕西等邻近省份为主,人口迁移的方式以官府有组织的迁移为主、以民间自流的方式为辅。民户人口迁移的高峰在乾隆三十年代,乾隆四十五以后人口迁移规模变小,整个乾隆年间天山北麓东段人口迁移的规模为16.4万人左右,迁移人口主要分布在以乌鲁木齐和巴里坤为中心的两个地区。  相似文献   

2.
古土壤作为地质时期或历史时期自然景观的产物,是古环境和古气候的一种良好记录,通过对吐鲁番盆地和柴窝堡盆地内保存的古土壤的微形态特征,化学性质,结合气候变化,认为在更新世间冰期或暖期时,天山东段干旱山间盆地的气候同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差别较现代小。盆地内发育的古土壤类型类似于现代的褐土型。古土壤的发育可能同间冰期印度洋季风的增强和增厚有关。  相似文献   

3.
天山中段及祁连山东段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及环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宗太 《地理学报》1991,46(2):160-168
本文通过考察、航片判读、及AAR法测算了冰川变化,用地衣、文史资料、及树轮年表进行了小冰期的测年,使用实测资料分析、冰岩芯及树轮资料等估算了小冰期的气温与降水、并进而计算了地表径流的变化。在全部讨论中,还引用了一些试验性的方法和公式。  相似文献   

4.
近40年来天山东段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利用经1959/1961年航片校正的地形图、1972年航片和1992年TM、2001年ETM+遥感影像,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和人工目视解译,分析了天山东段哈尔里克山区1959/1961-2001年的冰川变化.结果表明,1959/1961-2001年冰川面积和储量减少量分别占1959/1961年的11.4%和12.3%.其中,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冰川退缩幅度大,冰川面积和储量年减少率分别约为0.51%和0.508%,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退缩大幅减缓,冰川面积和储量年减少率为0.1%和0.13%,90年代以后退缩速度又有加剧趋势,冰川面积和储量年减少率增加到0.31%和0.34%.对流域气象站气候资料分析发现,1959/1961-1972年的冰川面积减少率大,主要与1959-1966年时段气温偏高、而降水偏少有关.升温幅度的增大是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研究区冰川退缩加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Hydrological processes were compared,with and without the influence of precipitation on discharge,to identif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lacierized and non-glacierized catchments in the Urumqi River source region,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eastern Tianshan Mountains,during the melting season(May-September) in 2011.The study was based on hydrological data observed at 10-min intervals,meteorological data observed at 15-min intervals,and glacier melting and snow observations from the Empty Cirque,Zongkong,and Urumqi Glacier No.1 gauging station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ischarge differed markedly among the three gauging stations.The daily discharge was more than the nightly discharge at the Glacier No.1 gauging station,which contrasted with the patterns observed at the Zongkong and Empty Cirque gauging stations.There was a clear daily variation in the discharge at the three gauging stations,with differences in the magnitude and duration of the peak discharge.When precipitation was not considered,the time-lags between the maximum discharge and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were 1-3 h,10-16 h,and 5-11 h at the Glacier No.1,Empty Cirque,and Zongkong gauging stations,respectively.When precipitation wa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the corresponding time-lags were 0-1 h,13 h,and 6-7 h,respectively.Therefore,the duration from the generation of discharge to confluence was the shortest in the glacierized catchment and the longest in the catchment where was mainly covered by snow.It was also shown that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 from the generation of discharge to confluence shortened when precipitation was considered.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hanges in the discharge among the three gauging stations were different.For Glacier No.1 station,the discharge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heat conditions in the glacierized region,and the discharge displayed an accelerated growth when the temperature exceeded 5℃ in the melt season.It was found that the englacial and subglacial drainage channel of Glacier No.1 had become simpler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Its weaker retardance and storage of glacier melting water resulted in rapid discharge confluence.It was also shown that the discharge curve and the time-lag between the maximum discharge and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could be used to reveal the evolution of the drainage system and the process of glacier and snow melting at different levels of glacier coverage.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的新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瑞华  张仲英 《热带地理》1989,9(2):174-182
  相似文献   

7.
应用天山北坡乌鲁木齐河源区1 号冰川、空冰斗和总控3 个水文断面2011 年5-9 月每10min 实测水位数据、15 min 的气温、降水数据、1 号冰川消融及空冰斗区积雪观测数据,采用排除和不排除降水对冰雪消融产流影响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冰川覆盖率下水文断面冰雪消融特征及产汇流过程。结果表明:(1) 乌鲁木齐河源区3 个水文断面流量昼夜差异明显,1 号冰川水文断面白天径流大于夜晚径流,空冰斗和总控断面则相反;3 个断面流量亦具有显著日变化过程,且流量峰值大小和到来的时间存在差异。(2) 在排除与不排除降水两种天气影响下,1 号冰川最大流量滞后最高气温分别为1~3 h 和0~1 h;空冰斗断面分别为10~16 h和13 h,总控断面分别为5~11 h 和6~7 h,反映了1 号冰川从消融产流到汇流时间最短,空冰斗积雪消融产流时间最长,总控位于二者之间,同时亦反映伴随降水过程冰雪融水汇流迅速,即从产流到汇流时间有一定的缩短。(3) 影响3 个水文断面流量变化的因素不同,冰川区热量条件是影响1 号冰川水文断面的关键,1 号冰川在过去20 余年间,冰内、冰下排水道变得更为单一,对融水的阻滞和贮存作用弱化,融水汇流过程变得更为迅速。(4) 冰川覆盖山区流域水文断面在冰川消融期的流量过程线变化及最大流量与最高气温时滞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认识冰川覆盖率有差异背景下的流域下垫面水系演化、冰雪消融过程及水文断面径流补给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用树木年轮重建伊犁南天山北坡西部的降水量序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采自伊犁地区南天山北坡11个采点的树木年轮样本,建立了每个采点的3种年表。通过单相关普查发现,标准化树轮年表序列与当年1~5月的降水显著相关。分析表明该时段降水与树木年轮生长呈正相关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利用新源上限(XNAUt)、昭苏上限(ZUt、ZUt 2)和特克斯下限(TLt)4个标准化树轮年表序列可较好地重建该区域在该时段的降水量。经交叉检验,所得重建方程是稳定可靠的,重建的降水序列是可信的。通过分析发现:伊犁地区南天山北坡300年以来1~5月的降水大致经历了6个偏湿阶段和6个偏干阶段;有2.0~2.8年、24.8年、28.3年、33年、99年的变化准周期;在1909年发生由多向少的突变;1740年、1870年发生由少向多的突变,其中又以1870年前后的突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阿勒泰地区中西部新构造运动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尔泰地槽褶皱带以规模宏大的断裂及广泛发育的花岗岩类侵入体为其特点。主要断裂多沿300-320度方向展布,本文涉及的范围主要是克兰河以西的山区、山前平原及额尔齐斯河南北等地。一般认为,中国西部新构造运动来自印度板块的向北活动,主压应力来自南方,新构造活动的强度自南向北减弱。经考察,阿勒泰地区虽地处亚洲大陆腹地,但新构造运动表现依然相当活跃,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对阿勒泰地区的地貌发育具有控制作用,在挽近期的多次活动塑造了本区现代地貌骨架。新构造运动主要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喀什河是伊犁河的一大支流,流程300余公里,受水面积11200平方公里,平均河面宽约30米,流速约3.5米/秒。流域内地形高差悬殊,雨量充足,支流多、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对该区新构造运动的研究在喀什河流域能源基地的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山口地区位于和静西部,开都河中下游。开都河发源于小尤鲁都斯盆地东部的哈尔亥勒达坂,全长445公里,受水面积达25000平方公里。在中游地区河流切割深度达1000米以上,河水汹涌澎湃,水力资源极为丰富,所以大山口水电站列入国家基本建设项目之一。这一地区新构造运动极活跃,因此,进行工程建设时,新构造的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它能为工业布局和工程设计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树轮图像灰度重建南天山北坡西部初夏温度序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相关普查发现,最大灰度标准化年表与6—7月平均温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最高单相关系数为-0.588,且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利用阿合牙孜(AHY)次年、乔拉克铁热克(QLK)当年、腊拉散(LLS)当年、琼库什太(QKS)次年的最大灰度标准化年表能够较好地重建南天山北坡西部6—7月平均温度序列,方差解释量达55.2%,并通过交叉检验表明重建结果是稳定可靠。南天山北坡西部地区6—7月平均温度重建序列具有如下特征:①经历了6个偏暖阶段和5个偏冷阶段,且多个阶段与全球变暖有较好的响应;②利用功率谱分析发现11 a、52 a的准周期变化,利用小波分析对周期的时频变化研究发现气温中短周期振荡随时间不断减弱,进入20世纪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同时50~60 a的长周期变化一直存在;③发生了2次明显的突变,其中包括1916年与1935年。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盆地的新构造运动及其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具有叠加性质的吐鲁番中,新生代断隐盆 地中,新构造运动的形迹与地貌显示。指出晚第三纪以来周边山地与盆地底部巨大的断块差异升降运动,乃是深隐盆地形成的关键;盆地中新构造运动形迹十分明显,地貌表现普遍而突出。  相似文献   

14.
纬向展布于亚洲中部干旱区的天山山系,山体宏伟高大,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与丰富的自然资源著称于世。它不仅为干旱区的自然景观增添了光彩,而且为这一区域的人类活动带来生机。因此,研究天山,合理开发利用天山,具有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一、独特的地位优越的条件天山是一条国际山系,占山体总长度三分之二的我国天山横亘新疆中部,将全疆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其本身成为自然地理区域的分界,导致南疆(塔里木盆地)属干旱暖温带,北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东北部新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大陆动力学和岩石圈动力学理论,讨论了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并探讨了这些特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贺兰山东麓新构造运动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贺兰山东麓断裂带和地貌特征,讨论了断裂带活动的方式、次数和力学性质,表明新构造运动在不同地段造成不同地貌,但又受断裂整体活动的控制具统一性。确定晚更新世以来经历4次剧烈的活动,具右旋性质,并且构造相对稳定时间呈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天山     
雄伟的天山,把新疆分成了南疆和北疆。古诗有云:“却出长城万余里,东西南北尽天山。”道出了天山的广大。新疆境内的天山长近1700千米,宽300余千米,西段高峻雄险,托木尔峰、汗腾格里峰均在海拔7000米以上;东段山势较低,  相似文献   

18.
天山山区近40年秋季气候变化特征与南、北疆比较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利用新疆1959~1998年的秋季温度降水资料,分析天山山区近40年来秋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所得结果如下: (1) 天山山区秋季温度在冷暖变化阶段上与北疆的相似性强于南疆,但其秋季降水在干湿变化阶段上与南、北疆不同。 (2) 秋季温度空间分布的同步变化性以北疆为最好,南疆最差,天山山区居中。秋季降水空间分布的同步变化性以南疆最好,天山山区最差,北疆居中。 (3) 20世纪60~90年代,天山山区表现为波动升温,而南疆和北疆表现为持续增温,均以90年代温度最高,80年代是三大区域秋季降水最多的年代。60,70及90年代,三大区域的秋季降水均低于30年均值。  相似文献   

19.
河间洼地湖和河谷沉溺湖是江汉湖群中的两种主要类型 ,它们的形态特征和成因与新构造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它们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地区的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大量事实说明晚新生代以来,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地区的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该区新构造运动的期次、隆起幅度和方式以及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