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康山金矿田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及黄铁矿化。蚀变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蚀变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是金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招平断裂带北段以玲珑金矿田的石英脉型金矿而闻名于世。21世纪以来,随着深部找矿的不断深入,地质工作者突破传统的石英脉型金矿找矿思路,将深部找矿的方向聚焦于招平断裂带北段的主干断裂蚀变破碎带上,蚀变岩型金矿找矿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截至2018年5月,累计探获新增金资源量超过800t。通过对招平断裂带北段空间展布、构造演化、构造控矿、构造-蚀变-矿化时空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发现NNE向的九曲蒋家断裂带及NE向破头青断裂在构造活动时间、蚀变特征、控矿特征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认为二者均为招平断裂带的分支。通过对两条断裂带的构造发育程度、蚀变强度、控制矿体规模等方面的对比研究,提出九曲蒋家断裂带为主干断裂,其深部找矿潜力更大,应为今后地质找矿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3.
正冲金矿区是醴陵金矿田继雁林寺金矿区后又一个重要的金矿成矿地段,近几年的详查地质工作加强了矿区成矿地质特征研究,特别是构造空间与矿化蚀变特征方面的研究,获得了新的认识,矿区金矿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已探明的金矿资源储量接近大型,远景规模可达到大型以上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栖霞市西沟地区金矿脉受NNE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化围岩主要是印支期文登超单元阜山单元中粗粒二长花岗岩,是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该区处于NE向陡崖一台前断裂成矿带西侧,NNE,NE向次一级断裂构造发育,矿化蚀变强烈,是有利的成矿地带,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是寻找大、中型金矿床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5.
栖霞市西沟地区金矿脉受NNE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化围岩主要是印支期文登超单元阜山单元中粗粒二长花岗岩,是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该区处于NE向陡崖台前断裂成矿带西侧,NNE,NE向次一级断裂构造发育,矿化蚀变强烈,是有利的成矿地带,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是寻找大、中型金矿床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6.
栖霞市西沟地区金矿脉受NNE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化围岩主要是印支期文登超单元阜山单元中粗粒二长花岗岩,是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该区处于NE向陡崖-台前断裂成矿带西侧,NNE,NE向次一级断裂构造发育,矿化蚀变强烈,是有利的成矿地带,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是寻找大、中型金矿床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乳山市于家圈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牟乳成矿带西侧,矿区内与金矿关系密切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良好。通过地物化综合找矿方法,在矿区内发现8条金矿化蚀变带,圈定4个金矿化体、1个银矿化体、1个铅矿化体、4个金矿体、1个铅矿体,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于家圈金矿地质特征,总结了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探讨了找矿前景,认为该区找金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排山楼金矿发育有带状的蚀变晕。蚀变晕明显受韧性剪切带强带控制,从边部向中心根据蚀变强度不同可划分为:绿泥石化带,铁白云石化带和黄铁矿-绢云母化带。金矿化的程度与蚀变强弱关系密切,蚀变愈强金的品位愈高,因此,蚀变晕是寻找金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对乌拉斯太沟口已发现的金矿点及金矿化带进行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矿石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区内含矿蚀变带与NW,NWW向断裂成矿关系密切;NW,NWW向断裂为区内的主要导矿、控矿构造;其构造拐弯或膨胀处以及次级构造为重要的容矿构造;强烈的印支期岩浆活动,剧烈的构造运动为金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通道和成矿空间;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毒砂、硅化、构造蚀变带等标志是该区的主要找矿标志。结合巴隆岩金矿床特征与区域上已发现的矿点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有着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贺州市黄秆冲金矿位于桂东南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北东端,是近年在鹰阳关—张公岭铅—锌—金—银多金属矿田新发现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文章介绍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对该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进行简要解析,总结其成矿规律,以期为今后找矿进行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1.
全面收集了胶东矿集区矿床和相关岩石的同位素年龄,对该区大规模成矿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数据显示胶东金矿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高峰为110~130Ma,成矿作用同步或略滞后于中生代花岗岩的形成时间。郯庐断裂带是华北地区最主要的断裂带,并且在110~150Ma期间平移活动最显著,因此郯庐断裂带的活动对该区金矿的大规模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综合上述观点,胶东金矿集中区大规模成矿是多种因素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栖霞地区金矿点繁多,但仅有两处规模近中型的金矿床。根据对马家窑、台前金矿床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并与招莱地区金矿床进行类比,认为栖霞地区金矿成矿条件与招莱地区基本相似,但由于重熔花岗岩体侵位较深,含矿热液未能运移至浅部,因而热液矿床赋存深度较大,地表及浅部金矿呈现“矿点多,规模小”的分布特点。栖霞地区深部找金潜力很大,重点勘查区应为隐伏的深熔、重熔花岗岩发育区,以及NE、NNE向断裂及其下盘次级断裂所在部位。  相似文献   

13.
该文结合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郯庐断裂带左行走滑和华北地幔热柱多级演化3次重大地质事件,对胶东金成矿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提出胶东中生代金矿同期耦合作用成因的观点,认为胶东金矿是上述三者同期耦合成矿作用的结果,且幔源成矿流体在耦合成矿过程中发生分异富集演化,使得胶东矿集区形成如此大规模、高品位和不均衡分布的金矿。  相似文献   

14.
南墅金矿床位于胶西北著名金矿成矿带——招平断裂带的南段,南北与下庄、山后金矿相邻,NW向断裂与招平断裂带在矿区北部交会,成矿条件十分优越。近年来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在该区勘查取得了新进展,在矿床深部新发现一个产状稳定金矿体,最大埋深约700m,探获金矿资源量规模达到中型,沿走向、倾向均未封闭,进一步勘查资源潜力较大。该文详细叙述了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矿体产出及矿化富集规律,分析了南墅金矿的成矿远景,提出了该区及招平断裂带南段金矿勘查的找矿建议。  相似文献   

15.
洛源原生金地球化学异常具有浓集中心分散、规模小、几何浓度内带大面积出露、组分较复杂和水平分带不清等特征,表明洛源金矿化主要为分散矿化,而且具较大的剥蚀深度。金的原生地球化学异常源为小的含金断裂构造带。地球化学异常区的冰川活动,加速了此区的剥蚀作用。洛河砂金矿是在上淤汇水盆地中金的分散矿化被强烈剥蚀下形成的。金的分散矿化范围大,空白水系少,稀释作用受仰制,为洛河砂金矿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洛河的淘金历史和现状以及对砂金的总量预测来看,洛河砂金矿是很有远景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胶东金矿成矿流体研究主要集中在成矿流体的来源及其成矿过程研究,但是对于其侵位前的物化状态及分异演化研究尚浅。该文提出胶东金矿矿集区幔源成矿流体深部演化的一种形成机制,并认为胶东金矿幔源成矿流体在侵位前发生了富集作用。正是由于幔源成矿流体的富集作用才使得胶东地区形成现在规模、品位的金矿。胶东金矿幔源成矿流体的侵位机制主要受华北东部构造转折体制制约。根据胶东地区金矿幔源成矿流体分异演化特征、构造特征及现有深部探测实例表明:胶东地区在1000m以下极有可能存在另一个大型金矿带。  相似文献   

17.
磨山金矿床位于著名的牟平乳山金成矿带西侧。矿体直接产出于玲珑花岗岩体内,受控于NNE向压扭性断裂构造。赋矿岩性主要为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磨山金矿床探求金金属量15t,为新发现的中型矿床,其深部及外围尚有很大的找矿前景,及时总结其成矿规律,可为进一步勘查提供可靠的参考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庙子河矿区民采点很多 ,但规模较小。研究表明 :矿床 (点 )均受地层、构造和岩浆岩联合控制 ,金矿化与金属硫化物、构造、蚀变等关系密切。成矿物质来自韩沟黑云母花岗岩体。本文还对找矿远景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湖州三天门地区四种类型金矿地质特征分析 ,认为本区金矿类型总体上属于风化淋积型金矿 ,并就其成矿条件作了分析和研究 ,提出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及次生富集作用是本区金矿成矿四大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以近几年来胶西北地区几个大型以上规模“焦家式”典型金矿床的深部勘查资料为基础,从矿体形态、规模及产状变化、蚀变及矿化,主要有益组分金、银含量及变化、金矿物特征等方面对矿床深部和浅部矿体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矿床深部矿体规模变大,产状变缓,大部分矿体无明显的侧伏,矿体形态由复杂到简单;矿体主要有益组分金、银含量在矿体浅部的中上部相对较高,向下逐渐变贫;深部矿体总体品位较浅部低,较均匀,变化较小;在主矿体之下远离主裂面分布在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内的矿体,金品位明显高于主矿体,品位变化较大;由浅而深金银品位比值有逐渐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