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96.8”河北特大暴雨地面中尺度系统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杜青文  任荣彩  康锡言 《气象》1999,25(7):25-28
通过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的诊断分析发现,在影响河北产生“96.8”特大暴雨的两个中-α尺度云团中,有6个地面中尺度雨团(1小时降雨量≥10mm,生命史≥3小时)先后形成,与之伴随的有多个地面中尺度系统,它们的形成及活动、发展都与地面湿斜压锋区及地面辐合场的分布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
北京“7.21”特大暴雨高分辨率模式分析场及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7月21-22日,61年以来最强降水袭击北京,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过程雨量大、雨势强、范围广,造成了严重影响。此次强降水配置较为典型,业务预报提前指示出了此次过程,但预报结果存在强度偏弱,峰值偏晚等偏差。在对此次大暴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自动气象站与NOAA气候预测中心卫星反演降水资料CMORPH(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Technique)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量网格数据资料作为观测,着重对北京市气象局新的快速更新循环同化和预报系统(BJ-RUC v2.0)的3 km高分辨率模式分析场和预报场进行了检验与分析,以期通过对中尺度模式预报性能的了解,为暴雨可预报性问题提供进一步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水汽条件极佳,降水区域较为集中,呈现西南一东北走向的中尺度雨带特征。利用常规检验评分对预报降水的时间序列进行检验发现,预报降水在时间上滞后,降水强度偏弱,存在偏西南的位置误差,并且未能反映降水系统的线状特征。进一步利用检验连续降水区域定量降水预报的CRA(contiguous rain area)方法,对预报误差进行分解表明,整体降水(5 mm/h)的主要误差来自于位置和形状误差;而在暴雨(20 mm/h)的预报中,降水强度的偏差占误差的主要部分。最后结合对预报场大尺度环流和物理量的诊断(水汽条件和不稳定条件),分析探讨了此次极端暴雨预报不佳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99.9.4”突发性局地特大暴雨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沈武 《气象》2000,26(11):34-39
通过对卫星云图、常规气象要素和T106物理诊断产品较为细致的分析,归纳出1999年9月4日凌晨发生在温州的突发性局地特大暴雨成因及中尺度系统特征,所得结果可对今后预报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造成“94.7”华南特大洪涝灾害的暴雨过程的一些中尺度系统、中尺度雨团的活动、中尺度暴雨云团的发生发展进行分析,利用非平衡强迫的诊断结果对此次暴雨天气的成因及落区作了初步的研究,揭示了大气的非平衡动力强迫在这次中尺度暴雨降水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山东半岛中部特大暴雨过程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丰启  崔晶 《山东气象》2000,20(1):36-39
利用实时资料、HLAFS客观分析资料、山东省各测站的逐时观察资料,对1999年8月11~12日山东半岛中部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发现特大暴雨发生在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北、偏东、西风短波槽与热带低压带相互作用的背景下。对流层下部的热带低压带为特大暴十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热带低压带中北上西进的中尺度热带气旋为特大暴雨创造了较强的上升运动环境。地面边界层莱州湾南下的冷空气侵入西移的中尺度  相似文献   

6.
朱敬海  甘静 《广西气象》2005,26(A02):73-73
受高空槽和低层低涡的共同影响,2004年7月10日凌晨起,广西钦州市普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9日20时至10日20时,钦州、灵山、浦北日雨量分别为:318、172、17mm,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一次西南低涡引起的杭嘉湖地区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法然  朱红 《气象》1998,24(9):21-25
通过对1997年8月13日特大暴雨过程的分析,揭示了暴雨发生前环境场各烦物理量分布特征,发现物理量的强梯度带对暴雨的发生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物理量强梯度带的形成,加强和移动对暴雨落区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96·8”河北特大暴雨成因初探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吉喜  项续康 《气象》1997,23(7):19-23
运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云图,分析了1996年8月3—5日河北特大暴雨的成因。认为:它是出现在东亚特定的强经向环流形势下,由9608号台风低压与副热带高压两侧之间形成的强偏南风低空急流,将低纬度地区高温高湿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华北输送并与近地面层弱冷空气相互作用,诱发两个中尺度云团的形成和发展直接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应用常规、加密气象资料及卫星云图,分析了2004年7月16~17日沙澧河流域特大暴雨成因.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耦合区中西南低涡及MCC特征云团的形成和维持是造成此次特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提出利用逐时的中尺度辐合中心、卫星红外云图云顶亮温及雷达回波降水率做中尺度雨团量级预测思路.  相似文献   

10.
“96.8”河北特大暴雨成因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用卫星云图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1996年8月3~5日河北省的特大暴雨过程。分析认为:这次特大暴雨出现在东亚强经向环流形势下的副高西北部边缘特定的有利地区,主要受两个中尺度云团的直接影响。该云团的形成和发展,是偏南风低空急流与华北北部南下的近地面层弱冷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1996年7月2日鄂东北特大暴雨环流背景、中低层辐合系统及物理量场,揭示这场犊在蚶垢物理机制和各要素场特征;并利用数值模拟,探讨地形的增雨作用  相似文献   

12.
“98.7”武汉市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徐双柱 《气象》2002,28(7):54-57
使用红外云图、雷达回波、武汉市城区自动雨量站和地面中尺度观测资料,对1998年7月21-22日武汉市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进行了分析。概括了武汉市特大暴雨的时空分布,云图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以及中尺度天气系统。为此后进行武汉市特大暴雨的预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次罕见的特大暴雨物理量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通过对 1 998年 7月 9日丹凤县特大暴雨发生时的主要影响系统、各种物理量场特征、卫星云图演变实况、地形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 ,“7· 9”特大暴雨是在副高减弱东退 ,其外围的西南气流发展成急流 ,850 h Pa切变线过境的情况下发生的 ,地面冷锋和中尺度扰动及有利地形的叠加作用是这次大暴雨发生的触发机制 ;停滞少动的暴雨云团的持续影响是这次特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特大暴雨产生在中低层对流不稳定、高能舌和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区  相似文献   

14.
王君 《干旱气象》2019,37(3):419-429
2016年7月9日和19日,河南省北部出现两次罕见特大暴雨过程,给人民生活及各行业造成重大影响和财产损失。利用河南省自动气象站降水量、雷达回波及常规探空、地面观测资料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1°×1°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对这两次过程的降水特点、水汽和动力条件的极端性、地形与降水的关系及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特大暴雨过程具有降水日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强对流特征明显、强降水中心位于太行山东麓迎风坡等共性特征,但二者具有不同的影响系统,降水范围有明显差异;(2)两次特大暴雨过程均存在来自热带和副热带的西南和东南两支水汽输送,整层水汽条件较好,其中"7.09"过程的整层可降水量具有明显极端性,而"7.19"过程中,水汽条件接近同期暴雨过程的平均值,极端性不明显;(3)两次过程的动力条件有较大差异,"7.09"过程动力条件弱,强降水中心新乡站的700 hPa垂直速度远小于该站暴雨过程中该值的多年平均值,而"7.19"过程林州站700 hPa垂直速度约是1981年以来28次暴雨过程中该站平均值的3倍,具有明显的极端性;(4)两次过程均伴有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生成、发展和维持,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对流单体生成、合并,其增强、维持与大的小时雨强相对应,对流云团具有低质心、高效率降水等特征;(5)太行山地形对两次极端暴雨增幅均有正贡献。  相似文献   

15.
张果军  王尔礼 《广西气象》2007,28(A02):18-20,34
对影响我国台、闽、浙、赣、湘、粤、桂、黔等八省(区)的2006年第4号登陆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分析了在其影响下的湘南特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东北冷涡、西风带长波和副高的强度、位置等因素决定了碧利斯的移动路径;登陆前和登陆后的卫星云图存在明显差异;能量高值中心有吸引低压中心的表现;西风带系统、副高、青藏高压的准静止性影响强降水系统长时间原地少动,导致湘南暴雨灾害的发生;强盛的东亚西南季风为暴雨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暖湿气流;低压倒槽辐合、辐散特性与东风波Ⅱ型相类似;物理量分析表明热带低压暴雨与西风带暴雨存在较明显的异同;湘南地处罗霄山脉与南岭的交界处,迎风波和喇叭口地形增雨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96·8”特大暴雨中低层流场的滤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连志鸾  王春彦  王丽荣 《气象》1999,25(8):51-54
1996年8月特大暴雨过程中T63模式资料的低层流场进行滤波分析发现:在台风低压的东北象限有一条东北 ̄西南向的辐合线,它的出现是台风低压北上过程中与西风带高压交绥,并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生命史与暴雨发生时段相当吻合,是造成“96.8”暴雨的中尺度系统之一;该辐合线具有东风波的某些结构特征,暴雨区出现经的东南一侧。  相似文献   

17.
初夏青藏高原东侧一次特大暴雨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13  
张弘  孙伟 《高原气象》2005,24(2):232-239
分析了2002年初夏发生在高原东侧的一次特大暴雨,认为这次暴雨的成因是新疆低槽与高原槽合并东移并引导较强冷空气在高原东侧与四川至陕西的西南暖湿气流交汇而形成的。高空西风急流增强、我国东部高压的阻挡及低层偏南暖湿气流的加强、北伸为发生暴雨提供了有利条件。冷锋前暖区内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s)的活跃直接导致了特大暴雨的发生。低层中尺度辐合系统与中β尺度对流云团的活动、大暴雨出现的时间和落区等密切相关。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散度垂直分布的特殊结构,即从对流层低层列高层存在的辐合辐散“双重结构”对大暴雨时强烈上升运动和深对流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湿位涡在"96.8"特大暴雨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张迎新  胡欣  张守保 《气象科技》2004,32(Z1):25-28
1996年 8月 3~ 5日受减弱的 96 0 8号台风低压影响 ,河北省境内出现了自“6 3 8”以来的特大暴雨过程 (简称“96 8”特大暴雨 ) ,暴雨落区覆盖了太行山的东、西两侧。文中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和常规观测资料运算结果 ,根据倾斜涡度发展理论 ,对台风减弱低压在北方产生强降水的“96 8”暴雨过程进行分析 ,发现湿位涡这一综合物理量对此类暴雨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MPV1小于 0且MPV2大于 0的区域对应暴雨区。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使用红外云图,雷达回波,武汉市城市自动雨量站和地面中尺度观测资料,分析了武汉市1987-1998年5-8月发生的特大暴雨过程,重点对1998年7月21日武汉市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进行了剖析,概括了武汉市特大暴雨的时空分布,云图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以及中尺度天气系统,为以后进行武汉市特大暴雨的预报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地面逐时要素观测资料,结合卫星云图和物理场,对9909号热带风暴登陆北上形势下东北象限一次突发性局地特大暴雨过程进行较为详尽的诊断分析发现,造成这次突发性局地特大暴雨是一个异常活跃的中—β对流单体所对应的地面中尺度雨团造成的。它们的形成、发展与地面能量场及地面辐合场的分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暴雨强度与暴雨发生前时次地面偏东气流的强弱有比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