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博斯腾湖全新世湖相沉积碳酸盐同位素所揭示的全新世气候变化特征表明,其气候演变具有显著的西凤型环境演变特征,表现为冷与相对湿润、暖与相对于旱的水热配过关系。由δ18O所反映的温度波动存在显著的阶梯式增温特征,该地区全新世期间出现了一系列冷暖变化,其中几次强烈的冷暧事件波动具有全球意义。  相似文献   

2.
韩淑媞 《中国沙漠》1987,7(4):34-41
新疆若干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经历了早期凉、中期温暖湿润、晚期干冷偏旱的演变过程。而每阶段又各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小气候波动。新疆全新世气候变迁过程与全球气候波动规律基本一致,但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征。早全新世的现代构造运动深刻地影响着新疆内的自然环境的演变。中全新世以温暖湿润的气候为主要特色,晚全新世是干旱迅速发展时期,也是整个新疆全新世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对新疆若干平原、山麓及山区不同时期各种沉积相的研究表明;整个全新世虽存在着干旱与湿润、冰期与间冰期的变化,但总的趋势向着更为干旱的方向发展。这些结果为未来气候预测和生产投资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天山小尤尔都斯盆地湖积物的沉积学和孢粉分析研究表明,全新世以来,该区距今4000年以前及以后至少有两次湖泊发育期。该区湖泊的兴衰历史表明,全新世环境变化显著,气候呈现冷暖与干湿波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全新世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全新世气温集成序列为资料,分析中国全新世气温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全新世气温变化可以分为早全新世(11.5~8.8kaBP)波动升温期、中全新世(8.8~4.2kaBP)大暖期和晚全新世(4.2kaBP以来)转冷期3个阶段。8.0~6.2kaBP是暖期盛期,气温较现代高1℃多。全新世期间发生多次冷暖事件,有11.0kaBP、9.8kaBP、9.2kaBP、8.9kaBP、8.2kaBP、6.2kaBP、4.0kaBP、2.8kaBP、1.5kaBP和0.4kaBP等10次冷事件,有8次可以北大西洋相互对应;其中4.0kaBP和0.4kaBP是全新世最显著的冷事件;暖事件主要发生在8.6kaBP、4.7kaBP和3.5kaBP前后。全新世冷暖事件变化分别具有显著的1000a、700a的周期。  相似文献   

5.
黄旗海岩芯烧失量分析与冰后期环境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建闭流型湖泊的水位及环境变化,可以为研究冰后期及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及季风环流演变提供不可或缺的关键信息。对HQH4岩芯烧失量与川蔓藻化石种子的研究结果显示,黄旗海湖区在全新世到来之前的气候寒冷,湖面冰封期较长,夏季温度较低,致使湖泊的有机生产率和自生碳酸盐产量比全新世低很多。黄旗海从全新世早期起进入了稳定的湖泊发展阶段后有机生产率显著上升,自生碳酸盐产量同步大幅度增长。在10 200~6 800 a BP期间,烧失量出现显著波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气候发生暖湿-冷干-暖湿-冷湿的变化。在6 800~3 800 a BP期间,烧失量较高而且波动较小,反映了中全新世黄旗海以稳定的温暖湿润气候为主,湖水水位变化不大,有机质和碳酸盐生产力较高。从3 800 a BP起,气候逐渐变凉,间有多次冷暖干湿的剧烈变化,水位波动频繁。  相似文献   

6.
由南疆罗布泊地区台特玛湖沉积物多种地质记录的综合分析表明,近25.0kaBP以来此地区气候与环境演化的过程和特征与新疆其它地区基本一致。多手段的综合研究,揭示了近25.0kaBP以来台特玛湖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经历了7次相对暖干、5次相对冷湿和1次相对暖湿变化,而且全新世期间历次的气候变化与具有高分辨率的敦德冰芯记录以及北半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上基本一致,所记录的气候与环境演化过程呈现出明显的西风型环境演变特征。唯一在7.0~6.0kaBP期间出现的相对暖湿的环境特征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新世大暖期最盛期的体现,可能与此时增强的西南夏季风势力影响到本地区有关。  相似文献   

7.
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的气候环境演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通过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的一个钻孔剖面沉积物沉积物沉积特征的分析 ,证明该沙漠南部地区在晚更新世晚期气候相对寒冷 ,并有两次气候偏湿波动 ;全新世时期 ,该区气候以温暖干旱为主 ,全新世中期有一次明显的气候偏湿波动。  相似文献   

8.
南疆地区历史时期气候与环境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具有较高的分辨率的尼雅剖面记录多指标的综合研究,结合南疆地区其他地质记录和历史资料,恢复了南疆历史时期(近4000年)以来气候与环境演化的特征与序列,共划分出3个相对冷湿期和3个相对暖干期,结果表明,此地区气候环境的演化在冷暖变化序列上基本吻合于我国东部地区,而在干湿波动上则具较为显著的西风型环境演变特征,同时还发现,南疆地区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演化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综合-比例法”(Composite Plus Scale,CPS),利用近年来已发表的数据集成重建我国华南北热带地区11.5―2.5 ka B.P.温度变化序列。结果表明,该地区冷暖变化可以分为三大阶段:11 500―9 500 a B.P.为全新世早期阶段;9 500―4 000 a B.P.为全新世大暖期阶段;4 000―2 500 a B.P.开始出现降温过程。功率谱和小波分析表明:华南北热带气候变化具有多时段、多尺度冷暖周期变化特征,在千年尺度上,1.3 ka和3.3~3.9 ka是其冷暖变化的主要周期。序列中可以识别出一系列气候波动事件,如8.2 ka、7.9 ka、7.1 ka、4.1 ka气候事件。交叉小波谱分析表明:ENSO对华南北热带地区温度变化有着显著影响,特别是7 ka B.P.以来其影响进一步加强。通过与其他序列的对比发现:华南北热带地区的气候变化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但也同样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枣庄地区自然环境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新世以来,枣庄地区气候随我国东部地区的大趋势而冷而冷暖波动,天然植被日渐缩减,大中型野生动物渐趋灭绝,水文条件随现代开发而破坏,该地区环境受人类活动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全新世以来,枣庄地区气候随我国东部地区的大趋势而冷暖波动,天然植被日渐缩减,大中型野生动物渐趋灭绝,水文条件随现代开发而破坏,该地区环境受人类活动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试论西藏全新世古地理的演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从冰后期以来湖泊的退缩、泥炭沼泽的发育、冰川与冻土的变化、生物的演替以及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缩小等方面论述西藏全新世古地理环境特征和演变过程,并结合C14的年龄数据,认为全新世时期西藏自然环境的演变可分为早全新世(10,000-7,500年)环境好转阶段、中全新世(7,500-3,000年)环境最宜阶段以及晚全新世(3,000年至现在)环境恶化阶段.而且全新世不同时期古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现时西藏地区仍在继续上升,高原内部仍将继续向干冷的自然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3.
全新世以来里下河地区古地理演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凌申 《地理科学》2001,21(5):474-479
里下河地区是苏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新世以来,本区古地理环境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据作者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全新世,本区受海侵影响,7-6kaB.P.左右海侵达到高峰,整个里下河地区成为一个大的浅水海湾;中全新世,海面相对稳定,长江、淮河等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入海,古海湾被岸外砂堤所包围,形成泻湖;晚全新世,海岸东迁,古泻湖演变为湖泊沼泽,在人类活动与黄河夺淮的影响下,本区逐渐演变为里下河平原。  相似文献   

14.
选用甘青地区达连海、青海湖、苏家湾、大地湾4个典型高分辨率的钻孔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阐明了该地区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变化规律与主要气候事件,初步探讨了该地区植被纬向时空演化规律。结果显示末次冰消期大致开始于15.2~14.6 ka BP之间,冰消期期间该地区气候表现为冷暖波动频繁,气候不稳定,植被类型由东向西为草原-荒漠化草原。全新世早期阶段10.4~8.2 ka BP气候表现为温干,植被类型由东向西为疏林草原-草原。全新世中期8.2~4.3 ka BP气候温暖湿润,植被发育良好,由东向西出现森林-森林草原植被。4.3 ka BP以后该地区气候总体向凉干方向发展,3.9~3.4 ka BP期间陇中地区气候波动较显著,植被类型草原-森林草原交替出现。晚全新世后期2.3~0 ka BP气候冷干,从东到西发育草原-荒漠化草原植被。  相似文献   

15.
天山托木尔峰南坡的苏小堤黄土剖面表明,托峰地区全新世黄土开始沉积的时间不迟于距今7500年前.剖面以黄土与烧土交互迭置为特征,烧土层是受到烘烤作用的林下土壤层,黄土层别代表干燥和相对湿润的环境,据此恢复了托峰地区7500年来在10~3年和10~3-10~2年尺度上的气候波动,其中距今7000-3500年间的气候波动说明了全新世宜期气候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结合环境演变资料与考古发现,全新世大暖期暖湿的气候条件,促进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古文化的发展。表现在:随着全新世大暖期暖湿环境的到来,人类活动强度大大增强;细石器文化活动模式发生显著改变,由晚更新世末期-全新世早期的短暂宿营式居住模式演变为相对固定的聚落模式;暖期中较好的水热条件,刺激了仰韶、马家窑文化在本区东部河谷地区的扩张,在暖期的6~4 ka BP形成了东部河谷地带马家窑文化,西部高原细石器文化并存的区系格局,两种文化体系在共存中交流,在交流中高原细石器文化掌握了农业种植、使用了陶器,全面推动了高原土著文化进入新石器。  相似文献   

17.
陕西歧山全新世黄土高分辨率气候记录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根据对陕西歧山县五里铺村全新世黄土剖面的野外考察和粒度、磁化率室内分析,揭示了该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规律。认为在全新世大暖期当中的6 000 5 000 aB.P.曾经出现过风成黄土的堆积,代表了一个相对干旱期。因而,可知全新世大暖期气候是不稳定的。这就导致全新世出现两个成壤期。不论在温湿阶段还是在冷干阶段,气候都具有短尺度、小幅度的频繁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华南地区历史文献记录的特点,参照华南地区冬季气候和天气特征,提出利用史料记录重建华南地区冷冬指数的方法,重建1710-2009年华南地区冷冬指数序列,据此分析过去300年华南地区的冬季冷暖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710-2009年间,华南地区平均冷冬指数为2.2,相邻年最大相差为3.0,相邻年代最大相差为0.7,波动较为明显;过去300年可分为3个时段:1710-1834年相对暖期、1835-1892年相对冷期和1893-2009年的相对暖期;华南地区冬季冷暖变化呈显著变暖趋势;华南地区冷冬指数序列存在显著的100年、50年、40年和8年周期;重建序列与同时期器测序列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华南过去300年冬季变化的规律性,对华南地区和中国冬季冷暖变化特征研究可能具有些许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汉江上游谷地弥陀寺黄土剖面的地层序列和常量元素进行了研究,用光释光测年法(OSL)对地层进行了断代。结果显示:剖面中Na2O、Mg O、Ca O表现淋失,Fe2O3、K2O和Al2O3则相对富集,其中在古土壤中这些元素表现淋失或富集程度更为强烈;剖面具有斜长石风化为主的初级化学风化程度,以Ca、Na流失严重为特征;从马兰黄土L1→古土壤S0→全新世黄土L0,风化由弱变强再变弱。这些信息揭示了汉江上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尤其是气候的变化规律:18 000~11 500 a BP气候以干冷为主,进入全新世后逐渐转暖,8 500~3 100 a BP为全新世大暖期,气候温湿,3 100 a BP后气候又转凉,呈现出由"冷干→转暖→暖湿→干凉"的演变过程,同时弥陀寺黄土对6 000~5 000 a BP期间发生的气候波动冷事件也有记录响应。  相似文献   

20.
全新世内蒙古自然环境演变及其特点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根据内蒙古东、中、西部沙地、内陆湖、冰缘现象的发育与演变,讨论了全新世以来内蒙古环境演变过程,提出了对全新世中期沙漠化的形成环境、全新世环境演变特点及对现代环境影响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