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居住在地球有限土地之上的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无限生存空间的追求。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实现了长期在外太空驻扎的愿望,这为将来进一步将家园转移到地外空间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人类也没有停止过向海洋进军的探索步伐。除了以军事为目的建造大型舰船之外,也在不断地尝试、设想建造出能够提供多人生活的城市化的超级舰船,甚至“漂浮的岛屿”,以解决未来有  相似文献   

2.
主编手记     
《海洋世界》2010,(10):11-11
<正>人类与生俱来就拥有三大原始的科学梦想,上天、入地和下海。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及其结束后的近百年时间,科技已经帮助人类将幻想中的诸多不可能转化为现实。虽然目前人类还无法在太空中走得  相似文献   

3.
莫知 《海洋世界》2010,(10):14-27
<正>海洋是围绕在我们所居住陆地周围的神秘家园,从不间歇的浪涛声声似乎是在向人类发出的热忱召唤。多少年来,人类前仆后继地投身于大海中,想法设法走向海洋、潜入海底  相似文献   

4.
由于人类在地球表面进行各种建设与开发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近十多年来,地球上的耕地面积减少、土地出现沙漠化、森林覆盖面积缩小、自然环境遭受污染。这样,人类在进行各种工程活动中获益的同时,却又不可避免地承  相似文献   

5.
高科技在海洋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在海洋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许东禹(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引言当代人类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其中资源和环境直接与海洋有关。将来,人类更积极地、有计划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环境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  相似文献   

6.
流域人类活动与降水变化对黄河三角洲造陆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许炯心 《海洋学报》2004,26(3):68-74
利用海图和遥感影像资料,确定了不同时期黄河三角洲的造陆速率,并将造陆速率的变化与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变化相联系.研究发现,三角洲造陆速率与年降水量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与各项水土保持面积和人类引水量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黄河三角洲造陆速率与年降水量、梯田林草面积、淤地坝造地面积、人类年引水量等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该方程表明,年降水量越大,三角洲造陆速率越大;梯田、林草面积和淤地坝造地面积越大,三角洲造陆速率越小;人类净引水量越大,三角洲造陆速率越小.  相似文献   

7.
许林之 《海洋信息》2001,(3):17-18,29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在21世纪,海洋以其丰富的资源、宽阔的空间,将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我国的发展也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 1 我国海域海洋环境变化活跃复杂海洋区域集中了地球各个圈层,又是地球水  相似文献   

8.
莫知 《海洋世界》2007,(11):16-19
生存在地球这颗蓝色星球上的人类,向来都是不安分的。上天、入地和下海不仅仅是吴承恩在《西游记》小说中给顽劣的孙猴子设计的"十八般武艺",更是人类对了解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所向往拥有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生态经济学是近二三十年间建立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交叉科学。1970年4月22日,美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发起“地球日”活动,提出“只有一个地球”这一令人警醒的口号,表达了人们对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高速发展经济、损害人类生存环境的忧虑。1972年,“首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著名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文件明白地提请人们注意,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人口膨胀,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的严重危机。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注意研究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10.
人类从古至今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从未停止,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借助于先进的科技手段在海上修筑钻井平台、铺设海底电缆、架设海底隧道,同时国家间为了追求更为廉价的生产资料进行远洋运输。但是人类的活动极大地影响了海洋生态环境。"托列峡谷号"油污案、"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大连新港7·16爆炸案等案例每一次都是对海洋环境极大的破坏。为此国家间通过不断探索签订了一系列的国际条约构建系统的裁判赔偿机制,国家之间也在各自探索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新的立法借鉴,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完善了现行的海洋污染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一个多么壮丽的世界,那里涌动着气势非凡的奔放!个多么富饶的王国,那里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宝藏!一个多么谜人的字眼,那里引发出蓝色梦幻的神奇!那就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海洋。 海洋孕育了人类,又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匮乏的陆地资源,抢占着日渐紧张的陆上空间,破坏着日趋恶劣的生存环境,终于无可奈何地陷入了为人口、环境、资源所困扰的怪圈。如何走出怪圈?回答只有一个:回到海洋中去。正像希腊哲学家撤尔斯所形容的那样:“一切取之于海洋,无穷无尽,一切回归到水中,什么也看不见。”——海洋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出路。 人类回归海洋,海洋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人类的“蓝色土地” 。从此,人类对这“蓝色土地”的抢占变得激烈起来,“蓝色圈地运动”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似乎不尽的自然资源养育着万物之灵的人类。劳动创造了人,而人又“创造”了过多的人。今天,60亿生灵终于感受到了资源的贫乏!科学发出警告,陆地上诸如铜、钴、锰等矿产资源已显露出全面枯竭的迹象!好在,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过程没有完结,科学也乐观地告知人类,在大洋的深处蕴育着丰富的宝藏。向深海资源进军。为了人类的未来——中国的“科学之舟”一次次梨波劈浪,并向世人证明:洋底矿产资源的商业开发已非遥远的梦!  相似文献   

13.
这个荒僻、雾气缭绕的海角是一个地质珍宝,它正在帮助人类更深刻地理解地球上生命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主要空间。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所关注的只是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却忽视了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源源不断地排入海洋,不仅严重污染了海洋环境,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而且对人类的健康,甚至人类的生命财产也已构成了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15.
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西 《海洋地质前沿》2008,24(1):15-18,24
在地球系统中,海洋、大气和陆地以及其中的生命与非生命部分都存在着相互联系。人类正在以各种方式根本性地改变着地球的各种系统和循环。一个崭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不期而至。碳循环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包括碳元素在各个储库的贮存和在不同储库之间的流通。不同时间尺度的碳的自然循环都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人类活动触动了这种平衡机制,成为当前全球碳循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6.
祝茜  姜波  汤庭耀 《海洋科学》2000,24(6):7-10
鲸类曾是人类所需求的肉、油、医药和工业原料等极为重要的来源之一,然而,令人吃惊的是人类对鲸类的认识却十分贫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早期鲸类的资源量比现在要多得多,人们所追求的是捕鲸的数量,因此自然而然地将重点放在船只和捕鲸工具的改善上,忽视了对鲸类生  相似文献   

17.
南极人类活动的环境负效应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南极活动包括基地建设、科考、废弃物排放以及物流与交通等.造成南极原始地形地貌的改变、浅表地层土壤理化结构成分的恶化和本土动植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的损害等环境负效应,严重危及南极作为地球上唯一保留其自然原貌的大陆的特殊价值.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以提高南极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素质,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类活动对南极环境的影响,促进人与南极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活动和南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海岸带特点和现状分析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特殊地带。海岸地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摇篮。海岸带地区在人文、自然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海岸带的现状是人类活动和自然演变共同作用的产物。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海岸带的特点和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海岸带的重要性海岸带地区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海岸带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海岸带地区是人口密集、经济集中的发达地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粹之地。近海岸带地区的沿海地带集…  相似文献   

19.
海域的价值已得到我国法律的承认。所谓海域价值,是指海域所具有的满足人类需要的各种属性。整体的海域价值可分解为政治价值、军事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等多个方面。海域价值的体现与实现是由人来完成的,这一进程取决于人们的认识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人类在开发利用海域时,应当尊重海域价值的历史性,根据海域价值形成的历史规律来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并注意海域开发利用的“度”,使海域的价值既充分又合理地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风是上帝抛沙的那只手",这只手亦在海洋中惩罚着人类,制造出一个又一个海中的"死亡地带",只有真正正确地认识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我们才能更好地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