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比较了不同方法对厦门海区潮间带游动放线菌的分离效果和分析游动放线菌在不同材料中的种群数量分布。结果表明,在孢囊脱水-复水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重铬酸钾-放每菌酮-热处理-延长样品风干时间的联合方法,对样品污染细菌和霉菌有很好的抑制效果;海洋漂浮植物材料是游动放线菌的良好分离来源、数量超过10^2CFU/g干重;海洋潮间带植物材料的游动放线菌种属多样,但以链孢囊菌属为主,80%的分离菌株具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厦门海区潮间带海洋动植物共附生微生物的抗菌活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郑忠辉  陈连兴 《台湾海峡》1998,17(4):439-444
从厦门海区潮间带石纯、浒苔、江蓠、海兔、海葵及鲨鱼肠道分离得289株共附生微生物,以8种敏感菌为指示菌,从中获得拮抗活性的幼苗28株,放线菌17株,真菌8株。拮抗细菌以假单胞菌(39%)、弧菌(25%)和芽直菌(14%)为主,主要为抗革兰氏阳性细菌,抗真菌的菌株比例较低。拮抗放线菌分属于链霉菌和小单孢菌,其抗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和真菌的菌株比例分别为65%、47%和23%。拮抗真菌分青霉属和芽枝霉  相似文献   

3.
厦门同西安柯对虾养殖池的细菌数量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美兰  倪纯治 《台湾海峡》1998,17(2):156-161
本文研究了对虾养成期间养殖池生态系中细菌的数量动态,探讨其变化规律与虾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细菌、弧菌和发光细菌在水体、底质和虾体中的数量变化各异。在水体各菌数与其环境因子关系中,除了总菌数与COD存在着正相关外,其它的不存在相关性。虾体的总细菌、弧菌和发光细菌的数量(以细胞计)可以用来预报虾病,三者的阀值分别8为10^7个g/(湿重)10^5个g/(湿重)和10^4个g/(湿重)。通过对对虾的细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以鲍鱼的上足分化幼虫和围口壳幼虫作试验对象,用土霉素、氯霉素、盐酸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作防治幼鲍病害的试验,结果表明:0.5 ̄5g/m^3浓度的氯霉素浸浴48h,1 ̄10g/m^3浓度的土霉素浸浴48h,0.25 ̄0.5g/m^3浓度的盐酸环丙沙星浸浴24h都能有效地抑制或杀死细菌;而幼鲍及饵料硅藻的生长和发育均不受其影响;但这些物对原生动物、线虫和桡足类均无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海洋动植物共附生放线菌抗真菌活性菌株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分离自台湾海峡厦门海域的鹧鸪菜,海仙人掌等8种海洋动植物共附生放线菌,以4种常见的致病真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弯孢霉(Curvularia sp),镰刀菌(Fusarium sp),木霉(Trichoderma sp)作为抗真菌药物的筛选指示菌,进行了抗真菌活性菌株的生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供测的149株放线菌,19株具有抗真菌活性,占总供测菌株的12.8%;鹧鸪菜共附生放线菌抗真菌活性菌株比例最高,达40.9%;高抗菌株主要分布于鹧鸪菜,海仙人掌和沙菜上,其中以鹧鸪菜最高,占供测菌株的31.8%。  相似文献   

6.
海洋木栖真菌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福建厦门海沧、集美及漳州浮宫等地采集到的红树林等海洋潮间带的各种腐木样品中分离得到176株海洋木栖真菌,对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其结果表明共有96株海洋木栖真菌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白色假丝酵母中的一种或多种拮抗指示菌具有抑制作用,占供测菌株总数的54.5%.在这些活性菌株中,红树源菌株拮抗比例为30.2%,非红树源菌株拮抗比例为69.8%.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主要分布于15个属中,包括木霉Trichoderma、青霉Penicillium、拟青霉Paecilomyces和一些不产孢的分类群.某些稀有真菌如盘多毛孢Pestalotia、茎点霉Phoma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异硫氰酸苄酯(BITC)的抑菌试验表明:BITC对3种海洋细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T108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E204株和异单胞菌Altermonas.sp.E113株)的完全抑制浓度分别为4.0,1.0和2.0mg/L,50%抑制该3种海洋细菌生长(相对生长率)的浓度分别为2.67,0.37和0.44mg/L。  相似文献   

8.
三沙湾浮游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林金美 《台湾海峡》1993,12(4):319-323
本文分析,鉴定了于1990年5,8,11月和1991年2月,采自福建三沙湾的64份样品。记录浮游植物115种,其中蓝藻1种,硅藻97种,甲藻17种。浮游植物细胞总量的年平均值为17.50×1^4个/m^3,其年高峰出现于春季5月。达43.84×10^4个/m^3,低谷出现于冬季2月,仅1.16×10^4个/m^3。  相似文献   

9.
海南红树林根系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海南红树林根系土壤细菌多样性,充分发掘中国红树林特有微生物资源,作者于2012年12月份从10份采集于海南北港岛红树林根系淤泥样品中分离可培养海洋细菌,并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对样品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共分离得到122株海洋细菌,经并菌后选取其中的70株代表性菌株测序,结果发现它们分为4个类群:变形菌门(主要为γ-变形菌纲)(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分别占66%,19%,11%和4%。共代表30个属47个种,其中有9个潜在新种和2个潜在新属。本研究结果表明,北港岛红树林中存在着丰富的细菌多样性,很多类群可能是红树林特有细菌物种。  相似文献   

10.
王宪  李文权 《台湾海峡》1997,16(2):164-168
本文根据1994年7月至1995年4月间4个航次调查资料而得。结果表明,九龙江口ATP的含量平均值为278.4μg/m^3,变化范围在32.4 ̄857.6μg/m^3之间。ATP与叶绿素a和POC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Chl-a/ATP的高值区出现在盐度为25 ̄30间。POC(B)/POC的高温区出现在盐度为15 ̄25间。该区域颗粒碳含有最大比例的活体的有机碳约占60%。  相似文献   

11.
具抗肿瘤活性的海洋微生物菌株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根  陈瑞川  林昱 《台湾海峡》2002,21(1):18-22
本研究采用MTT法对海洋放线菌、细菌、霉菌及极地和大洋细菌进行细胞毒活性物质的筛选,结果有10%放线菌有一株极地细菌具有细胞毒活性。此外利用DNA修复特性在E.coli343/591和E.coli343/636之间的差异性,对前面筛得的菌侏进行DNA损伤的筛选,结果得到两株活动性菌株。采用荧光染色观察得到3株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菌株,这些具抗肿瘤活性的菌株可供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副溶血弧菌菌株1211U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将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菌株1211培养于低温贫养条件下,以平板菌落计数法(PC)和最大近似数法(MPN)检测可培养细菌数,50 ̄60d后表明可培养数下降为零。吖啶橙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AODC)检测细菌总数,表明细菌总数始终变化不大,而活菌直接计数法(DVC)检测到的活菌数保持在10^5个/ml。本实验证明了副溶血弧菌1211U株在一定的条件下或进入活的非  相似文献   

13.
福建西洋岛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分析了于1990年5、8、11月和1992年2月采自福建西洋岛海域的72份样品。记录浮游植物127种,其中蓝藻1种、硅藻105种、甲藻20种、金藻1种。浮游植物月平均细胞总量为51.42×10^4个/m^3。其年高峰出现于夏季8月,达137.05×10^4个/m^3,低谷出现在冬季2月,仅有6.96×10^4个/m^3。  相似文献   

14.
九龙江口本中1995年有机物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松  廖文卓 《台湾海峡》1998,17(2):180-184
1995年3个航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口水体总有机物的含量受悬浮物含量控制。在S〈5的低盐度区,悬浮泥沙和有机物产生明显的絮凝;在S〉5的广阔海域,它们的行移接近于理想混合。估算得出九龙江河流的入海一约;悬浮泥沙为9.8*10^5t/a;总COD为3.2*10^t/a,其中溶解态COD为2.1*10^4t/a约占2/3,为水体有机物的主要开矿如换算为溶解有机碳,则DOC的平均通量为3.2*10  相似文献   

15.
江阴岛海域溶解态Cu,Pb,Cd的含量及其与营养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福建省福清市江阴岛海域溶解态Cu,Pb,Cd的含量,并探讨了它们与营养盐的关系。1990年5月溶解态Cu,Pb,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2、0.380、0.022μg/dm^2,10月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6、0.382、0.032μg/dm^2。其5月溶解态Cu与无机氮N,硅酸盐间的线性回归相关式分别为Cu、(μg/dm^3)=0.438+0.0377N(μg/dm^3)、Cu(μg  相似文献   

16.
闽南—台湾浅滩滩上升流区拮抗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闽南-台湾浅滩上升流区海洋拮抗菌的生态分布、种类组成及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在该海区海水中拮抗菌占总异养菌数的1.2~9.4%,沉积物中则点4.3~15.6%;拮抗菌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拮抗菌的丰度大于其他季节,属的组成也较复杂多样。在所分离的拮抗菌中,有6株拮抗菌对多种试验菌株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能力,被鉴定为假单胞菌属、孤菌属、黄杆菌属和无色杆菌属。作者讨论了海洋拮抗菌的时空分布与  相似文献   

17.
顾宏堪 《海洋科学》2000,24(8):10-10
胶州 湾东部沿岸海水中 ,NO3 N含量全年在5~30μg/L,NH4 N在20~40μg/L,PO4 P在5~10μg/L,而浮游植物量维持在(8~20)×105 个/L。在长江口外 ,NO3 N在100~200μg/L(系1962年资料 ,1982年增加近4倍) ,NH4 N在50~100μg/L ,PO4 P在10~15μg/L,浮游植物量在(10~100)×105个/m3。显然 ,胶州湾东部沿岸海水中NO3 N较长江口小约10部 ,而浮游植物量却反而大约1000倍。在胶州湾东部沿岸 ,高浮游植物量与低NO3 N的…  相似文献   

18.
Hund.  H 夏达英 《海岸工程》1997,16(2):65-74
论述了一台单波段断面同荧不计的研制及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实验结果,表明了与在实验室检测条件下的测试结果是一致的。在假定没有荧光污染的条件下,该荧光计对油的探测范围为5×10^-9--100×10^-6g/cm^3。而荧光污染对于沿岸海水如波罗的海、北海和挪威海海是有普遍性的。为了得到油产生的荧光信号,还描述和讨论了对油和污染物产生的荧光信号的总量所作的修正步骤。为了获得在海中,特别是在沿岸、海洋峰面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了浙江省海岛海域中石油烃降解细菌的丰度分布及其种群组成。在整个浙江海域所布设的102个站位中,96%的站位可以分离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2-1.1×10^5个/dm^3,低值出现在南麂列岛附近海域;在杭州湾南部水域所布设的26个站位中100%的站位可以分离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量分布范围在40×10^2-1.2×10^5个/dm^3;石油烃降解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  相似文献   

20.
采用平板涂布法从南麂岛近海海洋沉积物样品中分得86株放线菌,用琼脂块法和杯碟法结合筛选出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两种大黄鱼病原性弧菌具有不同拮抗作用的海洋放线菌5株,其中编号NJR0956的菌株对两种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均25mm,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进而测定了5株活性菌株的抗菌谱。结果表明,它们对指示菌中的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鳗弧菌(V.anguillarum)、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四种病原弧菌均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在对NJR0956的抑菌效果研究中发现,该菌株在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不仅能够增殖,而且能够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