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海岛周围海域的环境质量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海岛海域环境质量调查的资料,选用各海岛水质、底质和生物体中超标的污染物质的数据,评价各海岛的环境质量,为海岛综合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水平养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春季表观耗氧量的垂直分布及其极小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万金 《台湾海峡》1992,11(1):42-48
根据1984年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综合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春季表观耗氧量垂直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AOU垂直分布趋势为上低下高。表层均呈负值(-0.16×10~(-3)~-2.55×10~(-3)),底层1/2测站呈现负值(-0.04×10~(-3)~-2.42×10~(-3));而另1/2测站呈现正值(0~0.86×10~(-3))。AOU垂直分布有极小值的站位通常出现于不同水系的交汇带,其深度在密跃层下界附近。这是由于密跃层下界附近氧的涡动扩散进行得比热的涡动传导为慢的缘故。因而,逐渐增温时,氧来不及释放到大气中,即氧呈过饱和状态。浮游植物量对极小值的形成不起决定性作用,而只能影响极小值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4.
根据“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区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和对策”的研究要求,为掌握工程兴建前长江口环境状况,我们于1985年8月一1986年5月,对122°-124°E,30°45′-32°00′N海域及受潮汐影响的江段进行了调查。本文根据5个航次的调查资料阐述了长江口海域化学耗氧量(COD)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浙江海岛邻近海域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990年春、秋季进行的浙江海岛海域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观测资料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均高于秋季。其空间分布基本上为浙南海区高于浙北海区高于浙中海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高于中层和底层。测区光强是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主控因子。在离岸较远的南麂列岛、台州列岛、中街山列岛和马鞍列岛等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均高于受混浊水控制的近岸海岛海域。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水域化学耗氧量(COD)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5月和8 月对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水质化学耗氧量(COD)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域近期 COD 含量变幅在 0.41 ~ 2.72 mg·L-1 之间,平均值为 1.21 mg·L-1;区域分布呈北部向南部水域逐渐递减以及近岸水域含量大于远岸的变化趋势;夏季 COD 的含量高于春季;以我国Ⅰ类海水水质 COD 含量≤2 mg·L-1 标准评价,超标率为 15 %;COD 含量与同期(春、夏季)的悬浮物含量呈正相关性,与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在夏季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零点生态调查四个航次中(春、夏、秋、冬)溶解氧和化学耗氧量两要素的检测数据,着重描述溶解氧和化学耗氧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其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水域化学耗氧量(COD)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2年5月和8月对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水质化学耗氧量(COD)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域近期COD含量变幅在0.41~2.72mg/L之间,平均值为1.21mg/L;区域分布呈北部向南部水域逐渐递减以及近岸水域含量大于远岸的变化趋势;夏季COD的含量高于春季:以我国Ⅰ类海水水质COD含量≤2mg/L标准评价,超标率为15%;COD含量与同期(春、夏季)的悬浮物含量呈正相关性,与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在夏季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浙江海岛邻近海域叶绿素α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990年春,秋季进行的浙江海岛海域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观测资料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叶绿素α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均高于秋季,其空间分布基本上为浙南海区高于浙北海伛同于浙中海区,表层叶绿α浓度高于中层和底层。  相似文献   

10.
九龙江口海域中磷的化学形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笔者在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的调查研究资料,着重讨论颗粒态磷,溶解态无机磷,溶解态有机磷,总磷等各种形态磷的含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其与叶绿素,总悬浮物量等其他要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磷虾类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秉及 《海洋学报》1989,11(6):763-768
本文研究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磷虾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共记录12种磷虾,其中以中华假磷虾、宽额假磷虾和小型磷虾为主要种。不同种磷虾的生态性质不同,其出现的季节和分布的水域也有变化。中华假磷虾以秋、冬季出现较多,主要分布于近岸水域,宽额假磷虾以夏季出现较多,主要分布于南部外海水域。小型磷虾以冬季出现较多,且分布广。其他种磷虾数量很少,是一些热带、亚热带种,以夏、秋季较常见,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和北部水域。  相似文献   

12.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历史时期,由内、外地质动力共同作用形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海域海岛地质遗迹因依托特有的海洋环境更显瑰丽和珍贵,对建设海洋强国也更具资源价值。为给海洋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文章以《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0303-2017)》“地质遗迹分类”为基础,结合地质条件、遗迹特点和地域分布,将山东省海域划分为滨洲—潍坊海域和烟台—日照海域两区,按海水与岛陆位置关系划分出岛陆、岸线潮间带和岸岛水下三带,在两区三带内按搬运-沉积类、构造-剥蚀类和地质体-地质构造类三大成因类型进行分区、分类综合研究,对遗迹成因进行分析,对重要遗迹资源作了重点介绍,并根据资源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完善源法规体系和保护机制、建立信息与预警系统平台、加强宣传、进行监测、采取必要工程措施等严格保护建议,同时提出促进旅游业发展、开展地学科普、助推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对外交流等利用方向。专门针对省域海域海岛地质遗迹进行综合研究在全国尚属首次,对科学管理和充分利用海域海岛优势生态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福建海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群落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海岛潮间带软体动物共鉴定248种,隶属于5纲78科161属,应用群落系数,等级聚类分析和极坐标排序研究软体动物落分布,结果表明,软体动物群落可分为3种类型,即河口型群落,近岸港湾群落和开阔海域群落,群落分布与海岛所处地理位置及其生境类型密切相关,盐度和水动力是重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4.
南日岛周围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庆红  冯季芳 《台湾海峡》1996,15(3):280-285
南日岛1990~1991年4个季度月共鉴定浮游植物200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5门64属,硅藻种类最多,其次是甲藻;暖水性种65种,广温性种120种,温带种15种;年平均数量为263.15×104个/m3,5月最多为869.61×104个/m3,8、10月及1月依次减少。主要优势种有细齿角利藻、奇异菱形藻、中肋骨条藻、佛氏海毛藻等。文章初步分析了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福建海岛水域软体动物多样性与分布,根据1990年2月至1992年1月对福建乡级以上海岛水域进行的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海岛水域软体动物有82科97属345种,主要有蚶科(Arcidae)、贻贝科(Mytilidae)、蛤蜊科(Mactridae)、樱蛤科(Tellinidae),帘蛤科(Veneridae)、篮蛤科(Corbulidae)、角贝科(Dentaliidae)、玉螺科(Naticidae)、骨螺科(Muricidae)、蛾螺科(Buccinidae)、织纹螺科(Nassariidae)、衲螺科(Cancellariidae)、塔螺科(Turridae)、笋螺科(Terebridae)、小塔螺科(Pyramidellidae)等.在12个乡级以上海岛水域,福建中南部岛屿水域软体动物物种数较多,北部相对较少.平均生物量为8.81 g/m~2,栖息密度为36个/m~2.生物量厦门岛水域最高(33.18 g/m~2),南日岛最低(0.73 g/m~2);栖息密度江阴岛最高(188个/m~2),湄洲岛最低(4个/m~2).福建省海岛水域软体动物种数季节变化,夏季大于冬季大于秋季大于春季;数量季节变化,生物量以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栖息密度以春季最高,秋季最低.  相似文献   

16.
海域海岛动态监视监测业务是加强海域海岛管理的有效手段。文章对海域海岛监视监测业务体系进行研究梳理,分析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在监视监测工作中的优势,设计建立无人机监视监测业务管理系统,应用于南沙区海域海岛监视监测工作,并介绍了监视监测工作中的几个实际应用。采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为主并建立无人机监视监测平台的办法,拓展和丰富了监视监测成果,有效促进了海域海岛监管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海域粘土矿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北部海域海底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组分为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蒙脱石和混层矿物,根据粘土矿物在该海域的分布规律和海底地形、水动力条件、沉积作用等特征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的粘土矿物区.从粘土矿物组合类型可知,该海域粘土矿物主要来源于我国大陆.南部深海区的粘土矿物除了来自北部大陆外,菲律宾火山岛弧和南面马来西亚携带来的高岭石也是深海区粘土矿物的来源之一.而116°E以西海域,绿泥石向深海方向增加可能与末次冰期珠江古河道携带的残留绿泥石和高岭石向绿泥石转变有关.海底火山是黄岩岛附近海域蒙脱石和绿泥石增高的原因之一.从整个海域粘土矿物分布格局可知,该海域的粘土矿物组合类型主要受源区气候和周围的陆源岩石类型所控制.  相似文献   

18.
化学耗氧量(COD)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耗氧量(COD)是水质监测的一个重要参数,文章对化学耗氧量监测方法的现状和发展及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9.
2月19日,国家海洋局组织召开了2009年度海域和海岛管理工作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海洋厅局长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8年工作,部署2009年任务。会议提出,要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努力开创海域和海岛管理工作新局面。国家海洋局张宏声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沿海11个省(区、市)海洋厅(局)分管领导和海域处处长,国家海洋局北海、东海、南海分局及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的有关领导和海域处处长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福建西洋岛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分析了于1990年5、8、11月和1992年2月采自福建西洋岛海域的72份样品。记录浮游植物127种,其中蓝藻1种、硅藻105种、甲藻20种、金藻1种。浮游植物月平均细胞总量为51.42×10^4个/m^3。其年高峰出现于夏季8月,达137.05×10^4个/m^3,低谷出现在冬季2月,仅有6.96×10^4个/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