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的矿物-地球化学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振宏 《海洋科学》2000,24(10):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9676290,1997~1999)“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的矿物 地球化学记录” ,根据表层和柱状样品的成因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重建了冲绳海槽中部自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历史。沉积物的TiO2 (TFe2O3 MgO),K2O/Na2O (TFe2O3 (TFe2O3 MgO),Al/(Al Mn Fe),La/Yb REE,LREE/HREE(平均8.69) ,δEu(平均0.60)和轻稀土型配分类型特征判明为活动大陆边缘 大陆岛弧型沉积环境 ,沉积物具有典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洋地震灾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地介绍了历史与现代中国海洋地震灾害情况。将中国海洋地震按板块构造理论划分为三个大的层次:(1)西太洋岛弧-海沟强活动带;(2)弧后盆地弱活动带;(3)陆架海中等活动和弱活动带。介绍了有关海洋地震观观测、基础性研究、地震前兆与预报、地震工程研究实践及最新动态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青岛及其邻区NE、NW向断裂的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NE、NW 向断裂是青岛及其邻区两组重要的区域性断裂构造。通过野外地质和地貌观察,依据所测的地震活动和断裂活动的绝对年龄,认为青岛地区NE向断裂自晚更新—全新世以来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并根据NW 向断裂对海岸线方向、海底地貌,特别是NW 向断裂对地震的控制作用,认为青岛及其邻区NW 向断裂是一组区域性活动断裂。鳌山卫—即墨微震带是NW 向断裂的现代活动性的表现。在地震监测工作中应加强对NW 向断裂活动性的监测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论东亚大陆的陆缘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缘弧是太平洋西北岛弧背后大陆陆地与内海间的弧形构造.这些陆缘弧的特点是:1.陆缘弧彼此形态相似,均一致突向大洋,它们在几何学上与相对应的岛弧相同;2.它们具有大致平行海岸线的断裂弧,其断裂面经常倾向大陆;3.沿弧存在着主要为新第三纪以来的基性火山活动;4.沿弧发生近期浅源张裂地震活动;5.它们切割大陆内所有中生代构造,是最新的活动构造带.作者还探讨了东亚陆缘弧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大陆地壳发生拆沉(Delaminayion)过程之证据R.Meissner70年代提出了岩石圈拆沉之假说,其主要证据是:(1)岛弧似乎是构成大陆地壳的主要部分.(2)岛弧是基性的.(3)今天的大陆地壳是中性或酸性的,这意味着它丧失了某些基性成分.片麻...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海位于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它的周边被岛弧和深海沟所环绕,海域内淡数条近南北向的构造脊。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的构造将菲律宾海海底地势分割成不同的部分,构成明显不同的地势特征:(1)深海沟呈链状环绕着 海域周边分布。(2)近南北向的九州-帛琉海岭将海底分面东西两半,东半部主要是岛弧区,西半部主要是海贫区。(3)海脊与岛弧呈近南北向伸展并贯穿全区,海脊与岛弧之间为海盆。海汾底多为丘状起伏,并有轻度切割  相似文献   

7.
爱琴海盆地是欧洲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在这个地壳强烈拉张的地区 ,有 3条大断裂 :科林斯裂谷、北爱琴海槽和埃维亚地堑。由于数百万年以来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古地块碰撞的远距离作用 ,该区受到强烈的变形。西北部突出于爱琴海中的土耳其的活动性北安纳托利亚断裂也与此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非洲大陆与欧亚地块的碰撞区归属于该地区 ,在这个地区一个地壳板块沉降至另一板块之下 ,并形成了艾利尼柯岛弧。在科林斯海湾的测量研究工作表明 ,观察到的变形与地震资料相矛盾。美国大地构造学家的研究工作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完成了1 990…  相似文献   

8.
雅浦俯冲带北段和马里亚纳俯冲带西南端均受加罗林岛脊俯冲影响,但是二者的地球物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分析雅浦俯冲带北段和马里亚纳俯冲带的地球物理特征,对比了二者之间的海底地形、重力异常、地震活动和应力场等特征。结果表明:①雅浦海沟北段外缘发育垒堑构造带,马里亚纳海沟西南端加罗林岛脊俯冲区域水深明显变浅,加罗林岛脊俯冲最前端形成凹角。②雅浦岛弧北段和马里亚纳岛弧西南端加罗林岛脊俯冲区域高布格异常值反映了强烈的构造侵蚀可能导致火山弧地壳缺失,岛弧之下高密度物质上涌。③雅浦俯冲带北段和马里亚纳俯冲带西南端地震活动性弱并且缺乏高震级地震,说明加罗林海脊岛脊的俯冲阻塞降低了俯冲带的构造活动性。马里亚纳俯冲带西南端存在少量的中源地震,表明该区域板片俯冲深度比雅浦俯冲带北段更深。④马里亚纳俯冲带西南端的地震存在更多的走滑分量,与加罗林板块的倾斜俯冲、加罗林岛脊的倾斜碰撞有关。⑤加罗林岛脊相对于海沟走向的俯冲角度是造成雅浦俯冲带北段和马里亚纳俯冲带西南端的地球物理特征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海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近海海域历史及现代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与相邻大陆地震活动的关系、强震发生的构造条件、震源机制应力场等探讨了该区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海域强震多分布在近海区:有渤海、南黄海二个强震集中、频度高的“地震窝”;有泉州、南澳和琼州三个强度高但频度低的强震区.海域强震活动与相邻大陆的大震活动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整个海域的强震活动的时间分布亦有其共同的活跃期和平静期.海域强震发生的构造条件与大陆地震的相近,常发生在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的强烈断陷区.海域地震应力场方向与邻近大陆的完全一致,它们好似大陆地震应力场轨迹线向板块边界处的自然延伸.该区强震活动与周围板块的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热带气旋活动对中国夏季雨带类型与ENSO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研究了热带气旋1)活动与中国夏季2)3组(包括8种)主要多雨带类型的响应关系。同时对热带气旋活动与夏季大陆气温和ENSO事件的始终时间的响应关系,也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夏季中国的雨带分布特征对热带气旋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热带气旋活动与中国大陆气温有着正相关关系,与ENSO事件的发生有着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碎屑沉积岩的主微量元素记录了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可用于古气候、物源及构造背景的恢复。通过对黄河口凹陷南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E1s1)碎屑沉积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沙一段沉积时期古气候、物源及构造背景。Th/Sc-Zr/Sc图解和成分变异指数(ICV)表明,研究区沙一段物源为母岩风化后的首次沉积,成分成熟度较高;校正后的化学蚀变指数(CIAcorr)和钾长石蚀变指数(PIA)表明沙一段物源经历了中等程度的风化作用,沙一段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湿润;主、微量和稀土元素显示,沙一段物源主要表现为上地壳来源长英质火成岩的特征,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岩石和少量中基性混合物源;物源区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的构造背景,较为复杂的构造背景与西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2.
日本西南部的南海海槽是一个典型的俯冲系统,由菲律宾海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形成,其俯冲板片包含了九州-帕劳洋脊(KPR)、Kinan海山链、四国海盆和伊豆-小笠原岛弧(IBA)等多种地质单元。为了研究不同地质单元的板块俯冲效应,本文系统分析了南海海槽的地球物理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重力和热流特征显示南海海槽中部具有低的重力异常(-20–-40 mGal)和高的热流值(60–200 mW/m2),而东西两侧的热流值(20–80 mW/m2)较低。地震模拟结果显示俯冲板块的地壳厚度为5–20 km。地球化学结果表明俯冲板块的下覆地幔成分从西到东逐渐亏损。无震洋脊(如KPR、Kian海山链和Zenisu洋脊)的俯冲是控制南海海槽俯冲效应的主要因素。首先,无震洋脊的俯冲可能使上覆板块发生变形,沿着增生楔前缘出现不规则的地形凹陷。其次,无震洋脊的俯冲是大型逆冲地震的止裂体,阻碍了南海海槽1944年Mw 8.1和1946年Mw 8.3地震破裂的传播。此外,KPR和热的、年轻的四国海盆的俯冲会导致俯冲板片熔融,在日本岛弧上出现埃达克质岩浆活动,并为斑岩铜金矿床提供成矿物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表明尽管IBA已经和日本岛弧发生碰撞,但作为IBA的残留弧,KPR仍然处于俯冲阶段,与日本岛弧之间有明显的地形分界,呈现单向收敛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闽东南大陆边缘活动断裂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呈NE向展布于闽东南大陆边缘的长乐—诏安断裂带,是一条规模较大、深切地壳、新活动明显的复式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强度有自陆向海逐渐增强的趋势,近岸海域断裂活动速率最大。在与NW向断裂交汇地段,两组断裂活动速率都趋增大。断裂活动主要表现为NE向和NW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下的断块差异运动,其运动方式既有垂直活动又兼具剪切走滑性质,地震是断裂活动的结果,区内地震空间分布与断裂活动方式和活动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根据广东对山广海湾150km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研究弯型海岸起伏多变的基底和上覆的第四纪沉积层序、沉积演化以及复杂的新构造作用。该区晚第四纪自下而上发育有5个层序;(1)滨海相杂色粘土,下可道充填;(2)河道冲积砂;(3)内大陆架粉砂质粘土;(4)滨海相潮坪沉积;(5)河口湾淤泥质沉积。研究区基底形态起伏较大,主要为黑云母岗岩风化壳及少量变质岩。NNE和NEE向两组断裂系统最为发育,它们控制了盆地发  相似文献   

15.
南冲绳海槽海域微震活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解析在南冲绳海槽海域投放的海底地震仪(OBS)记录到的天然地震资料,得到近垂直海槽走向的微震震中分布.根据震中分布与海底地形、地质构造的对比,提出:南冲绳海槽海域的微震活动频繁且多数集中于海槽轴部的地堑和琉球岛弧中部.  相似文献   

16.
试论台湾的非岛弧成因及其与南海海盆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试论台湾的非岛弧成因及其与南海海盆的相关性张明书(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台湾岛以其独特的形态和构造线方向矗立在东海大陆架上,令国内外构造地质学家关注[1~8]。虽然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调查研究,但在构造属性或与周围区域的衔接关系等方...  相似文献   

17.
太平洋三海区热液烟囱物的氧同位素特征及形成温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氧同位素方法,测试了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岛弧、马里亚纳海槽、冲绳海槽和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裂谷的海底热液烟囱和硫化物合岩样品。结果表明:马里亚纳岛弧上的埃斯梅拉尔达破火山口的热液硫化物的形成温度最高(达275℃),而成为高温产物的代表;冲绳海槽和加拉帕戈斯裂谷烟囱,表现为中高温类型,其氧同位素温度在150℃左右;马里亚纳海槽以蛋白石为主要矿物的烟囱物,则显示出典型的低温热液类型,少量黄铁矿砂试样则表现出中温类型特征。但上述区域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中高温热液矿物,说明研究区除马里亚纳海槽明显有中低温热液活动类型外,其它区域皆具备中高温热液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8.
吴玉祥  吴松江 《台湾海峡》1989,8(2):105-113
本文从板块运动的观点出发,研究了台湾及其邻近岛弧地区大震震中的时-空分布和迁移、台湾地区地震能量的释放及其邻近岛弧地区大震活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台湾岛位于台湾海峡的东侧,与中国大陆隔海相望,它所控制的台湾海峡,既是欧亚航线必经的孔道,又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之间的航空及海运的中点站,地位极为重要。地理特征台湾岛在亚洲大陆和太平洋盆地的接触带上,与阿留申、千岛、日本、琉球及菲律宾等一连串的岛屿一起,称为东亚岛弧。南北连绵,宛如亚洲大陆外侧与太平洋间的天然防线,是为岛弧锁链。而台湾岛正位于岛弧的中央枢纽位置,显示台湾岛在全球战略上的特殊  相似文献   

20.
冲绳海槽轴线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冲绳海槽位于东海大陆架与琉球岛弧之间,海槽中发育着一系列平行轴向延伸的地堑型正断层。穿越海槽的地震剖面证实了海槽扩张中心的存在,扩张轴沿海槽轴线方向延伸。由于地堑构造中心的扩张速率较大,由某引起的海槽中心下陷的速率大于沉积作用的补偿速率,使海槽中心海底出现明显的下陷。在轴线的大陆坡一侧,陆源沉积占绝对优势;轴线的岛坡一侧,以火山坡碎屑、浮岩、有孔虫软泥为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