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为了解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的细胞遗传学特征,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秋水仙碱胸腔注射,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分析了军曹鱼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军曹鱼核型为:2n=48=48t,染色体总臂数(NF)为48。 相似文献
4.
斜带石斑鱼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5时可分析引物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台湾群体和广东群体的DNA多态性进行分析.根据电泳检测结果,平均每个引物获得4.2个等位基因,未发现群体的特异位点.获得2个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0.672 1和0.682 6,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647 9和0.544 4,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011 0.统计结果表明,2个群体有着较高的遗传变异性,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处于多数海水鱼类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
网箱养殖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流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春、夏季节暴发性疾病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检测,确认主要病原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病鱼外观表现典型的神经异常症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5种石斑鱼: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青石斑鱼(E.awoara)、云纹石斑鱼(E.moara)、紫石斑鱼(E.lanceolatus)、马拉巴石斑鱼(E.malabaricus)。检测76条石斑鱼,检出率90%;病鱼的脑、视网膜 相似文献
6.
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精子的激活特点、超低温冷冻方案筛选、短期保存、受精实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温25℃、比重为1.018的海水对赤点石斑精子具有最佳的激活效果,活力为(82.50±4.18)%;在进行超低温冷冻时,选择距离液氮面7 cm的高度进行降温,获得冻后活力为(65.83±3.76)%,显著高于1、3、15 cm 的处理组(P<0.0001),利用冻存液 B(含30 g/L 海藻糖、10%DMSO 的生理盐水)冻存赤点石斑精子,冻精活力为(67.92±3.96)%,显著高于另外两种冻存液(P<0.05);通过优化的方案(冻存液B,7 cm高度)冻存得到精子可获得较好的受精效果,受精率为(74.55±4.31)%,而相应的鲜精受精率可达(87.42±4.63)%,二者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7);短期保存的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精子在4℃环境中保存约两周后活力降低为0。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fuscoguttatus)在循环水养殖模式中的生长及养殖水体与石斑鱼肠道的菌群特征, 51 000尾平均体质量为(13.72±0.51) g、平均体长为(8.90±0.66) cm的棕点石斑鱼苗被随机平均分配至6个直径为8m的PE养殖水槽中,通过循环水设备进行封闭式养殖。结果显示:经过12个月的养殖,棕点石斑鱼的成活率为83.2%±7.6%,体质量为(487.32±12.68) g、体长为(31.24±1.22) cm,平均日增质量为1.30 g。采取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定期检测养殖水体和棕点石斑鱼肠道菌群特征。结果显示:循环水养殖系统和棕点石斑鱼肠道中的菌群结构都相对稳定,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水体和棕点石斑鱼肠道的菌群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二者之间共有的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为2259个,主要为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和弧菌属(Vibrio)等。水体和肠道样品中还含有大量的特异OTUs,其中棕点石斑鱼肠道中检测出19838个特异性OTUs,主要是慢生根瘤菌属(Brad... 相似文献
8.
点带石斑鱼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精子冷冻保存技术,保存点带石斑鱼种质资源,作者通过选用TS-19、TS-2、Hank’s、MPRS、Cortland、0.75%NaCl等作为稀释液及10%~25%二甲亚砜、甘油、甲醇作为抗冻液,对繁殖季节中3个不同时期的点带石斑鱼精液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Hank’s溶液为点带石斑鱼精子冷冻保存最适冷冻稀释液;(2)Hank’s溶液与10%~15%DMSO溶液为点带石斑鱼精子保存的最适冷冻保护液组合,可以获得60%以上的冻精成活率,而使用不同浓度的MeOH作为抗冻液时,冻精成活率均为0%;(3)以10%~25%Gly作为抗冻液时,冷冻前未加天然海水时均能激活点带石斑鱼精子正常运动,其效果与天然海水相似,加入天然海水后精子运动效果急剧下降,精子冷冻保存后也存在同样现象;(4)为保证获得更高的冻精成活率,点带石斑鱼精液冷冻保存样品的最佳获取时期是在亲鱼自然繁殖期前进行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一套可行的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人工繁育操作规程、积累七带石斑鱼生物学资料和苗种培育技术经验,作者对七带石斑鱼早期发育各个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及苗种培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在水温23.5℃±0.5℃、盐度31、p H7.9~8.2、溶氧量6~8 mg/L的条件下,七带石斑鱼的受精卵历时31 h5 min完成胚胎发育过。胚胎发育可划分5个时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根据卵黄囊、第二背鳍棘与腹鳍棘、鳞片和体色的变化,七带石斑鱼胚后发育可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又可分为前期仔鱼和后期仔鱼。在水温24~26℃,盐度28的海水中培育,初孵至2日龄(day post hatching,dph)仔鱼是前期仔鱼,3~30dph为后期仔鱼,31~57dph为稚鱼期,58dph进入幼鱼期。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与收缩是七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特征。第二背鳍棘的长度在仔鱼28~30 dph达到最大值,占仔鱼全长的81%。这些特点增加了苗种培育的难度和障碍。 相似文献
10.
11.
以尾纹裸头虎鱼的脾脏细胞为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片,进行其染色体组型分析。染色体数目2n为44,染色体总臂数(NF)为86,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10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11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只1对,即2n等于20m+22sm+2t。 相似文献
12.
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58批次的人工育苗试验,总结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阐述了育苗池、育苗的环境条件、鱼苗不同生长阶段的饵料及投喂方法、育苗水质管理及生产中的操作方法等;讨论了如何解决开口饵料问题和出现3个危险期的原因等。 相似文献
13.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研究青岛近海常见经济鱼类斜带髭鲷和横带髭鲷的核型.得出核型公式前者为:2n=48,2m+8sm+2st+36t,NF=58,后者为2n=48,2m+8sm+14st+24t,NF=58。斜带钱绸核型中t5和t16对染色体及横带货绸核型中t7对染色体为具次缢痕的染色体。两种鱼的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4.
15.
点带石斑鱼亲鱼培育、产卵和孵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采用经埋植外源激光法诱导所得的点带石斑鱼功能性雄鱼和人工养殖的雌鱼进行亲鱼培育、产卵和孵化的试验研究,在1999-2000年的两年中,繁殖仔鱼7103万尾,结果表明,雌鱼的绝对生死力为535.01万粒卵,相对生殖力为810.21粒/g体重,水泥池中培育的点带石斑鱼能自然产卵与水温相关,水温高于24℃时,产卵呈一定的周期性,即连续产卵5-7天,停产数天后再开始下一个产卵周期;水温低于24℃时,产卵受到抑制,水温对胚胎发育有明显的影响,水温25.5-28.5℃胚胎发育时间为21h53min,仔鱼活力好,盐度为30-33时,胚胎发育正常盐度降低造成孵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hybrid grouper 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tukula(♂),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in subfamily Epinephelinae 下载免费PDF全文
Zhentong Li Yongsheng Tian Meiling Cheng Linna Wang Jingjing Zhang Yuping Wu Zunfang Pang Wenhui Ma Jieming Zhai 《海洋学报(英文版)》2020,39(12):65-75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mitogenome) of hybrid grouper 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tukula(♂), a new hybrid progeny,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analyzing phylogeny and molecular evolution. In this study, the mitogenome was analyzed using PCR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ed, then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of E. moara(♀)×E. tukula(♂) and 35 other specie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Maximum Likelihood and NeighborJoining methods with the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13 conserved protein-coding ... 相似文献
17.
急性盐度胁迫对斜带石斑鱼Na+/K+-ATP酶及血清应激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急性盐度胁迫对斜带石斑鱼幼鱼Epinephelus coioides鳃丝Na+/K+-ATP酶活性和血清应激指标的影响,将养殖于自然海水(盐度34%o)中,体重为(19.59±0.25)g的斜带石斑鱼幼鱼直接转移至盐度24‰、14‰、4‰和0‰的水体中,于转移后1、3、6、12和24h分别检测鳃丝Na+/K+-ATP酶活性和血清中血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溶菌酶的变化.试验表明:试验组Na+/K+-ATP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均在1h时达到最高值,随后下降,至6h达到稳定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在24‰和14‰盐度组呈下降趋势,在4‰和0‰盐度组3h时出现最低值,在6h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AST水平在24‰和14‰盐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4‰和0‰盐度组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于6和12h时达到各自峰值;溶菌酶含量在试验24h时,在24‰、14‰和4‰盐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0‰盐度组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至6h时达到峰值.试验显示,斜带石斑鱼幼鱼由盐度34‰的水体转移至盐度24‰和14‰的水体后,其应激强度较弱;由盐度34‰的水体转移至盐度4‰和0‰的水体后,其应激反应较大,适应盐度变化需时也较长.根据本试验结果,在对斜带石斑鱼进行应激性淡化转运时,可将其直接从34‰高盐度自然海水中转移至14‰盐度的水体后,再缓慢降至预定盐度,从而减少淡化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