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公共服务设施作为社区生活圈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了社区生活圈的生活品质。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并对设施建设的未来规划提供科学决策支持逐渐成为规划者和决策者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ArcGIS工具对POI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和可视化,在总结他人社区生活圈量化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温州本地特色,搭建了一套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对各类社区进行综合评分和分级,并根据模型评分结果挖掘公共服务设施未来优化方向。此外,还实现了社区生活圈评分的动态计算与展示,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选址、路网建设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先级评定等提供决策支持。既可帮助规划者和决策者快速建立对整个区域生活圈建设现状的量化认知,又可助力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配置,为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品质评价与提升探寻全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如何衡量居民小区"15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的问题。该文采用基于GIS的网络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结合POI数据,分析了东营区"15分钟生活圈"可达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达标情况和空间相关性,并得出结论:(1)东营区的居民小区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整体都呈现"东-西双核心向边缘递减"的特点;(2)东营区"15分钟生活圈"可达范围内的不同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差异明显,覆盖率最好的是公交站点,最差的是小学;(3)东营区居民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达标率较好,达标率在70%以上的居民小区占到近80%;(4)东营区有超过10%的居民小区处于低低聚集区,应优先提升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信息化》2008,(4):I0001-I0001
2004年10月,江苏省宜兴市1:5000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全国第一个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的验收,并得到验收组"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评语。这只是近年来宜兴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面对汹涌而至的全球信息化革命浪潮,宜兴市国土资源局依靠科技进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积极实施科技兴地战  相似文献   

4.
王磊  李长辉  邢汉发 《测绘通报》2012,(Z1):550-552,562
丰富地理信息资源,扩展地理信息服务已经成为"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地理实体信息作为政务管理、公共服务的基本信息资源,统一标准、整合和集成资源是政务信息化管理的大势所趋。结合"数字城市"建设,对地理实体化数据处理关键技术与实际生产技术质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邯郸市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网络POI收集和地图截取手段获取邯郸市主城区范围内的居民点、医疗服务设施、路网数据,结合GIS的网络分析技术和改进的潜能模型对城市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邯郸市的医疗设施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南部和东北部片区,在西南和北部城区医疗设施资源较少,且3种医疗设施可达性的分布差异较大。本文的结果对于医疗设施布局和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沈阳市沈水新城为例,对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进行研究。应用GIS技术在空间布局和综合评价方面的优势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定性、定量、定位评价分析,建立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选址评价体系,达到了通过定量指标选址的目的,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提高了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的效率。为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选址领域提供了技术、方法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基于第一次国情普查数据,融合经济社会数据,从城镇经济发展能力、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人居环境状况、空间交通发展水平4个方面对江都区的城镇发展进行了地理国情专项监测,构建了城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实际评价。通过开展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对江都区的规划实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交通网络设施进行监测与分析。分析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综合交通网络设施建设情况,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和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为低影响开发建设工程立项等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随着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目标的确立,市政基础设施的工程量和水平都不断提高,邮政设施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也逐年增加。如何对邮政设施进行信息化管理、如何对其进行科学配置,以及邮政设施安全需求等问题都是邮政管理部门需要破解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如何将GIS技术、Web技术,以及空间存储技术相结合,实现邮政资源的空间化管理,打造一个"看得见"的"数字邮政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为邮政业务应用、领导决策分析等提供支撑,同时还提供了一套邮政资源数据采集、加工、更新及应用的完整流程,实现了邮政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苏北地区义务教育资源的布局优化进行研究,以徐州市域义务教育资源(小学)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可达性模型、最近距离模型和Voronoi模型等对义务教育资源的布局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义务教育资源的整体可达性较好,呈现一种"大分散,小聚集"的格局,49.30%的区域能够在30 min内到达就近的小学,主要分布在城区,义务教育资源可达性相对较差的地区分布较少,区域占比为18.62%;2)由徐州市义务教育资源的Voronoi图可知,近60.3%的义务教育机构服务范围的面积能够基本满足义务教育资源布局的需要,有16.95%的义务教育的服务面积适宜度过大,严重影响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把握南京市公共服务空间格局,实现基本服务均等化,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从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服务、文化体育、公园绿地5个方面构建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指标体系,并将公共教育与医疗卫生列为核心公共服务,综合测度南京市公共服务水平,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南京市公共服务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变化主要集中在秦淮、建邺、玄武等中心城区,而外围地区增强效应不明显;(2)2015-2016年南京市核心公共服务空间基本稳定,但随着江北新区建设的深入,江北乃至南京市的公共服务空间改变明显。本研究对公共服务空间格局监测的探索方法将为地方政府、行业部门规划和投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Chengdu,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accessibility of a public facilities resources, and services in respective regions for the spatial planning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Chengdu. Most existing studies only consider the accessibility of a single public facility under a single transportation mode studying facilities at the same level. In this research,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all these factors mentioned above, an improved 3-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3SFCA) model of multi-transportation modes is introduced to analyze the accessibilit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ultiple types of public facilities under multiple traffic modes. The new model classifies the grade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calculates the service accessibility of public facilities under the driving, public transport, cycling, and walking modes in the five dimensions of education, medical care, commerce, transportation, and leisure in the central urban areas of Chengdu.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ultiple models, we found that the improved 3SFCA can more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accessibility of all dimensions of public facilities in central urban areas of Chengdu. The accessibility of compound public facilities in the central city is excellent. With the gradual expansion to the outward areas, the divers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compound public facilities gradually decreases. Furthermore, the accessibility distribution of public facilities in the study area is not balanced. The accessibility between the central urban areas and the marginal areas differs greatly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s substantial.  相似文献   

12.
徐嘉兴  李钢  池建 《地理空间信息》2012,10(6):36-38,41,4
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成为各地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缺乏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和设计,结果形成了新的"信息孤岛",造成了资源浪费。以"数字徐州"为例阐述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目标、任务及实施方案;详细介绍了地理空间框架的体系结构、空间数据及数据库、地理空间框架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并结合国土、市政、城管、气象等领域给出了应用示范,旨在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如何根据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任务需求,对分散的数据和服务资源进行高效聚集,辅助突发事件决策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提出了事件驱动的城市信息聚焦服务模式,通过事件触发决策过程,实现事件处置任务需求和城市信息资源的无缝衔接和聚合,辅助决策者对城市突发事件有效处理决策及快速有效处置;设计了抽象决策信息聚焦服务链和决策结果的注册信息模型,实现了事件驱动的城市信息聚焦服务系统。以太原市燃气扩散事件为例开展系统应用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的聚焦服务模式、注册信息模型和系统辅助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决策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是实现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要途径。近年来,时空大数据、智能决策与仿真等技术蓬勃发展,引发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型研究的革命。基于以上时代背景,本文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模型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①优化决策模型朝着精细化方向快速发展,优化决策目标将更加多元化;②多源地理大数据和时空数据挖掘方法的城市公共服务需求建模动态化;③多目标群智能优化算法使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决策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并行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GIS领域的广泛应用与集成,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模型将越来越朝着精细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本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本文以2015年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和2016年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成果作基础,从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本社会服务、公共文化体育、公园绿地等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综合分析成都市2015—2016年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演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逐渐变差的特征;2015—2016年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变化范围较大,局部变化明显,变化区域分散,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区域占全市面积的47.45%,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园绿地设施的增加是导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城建服务热线查询系统将不同的城建管理服务统一到一个热线语音平台,建成了涵盖天津市整个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服务热线。介绍了天津市城建服务热线查询GIS系统的数据组织结构,详细描述了系统的功能设计,分析了系统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地名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索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地理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在国防建设、社会管理、公众服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需要不断提升地名的管理水平以及地名的公共服务能力.本文基于GIS建设地名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建设城市地名"一张图"整合区划地名相关的数据,进而支撑对地名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并面向社会提供标准全面的地名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地名在政务管理、公众服务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医疗资源空间配置关系居民的健康福祉,以往研究更多关注医院,忽略了药店、诊所等社会卫生资源的系统配置。本文以贵阳市主城区为例,实地调查各级医疗机构、民间医疗、药店等不同医药类型体系,运用核密度、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工具,探究引起城市医疗资源空间配置差异性的因素。结果表明,贵阳市主城区医药卫生服务空间布局呈内密外疏的特点,形成整体上“一心一带多点”的空间结构。其中,“一心一带”呈现了公立医疗资源,尤其是不同等级(三级、二级)的公立医院在空间分布上的等级性;“多点”则体现在社区医院、诊所及药店在空间上的均衡性。医疗资源空间配置整体受居住用地、道路密度、人口密度等因素影响明显,但不同类型医疗资源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点是通过对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在共享与交换平台的基础上,为公共管理与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其中,数据建设是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基础。通过介绍"数字成都"地理空间框架项目中地理实体与电子地图的生产流程,并探讨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对其他城市开展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