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八家子多金属矿田的地质构造特征,提出该区的构造型式为一个滑脱—逆冲推覆构造。它是在北西问南东方向的侧向挤压作用下,由八家子附近的中上元古界与古生界地质块体,沿着与基底花岗岩的界面自北西向南东滑移造成的。主要表现特征是:在前缘形成了呈铲式的收缩型滑脱断层、逆冲断层等挤压性构造,在后缘则出现张裂带并陷落成盆地,两侧发育具有转换断层性质的走滑断层。逆冲断层及边界走精断层是区内主要控矿构造。八家子滑脱—逆冲推覆构造的主要活动时期为三叠纪晚期,结束于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2.
青海大柴旦断裂古地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发现,青海海西地区大柴旦东侧山前洪积扇上发育了一条影像特征清晰、连续性较好的活动断裂带,被称为大柴旦断裂。野外追踪调查确认该断裂为一条总体走向NNW(340°左右),长度约125km的活动断裂带。该断裂属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晚第四纪构造活动具挤压逆冲特征兼右旋走滑分量。山前冲洪积扇保存有多级较小的断层陡坎、断层沟槽和冲沟右旋等断错地貌现象。利用差分GPS技术对断层陡坎进行测量,单条小陡坎的高度一般为0.5~1m,多条陡坎组合累积高度为3~5m。通过对2个天然古地震剖面和3个探槽剖面进行综合分析,最前缘的主控断层为逆冲断层,后缘表现为张性正断层的组合形式,断裂新构造活动具有逐渐向山前扩展的特征。根据样品14C测年结果大致确定了5次古地震事件,其中全新世以来有4次;古地震时间具有准周期性,其复发间隔约为2 000年。最近一次古地震事件的离逝时间是(1 935±60)a B.P.之后,说明大柴旦断裂离逝时间与复发间隔较接近,地震危险性比较高。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地质构造调查、地球物理资料和遥感解译基础上,采用钻探、槽探、14C年代学测试等方法,对伊通-舒兰断裂带四平段NE向隐伏断层的时代、性质及构造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四平段断裂主要发育于上更新统长英质(含角砾)砂岩层内部,为逆冲推覆断层;2)槽探与钻孔揭露的耕土层、粘土层、泥质砂岩层和长英质(含角砾)砂岩层AMS14C测年结果分别为-70~6 270 BP、60~7 780 BP、110~21 780 BP和11 740~26 100 BP,断层活动年代总体应归属为前第四纪(>26 100 BP);3)结合区域岩浆构造与地震事件可知,本次揭露的NE向隐伏断裂带可能形成于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4.
夏垫断裂是北京地区重要的活动断裂之一。1679年该断裂发生三河—平谷8级地震,是北京及邻区历史记录的最大地震,地表形成了至今仍清晰可见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弄清楚该断裂古地震活动和地表破裂带特征是优化北京地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探槽开挖、光释光(OSL)测年、断层陡坎形态及地层位错分析,揭示了夏垫断裂古地震活动性、古地震序列和地表破裂带特征。结果表明:(1)夏垫断裂大胡庄南探槽显示的地层错断、地震楔及崩积楔等揭示了夏垫断裂的两次古地震事件,分别约为(1.610±0.130)ka B.P.古地震及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地层位错分别约为0.3、2.5 m;(2)夏垫断裂20 ka以来存在7个期次的古地震事件,大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约为2 716年;(3)地震地表破裂带地层位错整体趋势与地形测量数据所得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大康庄段到齐心庄段,地层位错距离大于断层陡坎地面测量的高度,表明地表断层陡坎形态可能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探槽揭露的地层位错量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夏垫断裂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  相似文献   

5.
研究尼日尔三角洲东部深水区块发现,整个盆地从陆向洋具有3个大的构造分区:伸展拉张区、过渡区和挤压逆冲区。伸展区以大型同沉积断层伴生大量滚动背斜构造为特征,过渡区发育大量泥底辟构造,挤压区以复杂的逆冲叠瓦构造为主。通过分析形成机理,揭示东部深水转换带上M研究区构造特征,按构造的演化特征将该区构造分为泥底辟型、冲断-泥底辟混合型、逆冲型3种类型,提出研究区内的圈闭主要以构造-岩性圈闭为主,为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勘探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查明陕西宝鸡地区"高家村—高店断裂"地表详细分布状态及其活动性,在前人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断裂"进行了1∶10 000野外地质地貌填图,并针对支持该"断裂"地表现代活动的几处关键证据(包括咀头剖面、桐峪河探槽剖面、杨家店探槽剖面、唐家塬探槽剖面、姬家店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剥土清理、探槽施工和浅层地震勘探等工程查证。结果表明:咀头剖面反映的断层活动证据并不存在,前人认为的断层活动断面实际为该处一滑坡体后缘残余的滑动错落面;桐峪河探槽剖面中的断层活动断面也不存在,前人剖面中显示的断层错断面只是一处古河床边岸侵蚀面;杨家店探槽剖面内的3条主断面可能为与滑坡有关的滑动面,探槽两侧附近也没有断层存在的证据;唐家塬探槽剖面展示的断面仅仅为台塬脚下滑坡的滑动面;继续向西至"高家村—高店断裂"通过的姬家店剖面一带,所谓的断层陡坎仅是二级阶地前缘;西崖村—半沟村一带的浅层地震勘探结果也不支持断面深部存在的可能。因此,所谓的"高家村—高店断裂"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7.
通过地震活动性调查、地表地震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高密度电法勘探及探槽剖面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扎子坳断层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发现,扎子坳断层发育于古生代二叠系砂岩和中生代三叠系灰岩、砂岩地层中,属逆断层,断层总体呈NNE向展布,长约15 km,破碎带影响宽度一般小于20 m,断层规模较小.结合浅层地球物理勘探和探槽剖面分析...  相似文献   

8.
根据地震及钻井、测井资料,编制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许庄构造断裂平面及剖面图,分析江苏油田苏北盆地许庄构造的断层特征、构造演化及其断层活动特点.结果表明:许庄构造为平行式阶梯状和“y”型断层组合,真①断层与真②断层间所夹持的断块发育多米诺式正断层.断层演化顺序为真①断层在泰州组-阜宁组沉积时,沿先期存在的逆断层回滑首先发育,...  相似文献   

9.
发育在压性、压扭性盆地中的同沉积逆断层上盘地层比下盘地层相应地要薄。上盘可缺失某些层段或一直未接受沉积,上盘发育的不对称背斜可为同生、部分同生或后生;下盘地层有时呈楔状向断层处加厚,凹陷内的断层两侧岩性差异小,盆缘或凹陷边界断层岩性差异明显。断面形态有铲形和平直形,前者主要与逆冲推覆有关,后者主要受基底断块控制。断层活动方式有连续和间歇性活动两种。断层发育阶段分为同生冲断期、褶皱发育期和消亡期。 同沉积逆断层具有良好的聚油条件。圈闭形式主要有上盘背斜、断层遮挡、浅层压实背科、基岩潜山及地层尖灭等,并可叠合连片。聚油方式以“新生古储”为主,并有“古生新储”;油气主要通过接触式或顺断层运移。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地震及钻井、测井资料,编制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许庄构造断裂平面及剖面图,分析江苏油田苏北盆地许庄构造的断层特征、构造演化及其断层活动特点.结果表明:许庄构造为平行式阶梯状和"y"型断层组合,真①断层与真②断层间所夹持的断块发育多米诺式正断层.断层演化顺序为真①断层在泰州组—阜宁组沉积时,沿先期存在的逆断层回滑首先发育,并伴生次级断层,戴南组—三垛组沉积时停止活动,盐城组又有所活动;真②断层在戴南组沉积时开始发育,部分延续了真①断层伴生的次级断层,其活动持续到盐城组沉积.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地球物理探测手段,研究两郧断裂郧县盆地段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参照两郧断裂带多个位置采集断层物质的SEM、TL测试成果,并结合本次对断层上断点沉积物OSL测年数据,对两郧断裂该段第四纪活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郧断裂在郧县盆地段埋深相对较深;断裂特征主要为逆断层,部分分支断裂显示为正断性质;断裂带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12.
采用槽探、年代样品测试、阶地调查和形变测量监测等方法,对太行山东麓汤西断裂南段进行研究,分析其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汤西断裂发育于中更新世,历经多次活动,断裂并未上延到上更新统地层中,其南段的活动强度较高,最新活动年代为中更新世;汤西断裂西代村场地的垂直形变监测(1999~2014年)结果存在异常,综合监测点数据和区域新构造特征分析发现,该异常可能是研究区区域形变场的反映,并非由汤西断裂活动引起。  相似文献   

13.
郯庐断裂带安徽太湖段第四纪新活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郯庐断裂带太湖段位于东大别的东侧,为东大别与山前盆地的构造界线,遥感影像上断层线性特征清晰。在太湖-桐城一带开展了多次野外地质调查和探槽工作,其中太湖小池镇殷家上屋探槽显示,断层带发育有较软的断层泥,断层向上延伸入中更新世棕红色蠕虫状亚粘土中,OSL和ESR样品测试结果表明,断层在中更新世有过较强的活动。桐城挂车河镇洪老屋断层剖面显示断层错断了早中更新世砾石层,断层下部发育有新鲜的断层泥,ESR样品测试结果同样表明断层在中更新世有过较强活动。综合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太湖段在早中更新世仍有过较强活动,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Q2),这或是该地区地震活动以中小地震为主的一个构造背景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人工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发现,在香河县荆庄地区,宝坻断裂表现为一条近EW走向的南倾正断层,剖面上呈铲状,对第四系沉积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一条第四纪活动断裂。通过部署在断层两侧的构造观察孔岩芯对比及14C测年、光释光测年数据可知,宝坻断裂上断点距地表5~7 m左右,主要活动时间为晚更新世,全新世及中更新世晚期无明显活动。岩芯对比表明,距今10万年以来,宝坻断裂共发生2次地震活动,累积位移2.6 m,其中最近一次地震发生于22 740±70 a BP,同震位移1.4 m;另一次地震发生于距今97.1±4.4~98.0±5.3 ka之间,同震位移1.2 m。根据本次钻孔结果,结合前人对张家口-渤海构造带东段断裂活动性及发震规律的研究,判断宝坻断裂全新世以来整体处于不活跃状态,诱发中强地震和大地震的可能性较低。此外,香河县荆庄一带发育的地裂缝为受宝坻断裂控制的构造型地裂缝,断裂南北两侧的不均匀地面沉降产生的剪切应力会加速荆庄地裂缝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ò?????????????????????????????,?????????????жι?????Ρ??????????????????????????????????????????,?????????;????????????????????????????????????????0.64~0.85 mma -1;???????????????,??????????????????????;??????????????С?????????????????????,????????????????й???????????  相似文献   

16.
乌东德水电站场址附近走向NNE的德干断裂系主要由裸佐断裂、马店断裂、鹿鹤断裂等组成,全长约120 km。该断裂系向北收敛,向南呈“帚状”撒开成多条分支近平行排列,展布宽约6 km。断层构造岩均为脆性变形所产生的碎裂岩系,断裂带内各种次级组构表明,该断裂系在新构造时期存在多次构造活动,且活动强度由强逐渐变弱。断裂最新活动年代在中更新世,运动方式为粘滑兼有稳滑。地震危险性分析认为,倮佐断裂的最大地震震级为6.0级,马店断裂、鹿鹤断裂等在5~5.5级之间。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江南断裂带宣城敬亭山剖面上采集的3件断层泥样品中的石英颗粒进行透射扫描电镜(SEM)微形貌观察与统计。结果显示,江南断裂带为活动断裂,在新近纪和第四纪时期具明显的活动性,活动始于中新世,晚更新世达到高峰,活动方式以蠕滑为主;至全新世,断裂以粘滑方式持续活动;沿断裂带的地震记录表明,至近现代断裂仍处于活动状态。这些结论对于正确评价江南断裂带在第四纪的活动规律及该区自然灾害预防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黔西地区位于上扬子地块西南缘,大地构造处于古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共同控制与影响的区域.该区广泛出露中上泥盆统-下三叠统(D2-T1)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岩,下伏下泥盆统与志留系巨厚页岩和粉砂岩,构成了该区的底部滑脱层.在D2-T1碳酸盐岩为主的强硬岩层中夹有的页岩-粉砂岩、炭质页岩构成了次级滑脱层.在中生代,受上述两大构造域远程复合作用,黔西地区发生了多次构造活动与叠加变形.在挤压收缩过程中,强硬层与软弱层之间的滑脱作用形成了黔西地区复杂的构造格局.不同阶段不同规模的逆冲滑脱作用(顺层滑脱→切层滑脱→小型逆冲→大型逆冲)对铅锌富集起到了不同的控制作用.顺层滑脱形成了与层理一致的铅锌富集;切层滑动(小型逆冲)控制了稍陡于岩层的铅锌矿富集;小型平移或张性断层控制了陡倾铅锌矿的富集;而大型逆冲断层则控制了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富集.因此,逆冲滑脱作用是控制黔西铅锌矿床富集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现场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钻探、断层气氡探测、浅层地震探测和智能微动探测等多种手段,揭示深圳后海填海区隐伏断层F1、F2的几何学特征,对沿北西向断层发育的风化槽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F1、F2隐伏断层发育于燕山期花岗岩中,走向、倾向和倾角分别为N38°~40°W、NE、59°~63°和N50°W、NW、70°,断层带宽分别为30~35 m、40 m,主要由碎裂岩及碎斑岩组成,裂面上发育薄层碎粉岩,绿泥石化现象显著,属脆性破裂体系,均为张性兼反扭性质,未见扰动全新世地层;2)采用断层气Rn浓度强度对隐伏断层相对活动性进行测定显示,F1隐伏断层活动性较强;3)F1、F2断层分别控制风化槽南西、北东边界,风化槽主要成因为张性断层上盘较下盘破碎,裂隙、孔隙和次级小断层较发育,构造破碎的花岗岩体在海水、温度等作用下使长石快速风化所致。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南端浅层速度结构成像和隐伏断裂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太行山南端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运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该区域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和基底面展布形态,发现剖面浅部的P波速度变化与沉积盖层厚度和断裂分布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跨断裂完成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对区域内2条第四纪隐伏活动断裂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结果表明,汤西断裂为东倾的正断层,控制汤阴地堑的西边界,活动年代为中更新世;汤东断裂为西倾的正断层,是汤阴地堑的主控边界断裂,活动年代为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