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公路工程岩溶环境一、二级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建玲  雷明堂 《中国岩溶》2013,32(2):153-160
本文从岩溶地区公路工程建设的需要出发,开展公路工程岩溶环境区划工作,以便在岩溶地区的公路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岩溶地质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可能遭受的岩溶环境地质等问题的影响,弥补现行公路自然区划的不足,进而更好地为公路工程规划、选线、设计、施工和养护提供服务。一级区划以对公路工程所处岩溶环境具有控制作用的气候和大地构造因素为主要依据,将我国公路工程岩溶环境划分为华南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半湿润岩溶环境区、华北温带季风气候亚干旱岩溶环境区、东北中-寒温带季风气候亚干旱-亚湿润岩溶环境区、西北中温带大陆气候干旱岩溶环境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带山地气候干旱岩溶环境区5个区,二级区划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地形地貌、可溶岩分布以及岩溶环境地质问题为依据划分为秦岭-大巴山中山山地区、广西盆地峰林平原区等26个区。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镇宁-胜境关高速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以1/1万线路地形图为工作手图,采用徒步穿越方式对评估区进行扫面调查,全程采用便携式GPS卫星定位仪定点,数码相机跟踪拍摄具代表性的地质及不良地质现象等.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对拟建公路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岩溶、崩塌、滑坡、采空区、软土进行了评估.全线按危险性大、中、小3级划分为24个区.其中危险性大区12个,长度183.0 km,占总里程的93.6%;危险性中等区10个,长度11.5 km,占总里程的5.9%;危险性小区2个,长度1.0 km,占总里程的0.5%.2/3路段为岩溶路段.因此,对其评估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岩溶地区地灾害评估的方法及特征.  相似文献   

3.
广西公路地质灾害特征及三级地貌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崩塌、岩溶、膨胀土是影响广西地区公路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文章在全面调查广西地貌,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该区地质灾害特点、分布及对公路工程的危害;针对以往公路自然区划中对气候(水热)因素考虑较多的情况,依据《公路自然区划标准》三级区划的第一种方法,遵循公路自然区划原则,借鉴自然区划方法,利用计算机平台(GIS),制定广西公路三级地貌区划体系,该体系对广西地区的公路工程建设具有较大使用价值;依据该区划方案提出预防和治理该区主要公路地质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麻尾至驾欧高速公路是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岩溶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的依托工程.本文根据麻驾高速公路岩溶工程地质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研究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分类及处治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岩溶地区公路建设中“发现岩溶、评价岩溶、利用资源、处治病害、保护环境”等关键技术应用于本项目中,对岩溶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许帅  李梦霞  李冲  杨斌  陈向帅  杨志鸿 《地下水》2022,(3):22-25+50
为研究贵州省凯里市鱼洞河流域岩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综合应用Arc-gis、离子相关性及比例系数法对研究区11组水样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鱼洞河流域地区岩溶地下水的pH值在7.0~8.2之间,岩溶水呈中性或偏碱性;通过采用DTM空间分析和Piper三线图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划分,得出岩溶地下水中水化学类型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区中部的岩溶地下水以HCO3·SO4-Ca为主;针对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研究区岩溶水主要是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的水-岩作用为主,部分来源于石膏、岩盐、硫酸盐的溶解反应以及来自于外部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溶洞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正交有限元法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岩溶地区兴建越来越多的公路工程,岩溶地基稳定问题已成为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其中又以溶洞的影响最为显著。采用正交弹塑性三维有限元法评价了各因素对溶洞顶板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溶洞顶板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顶板岩层厚度、岩体力学特性和溶洞宽度。   相似文献   

7.
在岩溶地区公路建设中,受复杂地形地貌的影响,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占用耕地、破坏植被等环境问题,使得岩溶地区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因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将成为岩溶地区公路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议题。在文中结合岩溶地区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利用先进的GIS技术,针对公路建设的不同阶段,分别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和工程措施,既指导了岩溶地区的公路建设.也保护了有限的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怀化市为新兴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在近年来的大量工程活动影响下,城区发生多起岩溶塌陷灾害,对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发展造成较大威胁。依托岩溶塌陷专项地质调查成果,选择岩溶发育程度、到断层的距离、土层结构、土层厚度、岩溶水位波动幅度、岩溶水位与基岩面关系、地下水开采强度、岩溶塌陷密度8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岩溶塌陷易发性多因素判别模型,并系统研究各因素对岩溶塌陷形成的影响作用,确定各因素权重赋值。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怀化地区进行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怀化地区岩溶塌陷高、中易发区面积分别为107.48 km2、157.13 km2,分别占易发区总面积的34.7%、50.7%;区内穿越岩溶塌陷高易发区、中易发区的各类交通线路长度分别为16.4 km、88.9 km,占穿越易发区总线路长度的12.9%和69.9%,受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威胁较大。   相似文献   

9.
临武县武源乡黄寿湾村近年持续发生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现已形成岩溶塌陷33处,其中大型1处,中型12处,严重制约了武源乡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新城镇建设。在获取黄寿湾地区地质背景条件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岩溶塌陷易发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选择地质环境条件、诱发因素和地质灾害现状等作为评价因素类,在这三类评价因素下选定地形地貌、土层厚度、土层结构、岩溶发育程度、断裂构造、自然条件下水活动因素、人类工程活动、岩溶塌陷发育程度等8项子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定量结合定性的方法,对该地区岩溶塌陷易发性进行了评价与分区,其中利用AHP方法进行因子权重计算,利用MapGIS空间分析平台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和评价结果输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分为岩溶塌陷高易发区、中等易发区和不易发区,面积分别为0.45km2、0.92km2、3.70km2,各区分布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查清活动断裂对公路的影响,总结了宁夏地区9条全新世活动断裂的基本特征和活动性,确定了评价和预测活动断裂对公路工程影响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分级标准。采用优先排序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选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评价模型。以ARCGIS9为平台,建立了宁夏地区活动断裂空间数据库,运用矢量叠加运算实现了宁夏地区活动断裂对公路影响的现状评价,运用栅格叠加运算实现了宁夏地区海原活动断裂带对公路影响的预测评价。预测结果表明,宁夏地区对公路影响大的海原活动断裂面积为12.34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0%;影响较大的为271.28km2,占总面积的21.4%;影响中等的为400.05km2,占总面积的31.6%;影响小的为585.04km2,占总面积的46.0%。  相似文献   

11.
香溪河流域岩溶洞穴发育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罗利川  梁杏  周宏  谢凯  陈标典 《中国岩溶》2018,37(3):450-461
结合1∶5万水文地质调查,对香溪河岩溶流域溶洞特征进行了探究,统计其溶洞的规模、形态、发育地层、发育方向及分布高程,结果表明:该区洞穴规模中等,受岩性的控制,溶洞的发育表现出对碳酸盐岩岩组类型的选择性,其中寒武-奥陶系地层溶洞发育程度最高;溶洞的发育方向多为北北东和北北西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同时受本区构造运动间歇性抬升的影响,溶洞集中发育于4个高程区;从溶洞发育的构造部位来看,溶洞主要分布在宽缓向斜的东南翼及向斜核部,平面分布表现出分带性;该区溶洞多发育至早期就停止进一步发育,其规模、类型、分布特征等与鄂西南地区溶洞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广佛肇地区岩溶塌陷易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龙  蒙彦  戴建玲 《中国岩溶》2017,36(6):819-829
广州、佛山和肇庆市(广佛肇地区)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岩溶塌陷时有发生,给当地人民群众和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威胁。依托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根据岩溶地质条件情况,选择岩溶塌陷分布特征、岩溶发育条件、覆盖层特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土地利用类型6个因素,系统研究各个因素对岩溶塌陷形成的作用和各个因素之间的权重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多元统计方法(层次分析法),建立岩溶塌陷发育的多因素判别模型,进而对广佛肇地区划分出高、中等和低易发区域,并根据岩溶塌陷易发区划,编制广佛肇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岩溶塌陷易发区划应用图集,统计出重大基础设施所在易发区范围。   相似文献   

13.
西南岩溶区矿山与水污染问题探讨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西南石山连片分布的岩溶区,总面积约100万km2,其中裸露岩溶区面积约62万km2,这里虽然年降水量在1000 mm以上,但由于岩溶强烈发育,降水很快转化为地下径流,通过众多岩溶地下河排入位于深切峡谷的大江大河里。该区地形西高东低,西部为云贵高原,东部为低山丘陵区,中部是过渡的斜坡地带。云贵高原处于生态屏障区,是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该区矿产资源丰富,如贵州的煤矿、稀有金属、磷矿等;广西的有色金属、锰矿、铝土矿等。采、选矿产生的尾砂及废水,如果处理不当,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北面影响长江流域,南面影响珠江流域。2008—2010年间,"西南岩溶石山地区重大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专家组先后几次对岩溶石山区部分矿产开采点引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考察,认为由于不规范、不合理的矿产开发带来的水环境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是影响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避开突水突泥的高风险区是岩溶隧道选线的基本出发点.沅古坪隧道穿过岩溶强发育区,为典型的岩溶深长隧道.岩溶地下河、向斜蓄水构造、两侧水库以及地下水位与顶板的高差大等是影响其隧道安全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选线要考虑的关键水文地质问题.为更好地进行隧道东、中、西三条设计线的比选,在隧道研究区开展了1:1万的岩溶水文地质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5.
吴昊  张兴奇  都金康 《中国岩溶》2019,38(5):696-703
基于水足迹理论构建区域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贵州省2000-2017年水足迹时间变化,并采用LMDI模型探讨人口、经济和技术等驱动因素对水足迹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贵州省总水足迹经历了先波动增长后减少再逐渐增加的过程;水资源自给率年均达到97%以上,对外依赖程度较低;水足迹经济效益值逐年增加明显,水足迹土地密度与总水足迹变化趋势一致,而万吨水足迹人口密度则与总水足迹变化趋势相反;水资源压力指数整体维持在40%以上,其中偏枯水年和枯水年水资源压力指数大于70%;人文驱动因素对水足迹变化的影响程度:经济效应>技术效应>人口效应,自然驱动因素中降水量是导致水足迹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当地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探讨黔中丘峰盆地区岩溶找水及开发技术,开展了贵阳市乌当区地下水机井工程。在对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初步圈定出沿构造等可能布设机井的地下水富集地带,并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靶区布设物探剖面,根据电性差异查明主径流带的走向及埋深状况,进一步确定机井位置。最终通过钻探施工和抽水试验,查明区内含水层岩溶发育程度及其富水性,并成功施工6口探采结合井,为当地居民饮水提供了安全水源。黔中丘峰盆地为裸露岩溶区,主要含水岩组为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差;区内岩溶中等发育,以溶蚀裂隙为主,局部裂隙、溶洞发育地带和断层等储水构造富水性强,为地下水的富集地段,也是机井布设的首选位置。   相似文献   

17.
瓦斯赋存规律认识不清,是导致煤矿瓦斯突出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应用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结合贵州省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资料,探讨了贵州省煤矿瓦斯赋存构造控制规律,进行了瓦斯分带划分和瓦斯带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位于滨太平洋构造域和西部特提斯构造域的接合部,其构造演化控制着成煤环境和瓦斯赋存。燕山运动形成的一系列褶皱、逆掩断层和推覆构造,使煤体强烈变形、构造煤特别发育,是导致贵州省瓦斯突出严重的根本原因。燕山期岩浆活动,使煤的变质程度增加,生烃能力增强。将贵州省煤矿瓦斯赋存分布划分为3个高突瓦斯带和1个瓦斯带,即六盘水高突瓦斯带、织纳六枝贵阳北高突瓦斯带、黔北高突瓦斯带和黔东瓦斯带。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综合治理的石漠化演变规律与趋势讨论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熊康宁  陈起伟 《中国岩溶》2010,29(3):267-273
分析了中国南方石漠化现状及变化,以中国南方石漠化最为严重的贵州省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生态综合治理下石漠化的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数据表明:贵州省石漠化面积从2000年35 920km2(占全省总面的20.39%)发展到2005年的3 7597km2(占全省总面的21.34%),5年间平均每年增加334.7km2。但与1975—1999年期间相比,石漠化增加的速度明显降低,生态治理工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石漠化发展。贵州花江、清镇、毕节3个典型示范区石漠化监测数据表明,在生态治理工程实施下石漠化面积都逐年减小,说明石漠化是可以治理的,石漠化并不是“环境癌症”。但是,预测数据表明,即使《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的工程措施全部实施,到2030年贵州石漠化面积将仍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9%。中国南方石漠化问题将长期存在,石漠化治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绝非一两个五年计划就能达到“山川秀美”。要从根本上遏制石漠化增长的趋势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仍需国家和地方在“十二五”期间及以后大规模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