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古城的旅游市场已趋于饱和,其周边土地的开发活动频繁,“城中村”现象显现出来.以研究丽江古城周边“城中村”的更新改造为目标,针对丽江“城中村”的特殊性,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古城周边“城中村”地区在更新过程中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研究如何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经济、社会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
丽江市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0世纪后期,旅游城市化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成为多元城市化道路的一种模式.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基础上,分析了丽江市的旅游城市化现象.研究表明,与传统的工业城市化相比,旅游城市化表现出了一些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为:①在城市性质和功能上,丽江由工商业城镇逐步向旅游城市转变;②在城市空间结构上,丽江城区逐步演变成以大研占城为重心呈"扇"形发展;③在城市建设用地上,旅游业用地增长迅速,大量城市绿地被侵占;④旅游的快速发展,大大加快了丽江的人口城市化过程,旅游业成为丽江市居民就业的主要渠道;⑤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丽江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超常规发展.在中国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丽江的资源比较优势、云南省及丽江市政府的推动、民营经济的参与、旅游消费是引起丽江旅游城市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三地”分析理论是一种旅游形象分析和定位的系统性理论方法.以昆明市的旅游形象为案例做应用研究.采用现场问卷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对昆明市的旅游形象进行测量,得出以下结论:昆明市的核心旅游资源为气候、鲜花和云南民族村;昆明的旅游形象竞争地主要是丽江、大理、景洪;昆明市的理念形象为“春城”、“花都”和“民族文化大观园”;昆明现有的旅游口号——“昆明天天是春天”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低,但游客对昆明的认可度高.运用旅游形象口号的两轮检验法和“三度”评价法,发现昆明最符合要求的旅游口号为“高原明珠,魅力春城”.应用研究表明,旅游形象分析和定位要综合考虑旅游地、竞争地和客源地的各种因素和关系,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三地”分析理论有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试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新模式——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少辉  陈波  李方 《热带地理》2006,26(4):359-364
针对当前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存在的空泛性和操作性等问题做了分析,从"战略"的词义出发,对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了全新的诠释,并构建定位模型.以湖南省常德市为案例,通过对旅游背景、旅游资源特质以及旅游市场特征的阐述,采用国际通用的SWOT进行分析,提出了常德旅游发展战略的概念以及需要回答的旅游地性质定位、旅游产业定位、旅游市场定位、旅游产品定位、旅游形象定位和旅游城市定位等战略定位,为丰富和完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理论提供一种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新滨 《中国地名》2010,(12):29-32
以健康养生为特色,集度假、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温泉旅游,已成为市场热点,温泉经济更被称之为朝阳产业中的朝阳。目前,拥有丰富温泉资源的辽宁正在倾力打造“全国温泉旅游第一大省”。而久负盛名的大连成园温泉山庄则以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成为辽宁温泉产业发展的样板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旅游产业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各地加快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看待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问题,就成为当前经济理论和旅游发展实践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旅游资源经营现状的基础上,以“碧峰峡模式”为例,对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的现实意义加以分析,并进一步阐述在实施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旅游形象定位是旅游开发中不可或缺并且十分重要的部分。国内外众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研究旅游形象定位,并提出了多种旅游形象定位方法。以山区历史古镇这一特殊旅游地类型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国内四种主要的定位法,并结合各自的优缺点,提出总体意境和景观形象相结合的定位思路,同时以陕西省汉中市华阳古镇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在详细分析了地脉、人脉、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后,提出了华阳古镇“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的总体意境形象定位和“南有丽江,北有华阳“景观具象定位。  相似文献   

8.
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是推动旅游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郑州市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在文化旅游资源、目的地可进入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今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强化产业观念,努力打造文化创意旅游品牌,建立和完善产业的市场管理机制,以丰富的旅游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意识树立旅游品牌和城市形象,充分挖掘文化创意旅游消费需求,以企业作为市场的运营主体并加大其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关于提升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水平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旅游业起步较晚,产业规模小,但发展速度快,“十五”期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达到172.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省当年GDP的5%,基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要提升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就要涉及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协调发展,文章侧重于对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对旅游市场定位、旅游产品定位和市场营销策划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关于提升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水平要解决的问题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概述我国近几年旅游景区建设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结合笔者旅游规划工作的体会,提出风景旅游区是旅游的核心,以及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的结构图式等新见解。讨论人造游乐景观在旅游资源开发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指出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规划建设,可根据区位—资源—游客市场定位的研究,按照“资源型”、“客源型”、“资源—客源混合型”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11.
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丽江是近几年兴起押内旅游热区,是中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实现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坚持以独特性塑造主题,以综合性为开发导向;发挥丽江旅游资源的优势,在旅游格局、线路设计、饮食文化、民族服饰等方面突出地域性和民族性,深入开发东巴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科考旅游、商务会议旅游等专项旅游活动;建设一批精品型景点和景区;保护现有自然生态等,进而延续丽江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因此  相似文献   

12.
邢铭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11,31(7):879-884
根据旅游业的特点和区域发展规律,针对传统的单一城市旅游发展战略模式,提出要从区域整体旅游战略出发,统筹制定面向区域的一体化旅游总体发展战略。从规划角度提出了旅游开发应当从“资源开发”、“市场拓展”和“体系优化”三个方面出发,制订有针对性的战略。以抚顺市为案例,探讨了上述三个战略任务的地方性安排,即抚顺市旅游业的“龙头带动”、“区域联动”和“均衡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旅游区规划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我国近几年旅游景区建设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结合笔者旅游规划工作的体会,提出风景讴是旅游的核心,以及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的结构图式等新见解,讨论人造游乐景观在旅游资源开发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指出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规划建设,可根据区位-资源-旅游客市场定位的研究,按照“资源型”,“客源型”、“资源-客源混合型”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锁定效应的乡村旅游产业振兴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破题窗口,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是践行“两山”理论、实现乡村富裕的有效实践。锁定效应是普遍存在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为确保乡村旅游产业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分析影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乡村旅游产业地域锁定机理,并尝试构建内部要素、外部环境综合作用的多重锁定机理框架。传统小农思想影响下,乡村的资源禀赋、运营管理、人才技术、村民参与、村集体战斗力、制度政策、市场需求等动力因素形成正反馈机制,使乡村旅游产业地域锁定效应不断强化。结合浙江磐安管头村旅游产业的认知锁定、市场锁定、旅游产品锁定、经营模式锁定特征,提出锁定市场专业化、反锁经营老龄化的服务质量提升路径,锁定产品差异化、反锁同质低质化的文化价值盘活路径,以及锁定模式统一化、反锁封闭个体化的共建共享共赢路径3条特色化路径,助力乡村旅游产业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旅游产业聚集程度是影响某一地区旅游发展的综合要素,该文以这两个指标建立旅游扶贫适宜性分类模型,构建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利用旅游资源综合价值指数评价法和区位熵指数法对河北省环京津23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旅游产业聚集程度进行评价,利用四象限法对23县的评价结果进行分类,得出各县由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旅游产业聚集程度的高低组合决定的旅游扶贫适宜性类型,并依据各类型特征提出核心企业主导模式、政策性项目拉动模式、产业互动发展模式及大区带动发展模式4种旅游扶贫模式,针对各县的具体发展优势进一步指出适宜模式下的旅游扶贫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涛 《地理研究》2022,41(12):3259-3272
随着中国乡村旅游产业迅速发展,乡村旅游投资加快增长,给乡村地域人地关系和空间格局带来了深刻变革。本研究从“人-地-业”协同视角,在认识乡村旅游投资内涵及其“主体-要素-对象”体系基础上,剖析乡村旅游投资空间作用的“投资-产业-空间”传导过程,理论化构建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演化的二阶梯级模式,探索性揭示乡村旅游投资目的地空间作用过程与机制。乡村旅游投资空间作用是目的地“人-地-业”系统环境影响投资主体区位选择与决策,引起产业投资要素流动和投资对象布局变化,造成当地产业发展空间不均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三生”功能格局演化的结果。以期,研究发现从微观尺度深化旅游投资与旅游地空间作用理论,拓展乡村旅游地空间演化理论内涵,为指导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旅游地高水平建设与更好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重庆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重庆实现旅游产业化是提升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的基本战略之一。文章讨论了目的地型旅游地发展模式与通道型旅游地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问题,指出了通道型旅游地发展模式是重庆旅游产业化战略的基本理念定位,阐述了重庆旅游产业功能布局采取“东进西扩,南引北接”战略的现实必要性,提出了重庆旅游产业化的行动准则是建立有区域特色的旅游资源支持系统,社会经济支持系统,自然环境支持系统和决策管理支持系统;行动哲学是坚持“适度倾斜,总体协调”的方针;行动框架是以长江为主轴线,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量序惊奇不度3个维度出发,系统地实施重庆旅游产业化的战略方案,文章认为重庆旅游产业化的战略运作关键是造就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运作平台是坚持“战略主导,政府协调,企业担纲,资源共享”方针的市场体制;运作重点是加强产品体系,市场体系,经营体系,管理体系4个体系的建设。文章的研究结果,为重庆市实施旅游产业化战略构建了动态的概念规划框架。  相似文献   

18.
"广州主题公园何以纷纷落马"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君亮 《热带地理》2005,25(4):389-392
通过对广州20年来主题公园兴衰的回顾和当前各家所持观点的分析,认为仅是停留在旅游业层面上找原因是不够的.通过区位-资源-市场对应变换分析,进行旅游地的游客市场模式定位,认为广州属“资源-客源混合型”,广州主题公园纷纷落马的根本原因在于混进了深圳的“客源型”模式而导致市场定位的失误,是照搬深圳经验的结果.文中提出了今后广州建设主题公园必须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肖玲 《热带地理》2002,22(2):138-141
在分析县域旅游规划中必须重点把握的问题的基础上 ,对饶平县旅游规划指导思想、旅游定位、旅游发展思路和目标、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饶平县应生产以“海上桃源、滨海邹鲁、闽粤驿站”为旅游形象的 7大类旅游产品 ;据此开拓以本地客源市场为主 ,以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地区客源市场为辅 ,以外省和港、澳、台客源市场为补充的近中程客源市场 ;并依托“一心、三区、十三功能片区、四条旅游热线”的旅游空间架构 ,将饶平县建设成汕头和潮州的郊野公园 ,粤东、闽南旅游协作区上的旅游胜地 ;使旅游业成为饶平县经济的新增长点 ,未来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区域旅游产业差异及“板块旅游”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构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三级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测度江苏省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并采用锡尔I(O)系数方法对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差异进行分解,从市场、效益、贡献、资源、设施、人才、经济、交通和环境9个细分指标揭示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发现,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间差异明显,地区内部城际差异相对较小;苏南地区的整体旅游产业竞争力较强,而苏中和苏北地区相对较弱,苏南与苏中、苏北的旅游发展整体水平差距大,苏中与苏北的差距相对较小;江苏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异特点是"南强北弱"、"沿江强沿海弱"。提出重点打造四大旅游板块并构建跨区域旅游板块的"板块旅游"模式区域发展战略,旨在实现苏南、苏中和苏北旅游产业的相对均衡协调发展和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